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仅用几千人就打败了清政府几十万的部队,对此你有何看法?

起个名字那么蓝

人踩死蚂蚁的时候,是不在乎一个人对多少只蚂蚁的数字差距的。

这就是降维打击的基本特点。

1893年到1894年间,津巴布韦罗得西亚,第一次马塔贝勒战争。英军50人,操作4挺马克辛机枪,击退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3000多人。

1898年,尼罗河岸,恩图曼战役,英军用马克辛机枪击退数万苏丹骑兵。丘吉尔曾在日记中写到:"在马克沁重机枪前,有2万具尸体密密麻麻地躺在地上"。

1916年,索姆河战役,德军一天造成六万英军伤亡。

而马克辛机枪,也出现在了甲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之中。

用刀对拳头,用长矛对刀,用弓箭对长矛,用骑兵对弓箭,用火枪对骑兵和弓箭,用工事对火枪,用火炮对工事,用坦克对火炮,用飞机对坦克,用导弹对飞机......原子弹对付一切......战争,就是攀登技术巅峰,对杀人工具和方式不断进行升级,提升维度。高纬度打击低维度只有比谁的方式更变态,和伤亡数字比例没有任何关系。

鸦片战争爆发于1839年,虽然说这时候如此先进的武器还没出现,但是清军和英军的差距是不成比例的。

1840年6月,懿律率领英国军舰16艘、武装轮船4艘、运输舰28 舰、陆军4,000人,抵达广州,这时候清军数量是英军地一百多倍。

然而这并没有任何卵用。

4000英军的主要装备是热兵器。

1840年左右的英军线列步兵“红外套”,装备来自恩菲尔德的皇家轻武器厂(RSAF)的火帽击发式滑膛步枪,所谓滑膛就是还没有枪管内的膛线,子弹走弧线。此外,人家有统一的指挥,阵营,队形,补给,参谋......相比之下,清军大多数是这个画风——

这还是清军中最有战斗力的绿营兵。

清军最先进的武器骑兵——

英军最先进的武器风帆战舰——

清军最先进的火神枪——

英军步枪兵单兵——

八旗兵早就是纨绔子弟,习惯了在京城里养鸟斗蛐蛐,马是已经爬不上了,像

僧格林沁这样的将帅已算是奇葩。

武器装备落后了英军一两百年的清军本来就和英军不再一个维度,其次在军队本身上,差距也巨大。相当于是古代军队抵抗前现代军队。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里桥会战,50000清军出动保卫京畿,对英法联军8000人作战。清军伤亡3000人,英法联军伤亡52人。五万清军中是有三万骑兵的,骑兵砍杀步兵如同切瓜砍菜,然而最后这三万骑兵伤亡一千多人就溃散了。

这只能说明,士气,指挥,训练,战术上,清军都不行,对战场局势是没有掌控力的。

晚清清军的主要项目是这个画风——

而英军早就是参加过各种实战,有前现代军队的完整体系了——

英军虽然只有几千人,但是每个人都是杀人机器,到了大陆也没有退路,只有有组织地完成战斗任务,为了活下来要尽全力,为了帝国开疆扩土,死了之后名垂青史,世代流放,而清军都是拿着几两薄银应付差事的打工仔。打赢了是王爷老爷们的功劳,打输了反正丢的是自己的小命,没有多少人会全心效力,腐败,吃空饷这些更是比比皆是。

当世界列强在摩拳擦掌,训练专业军队,研发先进武器在全世界掠夺的时候,清朝还沉醉在天朝上国,万邦来朝的美梦中,爱新觉罗家族并不希望自己的疆土上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它画着朝廷的饷银,随时还可能夺取皇位,所以那些文人雅士们还希望用道义,传统,权力的博弈,政治的游戏来平衡内外。无论爆发任何一场战争,清人都是措手不及,然后临时想办法,荼蘼无数,草草应付,完了以后又是好了伤口忘了痛,这是一个封建帝国解不开的天然死局。

马戛尔尼访问清朝之后,早就做出过准确的判断——清朝实质上是极其虚弱的,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要击败它并不困难。

而其实打烂它对我们有巨大好处,并且永远坚持——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强国需强军,强军须常备不懈,有备无患!


HannibalLecter

八国联军仅用几千人就打败了清政府几十万的部队,对此你有何看法?其实无论八国联军,还是清军的兵力,都说错了。

从天津进至北京的八国联军数量约为一万六千人,分别为:日军八千人,俄军四千八百人,英军三千人,美军二千一百人,法军八百人,奥军五十人,意军五十三人。与此同时,在1900年,沙俄一面参加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山海关内,一面也出兵进攻中国东北。

沙俄进攻东北的兵力达到了4个军13.5万人,其实在八国联军战争期间,清军对抗的敌军数量至少是15万人以上,这不包括在天津驻防,还有在海上军舰上的联军数量。

那么清军是多少呢?在北京有56000人,在天津有25000人,在山海关有14000人,在东北有9万人,清军的总数是18.5万人。

从1900年6-7月,清军在天津与联军进行了一个月激烈交战,最后天津的清军直隶提督,武卫前军司令聂士成阵亡,其余1.8万清军或伤亡或战败撤离,在战斗爆发以前,袁世凯已经带领7000新建陆军,也就是武卫右军逃到山东。

天津战役也是八国联军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还导致美军第9步兵团团长阵亡。清军在这里的攻击精神非常旺盛,这在很多外国军官关于八国联军战争的回忆录上都有记载。

随后在北京附近的战斗,主要作战的是八旗虎神营,虎神营负责防御北京城墙和城内巷战,经过3天战斗,8000八旗虎神营官兵战败,联军在损失数百人的情况下夺取了北京城。

驻防北京的2万没有近代化武器的八旗其他各营,京师绿营兵在开战的时候就崩溃了,董福祥的武卫后军7000人掩护慈禧等人西逃。刚刚成立1年的武卫中军表现最差,13000人全部崩溃,只在保定收容溃兵3700人,后来也全部裁撤。

在京津与联军交战的清军为7.4万,其中2万人没有近代化武器,5.4万人是拥有近代化武器,使用洋操训练的。

在东北的9万清军,虽然,全部都是近代化武器装备起来的,但是兵力过于分散,打不过13.5万沙俄军队。从1900年6月打到10月,也都战败了。为什么,没有提义和团呢?就义和团几万人打不下来1个只有几十个洋兵据守的西什库教堂,还有什么战斗力?


深度军事

1900年6月13日,进京的义和团列队从崇文门进入内城,驻守亚斯里教堂的美国兵突然开火,打死打伤多位团民。义和团首领被惹怒,于午后派出一千人,全副武装的直扑亚里斯教堂而去。义和团开始围攻教堂,美国兵见势不妙,逃进了大使馆。义和团民纵火焚烧教堂,顿时烈焰腾腾,吞噬一切。同日,义和团还烧毁了另外11所教堂,杀戮教士、教民若干。不几日,义和团完全控制了整个北京城。

为扑灭义和团焚毁教堂、杀戮教士、教民的行动,6月10日,英、法、美、俄、日、德、意、奥八国组成一支2000多人的联军向北京进发。义和团和清军拆毁铁路,并沿途进行节节抵抗。17日,在天津大沽口的各国军队又增加人手,组成了新的联军,并攻击大沽炮台,清军联手天津义和团再次发起反击,护卫大沽。

6月20日,清廷经过多次激烈争论,最后由慈禧太后拍板,做出了一个铤而走险、丧心病狂的决策:向各国宣战。她先派人通知各国驻华公使“下旗归国”。18日,她宣布:“杀一洋人者,赏银50两;杀一洋妇者,赏银40两;杀一洋孩者,赏银30两。在进京勤王的董福祥的甘军里,有士兵杀了一个洋人,竟获赏银500两 ”。20日,刚毅对慈禧说义和团“刀枪不入”,乃神兵也,愚昧无知的慈禧信以为真,便宣谕和各国正式开战,她命义和团 攻打各国使馆,清军协同配合,表示要“大张挞伐”,与各国一决雌雄。

义和团民们冒着枪林弹雨前赴后继,用大刀长矛等原始武器与联军的枪炮相搏,却久攻使馆不克,还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清朝的绿营早已腐败,除聂士成的武毅军尚能英勇搏击、浴血奋战外,其他的部队都在观望。如袁世凯的武卫右军,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却一直坐山观虎斗,拒不增援聂士成部。

义和团攻打各国使馆时,荣禄下令不许借炮助攻,载勋还撤走清军,并不准他们开枪开炮。义和团围攻使馆很久,除遗尸累累外,一无所获。清军交出的战绩单更令人汗颜,自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再由天津向北京攻伐,各国集结的总兵力大约在16000人左右,两万不到,在英国海军将领西摩尔的指挥下,气势汹汹的杀向帝都北京。

这区区16000余人只用了十天时间便一路势如破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北京,沿路设防的大清官兵一触即溃,或望风而逃。眼见皇都难保,大清国帝、后被唬得脚底抹油,一道烟向西北狂奔而去。明明是逃跑,却美其名曰“西狩”。8月14日,英军攻破了广渠门,俄、日等军队相继鱼贯入城,北京陷落。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 ,不算布防在京畿外围的数十万兵力,当时仅驻防北京的守军就有武卫中军、神机营、神虎营、满蒙亲军等不下 30000人的兵力,这其中还不包括配合清军作战的大量义和团民。

慈禧纵容义和团烧教堂、残杀教士和信教的民众,之后又轻率地对外宣战,给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以可乘之机。

轻启战端后,清朝的正规军八旗和绿营毫无战心,遇敌则一触即溃,数十万人被不到两万的联军打得丢盔撂甲,狼狈不堪。八国联军进京后,不仅到处剿杀义和团,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洗劫,紫禁城、颐和园、中南海均未能幸免,圆明园更是在英法联军后再遭劫难,终成废墟。随后联军又用枪炮逼迫清廷签订了苛刻异常的《辛丑条约》。其中光战争赔款一项,就多达4亿5千万两之巨,规定分39年付清,本息共计,竟达惊人的9亿8千万两,此外,还有各省、地方赔款2000多万两。 积贫积弱的中国,从此更加一蹶不振,更加贫困落后了。

【答题辛苦 剽窃必究】【插图源自网络】



铁马冰河wu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我们经常讲的士气、武器装备、训练水平等等,从八国联军侵华来看,最大的问题从鸦片战争起就开始了,那就是最高统治阶层的决心,旧式军队落后的军事体制,清军整体的训练水平和战斗士气,这些差距导致了清军基本上逢战必败。

首先是最高统治者的决心很关键,道光和后来的几个皇帝,包括统治中国几十年的慈禧太后,对待洋人的态度是既恨又怕。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狂妄无知,到战后的惧敌,清政府走向了两种极端。有了这样的统治者,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普通士兵和百姓,人人听到洋鬼子来了,第一件事就是害怕,就是先想到逃跑。所以1840年以后的对外战争,清朝基本上没有大的抵抗就迅速服软并签订不平等条约。

除了高层的意志软弱外,旧式军队落后的军事体制和观念,也是清军屡屡打败战重要因素。

近代以来,西方的军事体制与冷兵器时代有了很大不同,特别是新的火炮和枪支发明后,在作战方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军队的理念、训练、素质、能力、士气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清军在武器装备上有什么变化,但始终是那种单纯的旧式军队,始终怀着“当兵吃粮”的观念。旧式军队对上强调忠于皇帝,对下讲究忠于个人,对个体来讲生存比奉献重要,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才去当兵,遇到真刀真枪时没人那么拼命,真正成了兵败如山倒。

清朝的“家天下”体制,普通百姓对国家和民族没有概念,所以导致国家有难时,包括军队在内的所有人十分漠然。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几乎打成了李鸿章的“一个人的战争”,南方的南洋舰队北上支援,走了一半又回头了,军队个人化现象十分严重。

在军队训练上,清军士兵文化水平低、素质差,难以适应现代战争复杂的情况,各种新型的武器设备由于人为的原因,达不到最大效果。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等“中兴大臣”在国内推行洋务运动,也大量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武器,即使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清军的某些装备也不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军队。


华哥杂谈

义和拳运动成了这场劫难的导火索,发生在十九世纪未的这场农民运动,如星火燎原般的在京津一带迅速发展壮大,开始清政府是很排斥这种民间类似暴动的平民组织,可是随事态的发展,大清朝的当家人慈禧看到民心可用,具体她为什么要用义和拳民心呢?据说是为了对付洋人。自维新变法失败后,慈禧一直想废掉光绪另立新君,洋人们不同意,一直干涉慈禧的决断,太后非常不满洋人对她权威的蔑视!这次义和拳运动针对洋人的驱逐,正合老佛爷之心,逐宣布义合拳为合法爱国组织。义和拳也趁机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于是一场由老佛爷允诺义和拳打头阵的杀洋人运动轰轰烈烈地在京津一带展开来,清军和义和拳杀洋人都红眼啦!列强们多次敦促清廷予以制止,并且要求惩治凶手无果,列强也派出武装人员对义和拳和清军进行反击。慈禧太后见此以为自己图谋得逞,遂向英,美,法,德等十一国宣战!以现在的眼光看慈禧真是英雄气概比努尔哈赤还要勇猛!清军和义和拳联合攻打东交民巷的列国使馆,久攻未下。而八国联军一万九千余人己于天津大沽登陆,向北京杀来!

/

当时天津到北京义和拳和清军共计有二十多万人,义和拳估计有一十五万人,清军守卫部队有四五万人,别看义和拳杀教民,砸教堂很厉害真到了战场上,看到洋枪洋炮的威力吓得做鸟兽散啦,纯是乌合之众。清军也是欺负老百姓是行家里手,真刀真枪也是完蛋!就这样这一万多人的部队如入无人之境,迅速杀向北京。慈禧后悔也晚啦,跑吧!就拉着光绪逃向西安躲过一劫!

列强怎肯罢休,攻进京城。烧,杀,抢,掠。一些打散的义和拳也乘机参与了抢劫。也并非全让外国人抢去,一些地痞,流氓和散兵也参与了抢劫!当时的局面列强也控制不了!一些义和拳民趁机报复曾打击过他们清朝官员和王爷,死人无活估量!



赔偿白银四亿五千万两,沙饿获得的最多,但却并不满足,借机攻占了秦皇岛和山海关,并且占领了东北。制造了多起杀人惨案。著名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就是俄国人强占东北的铁证!日本人也不甘落后也对东北进行了强占,与俄国,狗咬狗地打了一架!

义和拳运动也受到了慈禧反脸无情的打击,把洋人给予的耻辱全部发泄给了义和拳,义和拳终于被绞杀。


综观这场灾难,罪魁祸手固然是外国列强的残忍。但慈禧之罪更大,私欲冲昏了头脑,拿老百姓的生命当了儿戏,毁坏了洋务运动带来的新发展势头,使中国陷入了列强瓜分的局面!义和拳的扶清灭洋,清朝给扶的成了弱不禁风,洋越灭越强!错误的估计了自已的力量。是吗?


坐看雨收云散

我的看法是,打得好。

而且,应该狠狠的打。说实话,八国联军与中国作战的1900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份。自从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1900年。晚清政府和西方列强打了60年的交道,这60年里,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内忧是全国各地不断爆发的各种起义和自然灾害。相对于外国的侵略来说,这些这些内忧,让满清的损失更大。所以,自1840年之后的60年间,中国的人口几乎没有增加。这代表的是,成百上千万甚至上亿人口的非自然死亡。

世界上列强的侵略,让很多有识之士决定改变中国贫困落后的局面。洋务运动和留学生出国,就是在这些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推动起来的。但是这些人却举步维艰,那些上层统治者为维护腐朽落后的统治,对改革层层阻挠,而底层民众,又是非常愚昧无知。他们正如鲁迅笔下的阿Q,表现的懦弱而无知!

(帮助洋人扶梯子的老百姓)

中国需要改变,不破不立!

而八国联军进北京,如同一记重勾拳,打醒了中国人也动摇了满清的统治基础。西方列强所提出的400000000白银的赔款。摆明了就是让所有中国人来承担这次战争的责任,以此也激发了人们的民族主义情绪。

而东南互保,那些地方大员从行动上开始向满清的统治者说不。他们用更加理性的思维,来决定自己去做什么!同时这也表明,满清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开始失控,也说明满清的末日到了。

11年之后,大革命爆发了,中华民国成立了。

所以,假如没有八国联军进北京,满清结束统治必定还要继续多年。如果满清一直统治下去,凭他们以往的所作所为,在一战的时候很可能站在德国及奥匈帝国的一面,最后被战胜国镇压!

满清结束后,中国的国运才逐渐回归了。先是一战当了次战胜国,这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对外胜利;然后二战抵住数百万日军的攻击,并再次成为战胜国,进入世界五大国行列;本朝就更不用说了,一切万象更新!


历史风暴

对于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回答。近代史的问题难免有结果论的倾向,人们也常常多少带有主观想象来看待这段历史,这也无可厚非,笔者也无意一一辩驳。


但是专业的历史研究毕竟要以证据为基础,这里提供一些相关史料、时人回忆录和研究著作,供对相关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去考察分辨。

1 (英)宝复礼著,宋美盈等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回忆录》,东方出版社,2015年。

作者为时天津卫理公会传教士,战争中担任美军情报官。因为立场原因,可以从中看到很多不同的视角,不仅是为侵略行为辩护,也是反应当时外国人的中国观,特别是义和团观。

2 (英)阿诺德·亨利·萨维奇·兰道尔著,李国庆等译《中国和八国联军》,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

同样是时人的回忆录,同样不可能做到客观,但是与上书又有所不同。尤其对义和拳的总结和理解,可以与上书比较。

3 王寿松等编译《八国联军占领实录:天津临时政府会议纪要》,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本书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之一,编译了八国联军在天津的临时政府都通衙门执政两年惟一存世的正式文本,是法文资料“Procès-verbaux des Séances du Gouvernement provisoire de Tientsin”的中译本,是对这段历史做学术判断所需的重要资料。

4 (德)瓦德西著,秦俊峰译,《瓦德西庚子回忆录-八国联军统帅拳乱笔录》,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

瓦德西全名阿尔弗雷德·冯·瓦尔德泽,瓦德西是中国人对他的通称。这人的身份地位毋庸多言,本书值得注意的是他以瓦德西个人的亲历亲言证明了此次侵略的自觉性,也透露了各国之间勾心斗角的利益争夺。

5 (俄)德米特里·扬契维茨基著,许崇信、谢翰如译 《八国联军目击记》,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6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四):义和团与八国联军》,远流出版社,1998年。

唐先生的晚清史研究同样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当然他与网络史学家不一样,他积累了大量史料,并做了甄别工作。对“民生多艰”的人文关怀与对史料的审慎钩沉还是能做到统一。

7 邢超《义和团和八国联军真相》,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

对现有研究框架做了一些突破,可资参考。


毛剑杰

大清至少有二大怪:男人留辫、女人缠足。

比这二大怪更奇葩的破天荒怪事以至于到了今天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就是慈禧竟然在1900年6月25日公然向全世界宣战!

这个狠毒淫荡的女权力狂,肯定对“全世界"这个概念如管中窥豹者一样,只看到极其有限的一个点而已。

出这个馊主意是或许是那个叫李莲英的大太监,而这大太监不是醉了酒就是服了过量的春药之后精神恍恍惚惚才如此建议。

别看慈禧一介女流之辈却是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牛逼大师,一贯豪言壮语满天飞。

有理由怀疑李莲英出了馊主意,但无证据;所以只是调侃调侃;自垂帘听政后的慈禧早就一手遮天为所欲为了。

慈禧太后吼一吼,全世界抖三抖!她或许把这牛逼吹捧语言此当真了。

听惯了万岁万岁万万岁,万寿无疆一类肉麻语言的慈禧,说不定真的把自己当成了红尘唯一活神仙。

有人说慈禧之所以敢向全世界公开宣战有几个理由:一是惧怕联合逼她归政于光绪皇帝;二是义和团此期进京人数已达数万,京城权贵纷纷依附义和团;三是大清被洋人挑逗已久,慈禧早已忍无可忍。

光绪的百日维新目的是什么?归政强国。"归政″就是自己要做名符其实的皇帝,而不当傀儡;“强国”则应解读为巩固政权。他这么做对西方列强有百害而无一,所以这理由站不住脚。至于另外两个理由虽然牵强,但好歹道出点慈禧政权内外交困的惨况。

对义和团闹事的性质,我不评说;但京城权贵纷纷依附义和团的做法,我则认为是树欲倒猢狲另攀的前兆。

至慈禧垂帘听政之际,大清这株大树由于根部腐朽,树冠又大而无当早就头重脚轻。上:慈禧与皇帝斗心机使阴招忙于爭权(慈禧连续废了几个包括自己亲生儿子在内的皇帝),重臣们拉帮结派;各有各山头;中:八旗子弟声色犬马骄奢淫逸;下:民众对统治阶层怨声载道。

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时期,慈禧竟向世界宣战这不是作死吗?

有人又说慈禧此举阴毒,想一举两得:洋人进京势必和义和团相争,两拼双伤,她渔翁得利。她拨打算盘技术如何不得而知,但义和团和洋鬼子却不是她算盘上可以任意拨打的珠子!

她不知是神经错乱还是狂妄得不知自己姓甚名谁是男是女只觉得就是活神仙并向世界宣战后不久,八国联军围攻了北京城。

守城清军共150000之多,八国联军仅17000人。以寡攻多,围城!

仅仅5个小时,城破;继而城里血流成河……随后八国联军占领了紫禁城皇宫。

1901年,慈禧政府向八国下跪,签《辛丑条约》,赔偿对方4亿5千万两白银。

一贯以豪言壮语著称的这个女祸害、这个千古罪人在《辛丑条约》签定后说,这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为什么十五万人的军队竟在五小时被不足二万人的临时拼凑的杂牌军打得丢盔弃甲?深层次原因在哪里呢?

奄奄一息的慈禧政府民心军心已然尽失,大清帝国只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强撑。

大清的军队在此之前已掌控在袁世凯手中,俨然成了袁家军,军队至上而下只听令袁世凯,哪管什么大清不大清。

袁世凯精明过人,早就有意图谋帝王位了,岂肯诚心援手一个回光返照的末代王朝?!

一个千夫所指行将就木的豆腐渣王朝快快入土,这是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心愿,上帝也拯救不了它咎由自取的命运!


北斗星2013727

1900年八月,被慈禧惹毛了的八国联军决定进攻大清。我们先来看一下兵力,日军八千,俄军四千八,英军三千,美军二千一,法军八百,意军五十三人,奥军五十人。后两个打酱油的几乎可以忽略了,共计约两万人。



所以,八国联军并不是只有几千人,而是几万人,而且,这只是守批远征军,后来又增派了五万多兵力。而当时的大清还有几十万的兵力,再加上义和团等民间反动组织,兵力数量比较强大。


当时的清军已经经受过多次战争的洗礼,在摧残中成长,军事装备虽然还是十分落后,但是有进步。只是,当时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兵力都在南方,而他们又没想打八国联军,清军只有数量,没有质量。

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和自大狂妄,是发起战争并且失败的源头。“圆明园”在一场一场的浩劫中成了废墟,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战后说:“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历史密探

完全就不是一个等级得文明,一个是农业文明,一个是工业文明。不是一个量级得。还有就是大清国内部社会矛盾也是不是清政府不行得原因。



政府的无能:先看看当时八国联军缴获的天津附近武库军用物资报告单显示:36门克虏伯大炮,口径87毫米,其中大部分仍装在箱中。60门克虏伯大炮,口径70毫米。42门诺尔登费尔德式速射机关炮,口径57毫米。42门诺尔登费尔德式机关炮,口径47毫米。10门速射机关炮,口径37毫米。20门小口径的速射机关炮。3万支具有最新毛瑟枪和曼里彻式来福枪。3万把刺刀、军用品及其他。这些东西比八国联军的装备都要好的多,其实八国联军就是一直杂牌军,如果满清能够稍微用这些东西武装一下士兵,绝对不会出现八国联军侵华的行为。正是因为政府的无能导致了军队的无能。



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有天然优势:八国已经进入了工业文明,无论从社会制度和人民财富来说都要比满清好的多,而且军事制度的先进和武器装备的先进都要高。工业文明就好像是一个攥紧拳头的手,而农业文明就好像是没有攥拳的手。不能进行有效的组织。



清政府对人民的压迫导致了广大人民成为了八国联军的带头人:八国联军从天津一上岸,就有不少百姓挽起袖子为联军当起了“带路党”。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华勇营”。 在八国联军侵华行动中,德、英两军中的中国雇佣军们“表现优异”,尤其是英军中的华勇营更是赢得了西方舆论的高度评价。



最后说一句:勿忘国耻,砥砺共行。一起开创属于中国的未来,但愿也一起享受中国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