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称呼马来西亚为大马?

唱歌就来我要为你歌唱

现今的马来西亚是1957年独立之后马来亚联合邦经历了东马沙巴沙捞越加入,以及新加坡加入退出的演变后形成的。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独立之时,领土只有马来亚地区——即现在的马来西亚半岛,俗称西马。而隔着南中国海的另一边,就是当时仍处于英国殖民下的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巴和沙捞越。

1963年8月31日,原本位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新加坡和沙巴宣告独立;1963年7月22日,沙捞越宣告独立。于是,新加坡、沙巴和沙捞越决定与马来亚联合邦以同等伙伴身份(即国家身份)于9月16日组成马来西亚联邦。在短短两年之后,即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迫脱离马来西亚并宣告独立。于是便形成了当今我们所看到的马来西亚。

“大马”一词的出现是由于东马西马合并,马来西亚的领土范围不仅仅局限在马来西亚半岛,也包括了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巴沙捞越。称为“大马”是为了以此区分建国之初的马来亚,强调马来西亚包含东马。对于当时的人民来说,国家政局的不断变动带来了国家名称的不断变化,这让人们觉得有些混乱难以及时区分。这时,“大马”一词应运而生。这一称呼最初见于当地的华文报纸,对于当时的人们,尤其是华人群体来说,“大马”这一称呼既可以帮助人民区分新的国家名称,也让人们带有一种国家自豪感,还听起来朗朗上口又简单亲切,因此被沿用至今。随着马来西亚近些年来发生了许多事件,吸引了全球诸多关注。马来西亚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在华人群体中,大马一词也流传的非常广泛和快速,因此很多人都称呼马来西亚为“大马”。


三联中读

“马来亚”一词源于南印度泰米尔语“Malonylom”,意为“山”。

根据马来西亚的联邦宪法(1957年颁布、1984年修改)规定:本联邦的马来文与英文名称为MALAYSIA(马来西亚)。

即马来西亚全称是MALAYSIA(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简称也是MALAYSIA(马来西亚)。

~~这一条在去马来西亚护照签证时一目了然:MALAYSIA。

~~网上搜索的所谓马来西亚联邦(英语:Federation of Malaysia),不是马来西亚官方的正式名称,是不规范叫法。

马来西亚简称马来西亚,汉语是四个字,可能华人使用起来四个汉字不如两个汉字方便。于是有了下面的内容。

"大马"一词最早可以推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1963年东马和西马合并,当地华人的中文媒体为了区别原来的马来亚的称呼。

原来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亚"(Malaya,现称西马)和婆罗洲-加里曼丹岛上的沙巴州与砂劳越州(现称东马)合并后组成新的"马来亚"(Malaysia),当时的媒体将中文音译称"马来西亚"。

所以西马和东马合并后就称为马来西亚,或叫"泛马来亚"、"大马来亚",简称"大马"以区分本来的"马来亚"。

"大"即是"泛"(Great, Pan-)的意思。

有人认为,马来西亚称大马,是因为人类的一种自大的心理。

例如英国叫大英帝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日本叫大日本帝国,还有大韩民国,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等。我国100多年前不是也叫“大”清国嘛。

这样的附会,没有根据,勉强挂钩,算是唯心度人之腹了!

其实和国内习惯说的大白菜、大上海、大前门、大运河……差不多吧。

Malaya改为Malaysia,后缀-ia ,表示“XX人的地方”或者“XX的地方”。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利比里亚,阿尔及利亚等。

这个称号在官方称谓中是不存在的,不过在马来西亚华社里,它则被普遍应用。

中文翻译国名带马的很多,有: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其顿,马达加斯加,马绍尔群岛,罗马尼亚等。如果说“马国”、“中马两国”就不知所云了。

公元18世纪至19世纪初,马来亚是柔佛王国时代。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在马来半岛的西面一侧建立起海峡殖民地,从新加坡到槟城,新加坡是大英帝国海峡殖民地首府。新加坡莱佛士中学当时就是殖民地最高学府(大学就得出国读了),汇集了新马精英。

1824年英国与荷兰签署1824年英荷条约,最终确立了英国对马来亚的霸权,同时也决定了当代马来西亚的雏形,荷兰撤出马六甲并放弃所有在马来亚的利益,而英国则承认荷兰对东印度剩余地区的利益,这个瓜分在马来亚地区划了一条人为界限,这条界线遗留至今。

1896年7月5日,彭亨、雪兰莪、霹雳与森美兰合组为马来联邦,接受英国保护,华侨习惯称其为“四州府”,实际上属于英国控制范围。

19世纪后半部,英国还获得了对荷兰从未立足的婆罗洲北岸的控制,这个地区东部(今天的沙巴)则由受西班牙属菲律宾控制的苏禄苏丹的名义统治,其余部分则是文莱苏丹统治地。

1841年,英国探险家詹姆士·布鲁克从文莱苏丹手中租借了古晋,并称自己为砂拉越的“白色拉者”,此后他不断从文莱手上取得领土,婆罗洲东北部被英国商人殖民。

1881年,英国北婆罗洲公司被允许控制这块地区,受新加坡总督监督,西属菲律宾从未承认苏禄苏丹对这些领土的丧失,这是后来菲律宾宣称拥有沙巴主权的理由。

1888年文莱成为英国保护国,1891年英国再与荷兰签订条约,确定两国在婆罗洲的边界。

1910年英国对马来群岛领土的统治模式成形,海峡殖民地成为英国海外领地,由受伦敦的殖民地事务大臣监督的总督管理,这个领地的居民半数是华人,但所有的代办(参政司),不论种族为何,均是英国公民。

最早接受英国参政司的四个苏丹国,霹雳、雪兰莪、森美兰和彭亨组成了马来联邦,名义上它们依然独立,但是从1895年开始受一个英国“总参政司”管理,实际上已成为英国殖民地。

马来属邦(柔佛、吉打、吉兰丹、玻璃市和登嘉楼)各国享有较大独立性,不过它们也无法阻挡英国代办意愿,英国最紧密的马来盟国柔佛拥有自己的宪法特权,规定苏丹有任命内阁的权利,不过实际上每次苏丹必须先与英国讨论他的任命。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马来亚、新加坡、英属北婆罗洲、砂拉越和文莱也被日本所占领。\n\n

日本人将马来人看作是一群从英国殖民统治被解放的殖民人群,并且树立了有限的马来民族主义,这使得日本人在马来管理机构和知识分子中赢得一定程度的支持,大多数苏丹也主动与日本人合作,虽然日本后来战败,日本为了配合大东亚共荣圈的政策,答应战后让马来亚独立,并且协助训练马来人成立武装部队与政府部门菁英。

1963年7月5日,英国、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沙捞越和沙巴在伦敦达成成立马来西亚联邦协定。

1963年 9月16日,马来西亚联邦正式宣告成立(新加坡于1965年 8月宣布退出马来西亚联邦,成为独立国家)。


………………外一则……

二战后英国工党上台,打算从殖民地撤离。1957年让新加坡自治,1962年促成马来亚的建立。

马来亚由三部分组成:英国直接管治的海峡殖民地(马来半岛西海岸+新加坡)、间接管治的9个苏丹国(马来半岛其余地区)以及隔了南中国海千里之外的沙巴和沙捞越(称为东马来西亚-东马)。

本来还有文莱,结果建国前文莱发现了大油田就决定自己单干了。

在这个新国家里马来人只占1/3强、华人1/3弱、印度人和东马土著也将近1/3。

这样在大选中,李光耀就喊出建设马来亚人的马来亚,积极联合印度人、东马人,以对抗马来民族主义者马来人的马来亚的概念,把马来民族主义者吓得不轻(很多新加坡老一辈都相信,假如新马不分家的话,早晚李光耀会领导整个马来亚)。华人,印裔和东马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坐在同一条船上,一直对付最大族群-马来人。

一个新国家面临整合,面临多个互不买账的种族,多种思潮(民族主义、共产主义,都不是和平的)激烈冲突,吉隆坡和新加坡经常对立。当时的马来亚首相东姑决定干脆分家,把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踢出去。\n\n

当时新加坡面临的并不是一个和平环境。

马来西亚的马来民族主义者对失去新加坡并不甘心。

印尼也威胁过入侵新加坡。

当时新加坡倚靠的是岛上的七千英军。英国一直想把这支军队撤回来,而新加坡努力把他们留到七十年代。

在这段时间李光耀并没有闲着,他请了以色列教官来秘密协助新加坡建军,全体年轻男子都要服兵役,台湾也帮了很多忙。等英军撤走时,新加坡已经有了能保护自己的武装力量。建国50年来,新加坡已经拥有东南亚最强的武力了。

注意!马来亚人包括马来人,华人,印裔,东马(沙巴,沙捞越等等)。而马来人是指1/3强的马来人,不包括其他种族。


柏舸争流


马来西亚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大马”一词应该是出至1963年东马和西马合并后出现的。称“大马”是为了区别以前的“马来亚”(Malaya,现称西马),和沙巴州与砂劳越州(现称东马)合并后组成的新“马来亚”(Malaysia),当时的媒体将中文音译称“马来西亚”,或字面翻译是“泛马来亚”或“大马来亚”简称“大马”以区分本来的“马来亚”。“大”既是“泛”(Great, Pan-)的意思。

马来西亚被南中国海分为两个部分:位于马来半岛的西马来西亚,北接泰国,南部隔着柔佛海峡,以新柔长堤和第二通道连接新加坡;东马来西亚,位于婆罗洲(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南接印度尼西亚,文莱国夹在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间。

1957年8月31日,联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马来亚独立。1963年,马来亚联同新加坡、沙巴及沙捞越组成了马来西亚联邦。首都为吉隆坡,联邦政府则位于布城。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英联邦、不结盟运动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成员国。主要参与的军事行动有五国联合防卫和联合国维和行动。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府系统密切仿照威斯敏斯特的议会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基于普通法。国家元首是国王,被称为最高元首。政府首脑是总理。

马来西亚是一个新兴的多元化经济国家。经济在1990年代突飞猛进,为“亚洲四小虎”国家之一,是资本主义国家。马来西亚已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旅游业是马来西亚的第三大外汇收入来源,知识经济服务业也在同步扩张。


唱歌就来我要为你歌唱


马来西亚以前是两个地区,东马来亚和西马来亚,后来两个马来亚从英国独立后合并组成一个较大的国家,所以就被称为“大马”。这种情况类似于大中华,大韩,大日本,大越南这种称呼。

其实大马的实力在东南亚地区也不能低估。马来西亚是一个新兴的多元化经济国家。经济在1990年代突飞猛进,为“亚洲四小虎”国家之一,是资本主义国家。马来西亚已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旅游业是马来西亚的第三大外汇收入来源,知识经济服务业也在同步扩张。马来西亚外交在中东问题上,认为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不是宗教对抗,而是捍卫领土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应得到国际社会承认。反对西方强权政治,反对利用“民主”、“人权”等问题干涉别国内政,主张维护联合国作为国际核心组织的地位,关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上世纪70年代前,马来西亚经济以农业为主,依赖初级产品出口。70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同时实施马来民族和原住民优先的“新经济政策”,旨在实现消除贫困、重组社会的目标。1987年起,经济连续10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1991年提出“2020宏愿”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旨在2020年将马建成发达国家。重视发展高科技,启动了“多媒体超级走廊”、“生物谷”等项目。农业方面马来西亚曾经是锡的最大生产国,橡胶在世界棕榈油。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商。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磁盘驱动器生产国。

普腾汽车在国内外的销量也与日俱增。

钢铁等重工业仍然是马来西亚的经济支柱之一。

胶乳和橡胶工业都是马来西亚的经济强项。

马来西亚的工业主要是原料主导型的加工工业,近些年来,在电子,汽车以及钢铁方面发展非常迅猛。如今,马来西亚将出口导向型作为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将工业发展成为技术密集型工业,增加工业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在建筑业,制造业和电子业都取得长足发展。马来西亚是生产及出口半导体、视听器材、空调、橡胶产品及人造油产品,并居于领导地位的国家。马来西亚工业经过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完整的工业体系。马来西亚工业以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等比较发达。国产小汽车在东亚一带享有盛誉。

马来西亚军力:

马来西亚皇家空军截至2012年,装备战斗机近70架,运输机教练机百余架。主要型号有美制F/A-18大黄蜂打击式战斗机、美制F-5自由斗士战斗机、俄制苏-30多用途战斗机、米格-29前线战斗机以及美制C-130大力神和欧洲A400M运输机。


主战舰艇为护卫舰,共14艘,其中排水量2390吨的"莱吉尔"级2艘,排水量1850吨的"卡斯图里"级2艘,排水量705吨的"海军大将"级4艘,"吉打"级6艘。此外还有51艘巡逻艇、4艘扫雷艇、1艘"新港"级坦克登陆舰。


克里奥尔

我来告诉你简单有效的答案!称大马是为了区别以前的马来亚(现在的西马)和沙巴,沙捞越(东马)合并后组成了新马来亚,当时中文翻译为马来西亚或大马来亚,简称大马,以便区分本来的马来亚,华人习惯了顺口的大马,就一直叫大马了! 何必写那么多答非所问的话呢


夹趾拖

凡是不怎么大的国家,都喜欢把自己往大了叫,如 大英帝国、大日本,大韩民国,还有大马。


真正的大国,是需要自称为大的,谁听过正式场合有人自称大美国、大巴西、大俄罗斯、大印度什么的? 至于中国,本来就叫中国,受港澳因素的影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歌曲里开始有什么“大中国“,也就这么一听,但多少有点不伦不类。至于有人说的什么“大清”,可能跟统治者是少数民族有一定的关系吧。反正,真正大的,反而不需要叫“大”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大,或者不大,你的体量和影响力就摆在那里,


洋杨大观

现在的西马在殖民地时期是分为互不隶属的三部分:马来亚,海峡殖民地的槟榔屿和新加坡。因此,马来西亚实际上是由五部分组成:马来亚,槟榔屿,新加坡,沙捞越,沙巴。相对于马来亚,马来西亚大了许多,因此,叫大马。沙巴沙捞越两州人民对马来西亚的认同感不高,民间有比较强烈的独立倾向。沙巴沙捞越~西马之间的飞机航班属于国际航班,需要过海关。


奇依切恩

"大马"一词最早可以推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1963年东马和西马合并,人们为了区别原来的马来亚的称呼。原来的"马来亚"(Malaya,现称西马)和沙巴州与砂劳越州(现称东马)合并后组成新的"马来亚"(Malaysia),当时的媒体将中文音译称"马来西亚"。所以西马和东马合并后就称为马来西亚,或叫"泛马来亚"、"大马来亚",简称"大马"以区分本来的"马来亚"。"大"即是"泛"(Great, Pan-)的意思。这样,大马的称呼算是有所来头的。自那以后,"大马"的称呼就一直沿用至今,马来西亚人也觉得比较亲切!尽管新加坡、中国还是简称马来西亚为马国,但马来西亚自己还是简称之为大马,以避免和马其顿、马尔代夫等国名混淆。


古今说史

“大马”一词应该是出至1963年东马和西马合并后出现的。称“大马”是为了区别以前的“马来亚”(Malaya,现称西马),和沙巴州与砂劳越州(现称东马)合并后组成的新“马来亚”(Malaysia),当时的媒体将中文音译称“马来西亚”,或字面翻译是“泛马来亚”或“大马来亚”简称“大马”以区分本来的“马来亚”。“大”既是“泛”(Great, Pan-)的意思。

民航小知识


大马和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