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国恨”,为什么叫商女?

黄二哥43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泊秦淮》,此句的含义则是说卖唱的歌女不懂得亡国之恨,仍然隔着江水高唱歌曲《玉树后庭花》,全诗通过对秦淮之景和商女唱歌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当权者荒淫无度、耽于享乐的批判,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国家衰微的担忧,寓情于景,是一首语言精练、情感充沛的讽喻诗。

这里的“商女”指的就是卖唱的歌女,为什么“商女”会有这种含义?且听笔者慢慢道来。在唐代,歌伎通常被称之为秋娘或秋女,白居易《琵琶行》之中的名句“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一句中的秋娘指的就是这样的歌女。而秋娘或秋女往往又会被称为“商女”,这是因为古人习惯把宫商角徵羽五音与季节相配,商音凄厉,而秋季又是肃杀之季,故“商”在很多时候可以指代秋。正如欧阳修在《秋声赋》之中提到的那样:“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在描写秋季的肃杀之景时,也是把秋季和商音联系在一起。故而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的语境中,商与秋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秋娘、秋女又可被称之为商女,也是取了这样的含义。此外,关于古代五音与季节的匹配,在这里笔者再做简要说明,宫商角徵羽五音与春夏秋冬四季的对应关系为:角为春音,徵为夏音,宫为长夏音,商为秋音,羽为冬音,划分的方式与五音各自的特色有关,也与阴阳五行有很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感悟。


国家人文历史

我见到有人说:古代卖唱、卖艺的艺伎是一种商业行为,所以叫做商女。这肯定是不靠谱的。

这首诗简单直白,全诗没有一个典故,却意象营造非常成功,为何要用一个晦涩不解的【商女】?

其实,【商女】对今天的人来说晦涩,对古人来说如同大白话,这是因为古今读书人学到的知识点、教育内容不一样。

所以 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讲:

第一,古代读书人学什么知识,这与【商女】的又有什么关系?

第二,也就是考证文献中【商女】称呼的由来。

想快速阅读,可以只看下文的大黑体字。

或者直接跳到后文看结论部分。你觉得有疑惑再看论证过程。

-------------------------------------------

从汉代开始,儒家学说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古人读书学知识,主要就是读儒家经典。

儒家经典也就是相传由孔子编纂《五经》:易、诗、礼、书、春秋(加上失传的「乐经」一共是《六经》)。

《五经》的各种传注文献加上《尔雅》、《孝经》一共形成了《十三经》。

隋唐确立科举制度,以此选拔人才,科举考试主要就是考查读书人对《五经》的记忆和理解。

不管你是想求「颜如玉、黄金屋」,还是「为往圣继绝学」,这些书是你必须要背得滚瓜烂熟。

明白了这些背景。我们再来谈【商女不知亡国恨”,为什么叫商女】?

我们知道《易经》为群经之首,古人的必读的术数之书,对古人来说,读《易经》是学的「哲学」和「科学」知识。(注意:我打了引号)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人理解世界万物建构的一套理论模型,其源头就是来自《易经》:

古代的物理、音乐、医学、天文、地理、风水、时间纪年。。。等,都可以用这套理论解释。

「阴阳五行」理论相当于今天物理学苦苦寻找的圣杯:大一统理论(Grand Unification Theory,缩写GUT)。

古代的文人,通过读《易经》的阴阳五行,可以通晓医学、音乐、天文等等。当然,正不正确就是另一回事了。

古人言:不知易,无以为医。因为中医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说」,就是来自《易》,所以「医易同源」。

古代知识分子,很多都通晓中医,自己病了能自己开中草药方子给自己治病。

比如发现甲骨文的王懿荣,就是自己开方子给自己治病,他的开的方子中有「龙骨」这味药,恰好也就发现了甲骨文。

我们一般用「五音不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音乐天赋。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五音」?「五音」指的什么?

古人也以「阴阳五行」来解释音乐,「五行」对应「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音】等于简谱的「1、2、3、5、6」。也就是所谓的「中国五声音阶」。

中国古人认为音乐影响人的情绪,因此,音乐不但可以修身养性,还可以治病养生。

这是我制作的表格:「五音」与「简谱、五脏、季节、五行」的对应关系:

  • 《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 《黄帝内经》: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角为木音通于肝,徵为 火音通于心,宫为土音通于脾,商为金音通于肺,羽为水音通于肾。

我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五音与五行、五季、五脏等等的对应关系,对古人来说是常识中的常识,读过书的人基本上都知道。

从上表可以知道:五行之「金」对应「五音」的「商」、「五季」之「秋」:

《礼记》:孟秋之月,其音商。

所以,「秋天」有「商秋」和[金秋]之称。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我也不知道,因为《春江花月夜》是非常欢快的音乐,也是【商调】。

所以,我认为这种说法很可能是本末倒置,「商秋」称谓来自五行的对应关系。

当然,我对中国古代音乐没有更深的了解,只是怀疑。

古代文人在诗词歌赋中把「秋天」经常叫做「商秋」:

  • 《文选·何晏》:结实商秋,敷华青春。
  • 晋 潘尼《安石榴赋》:商秋授气,收华敛实。
  • 晋 陆机《行思赋》:商秋肃其发节,玄云霈而垂阴。

古人说的「商风、商信、商气」都是指「秋风、秋信、秋气」:


引自:《汉语大词典》,第2卷 页372-373

在古代,美人也叫「秋女」或者「秋娘」:

引自:《汉语大词典》,第8卷 35

在唐代,美貌的歌妓女伶常以「秋娘」為名,有名者如謝秋娘、杜秋娘等。

因此,「秋娘」或者「秋女」也渐渐成为美丽的歌妓女伶的代称:

引自:《汉语大词典》, 第8卷 41

古代「秋娘」和「泰娘」分别是代指「歌姬」和「舞姬」,经常以「互文修辞」的形式出现在古人的文学作品中:

  • 宋 蒋捷 《一剪梅·舟过吴江》: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 宋 苏轼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诗之二:“唤船渡口迎秋女,驻马桥边问泰娘。

-------------------------------------------

结论部分

好,经过以上文献梳理和考证,我们基本搞清楚了,「商女」称谓的由来,可以放心的下结论。

第一,从阴阳五行理论看:「五音」之「商」对应「五季」之「秋」,因此有「商秋」之称。

「商秋」就属于汉语「联合并列式」合成词。一个事物有两种称谓,就可以互相代替使用。

比如:「殷商、荆楚、华夏」等等。

第二,唐代的时候,文人雅士一般把「歌姬女伶」称为「秋女」和「秋娘」。

那么,「秋女」也就可以称为【商女】,与「秋风」称为「商风」是一样的道理。

「商、秋」互用,对古人来说是常识中常识。但是今人没有学过《易经》,也不大懂「阴阳五行」,所以就看不懂「商女」这种称谓。

-----------------------------------------

至于什么「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即便是男人,我也不认同杜牧。

什么「后庭花是靡靡之音亡国调」,古代是男权社会,女人地位不高,国家大事是男人在搞,男人把事情搞砸了,杜牧你为什么要阴阳怪气讽刺一个女人?

人家就唱个歌,你一定要一个艰难谋生的弱女子扮演一个苦大仇深的样子?


小汉字见大历史

谢悟空邀答!

“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句话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商女’’, 意思是指,为商贾达官贵人献歌献舞的女子。在哪些富人官人面前,又有多少人想到国破家亡?而靡靡之音《后庭花》的歌声,却始终弥漫在欢乐场中,歌女为了生存,己麻木不仁地忘却了亡国的悲哀。



诗人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鞭挞和批判的对象不单指是“商女”,而是包括那些醉生梦死,不管天下苍生安危的达官贵人,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博大的忧民忧国情怀,也是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对执政王朝的愤慨。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是当时陈后主与其幸臣之间的词曲。 诗人杜牧闲游秦淮,在其听见歌女吟唱《玉树后庭花》,那种绮艳轻荡,意乱情迷,是男女之间打情骂俏的互相唱和。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荒淫的生活,视国家朝政为儿戏,贪图享乐,心思不在国家和人民的身上,最终于丢了自己的大好江山。



陈朝虽灰飞烟灭,可这种靡靡的《玉树后庭花》乐曲却被留传下来,还在灯红酒绿的秦淮歌女中不停地被传唱,这使得杜牧非常感慨和厌恶。诗人借诗抒怀,表达这些无知的歌女,连国破家亡之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是何等的堕落。



其实这也是杜牧借诗发挥,他所讥讽指向的,实际是当时晚唐政治的衰败和乱象,上流社会整天沉湎于酒色欢愉中,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当朝已快步按近陈后主的后尘了,心中不免忧伤感叹。 诗人杜牧,把自己当时在秦淮的所见所闻,以及心中的感慨和气愤,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句表达得淋漓尽致,一针见血。


L8D8R8

说到杜牧名篇《泊秦淮》中的"商女",其实是有深意的,表面上看是泛指唱曲的歌伎。

娼伎在古代社会地位低下,属下九流,一般由贫寒人家女儿卖与私籍乐伎或妓院老板,自小学艺吹拉弹唱,精其技者表演赚钱。也往往卖艺兼卖身。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句“十三学得琵琶成,妆成每被秋娘妒”秋娘也是商女的常用艺名,也是代称其行业佼佼者。



那么商女之说其实跟商朝有关,历史上周武王灭了商纣王后,商王国的臣民失去土地,为了生存男子常以贩卖东西维持生计,女子呢因为纣王纵情声色,原来宫中的歌舞乐伎除了年轻貌美者,被新朝权贵收编外,剩下的为了活下去,也干起老本行,以表演为生。由于当年做生意的和表演的人的多为商国人,所以就被叫为商人和商女了。


晚唐诗人杜牧,出身高门士族,其祖父杜佑为中唐宰相和史学家。面对唐朝的衰弱,热血青年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以金陵秦准河歌女不知亡国之恨,唱起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填词的《玉树后庭花》曲,讽刺当朝权贵耽于享乐,腐败奢靡的生活。

要知道隋大军压境时,陈后主正在宫中和宠姬张丽华等吟唱此曲。这《后庭花》是亡国之音,陈后主不知,商女不知,尔等国之重臣焉可不知啊?!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话虽如此,大诗人也是放浪不羁之徒,身有青楼薄幸之名,也许仕途不顺,纵情花间之故罢。

(学有境,思无涯。元元期待您的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先了解一下上古的乐音,上古乐音分“宫商角徵羽”,这五音对应于“五行”。同时也与不同思想感情相对应。明清之交的吴伟业诗“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从诗句判断“羽”音表达的欢快情绪,“宫”音表达的离愁情绪。“商”音一般认为表达的奢靡颓废情绪。而歌女舞女往往通过乐音挑逗公子哥们沉迷于酒色。时间长了,就有商女指代歌女的文学现象。

话说南朝陈国后主陈叔宝偶作一诗《玉树后庭花》以为是上乘之作,立即命乐工谱曲命宫女排练。内有一句“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之句。经过排练,美诗、美景、炫幻的舞蹈,陈后主赏得正嗨,一曲未完,隋朝大将韩擒虎已经带兵破门而入。吓得陈后主抱着爱妃张丽华跳到枯井里。繁华与亡国只在一个晚上,充满了戏剧性和画面感。这在唐代成为一个笑话和典故,《玉树后庭花》也被冠以“亡国之音”的标签。中国古代历来有雅乐俗乐之分,《玉树后庭花》当然被称为俗乐,传唱广泛,也没有人在意是否有“亡国之音”。这种现象自然被雅乐的士大夫所讥讽。致有杜牧作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讽刺诗。讽刺歌女没有家国败亡的哀思,只顾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没有灵魂的苟活者。事实上,唐朝直到灭亡时,歌舞文化一直很发达,在国运强盛时,表达的是盛世气象,在国运衰落时,表达的就是颓废精神。


沙洲孤鸿24331826

商女是歌女的一种称谓,古人把宫商角徵(音止)羽称为五击或五音,大致相当于现代音乐简谱上的1(do)2(re)3(mi)5(sol)6(la),从宫到羽,按着音的高低排列起来,形成五个音级,商是第二级。1978年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用实物无可辩驳地表明,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国已经有了多声音阶,商就是其中一个音节。后世逐渐把商这个五音之一的字作为歌女为这个族类的别称。为什么要用商字,我没有查到相应的资料,但我想用第一个字“宫”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叫宫女的话显然与另一类皇帝身边的人冲突了,不过是不是因此退而求其次用了“商”字就不得而知了。但从“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句诗来看,在唐代这个称谓已经普及化了。语言的演变是有鲜明时代性,商女这种用法现在已经有些听不懂了,但如果把现在“小三”这种称谓拿到唐代,又会有谁知道是说些啥呢。


在雪一方

商女就是歌女,跟卖唱毫无关系。宫、商、角、徵、羽,商是五音之一。主悲,以哀为美,表示以商调的乐曲是最美妙、委婉、动听的,古时商就代表音乐,悲音就等于哀音。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这是乐府的《春歌》,这个哀不是哀伤,而是美妙动听。春天的鸟声能不好听吗?正是配偶的时候怎么能哀伤呢?三国失译《摩登伽经》也说:

异类众鸟,游欢其上。

哀音相和,闻者欢悦。

南朝宋人何承天也写到:

潇管激悲音,羽毛扬华文。

南宋.鲍照《夜听妓》:

丝管感暮情,哀音绕梁作,

芳盛不可恒,及岁共为乐。

东汉王充《论衡.自纪》也写到:

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

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

《晋书.文苑传》说:

发妙声于丹唇,激哀音于皓齿。

以上匀以说明,古人以悲音为美,以哀乐为妙。就是现代人听《梁祝》、听《二泉映月》不也是很美的享受吗?古人以哀婉为一个基调,把欢乐的、喜悦的、激越的、昂扬的、快乐的、或者忧伤的都叫哀音,认为哀音是最美、最能打动人的音乐。所以,商就代表音乐,这也是古今观念的不同。


楊宝刚

这句诗出自杜牧的《泊秦淮》。我们先看杜牧是谁?

他爷爷可了不得,是宰相杜佑。也就是说杜牧是出自官宦世家。而且他自己也很争气,26岁就中了进士。

可是彼时的唐朝却不争气,已经进入了晚唐,杜牧去世后50年就亡了。

正因为杜牧的身份和地位,所以他看到了晚唐的腐朽,预感到了大唐江山的岌岌可危。

诗名:泊秦淮。也就是说杜牧停留在秦淮时的感伤。感伤谁呢?陈后主!

秦淮在南北朝时候是属于陈国,而陈后主整天流连在声色犬马之中,不思进取,最终灭亡。

因此杜牧才会感伤: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在夜游秦淮夜景,触景生情,借陈后主的故事,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贵胄们。

我们言归正传,商女为什么叫商女?有人说这是因为卖场,做生意的歌女,所以叫商女。

很显然,这个商并不是商人,而是古代的五音:宫商角徵羽。

比如鬼谷子说:商角不二合,微羽不相配。能为四声主,其唯宫乎?

在五音中,商与角不相和,徵与羽不相配一样。能成为四声的主音唯有宫声而已。所以五音相配和谐,才能发出动听的音乐。

那么这与商女有什么关系呢?在唐朝歌女又被称为秋女。

在古韵中,把五音宫商角徵羽与四季相配,因为商音凄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故以商配秋,称为商秋。

五音中的商与秋相合,因此,歌女又称秋女,秋女又称商女。


中华鬼谷子智囊团

这首诗的全文是:

泊秦淮

唐 ·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的成诗时间在晚唐。唐代歌妓、女伶通称“秋娘”,亦称为“秋女”。

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那么“秋娘”何以又被称“商女”呢?这是因为我国古人把五音宫商角徵羽与四季相配,因为商音为金盛,与季节秋天相对。商音听起来绮丽,秋天肃杀之气浓,故以商配秋,称为商秋。古代以商指秋比较多见,商信、商风、商吹、商飙指秋风,商日指秋天,商序、商素指秋季,商意、商气指秋意、秋气,商云指秋云,商暮指秋末。由此可见“商女”即秋女、秋娘,也就是歌妓、女伶了。

后人因为成诗于晚唐,作者看到国势衰微之际,大家仍沉迷于酒色,浑然不觉,自己心中为国担忧的心情。所以后来“商女”也被很多人与被女色亡国的商朝做类比,说成“商女”,是讲达官贵人们不知亡国之忧。



鉴于杜牧的风格,比如“牧童遥指杏花村”这种表达的习惯,个人偏向于第一种解释。第二种觉得有些后人牵强附会之意。


施美蓝

商女,从诗词表现出来的意思是唱歌的女人,相当于现在的娱乐场所和演艺圈会唱歌的女人,在当今社会你和她们谈爱国,有二三成可能真心爱国,其它的估计就很勉强了。再说诗人处在晚唐时期的社会环境很差,商女的地位低贱,作为官妓的她们来历很凄惨,有官员被贬杀后的子女,有卖身为奴的。她们没有地位,可以被赠送,买卖,淫辱,毫无尊严,只有全力奉迎才能有生存的希望。人有无私的,也有私心的,诗人有无私的一面,爱国,忧国。但他也有私心,金陵那么大,为什么夜泊秦淮酒家?酒家沾上秦淮两个字就没那么简单的。十里秦淮柳,两岸酒香迎,层层金画舫,缕缕丝竹声。诗人是不是在游金陵,宿秦淮时准备风花雪月一把,却被隔江的靡靡之音给坏了心情,所以赋诗一首发发牢骚。有时候就这么简单,风雅与庸俗就么对立,只不过苦命的商女被躺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