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綠色”的恩施玉露 原來是這樣走出深閨的

“最綠色”的恩施玉露 原來是這樣走出深閨的

一紅一綠,兩個精緻的茶罐,擺在風景秀美的武漢東湖邊。紅色茶罐裡,裝的是“利川紅”;綠色茶罐裡,裝的是“恩施玉露”。

4月28日,恩施玉露與利川紅一起,作為2018國事活動茶敘用茶,經人民日報官微報道後,一夜刷屏,成為風靡大江南北的“網紅”。

“曾經養在深閨人不識的恩施玉露,如今終於揚眉吐氣了!”熟悉與喜愛恩施玉露茶的朋友們,對此津津樂道。

“最綠色”的恩施玉露 原來是這樣走出深閨的

恩施玉露實為“玉綠”

恩施玉露是我國曆史上唯一保存下來的蒸青針形綠茶,加工工藝沿襲唐朝的蒸青製茶工藝,創制於清代。

恩施“玉露”茶,原名“玉綠”。

1686年,《清一統志》記載:恩施“玉綠”被徵為官衙禮品,進貢到朝廷,獲當朝皇帝“勝似玉露瓊漿”之盛讚。

在恩施方言中,“露”與“綠”是同音字。於是,恩施“玉綠”,漸漸演變成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之“綠”,獨樹一幟。作為蒸青茶,其幹茶、湯色、葉底“三綠”特徵明顯,堪稱綠茶典範。

“最綠色”的恩施玉露 原來是這樣走出深閨的

恩施玉露有著獨特的生產方式和製作技藝。其加工延續唐朝陸羽《茶經》中的“蒸之、焙之……”工藝,創新了特殊的搓制手法。2015年,恩施玉綠被農業部認定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其後,恩施市申報恩施玉露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現代研究發現:蒸汽殺青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茶葉中的營養物質,是最“綠色”的工藝。 長期以來,恩施玉露養在深閨人不識,皆因其加工工藝複雜,製作程序繁複,費時費力。

進入本世紀後,恩施市開始高度重視恩施玉露傳承人的培養。最近十餘年,已培養恩施玉露加工技藝傳承人200多名。

目前,恩施市已認定潤邦、凱迪克兩個“恩施玉露製作技藝非遺傳承基地”,申報並公示第十代代表性傳承人楊勝偉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認定第十一代代表性傳承人蔣子祥為州級代表性傳承人。

現在,恩施市建有恩施玉露製作技藝體驗館10多家。其中,親稀源硒茶公司設在女兒城內120平方米的恩施玉露製作技藝體驗店,一年銷售收入達400萬元。

“最綠色”的恩施玉露 原來是這樣走出深閨的

對標歐盟有機茶檢測標準

4月10日,恩施西特優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恩施玉露茶葉產品送到上海,接受歐盟有機茶檢測標準的嚴格檢測。

很快,長達16頁的檢測報告出來了:總計467項檢測項目中,466項未檢出,僅有1項有檢出,含量指標也在合格範圍內,未超標。

12年來,恩施市深入推進茶葉生產全域綠色化。淨化茶園環境,防止廢水、廢氣、廢渣等汙染茶園;優化茶園植被,選擇無共生性病蟲樹種建立防風林和隔離帶,集中連片茶園套種遮陰樹;強化肥培管理,全面控施化肥,增施有機肥,全園禁用除草劑和禁用投入品,大力推廣綠色防控和生態循環模式;美化茶園景觀,對基礎條件好的茶園,推進景點化升級改造;提升良種化率,以地方茶樹良種為主推進老茶園和中低產劣質茶園改造。

白楊坪鎮作為2017年全州茶葉全域綠色化試點之一,在肥源管控上嚴格把關,前期投入100多萬,將現有的12個小型沼氣池陸續改造升級,全部採用“豬—沼—茶”循環農業模式,為茶農們輸送有機肥,實現茶葉種植的綠色有機。

位於白楊坪鎮的西特優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始終發展有機種植,已連續6年以歐盟有機茶標準檢測,未檢測出一項農藥殘留。

穩面積,提單產,要品質,求效益,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效益轉變,恩施市認準一個“綠”字狠下功夫。

“最綠色”的恩施玉露 原來是這樣走出深閨的

2010年到2016年,該市芭蕉侗族鄉以米田村為試點,打造有機茶種植基地,讓茶葉“提檔升級”。

“使用生態農藥,播撒有機肥,強冬季管理,改良品種”,茶農劉明勝經過“農民技校”培訓,每畝茶葉比往年多收入500元。與他同村的劉萬兵,自從改種有機茶後,家中3畝茶園的收入從1.2萬提高到2萬多元。

2014年,恩施市獲評“中國名茶之鄉”,帶動茶農茶企效益不斷提高。2016年恩施玉露品牌位列“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網絡聲譽50強”,2017年入選“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

2017年10月,中國名茶之鄉評選辦公室對2014年評選的“中國名茶之鄉”進行復評審查,由9位國家級專家評分投票,恩施市順利通過複評。同年,恩施市再次榮獲“全國重點產茶縣”“中國名茶之鄉”稱號。

截至2017年底,全市茶葉基地總面積達34.6萬畝,其中,適制恩施玉露的茶園面積22萬畝,達到有機、綠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積13萬畝。

“最綠色”的恩施玉露 原來是這樣走出深閨的

讓遊客代言恩施玉露

“要讓每一個來恩施旅遊的客人,成為‘恩施玉露’的代言人。”

“要讓所有來恩施的人,都喝‘恩施玉露’、買‘恩施玉露’。”

恩施市依託良好的生態條件、氣候條件和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大力發展以茶旅融合為特色的休閒農業,2011年就獲得“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稱號。

近年來,全市茶旅融合發展較快。屯堡鄉、沐撫辦事處圍繞5A級景區恩施大峽谷,建設茶園5萬多畝;紅土、新塘、沙地等鄉鎮圍繞大清江旅遊景區,建設茶園3萬多畝;戽口國家級美麗宜居村、高拱橋楓香坡休閒旅遊村、小溪古村寨、龍馬風情小鎮、馬者茶旅生態示範村等一批休閒農業示範點因茶而名、因茶而富。

緊扣綠色,在“旅”字上抱團發展,打造恩施特色“茶旅融合”。恩施各個景區日趨火爆,帶動旅遊產業發展,更讓遊客們記住了色香味俱美的恩施玉露茶。

建一個生態景點,將其打造成有“景”有“茶”的休閒觀光旅遊勝地,是芭蕉侗族鄉楓香坡村一直以來的發展願景。經過多年打造,這裡的景觀帶逐漸成型。由山門而上,坡間翠色縱橫,連片集中、層次錯落的數百畝嬌翠欲滴的生態茶園,別具一格的民宿、雅間、山居,色彩繽紛、縱橫交錯的彩色花木樹種點綴茶園,徜徉其間讓人彷彿走進一片世外桃源。

2017年11月23日,全國第三屆民宿大會在恩施市舉行,全國250餘位民宿業大咖走進楓香坡,參觀侗族人家、茶藝表演、民宿表演等活動,深入瞭解恩施本地民宿發展現狀及特色。“這裡的民宿項目,把現代的工業化設計和傳統文化完美結合,真正紮根於本土特色,在未來,大有可為。”參觀完楓香坡茶花山居,中國旅遊協會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分會會長張曉軍讚不絕口。

在“恩施玉露”帶動下,茶產業已成為恩施市農業農村經濟第一支柱產業。

茶旅融合,唱響了恩施玉露品牌。預計2018年,全市投產茶園面積突破30萬畝,總產值20億元;加上茶旅融合,綜合產值可達45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