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足球以前没有青训都很厉害?

90后——爱你的Jay

为什么中国足球以前没有青训都很厉害?你提出这个问题,我猜想提问的这位朋友可能没有经历过以前的那个满街踢足球的年代。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作为这一时期足球发展的见证者,正好可以给予你一个答案……


你目前所认为的足球青训,我理解的应该是那些在各支中超、中甲等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梯队。在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成立之前是各个省市级足球队构成的联赛,比如我以前所在的辽宁大院就是这样。当年的辽宁队勇夺十连冠,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个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骑车来体校训练的孩子来说,他们就是偶像和榜样。


过去的青训有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体校模式!一般都是国字号或者专业队球员转行做教练,由他们在各个体校院内教授足球技能。学员都如我这样从四面八方每天汇集到此上课。正是因为那个时候有很多国字号或者优秀教练员教授技能,从而在幼年时期就能够接受到比较高水平的指导,在最需要打下足球扎实基本功的年纪遇到对的人,而现在的青训优秀教练员相比于以前真的是少之又少。好的训练才能有更大比例球员训练出成绩,基础没有打好也直接限制了这些孩子能走多远。


第二个阶段:足校模式!那个时候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大批的足球学校,以沈阳为例就有很多,比如高丰文足球学校、庄毅足球学校等,当时在大院踢球的很多小伙伴也都去了高丰文足球学校,我则继续留在大院边上学边踢球。这种情况是市场经济逐渐显现的苗头,更多的足校吸纳了更多的新鲜血液及教练员,正值80后婴儿潮的一批人出现,从学校到足校,足球人口也激增。


第三阶段:各级俱乐部梯队!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初现,各级队伍也开始组建组建的青年梯队,一批批年轻球员怀揣梦想奔赴全国各地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青训过去不是没有,而是要比现在还要强盛,因为足球人口远远大于现在,特别是青少年喜爱足球的程度也高于现在。过去没有人工草地、天然草,也没有车接车送,场地是煤灰渣或者沙土地,摔倒了就会擦掉一层皮,冬天要在瑟瑟寒风和大雪地里踢,但这些都不会减少对足球的喜爱。青训源自足球人口基数与基层教练员水平,两者缺一不可。


张笑飞

这个问题提出来,我觉得很可笑。中国足球以前怎么就没有青训了?要是没有青训,以前那些球员都是从土里长出来的?中国足球至少在专业化时代就有了青训培养,通过公立的少体校为各级专业队和国字号输送人才。

要是没有这套体制为国家培养人才,中国也不可能在80年代回归亚洲足坛大家庭后,迅速成为一支劲旅。那些真正没有足球青训的国家,应该像是现在的马尔代夫、柬埔寨之流,没有一套成熟的专业球员培养机制,所谓球员,只不过是在国家队有比赛的时候哥几个才凑一起踢场球,平时从事其他不同的职业,这才是没有青训,请不要把当年的中国足球与这些国家相提并论。

还有一个,说当年中国足球很厉害,这其实也是个伪命题。诚然,当年中国在亚洲,确实属于一流球队。但这种所谓的“一流”,其实是建立在当年亚洲足球整体实力太差的基础上。中国足球“纵横”亚洲的那个年代,亚洲甚至很多国家连足球都没普及开,这个你从82年国际足联组织亚大区世预赛,有多少国家直接选择弃权就可见一斑。现在足球发展的不错的泰国、越南、乌兹别克等国家,当年可是一穷二白。因此,现在的国足不行了,其实不是因为我们比以前差了,我们其实一直在发展,但发展速度跟不上亚洲足球整体的速度,因此才显得比以前差了。

还是以82年为例,那支已经被很多人吹成史上最强的中国队,在亚大区世预赛里,他们却赢不了新西兰,被对手淘汰。而新西兰属于什么档次的球队?被评为82年世界杯最没有进取心的球队,实力可想而知,但他们还是能淘汰中国。而且也就是那个时候,中国队的整体其实已经落后于时代,身体素质单薄、比赛节奏缓慢的问题逐一暴露,这才有了后来徐根宝等人抢逼围概念的提出。因此,在足球上,中国其实一直都没改变落后与学习的面貌,又何来当年“很厉害”一说呢?


菱镜头

我十分不赞同这个观点!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独特的见解我其实想反驳题主的就是,中国足球厉害不厉害和青训只能说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中国足球现在不行的最主要原因绝对不是青训,而是另外3点:那就是体制、投资者目的以及球员整体素质问题。

我们看到,中国足球以前的实力比现在强很多。先不说90年代,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中国足球就已经屹立在亚洲之巅,中国男足曾经在远东运动会中连续获得多次冠军。纵使国足经历过所谓“黑色三分钟”、“5-19”以及沙特放水等事件最终没能打进世界杯,但那时候的国足可以说距离世界杯仅仅一步之遥,远远没有到达现在这样连10强赛都进不去的境地。

以前的中国足球也有青训,只是没有产业化。以前专业队的青训搞的也非常不错。比如体校制,体工大队制。很多优秀的球员都是从专业体校练出来的,所以说当时的青训并没有现在这么商业化氛围这么浓烈。但是由于当时的人文环境比现在的环境纯洁多了,当时大家踢足球一心为了开心,为了荣誉,为了兄弟情,和城市情以及国家情。但现在的球员踢足球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赚钱,为了自己将来活的更好一点,因为贫富差距也大了嘛。

首先,在体制方面,中国足球联赛并不像国外发达国家那样可以自己成立联盟自己运营,只能依靠足球来组织,为什么?很简单,因为中国足球的买单者不是球迷,国外足球可以依靠球迷的各种掏钱就可以运营,球迷粘性相当不错。但中国足球不行,中超球迷是不会为足球俱乐部掏钱的。而且中超俱乐部也没打算在球迷身上投入多少精力。既然足协说了算,那么中国足球在体制上就没办法展开了。比如足协懂不懂来个新政,政策改来改去这种,俱乐部也得跟着足协转,要不就是钻漏洞,要不就是听足协的话,所以他们很难让中超联赛有一个很完整的规划来运行。再加上商务开发基本为0,中超联赛目前除了老板投钱,球迷看球外,其他的互动再也没啥了。

其次,投资者心态方面。中超老板投足球目的其实挺单一的,其实大家也都清楚。但他们投资肯定不是主要为了球迷,什么为了城市而战,为了球迷而战,我觉得并不是这样。比如上赛季某支球队“敢为xx赢天下“,上赛季赛场氛围最好的一个主场,到了今年,这些助威的功臣们都被挤到了看台两侧,弄的七零八落。赛场中央的看台都被取而代之的是那些从来都没有助威过的球迷小团体。所以不管球迷做的多好,用得着你的时候就用,用不着你时候就不用了。

同时,俱乐部老板投资足球太注重成绩,而青训体系怎么建设,说实话也不是很懂。足协要求弄5级梯队,俱乐部就跟上建设,有了就行,至于是不是精英,其实也不重要。

第三、球员整体素质

现在的球员功利心太强,很少有当初为了荣誉一定要怎么怎么样那种。现在有的球员动辄千万年薪,但是有的同等实力球员在不同的俱乐部却要少10倍甚至更多。这样的薪资结构和身价结构被破坏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家队层面。比如在俱乐部拿高薪的球员不敢为国家队太拼搏,怕受伤,出工不出力。而那些薪资少的球员又嫉妒比他赚的多但是能力还没他强的球员,于是在国家队比赛中反映出我不给你传球,或者不好好配合的现象。

由于中国职业联赛的各种问题所在,导致中国国家队一旦遇到强队,就很难赢的比赛。其实中国足球不行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每次都要遇到卡塔尔、伊朗这种身体硬朗的球队,中国队其实很怕这样的凶狠打法。如果中国和沙特、阿联酋、日本这样的队分一组,也许就进世界杯了。


时刻体育

《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耳边响起轻浮浪荡的歌谣……回忆里是膝盖被人民广场硬石头磨破的皮。天还是辣么滴蓝,云还是辣么滴白。人民广场不广了,孩子们都戴着眼镜赶场子上补习班去了。

  1. 不知道其他地方足球状态是什么样的,上海这个足球重镇的历史是辉煌的,群众基础是扎实的。传承也得非常好。李惠堂到范志毅之间出过无数足坛名宿。


  2. 李惠堂踢球时,跟洋人PK赢多输少,当洋人球队或洋裁判作弊时。上海人民是很拼命的,跟巡捕房不死不休地打。足球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血可流球不能被赖。
  3. 都市的弄堂足球,球无法从边线滚出去,人比较密集,对过人技术要求很高,玩的强度也很高。唯一缺点就是经常要凑钱买玻璃,还有足球。
  4. 弄堂足球玩出来的,绝对比现在草坪上这群渣渣要强几个档次。当年随便拉一个出来,带球过他们三个不带喘气的。名宿李中华说:就现在中超的两支上海球队的人,在当年连青年队都进不去。
  5. 青训最大劣势是用教代替玩,重复练习机械动作,教科书式的训练。枯燥、孤独、痛恨、一切只能靠坚韧的意志支撑,在周围非同龄人的高压下,像马戏团的动物一样活着,最终造就对足球的厌倦。

  6. 玩足球的人,在玩的过程中无拘无束,大脑会产生奖励性的多巴胺。同龄人之间的眼神和脑电波交互,默契、友谊、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爱好,在竞争中无限提高。谁球臭,回家就会自己研究球星的脚法。教练其实真的算个屁,谁不会看录像谁没点脑子?
  7. 实在太差的人,比如我吧,很自觉地给各位大神们,买矿泉水混个替补。一般情况下负责看时间5点一到吹哨子,弄堂口有车来了吹哨子,砸玻璃了抢了球就跑……

  8. 人民广场那种圣地,可不是随便去的,多少名宿经常会出来踢个野球,没几把刷子要被人虐的。一般到初三或高中差不多可以去了。
  • 别太期待青训,那是条死路。当年申花三剑客都是人民广场练出来的,18、20岁就大杀四方十连胜了,现在U23还是宝宝呢。青训个头,根宝带两年排排阵型就能夺冠。
  • 回答够详细了吧,来个关注行不行!

八卦球


中国足球以前是有青训的,而且多次打入世青赛,世少赛,甚至打进过八强。

最著名的青训当属八一体工大队的1316工程。刘国江教练主导了这一青训工程,在全国范围内选出了28名小球员,最终培养出了郝海东、大王涛、江津、江洪、栾义军、王政、高明远、尚青、余捷、李虎、金明国、李巍等一批著名球员,在青少年训练方法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影响了一代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大连体委和西德的云达不来梅俱乐部交流合作,选送了一批年轻球员去不来梅训练,这里面就有后来进入大连队的徐弘,徐晖,叶洪利。当时不来梅队看中了二徐,但是大连不放人。应该承认德国人的眼光,叶洪利以后确实未能踢出来,在当打之年就离开了大连队。后来,不莱梅来大连打友谊赛,被大连队击败,又一次提出了引进球员,因为中国还没有职业化,很多事情都不了解,后来不了了之。

现在各大俱乐部都在搞足球学校,其实中国最出色的青训基地就在辽宁,能靠买卖球员维持俱乐部的运营,这一点不服不行。辽宁队每隔几年都会出一批出色的球员,从当年的庄毅,曲圣卿,到后来的李金羽,李铁,肇俊哲,再到后来的杨旭,于汉超,哪一批球员不是响当当的人物。这还不算大连的,大连的东北路小学和西岗区实验小学,是传统的足球强校,东北路小学出去的国脚,早就超过了100人了。

至于说改年龄的事情,是另一个问题范畴,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现在国内年轻球员水平下降,归根结底还是中国足球的不专业造成的。青少年培训这一块,本来是归足协管理的,职业化以后,特别是近几年资本市场的介入,很多俱乐部花钱整体引进青年队,打乱了很多省市的青训,各地足协对于青训也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有意思的是,中国足球唯一一块自留地辽宁,辽宁体委握着辽宁队不放,反而使辽宁青训得以完整的保留下来。

不仅是球员,还有教练因素。以前的中国足协,会经常选派教练到国外培训。当年的国家队主教练高丰文,到法国培训过。在甲A叱咤风云的金志扬和戚务生教练,到西德培训过。辽宁队的李应发,到西德培训之后,有感于国外职业球队的训练水平之高,回国后不断改进训练计划,坚持大运动量训练,成就了十冠王的伟业,他也是中国足球界当时唯一一位正教授级的教练。这些教练在国外开阔了眼界,对他们后来的成功不无裨益。

现在足协很少组织这种出国培训了,大部分都是亚足联的教练员培训班,像宿茂臻这样自费出国学习的教练还是少数。不去国外亲身体验欧洲职业足球,仅靠平日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足协应该鼓励年轻教练,多给他们一些机会,他们才是掌握中国足球未来的人。



体育一席谈

能问出这个问题的,我相信你一定是对中国足球没有了解的,尤其是以前的中国足球。一个建筑的最重要的就是根基部分,没有打好基础,再漂亮的设计花样都是空中楼阁。不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地基没有打好,楼却越盖越高。中国足球也是一样,中国球员没有以前的球员能力强,一定是以前的青训比现在做的好,想不到吧!

虽然这跟你感觉到的可能不太一样,但这就是事实。中国足球也就这几年重新受到了关注,从02年世界杯结束以后,假赌黑横行,以前哪有几个人关注中国足球?别看这几年看着热闹,什么大牌教练,各种先进的团队进驻中国联赛,各种大财团投资足球。也就这两三年的事情,但足球恰恰是慢工出细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方式才能成长变好。

02年以后的足球环境不可能让家长主动送自己的孩子去踢球,那么这个年龄段的适龄球员就会断层。也就是从90年左右出生的孩子,踢球的都非常少。所以中国足球出现了水平下降,因为现在当打之年都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如张稀哲,张琳芃,姜至鹏这一届。越往后肯定越差,还赶不上现在呢,所以你怎么可能指望着水平不下降?

我们做一下对比,以前的教练水平,场地条件等等,可能都不行。但是架不住踢球的人多啊,这就是原因。以前不是没有青训,恰恰以前的青训要比现在蓬勃的多的多的多。我以大连为例,当时鼎盛时期,有教练带的业余球队,达到60多支。什么概念?比现在全国的青训人都要多啊。这怎么可能是以前没有青训呢?以前的青训比现在好多了,好太多了,太好了。


球员王伟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自相矛盾,如果中国足球没有青训,何来厉害,难不成天生就会踢足球?
其实中国足球一直都有青训,或许以前的叫法不尽相同罢了。在计划经济年代,踢足球的人口并不算很多,而且缺乏系统训练,只是当成一项全民体育健身运动来发展。而省市一级的专业足球队,则有着一套很严谨的选材机制。专业足球队的教练们,会定期到城市、乡镇去物色苗子。有合适的,会招收到少年队或青年队进行系统的培训,如果可以成材,将有机会进入到青年队再过渡到成年队,成为专业足球运动员。



而业余体校,基本是从所属区域的中小学内挑选学生进行培养,能够被专业队选上的,以后就有机会吃专业饭。选不上的,就继续读书到毕业参加社会工作。专业队选材培训,虽然对名额有着严格的控制,但成材率相当高,经常会成批地晋升到上一个年龄段的球队。

进入市场经济年代以后,足球人口成几何式的增长,而且培训机构和形式也是五花八门,多不胜数。但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令人至今都无法理解,足球人口的量化并没有带来足球水平质的提升。

近年来,能够成材的球员,个人能力和水平确实有限,出类拔萃的球员更如凤毛麟角。象武磊和韦世豪这类算是拔尖的球员,其个人基本功和技术水平,真的很普通。是培训水平问题,还是先天条件问题,不得而知。题主之所以说以前的利害,或许是指曾经在亚洲属一流水平的郝海东、高峰、孙继海、彭伟国等这一代球员吧。


国论盛事

职业化之前,虽然中国没有自己的职业联赛,但是球员基本都来自体制内,就是所谓的举国体制,国家出钱帮你成为职业球员,退役后还管你一碗饭到退休,甚至能当官,就好像现在那些各种世界冠军那样。

加上那会儿中国经济没有像现在这样飞速发展,就业机会本身就少,靠足球提高生活质量自然是很多孩子的首选。况且国家想扶持某一项运动,就一定能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足球基数上去了,好苗子也自然少。

还有个全世界通用的话题,那时候世界足坛商业化气息并没有那么浓厚,球员踢球要么为实现自我价值,要么就是想赚钱,外面的诱惑也少,不会被媒体炒来炒去,娱乐消遣的手段也并不多,哪儿像现在又是各种社交媒体、各种秀场、各种游戏机啥的,谁还能专心踢球啊。

中国足球职业化后,国足水平一跌在跌堪比中国股市。一代又一代主席都无法改变中国足球倒退的趋势。究其原因,还是职业化不彻底导致。既没有行业规范的监督,也没有有效的司法监控,中国职业足球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联赛职业化不透彻,官员还在插手各种国家队比赛训练,国家不再养运动员,一个家庭成功培养一个足球运动员到一队,需要花费百万,一般家庭谁承受得起?而且国足成绩不好,很多家长干脆不让孩子去踢球,如此恶性循环,群众基础越来越弱,中国足球水平自然越来越差。职业化20几年,我们的足球苗子已经干涸,再不改变,国足的未来只剩下奇迹。


大局观

提问者,你是不是不看中国联赛以外的比赛啊?建议你看看吧。现在欧洲足球的球员的水平都多高了。不似以前那样比较片面了。现在很欧洲全面的球员都没成巨星。为何,因为足球水平越来越进步,选球员踢职业条件越来越全面(个人技术好,速度比较快,球商比较高,足球意识比较强,跑位比较灵活,团体作战意识跑位比较同步等)。

如果这样的在二十几年前那就是马拉多纳,可现在这样的球员在欧洲比比皆是。说明现在世界足球水平进步非常非常快,越来越成熟了。所以显示我国好像选在水平比以前低是的。其实我国足球水平比以前进步了。只不过和世界高水平足球的国家和联赛来进步的高度来说我国足球进步的比较小。

其实我国进步不小,只没有欧洲快而已。就会产生这样的错觉——我国足球水平不如以前(再说一遍这是个别媒体给大家误导的错觉)。

所以青训是对的。只要有好的教练(高水平教练)就成了。名师出高徒。教练要不断的充电自我提高水平,要接近世界高水平足球才行,才能教出好的学员。上天给每个地方都会有天赋球员。就看如何去教学员了。


shaoye5

以前中国不是没有青训,没有青训难道球员都是踢野球出身嘛,只不过叫法不同,走专业队的路子,举全国之力。没有现在分的细,各个年龄段全分开了,疏于各种比赛。

就算后来学巴西、学欧洲,制度模式一步步模仿借鉴,尤其进入中超时代后,梯队建设、场地建设等指标都有硬性规定,很多东西都在逐步完善改进。尽管如此,在中国足球没落的几年里,在中国足协注册的球员少得可怜,甚至不足以全国选材组个队,真正是青黄不接难以为继了,也怪不得在亚洲一输再输,连东南亚小国都成了迈不过的天堑,很多球迷都发恨不再看中国足球了。

九十年代中国搞了个整建制球队健力宝留学巴西,这之前我们的近邻日本学巴西已经初获成功,很多人认为健力宝不算成功,但它的启迪和借鉴作用不容置疑,很多队员作为星星之火燎原了中国足坛,李铁、李金羽、郝伟等人也成为日后国内足球的中坚。也为后来大举走出去留洋,奠定了坚实基础。甲A年代,已有俱乐部派小队员留洋,到中超已是遍地开花,包括万达的海选留洋。国内俱乐部也有鲁能投入不菲专搞足球青训,且相当成功。

但为什么青训搞得如火如荼了,足球水平不升反降呢?

急功近利,不安规律办事,是主要原因。

问题很多,比比皆是。比如,小球员改年龄竟然是通病。甲A时代鲁能外援萨沙获得了99年联赛最佳门将,正逢中国足球国内守门员水平下降,于是一纸文件禁止引入外籍门将,以保护国内球员正常发展。其实这些政策都是顾此失彼,现在各俱乐部都是前锋、中场、后卫三条线引入外援,尤其前锋线一色的外援,严重挤压了国内球员的生存空间,导致国家队锋无力,即使上场的,也可能是俱乐部的替补。还有,好不容易送出去的小球员,没等深入学进去,只得了个皮毛,也就是度度金,又出口转内销,被高价买回来了,因为足协有U23政策。不要一味怨足协,俱乐部太现实,五大联赛独苗张玉宁留守欧洲,竟然遭遇百般嘲讽和不解。

走出去,没能实现真正走出去。

请进来呢?同样不断重复错误,不断否定自己,相当于不断停车起步,做无用功,各种风格,各种派系,从国家队层面就不能保持风格统一垂直。

中超是有钱了,因为中国经济已快速超车傲视世界了,多大的牌都敢请,也有经济实力请的动。但青训呢,投入还是太少,甚至不及大牌的个零头,所以被冠以钱多人傻。

再不得不说的就是,挣钱太容易,太多,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越来越乏味了,拼搏精神不容易激发,不太可能和韩国队一样为国家为民族拼个刺刀见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