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坟墓叫“陵”,这种叫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李行知

皇帝的坟墓被称为“陵”,是有一个历史发展演变阶段的,大约从战国中期以后,帝王的坟墓逐渐开始称为 “陵”。

在中国古代,墓葬的种类从广义上可以分帝王墓葬、诸侯墓葬、将帅墓葬、一般墓葬。帝王陵墓是中国阶级社会的产物,它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与历史上历代帝王制度相始相终,记载了朝代更迭各朝陵墓制度的沿袭过程。

商代以前的诸侯墓葬讲求“不封不树”,被人为发现的较少。商以后的墓葬大多以考古发掘为主,王侯级的伴有车马坑,封土冢等。从西汉开始,砖室墓较为流行,这种墓葬是以空心砖为主体,搭建有墓道、墓室、椁室,有的还有头箱,坑里伴有墓主生前使用的器物及一些祭祀礼器。到了东汉,砖室墓和壁画壁出现,有耳室。这些墓葬虽与王陵的形制、结构、规模不尽相同,但都包括有墓道、墓室和椁室。

商代至战晚期的王陵有的呈“亚”、“中”、“甲”字型。墓道有四条、两条、一条之分。

秦汉帝陵在中国墓葬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开始出现了前朝后寝两个部分。“朝”即帝王处理政务的办公场所;“寝”是帝王与后妃居住的居室。《后汉书·明帝纪》注引蔡邕《独断》载:宗庙之制,古者以为人君之居,前有“朝”,后有“寝”,终则前制“庙”以象朝,后制“寝”以像寝。“庙”以藏主,列昭穆,“寝”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总谓之言。……古不墓祭,至秦始皇出寝,起之于墓侧,汉因而不敢,故今陵上称寝殿,有起居、衣冠、象生之备,皆古寝之意也。

西汉武帝起,陵寝制度再次发生了变化,突出皇权的地位,不再以“左昭右穆”的顺序进行排列,而是以其为核心建陵。至此,西汉后期帝陵分布在武帝周围。开始出现了臣子陪葬墓。在君王陵寝周围陪葬有功臣良将的墓冢,体现了“主尊奴卑”的中央集权。


倪说历史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从后半句周文王曾避过风雨,可知“南陵”的“陵”并非帝王墓之意,而是指代山川——但古帝王喜营山为墓的习性,却是自《左传》便可考了。

夏商周三朝及更往前推的历史,几乎算是神仙统管的时代,皆因其时或资料缺失,或语焉不详,但这段时间君王的坟墓被称为墓应是无疑的。据《周礼·春官》中记载,“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为之图,凡邦中之墓地,万民所葬地”,即在周时有专人对诸侯的丧事进行统管。这项举措,大约“惠及”当时的诸侯、卿、大夫、士等,只要有爵位,都在丧礼的约束范围内,平头百姓是没有这“福利”的。所谓的“墓大夫”,职司地理地形,需要将全国墓地画在图上。

中国古代帝王的墓称为陵,大约在战国中后期,首先出现在秦、赵、楚等大国,这是社会生产力具有了一定发展的体现。先秦时期,社会生产力普遍低下,上位者的盘剥更使民众的生活雪上加霜,红白喜事对百姓来说是极大的负担。其实就算今天,普通人们结个婚、送个葬也是大有负担,更何况奴隶社会?推及少数民族有天葬等风俗,信仰是其一,恐怕也不无减少“预算”的目的。到了春秋战国,虽然说不上发达,但站在人们巅峰的君王们已经有余力来折腾这些事情,慢慢搞出分别也是可以预见了。

当然,君王的墓被称为“陵”,也是王权加强的集中体现,营山为墓,为的自然不是铺张浪费,而是对其统治地位的体现——既然封如山陵,则取其义,“陵”应运而生。据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王陵的规制,可建九丈高,差不多就是今天到九楼的高度。你以为这就够震撼人心,却不知有几个帝王其陵墓是低于这个“标配”?事实上,很多帝王都要高过这个标准。秦始皇更是此中“豪杰”,他以长生为追求,失败后,退而求其次,希望让秦军卫队能够在地府下也为他服务,建造出举世无双的秦始皇陵。这陵的建造技术可说极为高超,人人都知道这墓内定然肥得流油,却瞪着眼两千年,二十一世纪都无人能够将其打开!

汉代起,帝王墓称为“陵”就形成了一种制度,后世帝王对此可谓“云集景从”,不得不说,这玩意儿对生产力是一个极大的浪费。不过这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潜在的历史文化资料,现代盗墓题材的小说、影视作品大行其道,其实也是有几分这丰富墓葬文化的滋养的意味。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生前没当过皇帝,其坟茔却叫做“陵”的,这种人一般是坟头冒青烟,让子孙作了皇帝宝座,得以追谥,如司马懿被晋武帝司马炎追谥了个“太祖宣皇帝”,其坟茔就改称“高原陵”了。这等便宜“陵”在历代政权交迭之中多有出现,此处不再赘述。


邓海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是李白的《忆秦娥》。词中说到的“汉家陵阙”,是指现在陕西关中平原上的西汉帝王陵墓。在中国,帝王陵墓很多,比如秦始皇陵、乾陵、明十三陵、明孝陵、清东陵、清西陵、定东陵、崇陵等慈禧的定东陵是中国现存规制豪华、体系比较完整的一座皇后陵寝建筑

群。

帝王们为了“厚葬以明孝”、“事死如事生”,登基即位伊始,就着手为自己建造陵墓,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那么,为什么古代帝王的坟墓称为“陵”呢?这种叫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周朝以前,君王的坟墓也都称“墓”。大约从战国中期以后,帝王的坟墓逐渐开始称为 “陵”。

《史记•赵世家》记载:“赵肃侯十五年经营寿陵。”《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寿陵。”“陵”的本意是大土山。帝王为了显示王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便将坟墓建得像一座山陵,故皇帝的坟墓得名陵墓。唐代皇陵更是“因山为陵”,气势恢弘。有诗句描写乾陵“千山头角口,万木爪牙深”。帝王陵墓,实际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不仅占地广阔,而且还有相当的高度。帝王以“九五”为尊,所以,规定将墓建成九丈高,可实际上,多数皇陵都超过了这个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