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祖母年轻时去山西盐湖背盐,曾经走过的山道。它位于晋南中条山的北麓,张店镇平头堡村北面。蜿蜒的古道随着起伏的山梁,在天幕下是如此的醒目。


这是祖母年轻时去山西盐湖背盐,曾经走过的山道。它位于晋南中条山的北麓,张店镇平头堡村北面。蜿蜒的古道随着起伏的山梁,在天幕下是如此的醒目。

看见这条窄窄充满坑坑洼洼起伏不平的盐道,这就是陕州城里一个三寸金莲的女人,背负着几十斤重的盐袋像牛一般喘着气,为着生活艰难行走的山道。当我第一眼看见它时,禁不住的热泪夺眶而出,落在了她老人家曾经走过的艰难道路上。

这是盐道上的古锁阳关,也是几百里盐道上唯一的关卡要塞。虽然经过人们的整修,今天仍能看到它屹立在时光档口的风姿。

这是锁阳关下留存的古建筑遗迹。

一道辙印,像刀一般深深地刻在了盐道的正当间。可以想见,当年的车辚马嘶该是何等样的忙碌。

这个地方叫青石槽。看到这样艰辛的名字,就让人联想背盐的年代,人们在此付出的代价。

走过响铃湾、儿女窝,这一串带着盐渍的地名,就又进入到背盐的哪个负重的时光里。

在古盐道上穿行,荆棘丛生、乱石挡道,当年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如今,晋南古盐道在2013年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月的中条,正值槐花盛开的季节,人们在闲暇的时候,来到古盐道旁采摘槐花。

站在中条的高处,古盐道上的3棵老枣树,已经化为了树桩,它见证了盐道岁月的沧桑,也见证了生命的顽强。

中条古盐道,从西周起延续各个朝代,直到民国才淡远了它行走的历史。登高远眺,斜阳下的盐池依稀可见。古盐道随着山脊的走向,绵延至盐湖旁。它的故事,就如同陕州城里的祖母一般,悠长深远。想见作者更多故事,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