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全球化背后的秘密

全球化:“地球村”的代名词。

也就是地球上的人类分工合作,互惠互利,从而使全球贸易一体化,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互联网的兴起更像“月老”一样,把世界连成一片,密不可分。

去全球化背后的秘密

但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保护主义的加大,从而使外贸受阻,接着外资持续撤离,导致外出打工者纷纷回流,等等。

这一切都表明:当今社会正在去全球化。

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脱欧公投。24日公布的结果表明:英国脱欧在即。这更让人们认识到去全球化的严重性。

2016年11月9日,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先是减税,让高端制造回流美国,接着退出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遣返移民,再到现在打起贸易战。

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点,那就是去全球化正在加剧。

这么明显的趋势,但还有许多人天真的认为:“全球化趋势不变 特朗普贸易战只是小插曲”。

果真如此吗?

肯定不是。

下面来分析一下:

先让我们纵观一下之前的世界格局:

欧美以研发为主,日本以封装为主,四小龙以代工(大众化产品)为主,中国以制造(生产)为主,中东以提供能源为主,非洲以提供资源为主。

也就是说,全球是一个大的产业链,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独善其身。

但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

新兴的科技,拉动了人类新的需求。

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出现了巨大的市场空缺。

科技的迅猛发展,让生产显得太漫长和滞后,为了加快这一节奏,才出现了所谓的“全球一体化”,让全球人都从中受益。

但科技不可能老这么飞速前进,这就使以研发为主的欧美不得不考虑怎么才能让他们永远保持“领先地位”。

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全球化”。

也就是让火车头和车厢脱钩,只有这样,火车头才能跑的更快,车厢才能“望尘莫及、俯首听命”。

肯定有人会问:“欧美有多少人?怎么可能独自完成原来的产业链?”

这得力于现在炒的很火的“人工智能”。

正是人工智能的兴起,让欧美有能力自己完成这个产业链,从而取代了四小龙的代工和中国的制造。

所以特朗普通过减税让高端制造回流美国,为“去全球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科研成果和生产制造技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更能确保美国的全球领先地位,“老大”的位置一直坐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