開國將軍:“我願將這把老骨頭埋在西藏!”

譚冠三同志是優秀的共產黨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卓越的政治工作者,是解放西藏時期的主要領導和老西藏精神的主要創立者,為新中國建立和人民解放事業,特別是為西藏革命和建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開國將軍:“我願將這把老骨頭埋在西藏!”

賀龍給西藏軍區政治委員譚冠三授銜授勳

譚冠三同志於1908年1月31日出生在湖南省耒陽縣,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井岡山斗爭,經歷了紅軍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在冀中軍區工作,在抗日前線逐步成長為堅定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和優秀軍事指揮員。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與黃壽發、楊成武、張國華等率部轉戰晉、豫、皖、浙、貴、川等省市,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毛澤東主席作出瞭解放西藏的重大決策,他與張國華一道率十八軍進軍西藏,出色地完成了解放西藏的千秋大業。在西藏期間,他歷任西藏工委第二書記、西藏軍區第一政委、西藏第一屆政協主席等重要職務。1955年,他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2年底,由於身體原因,他被組織安排回內地治病。1966年,他調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長、黨組第一副書記。1977年7月,他不顧高原反應,赴西藏看望廣大軍民。1985年12月6日,他與世長辭,享年78歲。

西藏各族人民對共產黨的真摯感情最初源自於“老西藏”們,是他們開創了黨的西藏工作和培育了老西藏精神。老西藏精神是西藏黨史文化的根,而鑄造這一精神的“老西藏”們就代表了黨在西藏的初心和使命。陰法唐同志曾指出,譚冠三同志是老西藏精神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老西藏精神集中體現者和傑出代表。

新中國成立後,十八軍進駐川南。川南地區,山清水秀,氣候溫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全軍上下興高采烈,許多人已作了最好的打算,要在川南娶妻生子,安家落戶。軍長張國華被任命為川南行署主任,政委譚冠三為任命為自貢市委書記。可是,他們還沒上任時,就接到了上級的新任務:進軍西藏、解放西藏。全軍要去數千裡外的西藏,那裡嚴寒缺氧、重山阻隔、語言不通、風俗迥然。一時之間,全軍將士的命運出現大轉變,面臨著思想上的大轉彎。譚冠三作為十八軍的政委,肩負著進軍動員、政策教育、作風建設等工作。在這支進藏部隊中,他又是年齡最大、資歷最老、身體較差的同志。在此情況下,他該怎麼做呢?

譚冠三和軍長張國華欣然接受了這項任務,並代表十八軍全體指戰員向首長明確表態:堅決完成任務,決不辜負黨中央、毛主席和劉鄧首長對我們的信任!他先後在軍黨委擴大會議、幹部大會上明確表示:黨把進軍西藏這個重要的任務交給我們,是對我們的信任,是十八軍的光榮。共產黨員要以堅強的黨性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即使死在西藏,埋在西藏,也在所不辭。內地的土可以埋人,西藏的土同樣可以埋人!他向戰友講:我譚冠三決心響應黨中央、毛主席的號召,到西藏去,把老婆也帶走,不在川南安家。我決心與藏族同胞一起,為驅逐帝國主義勢力出西藏,建設民主幸福的新西藏,貢獻自己的一生,我願將這把老骨頭埋在西藏!他對妻子說:我們結婚已12年了,四個孩子還小,過去,最殘酷、最艱難的歲月我們都過來了,現在新中國建立了,是應該和孩子們一起過和睦團圓的日子了。可現在,我和全軍指戰員已經接受了黨中央、毛主席和劉鄧首長下達的進軍西藏、解放西藏的光榮任務,把這一稱作“第二次長征”的任務交給十八軍,是黨中央、毛主席對我們最大的信任。為了西藏人民的解放,我們只有捨棄小家,捨棄兒女情長的牽掛,以我們的實際行動去感染和教育全軍將士,率領他們去完成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把五星紅旗勝利插到喜馬拉雅山上!這次談話後,他忍受著不能將孩子接到身邊的痛苦,把四個小孩繼續放到北京和河北農村。在譚冠三等領導以身作則和舍小家、顧大家精神的激勵和感染下,十八軍將士義無反顧地踏上進軍西藏、解放西藏的道路,以無比堅定的決心和信心,以吃大苦、耐大勞的精神,衝破一切艱難困苦,最終成功到達拉薩。

開國將軍:“我願將這把老骨頭埋在西藏!”

1950年,十八軍五十三師在昌都附近的達馬拉山上修築川藏公路

譚冠三同志是進藏部隊中的老黨員,“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激勵著他不斷前進。這個初心和使命不是空洞的、抽象的概念,而是有具體內容、階段目標和實現過程。以譚冠三為代表的“老西藏”們的初心和使命,在進藏之初,就具體表現為:解放西藏、建設西藏、全心全意服務西藏人民、堅定不移維護祖國統一。

譚冠三同志在西藏工作生活了14年,與西藏人民建立了深厚感情,為西藏解放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開國將軍:“我願將這把老骨頭埋在西藏!”

譚冠三和藏族同胞在一起修水渠

進藏之初,公路沒修通,補給供不上,部隊嚴重缺糧。西藏上層反動分子趁機封鎖糧食,叫器“要把解放軍餓跑”、“餓肚子比打敗仗更難受”。對此,西藏工委按照“政治重於軍事,補給重於戰鬥”,“生產與築路並重”的重要原則,作出進行生產建設的決策,及時組建了生產委員會,譚冠三同志為主任。在駐拉薩機關、部隊全體人員生產動員大會上,他提出:我們要在西藏站穩腳跟,要搞好統一戰線,搞好民族團結,只有自己動手、開荒生產,才能打下良好的群眾基礎和物質基礎。為此,開荒生產是我們在西藏長期的、經常的政治任務!他號召:發揚我軍既是戰鬥隊又是工作隊、生產隊的光榮傳統,努力開荒生產,變荒灘為良田,為保衛邊疆、建設西藏而艱苦奮鬥!動員會召開後,他扛著鐵鍬,率領軍直機關的幹部戰士,冒著風雪前往拉薩西郊,投入一場開荒生產的艱苦戰鬥。

開國將軍:“我願將這把老骨頭埋在西藏!”

圖為當年八一農場開荒的場景

位於拉薩西郊的這塊地是河灘地,卵石遍佈,雜草叢生。此時,高原進入冬季,天氣寒冷,缺氧,缺糧,缺工具,勞動異常艱辛。譚冠三同志帶著帳篷住在荒灘上,直接組織指揮生產。晚上,他忍著寒冷,與戰士們席地而坐,給大家講井岡山的故事,講紅軍長征的艱苦,講南泥灣精神,以此來鼓舞大家的士氣。白天,不管颳風下雪,他總是率先垂範,揮鎬奮戰,堅持勞動。他的模範行動,大大鼓舞了戰士們的鬥志,使原定月開荒2000畝的計劃,只用了17天便完成了2300多畝。為了給開出的荒地施肥,他組織戰士們並親自揹著糞筐,蒐集拉薩市區人畜糞便,背運至生產工地。同時,通過他們的努力,八廓街、布達拉宮前堆積如山的糞便垃圾被清掃一空,為拉薩城市做了一次百年未有的大掃除。1952年夏天的一個晚上,拉薩河水因連續陰雨上漲,河堤幾處發現決口,剛播種的大片土地即將被淹沒。他和戰士們一道淌過齊腰深的急流,連夜奮戰三四個小時把決口堵住。接著,他們又奮戰了幾天,加修了長達兩公里的防水堤壩,保證了新開墾土地的安全。當年,在全體指戰員的辛勤努力下,新開墾的土地收穫青稞等糧食10餘萬公斤,白菜、蘿蔔、洋芋、蓮花白等蔬菜60萬公斤,蔬菜實現自給。

開國將軍:“我願將這把老骨頭埋在西藏!”

進藏部隊在高原上試種的蔬菜獲得豐收

這就是著名的八一農場,譚冠三同志擔任第一任黨委書記兼場長。陳明義將軍等人回憶:譚冠三同志經常到農場去參加勞動,他參加勞動不是挖幾鍬,做個樣子就走了,而是常常住在八一農場,和藏漢農工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由他親自組織的開荒生產,每年都能獲得較好收成,不僅奠定了物質基礎,還產生了政治影響。當地藏族群眾、西藏上層愛國人士、貴族喇嘛等應邀參觀八一農場後,稱讚解放軍是“新漢人”、“菩薩兵”。他對戰士們說:咱們在世界屋脊、風雪高原搞生產,撒下的不僅是蘿蔔種子,白菜種子,而且是希望的種子,團結的種子,富裕繁榮的種子啊!(文/黨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