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歌舞 舞進了聯合國

“一嘉陵滔滔兮水調歌頭,萬卷藏書兮風雲滿樓。弦月如鉤兮竹簡如綢,陳壽三國兮史志不朽,安漢南充兮三國文化源頭……”

作為記載三國時代的斷代史,《三國志》享譽古今。南充打造的首部三國文化歌舞劇《陳壽·夢魂三國》,展現了陳壽歷經磨難、傾盡心血編書著史的感人故事,同時融入了三國時期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與事件。

這部史詩般的歌舞劇只是南充歌舞劇院的一個切片,58年來,劇院累計上萬場演出,央視很多大型晚會的舞蹈演員都來自這家劇院。榮光背後,是一群南充藝術家對文化事業的堅守以及多方的支持,正是如此,他們的舞蹈才能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出,蜚聲海外。

A 舞出我人生

堅韌的舞者

傷痛不能中斷舞蹈夢想

奶奶、母親曾是部隊文工團主力隊員, 王丁一從小也喜歡唱唱跳跳。14歲那年正讀初二,剛好遇上部隊文工團選苗子。王丁一順利入伍,在部隊文工團呆了4年。18歲回到家鄉南充,恰逢南充要參加一個全國性舞蹈大賽,南充歌舞劇院正在招演員。王丁一說服家人,進入劇院,馬上就去浙江台州參加全國舞蹈大賽。

《背山》這個節目,全靠男演員用膝蓋“走路”,表現負重前行的主題。在成都排練的20多天裡,蹦帶纏了一圈又一圈,王丁一痛得夜夜無法入眠。咬牙堅持到大賽結束,“幾天腳都莫法下地。”

男舞蹈演員很多時候要雙手或單手舉起別的舞蹈演員,肩部常常受傷。王丁一的雙肩也多次受傷,有時抬膀子都會劇烈疼痛。

再苦澀的人生,也會遇見最美麗的愛情。

在劇院,王丁一遇見了愛情,愛人也是一名舞蹈演員,才31歲但膝蓋也嚴重受傷,“再跳下去,後半輩子只有坐輪椅了。”醫生警告夫妻倆要好好養傷,這是一輩子的職業病,治不好,只有保養。夫妻倆現在做一些行政管理和培訓工作,偶爾上臺演一些小品、歌劇。

舞蹈演員最怕“變天”,滿身傷痛隨著天氣變化會加劇。王丁一說,夫妻倆常用的口頭禪,就是提醒對方“變天了!”走路、睡覺都得小心翼翼,那是一種鑽心的疼和痛。

雖然這種傷痛要伴隨一生,但他們從沒有怨言,“從沒後悔過,反而很喜歡舞蹈這個職業。”

不凡的歌者

讀初中時就寫歌的天才

楊正傑,南充音樂家協會主席,是南充歌舞劇院的見證者和親歷者,曾任原南充地區文工團副團長、團長、藝術室主任、南充歌舞劇院首任院長,在大型歌話劇《劉三姐》、《江姐》、《貨郎與小姐》、《一雙繡花鞋》、《神秘的副官》等劇中擔任主要角色。

楊正傑生在嘉陵江邊,壯闊的嘉陵江給了他藝術創作無盡的源泉。哥哥會拉京胡、唱京劇,耳濡目染,他從小喜歡唱唱喝跳跳。到了初中,他能夠熟練演奏口琴、腳踏風琴、手風琴、笛子、二胡等多種樂器。初中時楊正傑譜了一首歌曲,在市上和省上都得了一等獎。一個初中生能獲得如此大獎,楊正傑開始小有名氣。

楊正傑加入學校業餘文工團,放假就和同學們一起下鄉演出,有機會收集整理民歌、山歌、哭嫁歌、打夯號子。“嘉陵江上啊,求碗飯哦。身背纖索哦走廣元!要問路程喲有多遠吶,祖祖輩輩走不完……”千百年來,成千上萬的縴夫在嘉陵江上搏險灘、鬥急流,肩負著兩岸黎民百姓生產、生活資料供給的重任。

楊正傑看著那些汗流浹背的縴夫,揹負著生活的希望,在歷史的風雨中逆流而上。聆聽著嘉陵江船工號子,聲嘶力竭的吶喊,氣壯山河的吼唱,句句情真,字字意切,蕩氣迴腸,令他震撼不已,時常去搜集整理嘉陵江船工號子的曲調及唱詞。

17歲那年,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人文工團來四川招生,全省一共只招了4個學生,楊正傑是其中之一。學校卻捨不得放走這棵“苗子”,楊正傑最終沒有走成。

18歲那年,楊正傑離開閬中,到原南充地區文工團從事文藝表演工作,系統地學習音樂理論、作曲法、聲學等。“當時演出了大量歌劇,有時候擔任第一主角,要唱10多個段子。”一邊從事文藝表演,一邊繼續進行音樂創作。

1996年四川省八運會在南充舉辦,楊正傑負責開幕式上兩場演出的音樂創作,結果他因病住院。上千人等著排練,楊正傑就坐在病床上一邊輸液,一邊創作,寫完一章就拿去做成小樣投入排練。

50多年來,楊正傑創作的聲樂、舞蹈、歌劇、電視劇音樂達500多件,《對山歌》、《巴山魂》、《纖女謠》等作品獲得全國和省市大獎。

B劇院的探索

成本與人才

得細算虧損之後的代價

南充歌舞劇院、四川省大木偶劇院、川北燈戲團、南充雜技團4大國有文藝院團創造了輝煌,但榮光背後也有許多人難以想像的心酸,比如,如何在困頓中堅守,在傳承中發揚。

“舞蹈演員是非常特殊的職業,職業生涯很短。35歲以後,一般不再上舞臺。”南充文化藝術演藝集團歌舞劇院院長李力介紹,這些不再上臺的演員只有轉為後勤或行政人員,直到他們完全退休,導致行政後勤人員隊伍越來越龐大,而一線演員卻越來越吃緊。加上北上廣一線城市的文藝院團頻頻搖動橄欖枝,作為四線城市的南充,要想留住優秀演員,得花更大的力氣。

川北燈戲、南充雜技和川北大木偶都採用“團帶班”的形式,老藝人代代相傳,這種以情感人的方式培養出來的演員一般不易流失。而南充歌舞劇院一般都是招聘相對成熟的演員,沒那麼穩定。

兩年前,南充歌舞劇院開始深耕成都市場,成立南充歌舞劇院成都舞蹈團。“成都市場大,演出市場成熟。”李力說,這個舞蹈團在人員進出、薪酬待遇等方面完全按市場化運作, 40名演員都要兼職團裡的行政、後勤、保管等多個職位,不養一個閒人。

遺憾的是,成都舞蹈團這樣的市場化還是虧本,第一年營業額220萬元,虧損180萬元;第二年營業額260萬元,虧損150萬元。“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完全自收自支,自己養活自己。”李力感嘆,在成都那樣成熟的文化演出市場,一個團隊完全市場化的生存都很艱難,更不要說在南充了。

年年虧損的成都舞蹈團為什麼還要保留呢?李力說,要算大賬,這個舞蹈團儲備了很多人才,是主力軍,為南充歌舞劇院掙得了很多榮譽。“拉通算,他們又為院裡贏得聲譽,拉來業務,養活了更多的人。”

戲與劇融合

南充衝刺文化強市

全國有兩個專業合唱賽事,一個是“黃河大合唱”,另一個是“中國嘉陵江合唱藝術節”。

2008年7月,南充首屆嘉陵江合唱藝術節開幕,一座城市,用一個節日,以歌唱的形式, 將嘉陵江邊人們心中的美好情感抒發了出來。合唱節兩年一屆,從最初南充9區縣的“自娛自樂”,變成了嘉陵江流域川、陝、甘、渝4地的共同節日。如今,已經成為文化部主辦的全國性賽事,規模越來越大,檔次越來越高。每一屆合唱節,南充歌舞劇院都會承接很多具體工作。

除了重大節慶的演出,南充歌舞劇院自身的探索和昇華還在繼續:

從1960年成立以來,南充歌舞劇院上百次參加國家和四川省組織的匯演、調演比賽,累計演出上萬場,多次榮獲國家級、省級大獎項;2005年被國家人事部、文化部表彰為“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

正是有南充歌舞劇院、四川省大木偶劇院、川北燈戲團、南充雜技團等這4大國有文藝院團的牽引,南充率先衝刺文化強市。嘉陵江燈戲暨地方戲劇藝術節、南充國際木偶藝術周、嘉陵江合唱藝術節3大賽事誕生於南充,成為南充走向全國,響噹噹的文化品牌。

文化多元傳播

舞進聯合國教科文總部

2014年6月,中法建交50週年的特殊日子,浪漫之都巴黎,迎來了一群特殊的中國演員,他們來自南充歌舞劇院。

受國際民間藝術節組織理事會之邀,南充歌舞劇院代表中國,參加中法建交50週年法國藝術節。68天時間裡,南充的歌舞演員一共演出76場,足跡遍佈法國、瑞士和意大利。

演員們白天在街頭表演,晚上趕到劇場演出,一天最多演出4場。精彩演出受到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一些中國留學生和當地華人自發充當志願者和翻譯,讓演員們與當地藝術家之間的交流毫無障礙。只要主持人說到中國藝術家表演節目,觀眾都會報以雷鳴般的掌聲;每次謝幕,臺下更是掌聲不斷。

組委會專門為南充歌舞劇院安排了長達50分鐘的演出,寓意中法建交50週年。藝術節期間,第一屆世界音樂舞蹈藝術節同時在巴黎拉開帷幕,組委會還安排南充歌舞劇院前往設在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進行演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官員和10多個國家的大使觀看,受到一致好評。南充歌舞劇院代表中國帶來的表演尤為引人注目。四尺餘高的木偶“仙女”在藝術家的操控下時而嬌羞垂目,時而長袖善舞,施展的“水袖功”與真人無異,令人叫絕。來自南充的演員還表演了藏族、彝族等少數民族舞蹈,令觀眾對中國豐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國際民間藝術節組織理事會主席菲力普寫下溢美之詞:“我衷心地祝賀中國整個團隊、領隊、編舞和所有演員,這是一次富有詩意和魅力、優雅而靈動的表演!對於數萬法國、瑞士、意大利的觀眾,也是一次絕佳的藝術盛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