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的机身那么细长而且机身又薄,为什么内载油量那么大,航程那么远?

Poisyoshi

而瑞典、法国这两个航空工业规模和技术相对简单的国家,就会在战斗机的气动外形上下功夫,因为他们不得不通过这种多花脑筋的办法弥补自己发动机技术的缺陷,中国也有这方面的烦恼,只能通过各种设计优化弥补技术上的不足,因此中国的歼-10、法国的阵风、瑞典的鹰狮不约而同的采用了鸭翼布局;而在气动外形上动脑筋最多的就是俄罗斯了,这也是苏-27整个家族航程最大的原因,苏-27的最新进化版本苏-35拥有4000公里以上的转场航程,挂载副油箱之后可以扩大到4500公里以上,而美国的F-15E挂载副油箱的转场航程也就是3900公里罢了。

苏-27被称为最优美的战机,它的机身整个都是扁平的,机身和机头通过边条翼完美融合,除了悬挂在机腹的发动机舱之外,几乎看不到任何圆形的机身设计;苏-27的后掠机翼加上过度边条简直就像是个巨大的三角翼,这样的机身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机身内部空间,甚至有人说苏-27的气动外形已经不属于三代机的范畴了。在米格-29前线战斗机的设计上吃够了“短腿”痛苦的俄罗斯人,近乎疯狂的为苏-27增加航程,

其手段既不是减小发动机油耗也不是增加燃油利用率,这种高技术的路线是美国人的专业,俄罗斯人干脆而粗暴的在苏-27的各个角落里安装油箱,有资料显示最新的苏-35可以装载11吨以上的燃料,这也是他从共青城直飞我国南方战区的秘诀,苏-35虽然机身细长但是拍扁的机身延展出远比圆形机身更大的内部空间,那惊人的11吨燃料就是巨大航程的来源,美国的F-15最大载油量也就6.2吨左右。


利刃军事

苏-27和米格-29都采用了茹科夫斯基中央空气流体力学研究院(TsAGI)设计的一体化气动布局,飞机的机翼与升力体机身平滑连接,两个各自独立的发动机吊舱安装在机腹。

这种一体化气动布局有个更耳熟的名字:翼身融合布局。大家都知道翼身融合布局把传统的机身与机翼结构想融合,使机身和机翼间平滑过渡,不仅提高了总体升力,还使增大了内部空间,有利于布置大容量油箱。

苏-27机身内部具有5个油箱,翼身融合布局使该机拥有了超大号的前机身整体油箱和中央翼盒油箱,容积分别达到了4020升和5330升!载加上两个总容量为1270升的机翼油箱和容量为1350升的尾椎油箱,苏-27的内油总容量达到了惊人的11970升,换算成燃油重量就是9.4吨。由于有充足的内油,苏-27完全没有必要挂载副油箱。

当然苏-27只在转场或远航任务中才在机身内部油箱中灌满9.4吨燃油,普通任务最多也只装5240千克燃油,前机身和尾椎油箱保持空载。这个内油已经能满足大部分作战任务的需求了,并能全程进行8g机动。

米格-29的情况所有不同,虽然该机采用了与苏-27相同的气动布局,但该机为了在前线简易机场起降,为了避免发动机吸入地面砂石,米格-29创造性地将用于控制进气道内激波位置的调节斜板竖立起来,作为进气口的挡土门,而用边条上方的百叶窗进气。

由于百叶窗的存在,米格-29就无法设置前机身大油箱,在加上该机尾椎的短小设计,也没有了尾椎油箱。9-12的6个内部油箱总容量只有4365升,两翼各一个油箱,另外四个在机身。内油不足导致9-12航程有限,不过对于苏联空军的轻型前线战斗机需求来说问题不大。


飞豹科普秀

体积大当然载油量大,飞的远了。米格29只能算中型。。比苏27小一圈。飞机最大的储油地方就是机翼里面。这也是当初中国为什么勒紧裤腰带,拿狗皮大衣换苏27而不是买米格29的根本原因。按理说米格飞机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可比苏伊霍名气大的多,价格还便宜。两者外型差不多。不懂行的很容易选错,比如越南,印度,印尼买了不少米格29。。这些国家又不得不买了大量的苏27,苏30。可见中国人是多么鸡贼。。。其实最优秀的三代机就是苏27,没有之一,包括现在俄罗斯的苏57,底子还是苏27。毛子的眼镜蛇机动,别的国家三代机根本飞不出来。中国就一条苏27的生产线弄出来多少花样,歼11,歼11B,歼16。。哪个不是挑大梁的机型,歼8最后的改款歼8ⅡM也只能算二代机。确实为中国赢得了十几年的喘息机会。中国不是设计不出来好飞机,就因为,材料,加工跟不上。歼10有人说中国抄袭别人的那是屁话,米格29和苏27样子差不多,那是一个东西吗?合资车跟国外的车一模一样那是一个东西吗?归根结底是中国老一辈航天人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结晶。中国研制了10年的歼9下马,但是技术在,才有研制了十几年的歼十。七八十年代中国连造合资车的钢板都得靠进口,现实就是那么惨。中国这几年这么突飞猛进跟我们的材料,加工,制造进步有很大关系。歼20为啥那么大,为啥31军方看不上?还不是跟航程,改进空间有很大关系。


手机用户5763188694

注意,苏-27是细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体积小。

以上等比例对比图可以看出,苏-27的虽然教扁平,但是其体型相当修长,内部容量绝对不会少。

苏-27与F-15的对比。

这主要是由于苏-27气动外形非常优秀,翼身融合做的好,中央升力体布局,可以让苏-27扁平的机身提供相当部分的升力,因而在体型上可以做的更大。

而苏-27内部油量的另外一个秘诀就是,超载油箱。

对于战斗机来说,油箱的分布和使用是很讲究的,不是想塞就塞,既要考虑到飞机整体结构受力强度,又要考虑油料使用后,飞机整体重量的平衡性。苏-27宽大的机身,可以为其提供9.4吨的油料空间,但是在实际上苏联空军经协商后决定把苏-27的内油容量限制在5270千克,这足以满足日常训练和战术需求的油量,只在转场或特殊场合中才在机身内部的超载油箱灌入额外的4130千克燃油,所以我们也基本上看不到苏-27使用副油箱的场景,因为需要用副油箱的时候,只需加满额外的4130千克燃油就足够了。

而到了苏-35,由于取消了背部减速板,垂尾安置垂尾油箱,使得苏-35的内部油箱达到惊人的11.5吨,这个几乎变态的数值。苏-35内部油箱分布图

此外,在苏-27项目研制过程中,苏霍伊还考虑过增加可抛弃式保型油箱的设计概念。

虽然苏-27系列没有采纳,但这气动研究,后来被应用到其兄弟,苏-34鸭嘴兽身上,其隆其的背部就是这项目的参考应用。

所以说,苏-27的内部空间是相当富裕的,气动处理的好,作为多功能武器平台来说是非常优秀的。


五岳掩赤城

Su-27虽然属于那种看一眼感觉装不了啥东西的飞机,但是它的载油量确实很高。Su-27S的载油量高达9.4吨,而美国的F-22载油量也就8.2吨,F-15C只有6吨。至于Su-27的改型Su-35S,载油量高达11.5吨。

Su-27虽然机身修长,但是体积可一点也不小。

至于看上去然后XXX这样的,总不能眼睛赛风洞吧?

Su-35S的11.5吨载油量在今天大概无出其右者了。

而MIG-29的短腿主要是因为2个原因:1,采用两台中等推力发动机的中型战斗机就没有一个不短腿的。2,MIG-29因为追求对前线机场的适应性,还装上了辅助进气道,这个辅助进气道占用了相当大的内部空间。

关于第一点:采用两台中推的中型机航程短,我猜肯定会有人喷。简单的解释一下:两台中推相比单台大推占用的空间更大,重量更大。但是两台中推消耗的结构重量也较大,并不足以支撑其对应增加的载油量。所以航程短。这一段我不做过多论证,但是你可以看到任何采用两台中推的中型机都是短腿,且不说MIG-29。F/A-18C的内油航程就只有2000km,跟MIG-29SMT一个样。阵风,台风,它们的内油航程也就2000km左右,双中推中型机短腿基本算是一个业内常识。

关于第二点:MIG-29A以及MIG-29S的辅助进气道会挤占多少燃油呢?举个例子,MIG-29A与MIG-29S的内油航程大概就1500km,而取消了辅助进气道的MIG-29SMT载油量多了1.5吨,能多飞500km。

另外,很多人总会说F-15挂三个副油箱的转场航程跟Su-27差不多。实际上Su-27所谓的4000km航程是没挂副油箱单靠内油就能飞出来的。Su-27系列战斗机因为其充足的内油空间,虽然能挂副油箱但是基本用不上,如果挂副油箱,最新的Su-35S大概能飞超过7000km的转场航程。


贞观防务

苏27

说到这个问题,其实是陷入了一个误区,并不是机翼外形薄且机身修长的战机就代表着内载油量少,飞行距离近,所以苏27也是如此。

其实苏27战机大眼看起来,显得线条纤细很轻薄,实际上作为一款重型空优战机,它的航程超过了3900Km,接近4000Km。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远的航程呢?这其中的因素有很多,一则优异的气动外形本身就会使得战机在飞行中的速度有着很大的助力,也就意味着航程的增加;二则是因为它选配的发动机国人长称为三姨父的AL-31F型涡扇发动机,本身就具备经济省油的优点;第三点就是苏27的机身内部油箱的设计极为合理,可以说极可能的发掘了内部可用空间装在燃油,本身苏27的内载燃油设计值就达到了9吨多的指标,这在一般战机设计中也是较为少见的。

苏27结构图

由于升力体结构带来的机体自重减轻,而采用升力体结构设计的苏27其机翼与翼身结构出本身又会贡献大量可观的内部燃油空间,所以它的航程相比同期出现的F15完全是超越的存在,军迷熟知,美制F15基本上一出现都是会配备副油箱的,而为什么必须要带副油箱,就是F15采用了箱体机身设计,这样的机身方案自重本身就会增加,如何才能在多带燃油呢?结果必然是增挂副油箱才行。

所以在增挂了副油箱的苏27面前,大多数战机的滞空时间比较起来只能甘拜下风了。

F15出动必挂副油箱


长安小师爷

苏-27细吗?细。长吗?长,但如果你要说苏-27小的话,那就是在开玩笑了,尤其是问题中提到的和米格-29的大小对比,米格-29是看起来比较粗壮一些,但在体积上,米格-29和苏-27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这是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用苏-27表演时期的照片,与其同框的是“雨燕”飞行表演队,“雨燕”表演队用的是米格-29,两机同框,可以明显看出苏-27要比米格-29大整整一圈,而且相比米格-29,苏-27一点也不显单薄。

换个角度再来看,苏-27和米格-29的大小对比非常明显,尽管二者在气动布局上非常相似,但体型是完全不同的,定位于重型机的苏-27要比定位前线支援战斗机的米格-29大得多。

上面这张更直观,米格-29(左半边)和苏-27的同比例线图对比,苏-27要比米格-29整整长出近乎一个发动机舱的长度。

关于苏-27内载油量大的原因,主要得益于是苏-27独创的中央升力体布局,翼身融合为苏-27带来了非常丰裕的内部空间,其机背、翼身融合体都布置有油箱,苏-27的终极版甚至在垂尾处还增加了2个内部油箱,丰富的储油空间加上翼身融合带来的结构减重,使得苏-27的极限载油量可以达到9.4吨,满油最大航程接近4000公里,当年苏-27SK回国的时候,是直接从俄罗斯共青城飞到安徽芜湖的。

苏-27是目前唯一一款不携带翼下挂架副油箱的战斗机,不过在苏-27设计阶段,设计团队还曾考虑过为其设计机背保形副油箱,和“驼背”米格-29的油箱类似。但由于苏-27的内油实在太大,没有必要再携带副油箱,最后这个副油箱方案就被舍弃了。


军机图

苏-27的机身的确细长、看上去也很薄,但内油却很大。

首先需要知道,苏-27的机体尺寸很可观,机长21.935米、翼展14.7米,作为比较,外形和苏-27高度相似的米格-29,机长17.32米、翼展11.56米,米格-29的径向尺寸约等于苏-27的百分之七十八——大家都知道,形状相同的物体,长度变两倍、体积就变八倍,米格-29的体积仅相当于苏-27的百分之四十七,差出一倍还多!

苏-27与米格-29的等比例三视图,放在一起比较,两者的尺寸差距很大,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战斗机

不过,即使考虑到两种战斗机的尺寸差异,苏-27的9.4吨内油也比米格-29的3.5吨多得多,甚至接近后者的三倍,这又是为什么?

第二个原因,苏-27的机体并非看上去那么“薄”,相比米格-29有更多的空间装油。

观察苏-27与米格-29,很容易看得出,苏-27的前机身明显比米格-29更长,直径也更大,从驾驶舱到翼身融合的主梁这一段空间,是苏-27的主油箱位置,单这一段就会比米格-29的同样位置多装好几吨航空煤油;除此之外,苏-27从两发动机舱之间、一直到尾椎的结构,也布置了油箱,而米格-29的同样位置则比较单薄、更没有尾椎,布置的油箱容积小得多。

苏-27的机内油箱透视图,可以看到边条翼、前机身与翼身融合部分的油箱非常大,发动机舱之间也有油箱,这是米格-29所不具备的

不仅如此,米格-29的厚实边条翼,本来非常适合布置内油箱,然而这边条翼上却开了一对辅助进气口,战机在简陋跑道起降时,关闭机腹进气口、完全用辅助进气口进气,避免发动机吸入异物,这设计当然很实用,却也牺牲了内油量,否则米格-29至少能多出几百公斤、甚至一吨多内油!

后来,米格-29的改进型就取消了辅助进气口,机背隆起也更加明显,内油果然有了很大的提升。

米格-29,边条翼上的辅助进气口清晰可见,这一设计大大提高了米格-29在简陋跑道上的起降能力,却占用了宝贵的机内空间

战斗机的内油,其实不需要面面俱到,单这两处差异就足以解释苏-27与米格-29内油量的巨大差异。

如果深究一点,为什么苏-27内油设计的很大、米格-29却比较小,前者是因为配套设备超重、导致机体尺寸超标,无奈之下才在机身内布置了一组超载油箱,而后者作为前线战斗机,机动性、起降性能等要求就压倒了航程要求,内油太大还会影响机动性,数据自然不会好看。

所以综合起来,一方面苏-27本身尺寸较大,另一方面其机体并不“薄”,至少不像正面看起来这么“薄”,拥有超大的内油、航程,也就并不奇怪。

至于其他回答,往往顾左右而言他,谬误甚多,请大家注意分辨了。


炎黄军武

这个问题前面几个回答已经很到位了,但我想说的是为什么只有苏27是这个样子,同时期的F15刚出来就叫嚣飞机上没有一磅重量是对地攻击用的,通过二种重型战机的简单对比,其实原因很明确,就是由于苏联飞机战术需求决定了苏27需要超大油箱,由于苏联地域广阔,东西向威胁最大,又不能大量去边境部署防御战机,所以只能靠少数苏27大范围机动来防御纵深攻击,苏27近似于完美的亚音速大边条机身融合设计,内油箱即多又大,同时也赋予后期改造的绝大空间,这种简单而实用的设计只有毛子干的出,毛子明知没有老美的各项顶尖技术,但每次都能脑洞大开的解决关键问题,这也是暴力美学的又一次体现。


沧海30840347

图注:苏-27机内油箱载油量巨大,因此没有必要额外挂载副油箱

苏-27战斗机是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由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一款单座、双发重型战斗机。

苏-27战斗机虽然机身显得又细又薄,但载油量却不少因而航程较远,原因在于苏-27属于典型的空中优势第三代战斗机,要求装载大量的航电以及武器等机载设备,我们知道,苏联时代的任何工业产品,都有一个特点,叫做傻大黑粗,在苏-27身上也同样适用,由于与其适配的机载设备较同时代的欧美产品来说,体积和重量都较大,于是苏-27的整体尺寸也就相对来说比欧美同时代机型略大一些。

举个例子,苏-27的长度大约在22米左右,而同时期的美国F-15战斗机则不超过20米长,翼展,翼面积上,苏-27也都超过了F-15,如果把苏-27和F-15放在一起看,视觉上明显会感觉出来苏-27的轮廓要大。

苏-27的尺寸较大,客观上增加的空间部分就为多装燃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在结构设计上,苏-27机身上不同位置分别设计了四个机内油箱,分别是前机身油箱、发动机吊舱上方中翼部分机体的2号油箱、机翼内的3号油箱以及后机身的4号油箱。

这些不同的油箱,在工作方式上各有不同,2号油箱可以直接向发动机供油,而其他几个油箱燃油则要先经过2号油箱再供给发动机。上述几个油箱全部满油,将使苏-27的载油量可以达到9.4吨之多,由此最大航程可以达到3700千米;而美国F-15战机的燃油载量大约为6吨,也只有在携带了保形油箱之后,载油量才勉强可以和苏-27持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