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考试是如何作弊的?

在古代,科举考试是绝大多数学子登入仕途的主要途径,然而为了能够步入仕途从此平步青云,有些考生便百般寻思各种高妙的作弊手段。总体而言,中国古代考场中的作弊,起于两宋,盛于明清,其手段主要有三种,一是收买考官特别是主考官;二是带夹带应考;三是直接请人代考。

中国古代考试是如何作弊的?

对于上面的第一种作弊手段,一般家庭肯定无法做到,那得有雄厚的家产财富做后盾才行。所以,这类作弊成功者多出自家财万贯之类的家庭,当然你也得有门路。至于第二种作弊手段,则是作弊主流。而且,这类作弊还有从古保留下来的实物证据。例如浙江宁波镇海九层发现了一件清代乡试中的作弊夹带。这个夹带是一块长六十里面宽四十厘米的白绫。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米粒一般大小的工整小楷。其中还有用红色圈注出的重点。虽说这块白绫也不算大,但上面竟然抄写的内容大多出自《四书五经》,总字数就达四万多字。此外,还有发现的一件四五厘米见方的袖珍版夹带。据说是考生藏于靴子中而带入考场的。最后一种作弊手段最是赤裸裸。当然,限于史料目前似乎还没找到直接证据。

中国古代考试是如何作弊的?

对于考场作弊,古代也像现代一样,始终严查重罚。唐代科举考场就驻守有卫兵,考生进场前要接受全身搜查,防止考生作弊。而武则天时更是直接将试卷姓名部分遮盖起来,防止疲倦者从中捣鬼。这种方法沿用至今。后来考前的审查更为严格,如金代对考生不仅要检查头发,甚至连耳朵、鼻孔都不放过。后来更进一步发展到考前洗澡裸检,而且进场时穿戴的是朝廷为大家准备的统一的服装。

中国古代考试是如何作弊的?

与严格加查相辅的是重罚。据说,在清代如果考生被发现携带夹带,就会被罚银三两。而对于那些收受贿赂,在考场中甚至此后批卷以及录取的过程中,徇私舞弊的考官,处罚轻则罢官流放,重则人头落地。虽从古至今对于考试作弊,始终有各种各样的严惩,但还是会有那么多人会铤而走险,为了权也为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