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说孙殿英好?

沐沐木哦

据说黑清朝是一种时尚,那么掘了清朝墓的就是敌人的敌人啊!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所以,很多人对孙殿英都有一种阶级性的“好感”!

最赞同孙殿英这么做的,就是反清斗士!冯玉祥曾经和孙殿英说:“殿英老弟,你的革命精神我很佩服!咱们是好朋友,好同志!在反对清廷这一点,我干的是活的(赶走溥仪),你干的是死的(盗掘清东陵)。”

在冯玉祥看来,孙殿英简直就是同道中人啊,将这两件毫无瓜葛的事联系在一起,从而扩大了自己的阵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孙殿英一看冯玉祥都有这话,反而把自己也包装成反清斗士,孙殿英说,满清杀了他家祖宗三代,孙中山革了清朝的命,冯玉祥把溥仪从皇宫里赶了出去,他孙殿英没有那么大本身,就只能盗清朝的墓。然后将自己的盗墓行为打call。

如果说冯玉祥是反清斗士,这个我信,的的确确,冯玉祥早年就滦州起义,反对清王朝,后来冯玉祥虽九次倒戈,名声不太好,但是,并没有投日,这一点就说得过去了,而孙殿英呢?小时候就是一个混子,然后整了一个“庙道会”,都说清朝统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毒瘤,其实就是这“庙道会”更是坑骗百姓钱财的行当,更是封建社会的毒瘤。

即使是投靠军阀后,也有时候进山当土匪头子,孙殿英就是这样一个,不想当土匪的军阀不是好庙会头子,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一点点还真就混成了一个小军阀,真实丢尽了军阀的脸面,到1928年的时候,北伐军来势汹汹,孙殿英投靠了蒋介石,结果蒋介石想让他去当炮灰,孙殿英到清东陵的时候,见钱起意,为了扩充自己的队伍,就有了挖掘清东陵的想法。

后来在抗战的时候,由于被日军包围,孙殿英就投降了,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汉奸,就是这样一个人,你还有什么脸面谈民族主义。

其实,说白了,孙殿英这样的人根本就没有什么信仰,你给他个机会,他都能给你创造一个信仰,也没有什么民族情怀,完全是为了生存,为了上位,所以,盗清东陵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清东陵里面的财宝,要不是为了财宝,清东陵里面那么多陵墓,为何单单挖乾隆和慈禧的?

现在很多人的史观是割裂的,是不完整的,你看到他盗墓,却看不到他为了图财;你看到他反清,却看不到他最后当了汉奸;你看到冯玉祥夸他,却不知道冯玉祥为何夸他;

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孙殿英都没有什么可取之处。眼光要放宽一点,格局太小是不行的。


史论纵横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孙殿英是个土匪,一辈子坏事做尽。

虽然有万般不好,但有一点是好的,他坚决抗日。

1933年,孙殿英带着他的土匪部队,在赤峰阻挡日军推进,血战7天7夜。

力不能支后,孙殿英又继续和日军缠斗十几天,这才被迫撤退。

而与此同时,张学良的十几万东北军在热河省一触即溃,大部不战而逃。日军仅仅用128个骑兵就占领了热河省会承德。

孙殿英被马家军吃掉以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又东山再起。他在河北省拉了1万旧部,被任命为冀北民军司令,继续通过游击战对抗日寇。

在河北,孙殿英以区区乌合之众,坚持敌后作战到。

在在1943年,河北国军在日寇恭攻击下大败,几乎全军覆没,一部则被八路军吃掉。

孙殿英的新5军成为唯一的部队。

同年,日军出动20多万部队扫荡太行山,连带攻击孙殿英,将他团团包围。

4月孙殿英见突围无望,率部投降,但暗中仍然和蒋介石联络,随时准备反正。

到了抗战结束,孙殿英再次投靠国军。

有人指责孙殿英投降日军,但他作为一个土匪头子,能够从1937年坚持到1943年,长达6年之久不投降,说明还是一心抗日的。

至于最后被俘则是另外一回事,总体上来说孙殿英在抗日中功大于过。

至于大家推崇孙殿英,恐怕是因为他刨了慈禧的坟墓。自然,孙殿英盗墓是为了筹集军费,没有什么正义目的。但因大家普遍仇恨满清,孙殿英这种行为属于挖祖坟,为被压迫200年的汉人除了一口气,所以大家都说他好。


萨沙

孙殿英此人一生戎马,盗了东陵之后可谓是遗臭万年,别的不说,因为他的盗墓行为,导致了大量的国宝都遗失海外,这是非常大的遗憾,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如何都不能说他是好的,那么为什么还有人说他好呢?

自然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的,孙殿英是土匪出身,在张学良不战而退的时候,他选择了扛起抗日的大旗,并且一直在抗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好的,不管怎么说他都是有过一定的贡献的,只不过他的劣迹也是非常多的,因为土匪出身,没有高层次的文化修养,做起事情来毫无顾忌,这就注定了他会做许多的错事。

至于盗了东陵的话,在他被捕后他是这样说的,他自称自己祖上和清朝是有仇的,他的祖宗孙承宗是明朝末年的一个大臣,孙承宗带着全家都在抗清,最终寡不敌众,城破之后他选择了自杀殉国,于此同时他命人将四儿子藏了起来,留下香火,这才有了后来的孙殿英。

古时候,挖仇人的墓来报仇雪恨,这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孙殿英的父亲在晚清的时候,打死过一个旗人入狱,可惜的是还没等到审讯,其父便死在了牢中,他一直觉得这件事情有蹊跷,因此综上所述,孙殿英挖清朝皇室的墓来报仇,也是很正常的。

说他好的无外乎就是从这两个角度来说的,一是他一直在抗日,二是他挖清朝皇室墓是在为祖上报仇,实际上这个角度来看,他的确是没有什么错的。可惜的是,他做事却没有从大局上面考虑。流失海外的国宝不计其数,这种罪过实在是太大。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孙殿英东陵盗墓确实是遗臭万年,使得大量国宝流失海外,造成了大量的损失,但若换一个角度想一下,就算孙殿英不盗墓,乾隆爷的九龙宝剑也流传不下来,没有了孙殿英盗墓,在中国近代那种动荡不安的时局,肯定会有其他军阀去干,或者在日寇入侵后日本人直接笑纳了也不得而知,而孙殿英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其实我们有必要彻彻底底的了解下这个人。



历史其实是需要细究的,人们对孙殿英的印象往往都是停留在了他是个盗墓贼、汉奸等负面评价上,往往忽略了这个人的正面价值,而孙殿英这个人也是因为坏事干的太多,所以人们往往把其所做的好事也变相的进行了排斥,其实孙殿英还是最早参加抗日的一位将领,有着一段颇具传奇的抗日岁月。




九一八事变后张少帅不战而退,东三省沦陷,日军的铁骑向热河一路狂奔而来,堂堂的东北军元老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竟然不战而退,收拾家产逃跑,东北军从前线不断溃退,这时一个饱受骂名的将领从山西是一路奔来,收编了大量溃退的东北军,在联合其部,参加了热河抗战,此人便是东陵大盗孙殿英。



其以华北第九军团军团长的身份率领手下先是在赤峰和日寇相遇,随即展开了七天的阻击战,虽然没能阻止日寇侵略的步伐,但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老蒋一心“剿共”,张学良的东北军往往是不战而退,反观这土匪出身的孙殿英,居然扛起了热河抗日的大旗,一时举国喧哗,人们对这位昔日东陵大盗开始刮目相看。在随后的时间,其一直在坚持抗日,后来作战被俘虏投靠汪伪政府,其在解放战争被俘虏后曾说自己是接受老蒋密电,实行曲线救国的,事实到底怎样,我们不得而知。在被俘虏后没几年,其便病逝了,而刘伯承元帅曾经对孙殿英说“抗战初期,不能说你没有贡献,但是以后的这段时间里,确实做的不好”。

所以说,孙殿英还是有过贡献的,至于他的种种劣迹,这在于他自身的因素,其是土匪出身,没有高层次的文化修养束缚,做起事情来不考虑后果,这也是他一生所避免不了的悲剧。


风流倜傥张四少

孙殿英(1889年—1947年),归德府永城(今河南永城马牧镇丁辛庄)人。行伍出身,1928年投靠国民党,任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因在河北马兰峪盗掘清东陵而闻名。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反蒋,失败后为张学良收编。抗战爆发后,历任冀察游击总司令、新五军军长。1943年在河南对日作战时被俘,旋投汪伪任“豫北剿共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结束后又追随蒋介石反共,打内战。1947年在人民解放军解放河南汤阴的战役中,这个20多年来一直逍遥法外的盗陵主犯孙殿英被解放军生擒,后病逝于战犯收留所。




孙殿英这个祸国殃民的东陵大盗,为何会有那么多人说他好呢?

说他好的人大多数是居心叵测,别人不说,就拿被称作“倒戈将军”的冯玉祥来说,他当年对孙殿英的评价是这样说的:“我的好兄弟啊,在反对清廷这一点上是值得佩服的,只是我干的是活的(赶走溥仪离开紫禁城),你干的是死的(盗陵清东陵墓园)”。冯玉祥的话是褒是贬大家自己理解,反正孙殿英当年是听进去了。觉得冯玉祥说的对。


我们再来看看孙殿英盗取清东陵后,自己是怎么说的,孙殿英不仅说自己是有苦衷的,还自圆其说的编了三个逆天的理由。

一, 为祖宗报仇雪恨 。

孙殿英自称自己是明朝大学士孙承宗的后人。1638年11月,孙承宗闲赋在家,遭遇清军围城,孙承宗积极抵抗。城破之后,多尔衮下令把70岁的孙承宗,绑在马尾巴上给活活拖死了。此外,在这次城破中,孙承宗一家100多口人只逃出几个,其他全部被杀。孙殿英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旗人杀死。因此,孙殿英对清王朝恨之入骨很正常。天道轮回,巧遇良机,孙殿英途径清东陵,为孙承宗报仇雪恨 的机会来了,于是上演了一出盗取清东陵的大戏。当然,关于孙殿英是否是孙承宗的后代,现在也无法考证。孙殿英自己对此坚信不疑。因此孙殿英宣称,“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



二,为中华江山稳定。

据说,孙殿英特别迷信,曾经遇到一位风水先生对孙殿英说:“清陵完璧,恐满廷将有复辟之事,汉室危矣。将军急图之。东陵之地其势凶险,乃养尸之地。清国诸帝、后、嫔妃葬于此,久之已化凶灵。” 又曰:“昔洪门诸公,韬晦三百年,聚中原豪杰,发天下之兵,始有武昌首义也;将军兵少,不能直捣清京,斩草除根。若能革此间清国凶灵性命,亦不失义举。”孙殿英 信以为真,误以为是神灵在祝他一臂之力。 早年孙殿英在加入军队之前,他母亲在他肩膀上刻了四个字“赤心报国”。于是,孙殿英怀揣着报国之情,信奉了风水先生的话,认为是天赐良机,所以在路过清东陵的时候,选择了盗墓。


三,为筹集军需粮饷 。 

1928年的时候,孙殿英已是一名军长,但只是杂牌军的军长。所以,蒋介石老是找借口不发工资给他们这种杂牌军。据说,当时孙殿英的部队半年没拿到薪水,军心浮动,经常有开小差的情况发生。孙殿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夜无能为力。一次孙殿英的部队驻扎在东陵附近,时常发现有一些人去东陵里面盗墓,挖些小东西,外围的建筑砖头什么的,差不多都被偷光了。于是孙殿英谋生了盗墓的念头,一可以中饱私囊,二可以换取军饷扩大急需,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孙殿英准备盗墓,最后他挑选了慈禧和乾隆的两座陵墓,因为这两个身份最高,人也都很奢侈,所以陪葬品应该很多。 因此东陵墓惨遭劫难,慈禧太后死后也不得安宁。 


孙殿英这三个狗屁理由显然是说不通的,完全是在为自己开脱罪名。事后孙殿英也遭到了强烈谴责。并一再宣称:“孙中山终结了满清的统治,冯玉祥把满清末代皇帝溥仪赶出皇宫。我没虽没有那种能耐,也没有好的机遇,但我要为祖宗报仇,活人我动不了,只有撅死人的坟墓坟。我自认为,我盗墓不能算是盗墓,我对得起祖宗,对得起汉人同胞。”  

孙殿英这些理直气壮的理由,也曾经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因此他能在事后逍遥法外二十年之久。孙殿英盗取清东陵一事,也被一些痛恨满清政府的人认可,所以民间传说不乏会有一些人说孙殿英好。

 


任驰赢天下

说孙殿英好的人,是仇清派,大多是明粉。一、孙殿英是一个小军阀,也就有什么建设作为。二、皇陵,实际上属于国家财产,要挖掘,必须有国家层面的批准。孙殿英无论因私仇或发财的原因盗墓,造成不可弥补的国家财产损失,,都是民族败类。三、孙殿英投靠日本鬼子,是彻头彻尾的汉奸。就以上三点,其它的不说了,孙殿英是国家民族的败类。把孙当好人的人,和孙殿英差不多。


安平144796971

孙殿英也箕民国精英名人,其后人也箕借了大光,为有这样的祖先而荣幸,但是这位名人精英坏事干的多,一提起来外人都知道那个盗墓贼,而且是大盗墓贼,这事即已经是事实,无从更改,其后人要想当好人,做好事不是很容易吗,你们只要干了大事,对国对民有利的事定能为祖宗增光,如果只想借光把坏事说成好事,那只能招至国人的痛骂。


宏伟

孙殿英在解放战争被俘虏以后,当时刘伯承将军见孙殿英等人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抗战初期,不能说你们没有贡献,但是以后这一段,确实做得太不好了!”。

刘伯承将军的这个评价是非常中肯的。考虑到他在抗战时候的英勇表现,对他进行了宽大处理,准许一名卫士照顾他的生活,最后他病重而死,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可以说,他的结局还算是不错的。至于说孙殿英盗挖慈禧的坟墓,从自身因素来说,他因为父亲和旗人争执而入狱,最后被打死狱中,他对清朝是有仇恨。不过这只是私人恩怨,无论怎样,他盗挖陵墓,这个确实是有错的。

至于说孙殿英能够善终,主要是他做了两件非常对的事情。一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他带着四十一军在赤峰抗战,狙击日军七昼夜,之后继续对敌作战十余日,可谓是抗战有功的。同时,他以进步人士李锡九为高等顾问,之后又在河北、豫北多次对日作战。二是他对红军关系还是不错的,双方一直有着不错的合作,1934年的时候就曾经进入西北,进攻马步芳等军阀。


历史是什么

孙殿英是个有争议性的人物。土匪出身,当过军阀。最让他出名的,是他盗取了清东陵墓。

因为国人对清朝印象不好。说盗清朝墓穴的,就是民族英雄。

孙殿英在抗战爆发后,积极抗战,还真成了民族英雄。

之后又投靠日本人,做了汉奸。可孙殿英却是个爱国汉奸。他从来不从鬼子迫害抗日人士,还暗中支持抗日力量。私下给八路军提供武器装备等各种物资。

所以,很多人说孙殿英是民族英雄。


杨朱学派

在中国古代,孝道就是立国之本,因此,在解放以前的持续了2000多年的历朝历代,刨坟掘墓,都是死罪。

而在我们当代,官方的刨坟掘墓,就是考古,私人的刨坟掘墓,有探险的性质,就叫盗墓,都不是丢人的事。

再加上我们长期的宣传,使得年轻人认为清朝是最腐朽没落封建王朝,是清朝导致了国家的集弱落后,反对社会变革的慈禧太后就是民族罪人,因此,对于刨坟掘墓,获取慈禧墓中宝藏的军阀孙殿英,就认为他是好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