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好的人,日常的字体是怎样的?

耀华河马

其实,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那些书法名贴,几乎都是古代书法家日常生活的记录。他们书法功底深厚,没有什么功利心,完全是信手拈来,记录自己当时心情和某个事件过程,正因为心无旁骛,才给后世留下了精彩绝伦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后来酒醒后,自己也吃了一惊,对自己能写出如此精彩绝伦的书法感到不可思议,他想再次提笔写出这种效果,发现写不出来了。可见,真正的书法艺术品是独一无二的,它是作者情感、才识、灵感等在某一瞬间的凝聚,不可重复。《兰亭序》不但是书法名作,也是一篇优美散文,只不过书法的风头盖过了文章。


被称作“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同样是日常记录。颜真卿的侄子在今浙江衢州一带平反“安史之乱”时,不幸牺牲,颜真卿得知后,怀着非常悲愤和沉痛的心情,写下了一篇悼念侄儿的文章,此文章就是《祭侄稿》。

从笔迹可以看出,颜真卿的书法线条凝重滞涩,时轻时重,时疾时缓,情感起伏动荡,悲痛心情历历在目。同样,这种书法珍品不可能再出现第二幅。


现代大作家鲁迅也是书法高手,他对魏碑有着深入研究,一生创作不断,留下了许多手稿和书信稿,许多书信稿都是记录个人日常和朋友之间的友情,同样,这些信稿也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代表了鲁迅的书法水平。


鸿鹄迎罡

既然是书法好的人,自然是对字的笔画,尤其是结构了然于心。日常写字可能不会像创作作品时工整严谨,但依然能让人感觉到美感十足,这是多年功力的体现。但练出一手好字并非易事,毛笔很难,硬笔其实也不太容易。附上几篇拙作,与君交流共勉:

欢迎各位书友交流(jjhjfc123)


军海书法工作室

身边书法好的人,日常字体通常是这样的:

1、这样的字体是因为刚开始练楷书出身,经过长时间的转化演变为行书而成,非常符合行书规范,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看着特别干净整齐!

2、这样的字体属于江湖体出身,习惯了随笔挥洒,所以写的字没有动力或者书法基础的人会有很多字不认识,但是看着确实非常舒服好看,必须承认,这样的就是我梦寐以求的江湖体钢笔字,而且这样的字写签名会非常帅气。

3、这样的字体则是练习毛笔书法出身,经过自己的喜好进行转化书写的字体,平时最喜欢使用美工笔或者科学毛笔写字,字体优雅帅气,行云流水,没有意思拖拉。



手写咖

书法好与坏,不好评价。我们看下古人的日常字体也许有一个判断。

放吃了韭花觉得不错,于是聊聊几句记录下来 。谁也没想到居然成为后世名帖,就是著名的韭花帖 这个人就是五代时候一个杨凝式的人写的



宋代一个叫蔡襄的人,写信给朋友提到脚肿的事情,后来成为颇有名气的 脚气帖



还有唐代时候 有一个疯子估计饮食不洁拉肚子,划拉了一下。就有了有名的肚疼帖。这个人就是草圣张旭

释文如下: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他们书法造诣高低,不做评价。无论书法也罢还是写字,其必然有生活要有一些联系。今天很多书法家为了艺术而艺术,难免有些无病呻吟了,这也许是今天这个时代的弊病吧 权供题主参考


叶下白

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书法,都来自你说的日常。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一张草稿。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稿》,也是一张草稿。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的《寒食帖》,还是一张草稿。

再来看王羲之另外几件最有名的作品。《丧乱帖》,《快雪时晴帖》,《奉橘帖》,都是尺牍。尺牍是什么?就是信,甚至便条。每一件都是随手写来。

《丧乱帖》——

《快雪时晴帖》——

《奉橘帖》——

怎么样?这几个人,书法是真好吧,写的也真是日常文字吧,绝对符合题主要求。

涂涂改改,随心所欲,完全是为了实用而写,总之别当自己正在“搞艺术”。

这时候,反倒最容易出现旷烁古今的好作品。

当然,前提是你的书法得像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那样好。


奇异机器

15岁女孩的字,字体飘逸灵动,运笔挥毫洒脱,这是她的获奖作品,请大家欣赏!


幸福物流_大国

学习书法的人,平时也要养成书写、记事的好习惯。创作作品赋有新意、风格,但作为一个书法家、硬笔书法家一定两手硬。尤其硬笔字,它的受众面是普通大众。(任绪民)




写字一点通

随笔写的,七律长征,请指教!好久不动笔写字了,有点不上台面啊


和田玉QQ82806730


前几天写的.....
10年没写字了,最近在头条经常看书法作品特意买了支笔练练.


穷独达济

经营小店,想写个吉祥语,词穷笔乏,写了四字湊数。无法无体,请高人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