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爭奪戰 珠三角誰更有優勢?佛山政策頻放大招

珠三角各大城市常住人口增量明顯,蓋過國內其他明星大城市,廣深兩大一線城市常住人口增量快進逐步向外擴散。在這一輪的引才大戰中,珠三角城市力壓群雄、表現搶眼,珠海、佛山等地紛紛出臺人才新政,而如何形成人才競爭差異化優勢也是引才之戰中的新命題。

人才爭奪戰 珠三角誰更有優勢?佛山政策頻放大招

調研背景

據新華社報道,“一天搶到8000人”“3年落戶100萬大學生”……近期,全國各地紛紛上演“引才大戰”。全國至少20個城市先後出臺包括解決戶籍、提供租房購房便利條件、支持創業等吸引人才的新政策。

目前,參與度最高的武漢、西安、成都、鄭州、長沙、南京等城市,多數是正在崛起的“新一線城市”,大部分都處於擴張與產業轉型期。多位受訪專家表示,這折射出中國經濟發展動力與區域經濟版圖變化的新動向。

在這場不斷升溫的引才大戰中,珠三角城市群的表現如何?誰是珠三角的引才大贏家?

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長搶眼

由於人才對發展、對創新的重要性,全國各大城市的人才大戰,在今年進入白熱化階段。不同城市紛紛出臺人才新政,比拼引才的政策力度。

以人口數據為例,2017年,深圳、廣州這兩大一線城市,分別實現61.99萬人、45 .49萬人的常住人口增長,成為人口增長的大贏家。佛山常住人口為765.67萬人,較上年增長19.4萬人。

珠海的常住人口在去年一年增長9.01萬人,這是珠海人口爆發的一年。東莞的常住人口則實現8.11萬人的增長。可以看到,廣州、深圳兩大一線城市帶動常住人口的增量快進,增長效應逐步向外擴散。鄰近廣州、深圳的佛山、珠海、東莞等城市,人口流入明顯。

人口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動力,已成為城市發展共識。深圳、廣州這幾年都維持著人口較高的增長,跑贏杭州、長沙、鄭州等重點城市。工業大市佛山的常住人口增長規模,也跑贏武漢、成都。經濟總量緊追佛山的鄭州,去年新增常住人口15.7萬人,仍少於佛山。東莞的常住人口增長規模也超過南京、蘇州等重點城市。

各地人才政策頻放大招

在這一輪的引才大戰中,珠三角城市力壓群雄、表現搶眼。在這樣一輪的引才大戰中,珠三角各大城市的人才政策也各有特色。

廣州已出臺《廣州市高層次人才認定方案》《廣州市高層次人才服務保障方案》《廣州市高層次人才培養資助方案》。對經認定的廣州市高層次人才,給予住房保障、醫療保障、子女入學、配偶就業、創新創業服務等5類政策保障,其中對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等頂尖人才給予1000萬元住房補貼或200平方米高層次人才公寓。

截至2017年年底,廣州大專以上學歷人才資源總量約351萬人;專業技術人才167 .5萬人;高技能人才78萬人;廣州市屬兩院院士3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0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400人。

深圳早就出臺《關於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若干措施》,對人才開出很高的吸引“籌碼”,又出臺《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將每年11月1日定為“深圳人才日”,營造全社會愛才、惜才的氛圍。截至2017年12月31日,深圳共確認海外高層次人才2954名,其中,A類177名、B類611名、C類2166名;共有4363人次享受了獎勵補貼,累計發放金額9.16億元。

惠州近年來實施“人才雙高計劃”和“人才雙十行動”,已引進國內外院士5人。此外,引進長江學者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培養和引進中央“千人計劃”專家15人。今年上半年,已完成“百名高層次專業人才引育工程”5年計劃,為市直機關和仲愷高新區、大亞灣區引進大批博士和碩士人才。中山也已經實施《關於進一步集聚創新創業人才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人才“18條”),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集聚源源不斷的動力,力爭“十三五”時期培養引進創新創業科研團隊50個、領軍人才50名、高端人才1000名以上。

要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這些城市的人才之爭中,珠海等城市在今年出臺了新的人才政策。珠海今年4月出臺《關於實施“珠海英才計劃”加快集聚新時代創新創業人才的若干措施(試行)》,該人才新政共16條舉措,年度人才經費投入超25億元。值得關注的是,部分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在珠海工作累計滿一定年限後,可獲贈50%當地房屋產權。

東莞則結合城市產業特點,技能人才對推動“東莞製造”向“東莞智造”跨越至關重要。今年將推動出臺具有國際標準、國內領先、東莞特色的技能人才培養政策體系,打造“技能人才之都”。佛山今年1月則出臺《佛山市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空前財政投入力度支持人才引進工作,比如科創團隊最高可獲1億元資助,新引進國家級領軍人才可獲400萬元安家補貼等。

對於人才來說,人才政策只是吸引力的一部分,城市的就業機會、發展平臺、宜居環境、教育醫療配套等,都是構成吸引人才的綜合因素。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就給出這樣的預測:未來大灣區人口增長將翻倍,有望佔到全國人口10%。

作為中國重要的經濟大省,廣東2017年G D P達8.99萬億元,連續29年居中國首位,五年年均增長7 .9%。2018年第一季度廣東GDP公佈,地區生產總值2.17萬億元,同比增長7.0%,也表現不俗。這與廣東多年來堅定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使全省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有關。隨著深圳、廣州兩大經濟龍頭城市的帶動,必然輻射珠三角一體化優化發展。而其中,人才戰略是基礎,也是根本。

對珠三角各大城市來說,吸引人才既要在珠三角一體化內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而不是同質競爭,又要在全國範圍內匯聚成一股力量,與長三角等其他區域競爭中有優勢,大力發展。

入戶

廣州:積分入戶政策。新近實施的積分制方案專門設置文化程度指標和年齡指標,其中本科以上學歷的積分加分為50分,專科35分。突出引進人才入戶在落戶政策中主體地位,適當放寬入戶年齡要求,大力吸引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職業院校畢業生和留學歸國人員等高層次人才、技能人才、創新創業人才、產業急需人才。

深圳:2017年,深圳降低積分入戶門檻對學歷無要求,為長期在深穩定就業和居住的非戶籍人口開闢一條入戶渠道。其中,非全日制的本科學歷80分,全日制大專學歷70分,非全日制的大專學歷60分。另外,符合相關條件的本科生、專科生可直接落戶深圳。

珠海:對畢業3年內擬來珠海發展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實施“先落戶後就業”,憑畢業證和相關資料即可申請落戶。

東莞:今年宣佈取消實施近8年的積分制入戶政策,代之以“兩個五年”(在東莞社保滿5年且居住證滿5年)入戶新政,並大幅放寬新生代農民工、技術工人等8類人的入戶限制。

佛山:全面放開對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職業院校畢業生和留學歸國人員的落戶限制,全面實行農村籍高校學生來去自由的落戶政策。

惠州:《惠州市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實施後,正式告別購房入戶、積分入戶等舊規,進一步放寬限制,外省市居民在惠州就業居住滿3年即可落戶。

中山:一直以來的人才入戶政策相當寬鬆,人才入戶竟然只需要大專學歷。

人才爭奪戰 珠三角誰更有優勢?佛山政策頻放大招

點評

從珠三角七城來看,深圳作為一線大都市,入戶門檻比較低,符合條件的本科生和專科生可以直接引進,積分入戶門檻也是降低,沒有學歷要求。這與深圳的戶籍人口與非戶籍人口嚴重倒掛有關。2017年,深圳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252.83萬人,比2016年增加近62萬人,淨增量創本世紀新高。得益於不斷放寬的落戶政策,2017年深圳在冊戶籍人口達到449.86萬人,全年增長45.07萬人。

作為製造名城的東莞,也屬於戶籍人口嚴重倒掛,東莞今年取消積分入戶政策,放寬8類人的入戶限制。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東莞將努力實現50萬左右非戶籍人口落戶,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92%以上,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縮小兩個百分點以上。近年來,東莞外來和戶籍人口都保持年均5萬左右的增長,77%的非戶籍人口占比,廣州和深圳(69%)也不及。

作為省會城市,廣州戶籍人口是比較多的,年末常住人口1449.84萬人,年末戶籍人口897.87萬人,比上年增加27.38萬。因此,在入戶政策上,廣州沒有深圳、東莞那樣強的消化存量人口的願望和壓力,更多還是強化人才入戶在落戶政策中的主體地位,吸引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珠海的入戶政策比較“適中”,對本科生的要求是可以先落戶後就業,突破性並不太大。而惠州、佛山、中山的落戶政策從去年以來突破比較大,入戶門檻降到大專。這和廣東人口發展規劃目標一致。規劃中,廣州、深圳嚴格控制中心城區人口規模,並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契機,大力推動人口向新區、郊區適度集聚,著力提升中心城市功能,著力提高城市人口素質,另外適度增加佛山、中山、珠海、江門、肇慶和惠州市的人口集聚。

補貼

廣州:傑出專家中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兩院”院士、發達國家院士1000萬元,其他傑出專家500萬元;優秀專家200萬元;青年後備人才100萬元。入住高層次人才公寓。不選擇住房補貼的高層次人才,可按有關規定申請免租入住高層次人才公寓,免租期限累計不超過10年。認定後在穗全職工作滿10年、貢獻突出並取得廣州戶籍的傑出專家,可無償獲贈所租住房等。

深圳:傑出人才可選擇600萬元的獎勵補貼,也可選擇面積200平方米左右免租10年的住房,選擇免租住房的,在深圳市全職工作滿10年且貢獻突出並取得本市戶籍的,可無償獲贈所租住房或給予1000萬元購房補貼。此外,符合條件的其他高層次人才,在享受相關獎勵補貼的同時,可選擇最長3年、每月最高1萬元的租房補貼,也可選擇免租入住最長3年、面積最大為150平方米的住房。

珠海:全職引進的頂尖人才可享受200萬元獎勵;還可申請600萬元住房補貼或選擇免租入住200平方米左右人才住房,工作滿8年且貢獻突出,可獲贈所住住房。

東莞:特級人才給予最高不超過250萬元購房補貼,一類人才給予最高不超過200萬元購房補貼,二類人才給予最高不超過150萬元購房補貼,三類人才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購房補貼,四類人才給予最高不超過30萬元購房補貼。

佛山:國家級、省級、地方級領軍人才將分別給予每人400萬元、300萬元、200萬元安家補貼。居世界領先水平的諾貝爾獎得主等採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方式解決其補貼和待遇問題。

惠州:頂尖人才獎勵別墅一套,一次性專項工作經費資助100萬元,每月給予10000元的津貼補助;傑出人才獎勵高級公寓一套,一次性專項工作經費資助50萬元,每月給予5000元的津貼補助。獎勵的住房先免費居住,服務期滿5年後可辦理房產過戶手續。

中山:第一層次緊缺適用高層次人才,可選擇享受200萬元購房補助,或選擇免租入住面積20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在中山全職工作滿5年的,可無償獲贈所租住房。緊缺適用高層次人才享受購房補助統一在3年內發放完畢等。

人才爭奪戰 珠三角誰更有優勢?佛山政策頻放大招

點評

作為創新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人才是城市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為塔尖上的人才,高層次人才成為各大城市爭搶的對象,這與城市搶佔產業制高點及經濟轉型升級需求有關。而高層次人才的全國儲備量畢竟有限,因此,為爭搶這些人才,珠三角七城也是使出渾身解數。

廣州深圳屬於一線大城市,房價自然高於二三線城市。為此,廣深針對高層次人才也是拿出大手筆獎勵補助,廣州最高資助達1000萬元,深圳最高購房補貼也達1000萬元。珠海雖然沒有千萬購房補貼,但最高也達600萬元。佛山其次,最高可達400萬元安家補貼。其他城市的補貼不一,有的是250萬元,有的是200萬元等。

這些引才獎勵政策不斷髮揮出政策效應,高層次人才、創新人才的不斷湧入,為城市發展不斷注入新動力。東莞、惠州、佛山、中山在引進高層次人才上也是結合城市特色。

而作為製造名城的東莞更注重打造產業大軍,提出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計劃。2017年,東莞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000家,居廣東地級市之首;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比提高到39%;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比首次超過50%。東莞在“爬坡越坎”推動製造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中,深感人才匱乏。為此,東莞的人才新政對技術工人、高校及職業院校畢業生、歸國留學人員等重點群體全面放寬落戶限制,堅決取消相關限制條件。同時又緊抓高層次人才的引進。

醫療

深圳:傑出人才可享受一級保健待遇,國家級領軍人才、地方級領軍人才和除傑出人才外的其他海外A類人才、B類人才可享受二級保健待遇,後備級人才和海外C類人才可享受三級保健待遇。

珠海:發放“珠海英才卡”,為高層次人才及直系親屬開闢綠色通道,每年組織高層次人才進行健康體檢。

惠州:打造人才服務直通車。為高層次人才提供醫療、配偶就業等服務綠色通道。

人才爭奪戰 珠三角誰更有優勢?佛山政策頻放大招

點評

解決人才後顧之憂,才能讓人才安心留下,安心創造。從廣州、深圳的醫療政策來看,相似度比較高,都是納入保健待遇。不同的是,廣州納入的是幹部保健對象範圍,深圳則是享受二級保健待遇。其他城市也有提到保健待遇,珠海、東莞、中山等還提到有體檢。佛山、中山則提到要建立健康檔案等。而配偶就業,各大城市政策類似,就是盡力協調解決好,但沒有特別具體的安排和政策。隨著人口的減少,城市的發展,就業機會越來越大,在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對人才來說,配偶就業並不是太突出的問題。

教育

廣州:在外地就讀高中階段學校的高層次人才子女申請轉學,按與原就讀高中學校等級相當原則和實際情況,安排在其父、母或監護人居住地所屬區轄內市一級以上學校就讀。

深圳:將人才的社會貢獻納入子女入學積分權重。高層次人才的非本市戶籍子女就讀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學校,享受本市戶籍學生待遇。

珠海:為高層次人才子女就讀學前、義務和高中教育階段學校提供優質學位保障,非本市戶籍的港澳人才等人才子女在義務和高中教育階段可享受戶籍學生待遇。

東莞:特色人才子女入學時可在特色人才工作單位或落戶所在的鎮街(園區)選擇入學,可直接安排到市一級以上(含市一級)義務教育階段公辦中小學就讀,並享免費義務教育待遇;初中畢業生可按本市戶籍學生待遇報考高中階段學校。

佛山:引進領軍人才子女就讀義務階段學校和高中轉學的,可選擇學校申請就讀。

惠州:成立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學等服務綠色通道。推動國際學校建設,為海外人才子女提供高端的就學資源。

中山:推行“優才卡”,入戶入學等方面享受優先便利服務。

人才爭奪戰 珠三角誰更有優勢?佛山政策頻放大招

點評

對城市來說,引進人才也要關心到他們子女教育問題。就廣州、深圳來說,廣州教育政策顯然更有吸引力。比如,高層次人才中考時可適當照顧等。深圳則更注重教育公平性,會有一些優惠政策,但並沒有太過突出。珠海、東莞的教育政策無疑很具吸引力,珠海明確提出提供優質學位,東莞也是提出可直接安排市一級公辦中小學就讀。佛山、惠州、中山等城市也提出教育問題,但相對來說比較籠統,還需進一步細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