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的苏麻喇姑为何每一年只洗澡一次?

綠銫地帶

文/炒米视角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炒米想问下大家,清朝的国教是什么?有人说佛教,还有人说喇嘛教(藏传佛教)。其实都不准确,应该是以萨满教为核心结合了儒教的敬天法祖和喇嘛教的一些密宗仪式。


那在满洲皇帝入关以前,他们信奉的便是萨满教,有人说萨满教是啥?这说来话长,但是现在东北”跳大神”还是或多或少有一点萨满教的影子。


而那个时候很多蒙古王公也是信奉萨满教的。苏麻喇姑是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的陪嫁,但是她与常人不同,她在满清的后宫曾经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


在孝庄和福临最无奈最孤苦的时候,有苏麻喇姑的陪伴。并且她曾经只身代表孝庄去与多尔衮谈判,最终多尔衮放弃了称帝,做了福临的“摄政王父”。她知道太多清宫的秘密。孝庄拿她当姐妹。她曾经参与设计过清朝的朝服,因此朝服里有很多蒙古族的元素。


苏麻喇姑与康熙年岁相差甚殊,
并非如《康熙王朝》里描述的那样,甚至爱上伍次友。苏麻喇姑曾经教习康熙满语与蒙语等。

苏麻终身未嫁(相对于汉人的自梳女),亦未出宫。康熙将其十六子胤祹交与苏麻喇姑扶养。年九十而亡,葬于东陵顺治帝之侧,享嫔之待遇。


苏麻一生,谨奉萨满,每逢疾病,不食汤药,病重则于坤宁宫内开坛祭祀,因此更显神秘。苏麻进入紫禁城后,仍旧保持草原之生活习惯,终身不洗澡,惟年底用少许水擦拭身体,并且喝掉。至于这是宗教习俗还是生活习惯,炒米更倾向于宗教习俗。


炒米视角

苏麻喇姑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部科左中旗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她是孝庄文皇后的陪嫁丫头,因此不会比孝庄文皇后小太多,应该是比康熙皇帝年长40岁左右。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里面讲述的康熙喜欢苏麻喇姑和苏麻喇姑与汉人伍次友的恋情等等,都是导演后加的情节。

苏麻喇姑原名叫索玛勒,自幼天生美丽聪慧,远近皆知。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后,进府做了贝勒宰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布木布泰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孝庄文皇后。后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苏麻喇姑跟随13岁的孝庄文皇后进入位于盛京的后金后宫。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以90岁高龄在清宫离世。

苏麻喇姑聪明伶俐、胆识过人,刚入宫的时候孝庄文皇后和苏麻喇姑两个人都不会说满语,在陪伴孝庄文皇后学习的过程中,很快就通晓了汉语和满语,并且能够用满语流利地书写文章。后来,苏麻喇姑奉孝庄文皇后之命,成为康熙皇帝的一任满语老师。

顺治继位之后,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把持朝政。为早日让顺治亲政,摆脱多尔衮的控制。孝庄文皇后经常给顺治出谋划策,总结执政得失。由于孝庄文皇后每月只能和顺治见一面,与顺治的私下联络不能让摄政王多尔衮知道,以免引来杀身之祸。因此两人之间的私下联络就只能通过苏麻喇姑来担任,苏麻喇姑很好地承担了这个角色,直到顺治开始亲政。

苏麻喇姑一生未嫁,几乎从未出过皇宫。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康熙和康熙的儿子胤裪的扶持和教育上,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十一月,清宫流行天花,顺治皇帝和没有出过天花的皇子都离开紫禁城外出避痘。康熙奉命独自去往宫外的一处宅邸(雍正时改为福佑寺)避痘,康熙患天花之后,没有人前来看望。只有苏麻喇姑冒着生命危险每天骑马往来慈宁宫和玄烨避痘的地方,除了和康熙的乳母孙氏一起拼尽全力照顾玄烨患病后的生活之外,便是教授玄烨满文和蒙文知识。

孝庄文皇后在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病逝前,打破清宫中皇子必须交由妃嫔照顾抚养的规定,将自己的曾孙胤裪托付给苏麻喇姑抚养和教育。年过七旬的苏麻喇姑在余下的人生中每天和胤裪呆在一起,精心照顾和教育胤裪,使得胤裪很快成长起来,成年以后多次遵照父亲康熙的旨意负责处理朝廷重大政务,每次办的都很出色。康熙晚年的诸多皇子围绕帝位继承引发的争斗,只有胤裪和几个年幼的皇子没有参与其中。

苏麻喇姑的身份尽管只是一个使女,但孝庄文皇后把她引为知己,把她当做自己的姐妹一样来对待,称她为格格,康熙皇帝则称她为额涅(母亲),皇子、公主们称她为妈妈(奶奶)。而苏麻喇姑却很谨慎,不仅在孝庄文皇后面前毕恭毕敬,小心伺候,即使对于自己从小看大的康熙帝,也是总是自称奴才。

苏麻喇姑生前有两个不太好的习惯,一个是有病了不爱吃药;出生于蒙古草原的苏麻喇姑认为一切事情都要听从长生天的安排,如果有病了也不需要吃药,不能做违背自然本意的事情。如同蒙古人死后讲求天葬,任鹰等猛禽啄食以求回归自然一样。

苏麻喇姑虽然住在皇宫大内,但是却把终年不浴的习惯保持了一生,只有在每年的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清洗一下身体,然后再把洗浴的水喝掉。这两个习惯有什么玄机没有人清楚,但是苏麻喇姑的决定却得到了包括康熙皇帝在内所有人的认同,这种养生方法如果同苏麻喇姑的高寿联系起来,应该也是有着一定道理的。

苏麻喇姑以90岁高龄卒后,享受了清宫妃嫔级别待遇,礼葬于孝庄文皇后昭西陵附近园寝,据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仅1.5公里。康熙皇帝的皇子除皇五子、皇十子、皇十四子留京值守之外,其余全部参加苏麻喇姑的出殡仪式。苏麻喇姑抚养长大的皇十二子胤裪亲自为她守孝,供饭百日、诵经三七,这在皇子中都是没有先例的。更为难得的是,苏麻喇姑死时康熙正在塞外巡视,没能在宫中,为能够看苏麻喇姑最后一眼,康熙立刻结束巡视星夜往京城进发,并且指示将苏麻喇姑灵停放日期由原来的七日改成十四日。足可见康熙皇帝对这位如同孝庄文皇后一样的老人的重视程度。

头条作者徒步说是期待您的关注;


徒步说史

关于苏麻喇姑这个人,身份地位极其特殊。虽然是宫女出身,但是经历了四代皇帝,自己亲自辅佐两代。除了孝庄皇后对康熙的影响最大外,苏麻喇姑可以说是康熙人生中第二重要的人。

Δ康熙 苏麻喇姑 孝庄

苏麻喇姑出生在草原,后来被一贝勒府看中,做了贝勒府二女儿(孝庄)的陪嫁侍女。接下来90年的时间里面,有八十多年是在宫里面生活。陪着孝庄皇后辅佐顺治登基,然后又作为康熙的第一任老师,同时还教导康熙做人的各种道理。可以说孝庄与苏麻喇姑是康熙的再造之母。

苏麻喇姑年迈的时候,因为孝庄去世,内心太过悲伤。为了稳定她的情绪,康熙将十二皇子交给了苏麻喇姑扶养。在清朝康熙年间,没有嫔以上地位的人,是没有资格去抚养皇子。在康熙看来,苏麻喇姑是自己的额娘。在孝庄皇后那里,已经超越了主仆关系,私下里都是姐妹相称。

Δ苏麻喇姑

然而这么一个特殊身份的人,在康熙时代,地位几乎可以说排的上前三的人。要什么有什么,为何会有这样的怪癖?

出身问题

苏麻喇姑出生在草原,在草原民众的观念里面,水是用来供人饮用而不是浪费的,而洗澡就是一种浪费。所以苏麻喇姑每年的年末,都会用水简简单单的擦拭一下身体,擦拭结束后,还会把洗澡用的水喝下去。

习俗

苏麻喇姑还有另一个怪癖,从来不吃药,无论是病的多严重。因为洗澡之后容易得风寒,所以在苏麻喇姑的认知里,尽量的少洗澡会减少得病的可能性。在我国很多比较寒冷的地方,还有着这样的习俗,对于他们来说,洗澡是比较忌讳的事情。

Δ康熙与苏麻喇姑

然而生老病死是人不可逃脱的事情,尽管苏麻喇姑一生很少得病,但是年迈的时候还是因为重病去世。苏麻喇姑去世后,享年九十岁。康熙将苏麻喇姑葬在了清东陵(顺治陵)附近,并且按照嫔的等级下葬。可以说苏麻喇姑一生是传奇的!


史之策

苏麻喇姑不仅每年只洗一次澡而且还要把洗过澡的水喝掉,苏麻喇姑只有到年终最后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体,然后再把这些用过的脏水喝掉;苏麻喇姑的沐浴习惯看似很怪异,甚至不卫生。这很可能与苏麻喇姑长期的牧民生活习惯有关。因为草原上缺水,对水的珍惜已经达到“惜水如金,爱水如命”的程度。


而喝掉“秽水”,则是认为洗澡用水也是一种对水的浪费,浪费如命一样的水会遭受上天惩罚的,为了表示自己没有浪费水所以要喝下洗澡用过的水,因此,她洗过澡后,还要向佛祖忏悔自己浪费水了。

出身于贫苦蒙古族牧民家庭的苏麻喇姑是孝庄的待女,后随孝庄陪嫁进入后金宫廷。身历

五朝。冰雪聪明的苏麻喇姑通晓蒙满文字。担任过的启蒙老师。后又抚养过十二皇子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日(1705年10月24日),苏麻喇姑去世,终年90多岁,康熙按嫔礼将苏麻喇姑埋葬。


云台山闲人

说明一下:受到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以为这个女子叫苏麻喇姑,其实是错误的,应该叫“苏麻喇”。“姑”是宫廷中的人,在苏麻喇去世之后的尊称。

苏麻喇姑,出身于贫苦的蒙古族牧民家庭,原名苏墨尔,满文读作苏麻喇。苏麻喇可谓大清后宫最具传奇色彩的侍女,早年为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布木布泰(著名的孝庄文皇后,皇太极妃子,福临之母,康熙祖母)的侍女,后随孝庄陪嫁皇太极,成为后金宫中侍女。这个女子厉害在什么地方呢?其通晓蒙满汉三种语言,参与设计了清朝开国冠服,还曾担任顺治帝、康熙帝两代皇帝的启蒙老师。老年时,又抚养康熙的第十二子胤裪。对于爱新觉罗家族来说,苏麻喇功绩甚高,可与朝臣相比。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90岁的苏麻喇去世,为表示对她的肯定,康熙以嫔的礼制下葬,查遍古今,一个宫中侍女能有如此之才能,并得到如此之有待,她是唯一一个。

据《啸亭杂录续录》记载:

苏麻喇姑,孝庄文皇后之侍女也。性巧黠,国初衣冠饰样皆其手制。仁皇帝幼时,赖其训迪,手教国书,故宫中甚为高品。至康熙壬午始逝,葬以嫔礼,瘗于昭西陵侧,以示宠也。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终岁不沐浴,惟除夕日量为洗濯,将其秽水自饮,以为忏悔云。

(说明:很多作者将这段记录归于《啸亭杂录》是不妥的,这里特别指出,不能互相抄来抄去误导读者。)

这里指出了苏麻喇姑一个让人很难理解的生活习惯,即终年不洗澡,只有在除夕的时候,才会量水以擦洗自己的身体;让人更不能理解的是,她还会把擦洗身体的秽水给喝掉。对于这个奇怪的习惯,人们有很多解释。其中一种认为苏麻喇姑终年不洗澡是因为蒙古人的习俗造成的,因为蒙古游牧民族缺水,所以水主要用来做饭和喂养牲畜,如果洗澡,是对水的浪费,会遭受天罚。即使洗了澡,也要将水喝掉,以示忏悔。蒙古民族是一个对大自然很崇敬的民族,这一说法还算有些根据,也与记载中的“忏悔”相应。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苏麻喇姑不洗澡是为了躲避成为妃子,不知道从哪里得出的,我没有找到史料支持。

关注真史圈,关注真正的历史


真史圈

苏麻喇姑,原名苏沫儿,出生于一个贫苦游牧家庭,因心灵手巧被科尔沁贝勒府选中,做贝勒家二小姐的贴身婢女。这位二小姐就是后来的孝庄皇后,孝庄嫁给皇太极后,苏麻喇姑作为陪嫁一起来到了清宫。跟了一位NB主子,苏麻喇姑也开启了传奇的一生。

苏麻喇姑精通蒙语,在清朝后宫服侍孝庄,打理琐事的同时研习满语,写得一手漂亮的满文。苏麻喇姑擅长女红,由孝庄推荐参与清朝冠服设计,苏麻喇姑综合了满、蒙、汉族服饰特点,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先后对顺治、康熙两位皇帝进行了启蒙教育;晚年时期抚养了康熙十二子胤裪,她的沉稳智慧深深影响了胤裪,使其未卷入九子夺嫡的漩涡,得以寿终正寝。

苏麻喇姑去世后,康熙按照嫔礼下葬,将其灵柩与孝庄文皇后放在了一起。

关于她一年只洗一次澡的记载,很多人解释说她是草原人,珍惜水资源,认为洗澡是浪费水,所以不洗澡。

我觉得这并不是主要因素,下面分享下个人见解:

一方面,古代没有热水器,像电视剧里的花瓣澡需要大量人力去烧水,担水,慢了下一桶热水没来,上一桶水就凉了。古人头发还长,需要梳发髻,很是耽误功夫,恐怕只有侍寝的妃嫔才会大费周章的洗澡,其他人平时也就用热水擦拭一下身体了事。

另一方面,古代洗澡容易生病,尤其是紫禁城的冬天天寒地冻,洗澡更是危险。 苏麻喇姑如此注重养生,生病不吃药,要靠自身抗体痊愈的人,怎会不知洗澡的风险。

清朝人也喜欢香料,在屋里点上些龙涎香,伽罗香等能够静心安神,熏熏衣服也能遮盖体味,避免御前失仪。

所以啊,不常洗澡可能是宫里人的常态,只是一些人想炒苏麻喇姑和康熙的八卦,将这些归纳成了她一个人的怪癖。


史论纵横

苏麻喇姑是孝庄太后的贴身宫女,这是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传奇女性,在孝庄身边多年,深得倚重,并且还是位精通满蒙汉三族语言的才女,她后来还奉命给康熙当过老师,很受康熙尊重,孝庄死后一直被康熙当做长辈在宫中孝敬,活到90岁寿终,一生很有传奇色彩

苏麻一生有两个怪癖,第一是一年只洗一次澡,第二是终身不吃药,现在看来都挺不能理解的,其实当时很正常



首先苏麻是蒙古人,那里水资源很紧张,苏麻从小生长在草原上,直到孝庄出嫁才跟随孝庄离开蒙古草原。在古代好多缺水的地方喝水都不够用,蒙古也同样,游牧民族,有水当然要喝了,不够用的时候只能喝羊奶牛奶,哪里还有多余的水经常洗澡。古代好多缺水地区一生才洗三次澡,分别是出生,结婚和葬礼。洗澡对于他们不光费水,长期游牧也难找到适合洗澡的容器,所以对于她的民族来说,苏麻还是洗的比较勤的了,一年一次比一生三次干净多了

其次,苏麻每次洗澡后都要喝洗澡的脏水,因为她认为这是一种罪过,喝掉可以忏悔。古人的想法和做法是一种对自然资源的神话,这在多神论的清代也不奇怪。但是我们现代人,实在无法接受



至于为什么终身不吃药,很可能也是因为信仰问题,有些宗教是要求尽量生病不要吃药而要祈祷神明的。苏麻很可能信奉一类这种宗教

最后来说说苏麻和康熙的关系。他们关系好是肯定的,因为苏麻可以算得上是康熙的启蒙老师,康熙对她很尊重爱戴,但更多的是长辈和晚辈之间的关系。因为苏麻和孝庄太后的年龄差不多,她和康熙产生爱情的可能并不大,毕竟年龄差距很大,从康熙后来的妃嫔选择来看,他并不喜欢年纪比自己大很多的妃嫔



所以对苏麻来说,一年洗一次澡是因为她的民族活动区域,幼年的习惯以及她本人的一些信仰

希望帮到你


萌萌小笑笑

洗澡这件事,在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各有不同的。在秦汉时期,每月有洗澡的假期,一般五至七天洗澡一次,三天洗一次头。那时候,规定官员每月一天专门用于沐浴的假日,可见古人对个人卫生的重视。


而到了隋唐时期,一般沐浴的规律是每半个月一次,这个日子也应该算是正常。而到了宋朝,沐浴一般是二十天到一个月的时间一次。由此可见,在洗澡这件事上,间隔时间是越来越长的。

清朝时期,满清入关后沐浴就改成是每年一次了。宫廷里尤为注重,因为女真骑射为根本,在茫茫草原,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所以能节省就节省,到后来这个习俗一直流传下来了。


苏麻拉姑出身平民世家,所以,这个习俗也是一直保留的。清朝宫廷的宫女平常一般不洗头,所以我们平时看得宫廷剧里面的宫女妃子都是油头满面的,这是一种多年以来形成的习惯。


历史密探


苏麻喇姑是逝后尊称,满名叫苏麻喇,苏麻喇却是蒙古族人,来自于科尔泌草原,蒙名叫苏墨尔,只是在清庭呆久了,才入乡随俗改为满名。苏麻喇姑是皇太极的庄妃布尔布泰的贴身侍女。也是她最贴心的助手,庄妃(即孝庄文皇后)不仅很多事都与苏麻喇姑商量,也敢委其以重任。

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孝庄文皇后对她非常信任与倚重。皇太极驾崩时,六岁的顺治帝福临即位,但实际上,国政大权都握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手中。按规矩,孝庄文皇后只能与年幼的顺治皇帝月见一次,而小顺冶又需经常得到孝庄文皇后的指点和教导,以免惹怒雄心勃勃的多尔衮而被篡位。于是,苏麻喇姑就担起了孝庄文皇后与顺治皇帝之间的秘密传递信息的重任。这可是一项危险的任务,稍有闪失,便会酿成大祸,且还会危及顺治皇帝和孝庄文皇后的安全。


毫不夸张的说,苏麻喇姑对康熙皇帝和康熙王朝有再造之恩。当时清宫流行天花,顺冶皇帝和诸皇子等,凡没出过天花的人全都到紫禁城外避痘,玄烨因得了天花,也被扔到福佑寺里听天由命,是苏麻喇姑悉心照顾,让玄烨康复,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因为得了天花差点死了,又因为出了天花,却成了唯一一个对天花有免疫力,因而是皇位的必然继承人。

同时,苏麻喇姑还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啸亭杂录》有记:“仁皇帝幼时,赖其(指苏麻喇姑)训迪,手教国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麻喇姑挽救和成就了”千古一帝”康熙和他的王朝,并由此开启了伟大的115年的”康乾盛世”。康熙自身也在位,长达令人惊讶的61年。可以说,苏麻喇姑是康熙皇帝的恩人、保姆、帝师。


她还是清初首套官服的设计和制作者。但就是这样一位多才多艺、心灵手巧,且与清庭有雪中送炭之恩的女子,却有二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怪癖。一生不用药和一年一沐浴。《啸亭续录》有载:”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终不沐浴,惟除夕日量为洗濯。将其秽水自饮,以为忏悔云”。晚年的苏麻喇姑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可能是受孝庄、顺治笃信佛教的影响。

而一年一浴对当今的热带、温带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对于蒙古的游牧民族来说,因时常要迁徙放牧、居无定所,只能蒙赐自然界之水,来保持生命的存活,无法象农耕社会的人一样砌池蓄水。时常洗澡洗衣。久而久之,存活的手段上升为这个古老民族的信仰法条。浪费生命之水就是可耻和在犯罪。可能极致信仰状况导致了蒙古族一种的仪式,因为不是饮水保命,是擦洗身子,虽一年仅用了一点点水,也是要喝掉脏水以示忏悔。


另外蒙古族的不用药,可能也与游牧迁陡无法得药有关,以前无西药,但无论蒙医、中医,药材皆取之于山上河边的特殊草木。且需经制作之烦,故有生病硬挺的生活习惯,经天日久,也渐上升为人命天予,予夺予给、听凭天意,用药或为有逆天而抗之意。不过,苏麻喇姑的身体却一直很好,活到了90多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在得病不用药的信仰下,也算是令人惊讶的高寿。或许药,对有些民族来说,并不是个好东西。古语云,”是药三分毒。”


关注“剑雄品评文史经济”的头条号,可以阅读系列古典诗词、现代诗歌、经济、历史等品评鉴赏文章。原创不易(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期待关注,谢绝盗载。

剑雄品评文史经济


一聊起孝庄、康熙,我们就会想到另一位“熟人”:苏麻喇姑,但对于此人,我们一直存在着一个误解:她的名字。苏麻喇姑是在其去世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而她的名字本叫苏茉儿或苏墨尔,是为蒙语的意思。后来在康熙年间,改成满族的名字“苏麻喇”。但后文中,我还是用“苏麻喇姑”来作为此名。


苏麻喇姑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作为孝庄太后的陪侍,随孝庄陪嫁进入后金宫廷,自从进入宫廷后,眼界不断扩大,文化修养也迅速提高。很快学会了满语和汉语,特别是那一手漂亮的满文,赢得了全宫上下的称赞。并奉孝庄皇太后之命,充当了幼年康熙帝的第一任满文老师。嘉庆年间,昭梿在他的《啸亭杂录》中记道:“仁皇帝幼时,赖其(指苏麻喇姑)训迪,手教国书。


苏麻喇姑与孝庄文皇后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厮守达60余年,二人之间实际上早已超出了一般的主仆关系,正因为如此,苏麻喇姑在宫中的实际地位很高,颇受尊敬。孝庄文皇后称她为格格,这是清朝皇室女儿的专用称号;顺治皇帝与她论平辈;康熙皇帝则称她为“额涅”、“额娘”,即母亲;康熙的众皇子们,则尊称她为祖母。而苏麻喇姑却很有自知之明,始终谦恭谨慎。她不仅在孝庄文皇后面前毕恭毕敬,小心侍奉,而且对小于自己40多岁的康熙帝奉若神明,在皇帝面前总是自称奴才。

苏麻喇姑在生活上有两个与人不同的特点:一是终年不浴,只有到年终最后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体,然后再把这些用过的脏水喝掉;二是终生不吃药,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药物。说起苏麻喇姑一年只洗一次澡,很多人对其不理解,但若回到她的出身地,就不会觉得奇怪了。蒙古族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因此非常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再加上,草原上长年干旱缺水,牧民们都是寻找水源以及茂盛的草木,来进行放牧,这也是蒙古族被称为游牧名族的一个原因,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而苏麻喇姑正因为出身于蒙古族的牧民家族,从小就被灌输此观念,奉水为生命之源,所以,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与我们汉族人不一样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