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书,两个孩子可怜的孩子,过得并不孤独!

因为有书,两个孩子可怜的孩子,过得并不孤独!

昨天第一次带女儿去市图书馆的亲子阅读室。环境实在是太好了!这是我隔着玻璃墙看向里面的第一感觉。

可是进去以后,感觉就没有那么好了。十分宽敞的房间,地面都是卡通图案的,书架的造型也很哇卡伊,看得出来,图书馆为了吸引小朋友下了不少功夫。可是,在这个读书室里只有一个小读者——一个小男孩,陪同他的是一位成年女性,大概是他的妈妈。

太冷清了!

我带着女儿在这里看了一会儿书,临出门跟管理员聊了两句,得知:这里看书的孩子一直不多,周末都没几个。

在孩子的心灵还几乎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他们都会喜欢故事的,在某种程度上讲,那时候的孩子也是孤独的,因为接触的东西太有限了,他们渴望从故事里认识世界,感受温暖。

所以说,在孩子3岁左右,会有一个故事敏感期。这个年龄的孩子,认知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而自由基本还与他们无缘,他们接触到的世界受到大人限制,还显得太狭小。故事,成为了他们汲取养分的一个重要来源。在这个年龄上培养阅读兴趣,也会相对容易。

白天去参观了图书馆,晚上自然就要讲一本关于图书馆的书。我选了《大鬼小鬼图书馆》——一本体现阅读价值的绘本。

因为有书,两个孩子可怜的孩子,过得并不孤独!

这是大鬼,人们都叫他巨人。他长得又高又大,平时住在森林里,晚上时候却喜欢来到村庄里。

他一走路就地震,一摆手就刮台风,有时候还会踩坏了人们的房子,大家都很害怕他,就想办法赶他走。

人们用弓箭射他,用鞭炮吓他。巨人怕疼,也怕吵,被赶了几次之后,就不敢到村子里去了。

因为有书,两个孩子可怜的孩子,过得并不孤独!

这是小鬼,他的爸爸妈妈都去世了。他一个人站在床边看着月亮,想念亲人,他的玩具小兔被扔在了地上,倚靠着板凳,无精打采。

因为有书,两个孩子可怜的孩子,过得并不孤独!

小鬼走到外面,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池塘边。池塘里的月亮对他笑,让他想起以前妈妈在床边给他讲故事时的微笑。想着想着,他就自己讲起了故事:

“从前,从前,有个公主在森林里迷路了,公主坐在池塘边哭了起来......”

大鬼和小鬼都是孤独的,一个不被人们喜欢,一个失去了亲人。这样两个孤独的人在森林里相遇了,而引领他们相识的是故事——小鬼嘴里念念有词的公主的故事。

这一相遇不要紧,小鬼了解了大鬼的秘密:原来巨人去村子里是去听故事的,他喜欢偷听妈妈们给孩子讲故事。可是他有时候会忍不住打个喷嚏,或者不小心踢到房子。这时候人们就会乱吼乱叫地吓唬他,他一慌张就跌倒了,压扁了房子。

原来这是个美丽的误会!巨人只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孩子而已!

可是小鬼依然是害怕巨人的,他害怕巨人会吃掉他。于是跟巨人达成协议:小鬼给大鬼讲故事,大鬼就不许吃小鬼。

有一天,小鬼的故事讲完了,再没有新的故事可讲了。他准备好了被大鬼吃掉,大鬼却没有吃他。小鬼把大鬼带回了自己的家。

原来,小鬼家里有一个装书的大房间,孩子的手够不到放在架子上的书了,所以他们没有故事了。从此以后,巨人每天从高高的架子上,拿书下来,小鬼就在房间里读故事给他听。

故事越读越多,来小鬼家里读故事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他们坐在巨人的身上,读书、玩耍,还给巨人挠痒痒,其乐融融!

因为有书,两个孩子可怜的孩子,过得并不孤独!

越来越多的书被带到小鬼家里,人们在房子旁边又加盖了一些房间,专门用来放书。巨人也会帮大家砍柴、搬石头、盖新房子。

村子里有了图书馆,一切跟以前都不一样了。

后来,孩子们自己还做了一份礼物送给巨人——那是一本好大好大的书!

落幕。

故事讲完了,却远没有结束。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的是两个特殊的孩子,他们与众不同。一个太不讨人喜欢,一个没人关心关注,然而他们本该孤独的灵魂却因为有故事相伴,变得不那么悲惨,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幸福。

大大的房间,装着很多很多书。其实这也是我的愿望,是我希望给予孩子的一份童年礼物。或许我并没有很多很多钱,可以满足孩子关于物质的每一个愿望;我也没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可以在孩子的童年里给他充实而美好的精神大餐。但是我有书,幸好有书,它不那么贵,也不需要太高的文化,只要能认字便可以读给孩子听。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读书是件很枯燥的事情,甚至会觉得过早读书会给孩子带来负担,会减少童年的乐趣。

其实,读书,是一件最有趣的事。

书中的故事,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

读书是一场最实惠的旅游,虽然孩子并没有真的看到摸到感受到,但是他可以想象到,借助故事和图画,一场想象的旅行就在书中展开了。而故事中的旅行,比现实里的还更有趣,孩子跟随着故事里的人物飞天遁地,无所不能!比如

《狮子爸爸的茶会》,就算你有再大的本书,也不可能让孩子去参加这样一场茶会吧?比如《不可思议的旅程》,这是一本无字书,我的女儿不到四周岁,已经可以自己看懂了。

读书,也是游戏

曾经有一个孩子的奶奶跟我讨论过读书和游戏的关系,她说她很矛盾,又想让孩子多读点书,又想让他尽情游戏玩耍,不知道怎么平衡两者的关系。我说,它们本来就不冲突,不必平衡啊,读书就是游戏!很多家长陪孩子读书,其实都玩过“角色扮演”的游戏,尤其是关于孩子和妈妈的绘本,我们不自觉地就把它演成了一个小话剧。读《礼物来啦》,我们在读第二遍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进行了分角色饰演;今天早上送孩子上幼儿园,我们走在路上,女儿还突然模仿《大卫惹麻烦》里的画面,背着小手装大卫,让我插着腰扮演“妈妈”。

绘本故事,是一般家长讲不出的好故事。

有不少会讲故事的家长,其实是不用借助故事书的,她们自己会编故事。但是不得不承认,那样的家长很少。而他们讲的故事也很多是民间传说,口口相传而已,总有讲完了的一天。那么我们就需要像“小鬼”一样,借助故事书了。好的故事书,里面的故事也是好的,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是作家和插画家付出了心血的,它能传达给孩子的精神意义也是非同凡响的,当然,价位也是高的。

市场上一两块钱一本的书很常见,可是一本精装绘本要打完折还要20元左右。因为价钱的缘故,很多孩子与经典绘本无缘。其实,家长真的不必因为钱的缘故,买廉价低质的故事书给孩子,倒不如少买一些,哪怕你一个月就买一本,总不会倾家荡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