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采的可燃冰什么时候能民用在汽车上?

岁月无痕天道酬勤

2017年5月,一则“我国可燃冰试采成功”的新闻刷爆整个网络。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分子。从外形上看,可燃冰就像是白色或浅灰色的冰雪晶体。这时候如果有火源,它就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被点燃,所以被称为“可燃冰”。

可燃冰燃烧后仅会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与煤、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产生大量污染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是真正的绿色能源,所以被誉为“21世纪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绿色清洁战略能源”。

据悉,1 m3 可燃冰可产出164 Nm3 天然气和0.8 m3的水。其能量密度是常温常压下天然气能量密度的164倍。1Nm3的天然气的热值约与1.1L汽油热值相当, 可以让普通的小车行驶约10到15公里。100L可燃冰即16.4 Nm3的天然气可以让普通的小车行驶约160到250公里。

最后,汽车什么时候能用上可燃冰燃料呢?从上面新闻联播的截图来看,中国计划2030年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开发,而商业开发的第一步基本不会是应用在汽车,所以最早也是在2030年。不过我们也知道,从全球范围内看,对可燃冰的开发从未中断,美国、加拿大和日本都在陆地上进行过开采,但都是技术不成熟,效果不好,所以可以预见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先前有媒体对大众汽车和通用集团进行了采访,咨询是否有可燃冰的利用开发计划,两车企均表示没有任何计划,这也反映了可燃冰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还需要很长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