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肺癌的標準是什麼?

小水滴日記

肺癌的診斷流程:

胸部CT發現——支氣管鏡或穿刺病理確診,某些小病灶也可直接手術切除確診。病理診斷是肺癌診斷的金標準。



像這種小病灶,三個月隨訪觀察沒有消失,CT影像尚不能鑑別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原位腺癌和微浸潤腺癌,可以繼續隨訪觀察。但患者精神壓力大,選擇了胸腔鏡切除,術後病理為原位腺癌。這種病灶切除即治癒,不會發生遠處轉移,不需要清掃淋巴結。

通常我們呼籲胸部螺旋ct篩查早期肺癌,就是想篩查出這種病灶加以監控。

肺癌的病理分型

肺癌的病理類型有多種,除了常見的腺癌(女性、不吸菸者多見)之外,還有鱗癌和小細胞肺癌,此外還有一些更少見的肉瘤樣癌、未分化癌等。少見情況我們就不去說,再說一下鱗癌和小細胞肺癌。

1.鱗癌

鱗癌常見於中老年男性吸菸者,常起源於比較大的支氣管所以中心型多見,診斷一般是通過胸部CT和支氣管鏡。

像這位72歲男性,抽菸40年,每天一包,本次咳嗽20天,發現右下葉亞段支氣管單髮指套徵,手術切除證實為非角化型鱗癌,很幸運,發現很及時。

事實上,有更多的鱗癌患者在發現時已經難以完整手術切除,這也說明了戒菸和定期體檢的意義。

2.小細胞肺癌

小細胞肺癌在兩年內有較高的複發率,這位患者還不敢說已解除風險。慶幸的是我們的醫學一直在進步,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帶瘤生存期的數據一直在提升。另外在小細胞肺癌診斷中,腫瘤標誌物NSE和Pro-GRP是重要的參照數據,有時可評估預後

癌症是一座險峻大山,但總要不斷挑戰,才有機會爭取到最終的翻越。

參考文獻:

中國晚期原發性肺癌診治專家共識;

小細胞肺癌的影像學表現.卜學勇.胸科之窗

我是潛水的豪哥,歡迎朋友關注


影像科豪大夫

今天是2月4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癌症日”,癌症已成為疾病死因之首,而肺癌,在我國已成為癌症死亡的首要病因,且發病率和死亡率還在攀升,預計到2025年我國每年肺癌發病人數將超過100萬,將對公眾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肺癌為起源於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惡性腫瘤,即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但與以下因素有關:吸菸是肺癌死亡率進行性增加的首要因素,吸菸者發生肺癌的危險性不不吸菸者平均高10~25倍,空氣汙染,電離輻射,職業暴露,飲食與營養,遺傳和基因改變,等等。

肺癌的診斷包括影像學檢查,細胞和病理學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查,一般情況下,醫生根據這些檢查結果,再結合臨床表現,最終得出臨床診斷。

一,影像學檢查

包括胸部X線影像學檢查,是發現腫瘤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可通過胸透或正側位X線和CT發現肺部陰影;磁共振顯像(MRI),與CT相比,在明確腫瘤與大血管之間的關係上有優越性,但在發現小病灶(<5cm)方面不如CT敏感。單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SPECT),利用腫瘤細胞攝取放射性核素與正常細胞之間的差異,進行腫瘤定位,定性和骨轉移診斷;正電子發射計算機體層顯像(PET),可用於肺癌及淋巴結轉移的定性診斷,PET掃描對肺癌的敏感性可達95%,特異性可達90%以上,對發現轉移病灶也很敏感。

二,細胞和病理學檢查

痰脫落細胞檢查,3次以上的系列痰標本可使中央型肺癌診斷率提高80%,但有很多因素影響其準確率;支氣管鏡檢查,對診斷、確定病變範圍、明確手術指徵與方式有幫助,其活檢診斷率可達93%,但支氣管鏡檢查存在假陰性,有肺動脈高壓、低氧血癥、出血體質者為其禁忌症;針吸細胞學檢查,經皮或經支氣管鏡進行,還可在超聲波、X線或CT引導下進行,目前常用的為淺表淋巴結和經超聲波引導下針吸檢查;縱膈鏡檢查,是一種對縱膈轉移淋巴結進行評價和取活檢的創傷性手術,有利於腫瘤的診斷和TNM分期;胸腔鏡檢查,主要用於確定胸腔積液或胸膜腫塊的性質;開胸手術肺活檢,若經痰細胞學檢查、支氣管鏡檢查和針刺活檢等項檢查均未能確立細胞學檢查,最後根據病人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開胸肺活檢術。

三,腫瘤標誌物檢查

癌胚抗原(CEA)、神經特異性烯醇酶(NSE)、cyfra21-1(細胞角蛋白19片段)、胃泌素釋放前體(ProGRP)聯合檢查時,對肺癌的診斷有一定幫助。

以上所有有關肺癌的診斷方法中,細胞學和病理學檢查是確診肺癌的必要手段。

要提醒大家的是,肺癌的遠期生存率與早期診斷密切相關,對於肺癌的高危人群,低劑量CT是目前篩查肺癌最有價值的方法之一,應該大力提倡。


麻醉超人鋼鐵俠

陳先生的肺部CT圖片,可見左下肺兩塊白色團塊,和肺炎極其相似。

最終確診還需要做病理檢查,行病理檢查就必須取病灶部位的肺組織,因此陳先生慕名找到南醫三院呼吸科程遠雄教授,查看陳先生的肺部CT後,醫生們遇到了難題:陳先生的肺部病變為兩個不同部位,一般的腫瘤都有一個原發灶,其他部位多為轉移灶,而陳先生肺部的病變為兩個部位,病灶相似,無法明確原發灶,而這種肺部表現和感染極其相似,為慎重起見,再次請影像科專家反覆閱片,仔細討論,還是不能排除腫瘤,因此醫生為陳先生制定了初步檢查方案,選用支氣管鏡經支氣管進入肺部病灶周圍,試行取材。

為什麼選擇支氣管鏡檢查?目前針對肺部腫瘤取材包括:支氣管鏡取組織活檢、刷片或灌洗液,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痰脫落細胞學找腫瘤細胞、手術切除腫瘤病灶行病理診斷等。以往針對肺部腫瘤都是開胸手術把病灶取出來做病理檢查,對患者損傷很大。隨著技術的進步出現了CT引導經皮肺穿刺活檢術。簡單闡述就是,醫生通過CT檢查明確肺部病變部位,制定合理方案後再使用細針經皮膚穿刺到肺部病灶部位取肺組織,穿刺到部位後再多次行CT檢查明確細針是否在準確的部位,這種方法取材率高,不需要開刀,但對肺部損傷大,血氣胸等併發症多見。患者接受輻射量大,身體損害大,多用於位於肺周邊位置的腫瘤。而痰脫落細胞行病理檢查找腫瘤細胞陽性率太低,很少有人能把腫瘤細胞咳出來,因此臨床上已逐漸棄用。支氣管鏡取活檢目前已成主流趨勢,支氣管鏡可做到微創、無痛,對患者損傷小,可直接到達病灶部位取材,極大提高確診率。因此我們為陳先生進行了第一次支氣管鏡檢查。

南醫三院呼吸無痛支氣管鏡檢查

具體的方案是:CT引導+支氣管鏡+快速現場評價(ROSE)技術,在影像科及病理科多科室共同協助下,首先根據CT對肺部病變進行影像顯示,找到具體病灶支氣管,定位。患者在無痛鎮靜狀態下行支氣管鏡檢查,根據CT指示到達病灶支氣管。肺部病灶所在部位在更小細支氣管,但支氣管鏡直徑有限,無法到達小支氣管,因此在支氣管鏡內置入更細的活檢鉗,活檢鉗前端為金屬製成,固定支氣管鏡及活檢鉗後再次行CT檢查,查看活檢鉗是否在病灶內部,最終確定部位後取材。

取出標本在2分鐘內行染色塗片查看是否存在腫瘤細胞,也就是ROSE。傳統的方法是:取出標本後再送病理科染色查看,一般需要3-5天時間才能知道是否取到腫瘤組織,若取材不成功還需要多次取材,費用高,對患者造成損傷大,因此醫生每次取材都會取多個組織送檢,確保成功率,但這樣對患者損害大。ROSE就極大避免這種損害,每取一次組織,立即快速染色判斷,確保100%取到標本,減少併發症。陳先生在這種先進技術的幫助下最終成功取到合格標本,確診為腺癌。懸著的心也終於有了著落。這種先進經濟實惠的檢查才適合老百姓,故事講完了,相信你對肺癌的確診標準也有了答案。


南醫三院

對於肺癌這一疾病,此時無論是採取組織還是細胞學的診療手段,在臨床上往往都要求能夠找到相應的腫瘤細胞,才能最終確診。

目前在臨床上,診斷肺癌的大致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1:血液腫瘤指標。

2:PET-CT,胸部增強CT,骨掃描,頭顱MRI。

3:痰細胞學檢查。

4:有胸腔積液,可以胸腔閉式引流,檢查胸水的常規、生化、腫瘤標誌物以及細胞學檢查。

5:氣管鏡檢查:纖維支氣管鏡活檢、TBNA/TBLB,E-BUS,磁導航。

6:CT或B超定位下的肺穿刺。一般而言,1和2項檢查往往在臨床上只能起到相應的提示作用,而對於3-6診療手段,人們在臨床上,只要有一個查到腫瘤細胞,則可以最終確診癌症疾病的存在。


醫聯媒體

肺癌是一種起源於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惡性腫瘤。我國是肺癌高發的國家,且每年死於肺癌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這與環境等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繫。

肺癌的臨床表現與腫瘤大小、類型等多種因素有關,主要包括原發腫瘤引起的症狀、肺外胸內擴展引起的症狀、胸外轉移引起的症狀及胸外表現四大部分。原發症狀包括咳嗽、咳痰、痰中帶血或咯血、氣短胸悶、逐漸消瘦等症狀;肺內胸外轉移和壓迫部位有關,聲音嘶啞、吞嚥困難,上腔靜脈被壓迫導致迴流受阻也是肺癌常見的症狀。另外肺癌可引起多系統的轉移,比如淋巴系統、骨骼、神經系統等都很常見。

影像學檢查以肺CT和X線為主,是發現肺癌最重要的方法,尤其是肺部CT,可發現更小和特殊部位的腫瘤,還能瞭解病灶對周圍器官的浸潤程度,對於縱膈及肺門部重大的淋巴結也看得更清楚,精確度比較高。

但最主要的診斷手段還是細胞學及病理學的檢查,最常用的手段是從患者痰液中尋找脫落的癌細胞,只要痰標本收集得當,3次以上的痰標本準確率非常高。另外,取病灶處組織或者淋巴結組織活檢是肺癌診斷的金標準。

本期答主:陳泳淼,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一些肺癌可以通過篩查發現,但大多數肺癌是在其引起症狀後才被發現的。如果您有肺癌的可能症狀或體徵,請及時諮詢醫生,他會為您做進一步檢查,幫助您確定肺癌的幾率。


在各種醫生為您開具的檢查中,病理檢查是最終確診的項目。


那麼,病理檢查是怎麼做的呢?

當我們拿到病理報告的時候,除了看到關於細胞的描述,有時還會看到“免疫組化”的結果,這又是什麼東西呢?

免疫組化,可以理解為“粗略”的分子標記檢測。因為人體的基因決定蛋白質的表達,免疫組化通過檢查蛋白質來確定基因的情況,如果某一基因發生改變,那麼其編碼的蛋白質也很可能有問題。這就相當於觀察一件產品的包裝,如果包裝比較粗糙,那麼,裡面的產品很可能是比較普通的。

在免疫組化的檢查過程中,病理科醫生會將非常薄的肺組織樣品壓到載玻片上,然後用特定蛋白質(抗體)處理樣品,這些特定蛋白能與癌細胞的表面蛋白結合,如果被檢查的組織具有該蛋白,那麼抗體就會附著在細胞上,之後再加入化學品使抗體顯色,醫生在顯微鏡下觀察顏色變化,確定組織的蛋白表達情況。如前所述,病理檢查的目的是確定組織的良惡性以及癌細胞的來源,知道細胞表面蛋白的表達情況對兩者的判斷都有幫助。


除了病理檢查,醫生可能還會推薦基因檢測。


人體的正常細胞內部存在基因,當正常細胞的基因發生改變,到一定程度時,就變成了癌細胞。所以,癌細胞必定存在基因改變。基因檢測,就是在癌細胞中尋找特定的基因變化。如果免疫組化是通過觀察包裝判斷產品的好壞,那麼基因檢測就是直接拆開包裝檢查了。

發現特定的基因突變有什麼好處呢?這裡不得不提到靶向藥。靶向藥,即針對突變基因直接起效的藥物。因為突變的類型各種各樣,每個人的突變位置都不相同,藥廠不可能為每一種突變都研發一種靶向藥,所以,它們就針對最常見的幾種突變研發靶向藥。肺癌最常見的突變包括EGFR、ALK、ROS1、BRAF,而相應的靶向藥也最多。

例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是一種有時大量出現在癌細胞表面並幫助腫瘤生長的蛋白質,EGFR基因突變在某些群體(例如非吸菸者,女性和亞洲人)中更常見,但是EGFR靶向藥似乎對於KRAS基因發生突變的肺癌患者沒有幫助。


腫瘤知道


肺癌,為起源於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惡性腫瘤。它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據調查,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癌症首位,在我國,肺癌已超過癌症死因的20%,且發病率和死亡率迅速增長,肺癌發病率為男性腫瘤的首位,由於早期診斷不足致使預後差。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1、胸部X線檢查 是發現肺癌最基本的方法,通過透視或正側位胸片發現塊狀陰影,配合CT檢查明確病灶。

2、CT檢查 可以發現普通X線檢查所不能發現的病變,還可顯示早期肺門及縱膈淋巴結腫大,識別腫瘤有無侵犯鄰近器官。

3、磁共振顯像(MRI) 在明確腫瘤與大血管之間的關係上優於CT,但在發現小病灶(<5mm)方面則不如CT敏感。

4、正電子發射體層顯像(PET) 用於肺癌及淋巴結轉移的定性診斷。PET掃描對肺癌的敏感性可達95%,特異性可達90%,對發現轉移病灶也很敏感,但對肺泡細胞癌的敏感性較差。

5、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對診斷、明確手術指徵與方式有幫助,經支氣管鏡肺活檢可提高周圍性肺癌的診斷率

6、癌脫落細胞檢查 早期診斷肺癌最簡便有效的方法。保證標本新鮮、及時送檢,3次以上的系列痰標本可使中央型肺癌的診斷率提高到80%,周圍型肺癌的診斷率達50%。

7、其他 如針吸細胞學檢查、縱膈鏡檢查、胸腔鏡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查、開胸肺活檢。


祝您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良醫濟世

  無論是組織,還是細胞學,都要求找到腫瘤細胞才能確診。

  臨床診斷肺癌的大致手段:

  1:血液腫瘤指標

  2:PET-CT,胸部增強CT,骨掃描,頭顱MRI

  3:痰細胞學檢查

  4:有胸腔積液,可以胸腔閉式引流,檢查胸水的常規、生化、腫瘤標誌物以及細胞學檢查

  5:氣管鏡檢查:纖維支氣管鏡活檢、TBNA/TBLB,E-BUS,磁導航

  6:CT或B超定位下的肺穿刺

  1和2只是提示作用,3-6只要有一個查到腫瘤細胞,則確診癌症。

  病理學診斷

  (一)細胞學檢查

  肺癌的細胞學檢查主要針對痰液、纖支鏡刷檢、支氣管吸出液和灌洗液等,以及各種穿刺物如纖支鏡肺活檢,支氣管黏膜下穿刺,經胸壁肺穿刺,淋巴穿刺,皮下腫塊穿刺和惡性積液沉澱物等。上述細胞學檢查,除胸水和心包積液外,綜合陽性率在90%以上,而痰液細胞學檢查最為普遍,陽性率70%~80%。

  (二)經皮肺細針穿刺活檢


中醫張中海

確診必須要在顯微鏡下看見癌細胞!

常用的確診方法是支氣管鏡檢查和肺穿刺活檢或者是反覆多次的做痰培養查找癌細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