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巷战是最难打的战斗?

蝎子莱莱爱喝酒

你看过地道战就明白了,隐蔽性非常好,目标神出鬼没,厚重隐体多,使一些炮弾失去威力,用少量的游击分队,可以使进攻部队损失惨重。敌暗我明。

以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为例,巷战中美军与伊军游击队进行了正面开战,首先使用了穿甲弹,然而穿甲弾效果并不明显,只在墙上打了个窟窿,杀伤力己被厚重的墙面抵挡了大部分。


后来使用了一种霰弹,这种霰弹中包袌着1000多颗钨钢珠,先把霰弹打进墙体后再引爆,威力相当不错,炮弹爆炸后这些钢珠,以每秒1410米速度全面爆发,使隐体内的士兵伤亡惨重,有的打成了马蜂窝。


这就是美军打伊拉克费卢杰,在这次巷战中,美军武器先进,兵员达到1万多名,伊军3000多名。灭伊军1500名,但美军也伤亡600多名士兵,所以说不管武器多先进,巷战不好打。



图片来自网络



牛头马面两鬼

图注:1995年格罗兹尼之战中的俄军士兵,图片来自网络

巷战绝对是最难打的战斗,这个说法一点也不错。曾经有人问一个参加过激烈巷战的老兵,巷战是什么样子的?老兵只回答了四个字:“一片混乱!”


我们来看一下巷战的环境吧,巷战顾名思义,就是在城市环境中进行的战斗。战争中的城市不仅高楼林立,而且遍地废墟,视野受阻,而且不便于运动,这有利于防守方。防守一方往往能够利用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布置兵力和火力,在熟悉的街道中安放爆炸物,规划最佳的反击和撤退路线。

图注:巷战的环境错综复杂,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拥有优势兵力的进攻方来说,城市环境是他们最不愿意遇到的,因为在巷战中几乎无法发挥重型武器的作用,火炮和飞机很难发挥作用,坦克在狭窄的街道中也容易受到对方反坦克武器的近距离攻击。在狭小的空间里优势兵力无法展开和发挥作用,有的时候甚至成为极佳的目标,遭到伏击。

图注:再强大的装甲部队也无法在巷战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在街道上遭遇德军伏击的加拿大士兵,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防御方的优势在巷战中是相对的,因为巷战的战斗往往在近距离爆发,双反的战线犬牙交错,一座建筑物往往会易手多次。巷战对于士兵经验和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毕竟经常与敌人狭路相逢,甚至会爆发血腥的肉搏战。

图注:二战中在城市中防御的苏军士兵,图片来自网路


正是由于巷战的特殊性,其非常难打,而且伤亡率非常高,可以说是最血腥的战斗。除了双方军队的伤亡,巷战还会造成城市居民的伤亡,这种伤亡是非常惨重的。

图注:在柏林巷战中战死的德国士兵,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在格罗兹尼巷战中战死的俄军士兵,图片来自网络


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惨烈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此战是二战东线的转折点。德军精锐的第六集团军被拖入了巷战的泥潭,与苏军在城市中反复争夺,后来被反击的苏军包围吃掉;柏林战役,拥有绝对优势的苏军占领第三帝国首都之战,苏军损失超过50万人。在激烈巷战中杀红了眼的苏军经常是将重型火炮拉上前线直接瞄准射击,就算是误伤友军也不在乎;格罗兹尼之战,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苏军进攻车臣首都格罗兹尼,装甲部队突入城市之中,由于没有步兵掩护,结果一个营在恐怖分子的围攻下几乎全军覆灭。血腥巷战的例子不胜枚举,残酷的战斗中谁也占不到便宜。

图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进攻的苏军,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在街道上前进的德军,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柏林战役中,苏军的SU-76自行火炮正在向建筑物内的德军射击,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柏林战役中苏军将炮兵阵地架设在市区内,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格罗兹尼战役中被击毁的俄军坦克和装甲车,图片来自网络


巷战难打,但是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战斗模式,所以各国都在探索巷战战术。今天最擅长巷战的还要算是美军了,伊拉克战争中的费卢杰之战便是代表。在费卢杰之战中,美军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战术,比如使用卫星、无人机、电子技术侦测对方的位置和行踪,使用制导武器进行定点清除,利用机器人寻找对方的狙击手,给坦克加装各种设备和防御手段提高生存力,步兵与坦克合理搭配进行清除作战等等。最终美军以很小的代价占领了费卢杰,清除了反美武装,造成的居民伤亡也并不多。

图注:作战之前进行周密计划的美军,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城市作战中的美军狙击小组,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M1主战坦克最新型号M1A2SEP就是为巷战设计的,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激烈的巷战依然在进行着,比如叙利亚战场,这些战斗为各国提供了现实的例子,攻防双方在战斗中使用了战术和技术为各国的巷战战术和研究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图注:叙利亚巷战中的T-72坦克,图片来自网络


古生物探索

巷战,不但难打,还是战争中的绞肉机,伤亡率极高。所以,没有什么军队喜欢打巷战的。

二战中最著名的巷战,就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等。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德双方在城市街道里打得天昏地黑。据前线给苏联红军统帅部的报告称,在斯大林格勒,苏军的一个士兵生存不会超过一天,团长不会超过五天!这场战役,双方投入总兵力达350多万人,总伤亡超过190万人。也正是这场战役,让德国的MP40与苏联的波波莎这两款特别适合街道作战的冲锋枪名扬天下。

美军不喜欢打巷战,是因为吃过大亏的。1968年北越发动的春节攻势中,占领了南方城市顺化,6000多名美海军陆战队反包围这座城市。当时美军很乐观,并不认为这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反倒认为是一个歼灭北越军队的好时机。

(顺化巷战中惊恐万状的美军伤兵)

在二战中,美军因为没有参加攻打柏林之战,还不知道巷战的厉害。所以,一轮炮火之后就开始了进攻,但遭到了北越军队的顽强抵抗,双方激战了7天7夜。这7天7夜后来被侵越美军形容为越战中最为恐怖的7天7夜。据美军统计,此战美军战死200多人,1000多人受伤;南越陆军战死400多人,2000多人受伤;北越方面战死5000多人。整个城市80%的面积化为废墟,11万平民无家可归。自此,美军患上的巷战恐惧症。

(顺化战斗中,躲在坦克后面避弹的美国士兵)

1993年在非洲索马里,美军再一次在巷战中遭到了惨痛的教训。1993年10月3日,号称美军精锐的“三角洲”特种部队在一次行动中,竟在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复杂的街道里,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结果两架黑鹰直升机被击落,3架被击伤,数辆卡车和“悍马”车被击毁。美军死19人,被俘1人,伤70余人。事后,美军遗留下的士兵尸体,还被百般侮辱,大大刺激了美国人的神经。这次行动的失败,直接导致美军结束了在索马里的所有行动。

(被百般侮辱的美军士兵尸体)

不过,很有讽刺意味的是,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美军在中东的多次战争,竟然大部分是以巷战的形式出现的。特别是在伊拉克,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小镇甚至每一个小村庄,都是巷战的战场,美军时常面临着狙击手的射击,或路边炸弹的袭击……美军在伊拉克阵亡的士兵,有一半是在这样的袭击下丧生的。不知是不是应了那句俗话:怕什么就来什么……


50后男人

《孙子兵法》曰:“兵贵胜,不贵久”,作战最重要的是速战速决,最怕是的被拖入旷日持久战,宁可“拙胜”,不可“巧久”。巷战无疑是一场双方短兵相接的持久战,二战时期的斯大林格勒巷战,苏军两个残余集团军狠狠拖住了德军最精锐集团军的闪电进攻的步伐。所以,巷战,乃兵家大忌,宁可不攻城,也不可巷战。

巷战可以说是战争中火力的最好缓冲地带,也是劣势方的制胜法宝之一。俄军重蹈了美军索马里巷战的覆辙,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格罗兹尼巷战,俄军在空中、地面全面优势的情况下,一个团的兵力在装甲车的配合下,擅自突入格罗兹尼城,结果几乎全军覆没,最后只剩几个人活着出来,各种“黑枪”令俄军不知所措,强大的装甲火力根本无用武之地,成了活耙子;第二次车臣战争普京虽然吸取了上次经验,两千名俄特种兵配合狙击手以小组作战的方式展开突进,但仍付出了半数以上的伤亡代价,普京最终轰平了格罗兹尼俄军才收手,可见巷战的残酷了。

巷战难打最大的原因之处是战场上信息的变幻莫测,包括地形、人员等因素根本无法捕捉到,火力再大、指挥能力再好也无法避免己方人员方惨重伤亡现象,而防守方犹如神龙在天,见尾不见首,可变被动为主动。俄军两次格罗兹尼巷战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跟信息掌握的不对称有很大的关系。美军在解放伊拉克的战争中就学乖了,为了尽量避免巷战,美军通过大量“美金”收买了不少伊拉克军官,因为牺牲美国大兵所付出的代价,可比收买伊拉克军官所付出的代价要低很多,对美军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巷战,防守方大多数都是以一个个独立单位作战,而推进方最好的作战方式就是以战术小分队作为单位,并配合少量装甲部队和狙击手火力支援,快速突进以占领制高点,二战柏林战役中的巷战,苏军吸取了斯大林格勒巷战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残酷的巷战是布匿第三次战争,罗马大军围困迦太基城三年后破城,与迦太基守军展开了六个昼夜的激烈巷战,迦太基军民的顽强抵抗罗马大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由于实力悬殊太大,迦太基城全军民四十多万战死,地中海古老名城迦太基最终灭亡。


赛门军史

从根子上说,巷战难打是因为这种作战模式与现代化军队的常规作战特点完全相悖。现代化军队讲究军兵种高度协同之下,发挥火力效率快速歼敌,因此部队建军重质量不重数量。


除了大量建筑物的存在必然遮蔽己方观察能力,火力支援死角过多等等,且不说坦克和飞机的支援效率大大降低,即便是使用重火力逐步将城区挨片夷平,也必然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弹药,另外即便是将城区炸成瓦砾堆,也无法保证作战意志坚强的对手仍然还有据守的空间,最后还是需要人力清扫战场,必然会面对不小的伤亡代价。


另外巷战因为城市建筑密集结构复杂,街路变化多样,尤其是大中型城市可能会有大量的地下通道,地铁隧道、线缆隧道,供暖管道甚至排水道与大量的地下室,地下停车场等等相连。如果没有大量的兵力来控制战场,就算熟悉地形,也必然会出现前面逐屋清剿,对手却可能 利用复杂的交通线路再次渗透到侧后发动攻击,或者捣毁后方的指挥所,补给设施和卫勤机构等等。


同时,还是因为复杂的建筑结构和街路变化,对手很可能轻松的构建立体的多层次火力网,作战士兵面对的战场环境数倍于在野外交战,伤亡概率较高是无可避免的。即便是使用高科技的一些技术装备,同样会面临效率问题,想想看现在的战斗机器人价值几何?其战场感知效率与人相比又如何?其行动范围以及一旦战损的补充成本等等问题,都使得其无法大规模应用。


所以简单总结一句,就是巷战里,双方的武器装备水平被迅速拉到了同一个层次,优势一方无法发挥,军队成系统的战场组织指挥和控制能力优势也被严重削弱,军兵种协同能力指望得上部分寥寥无几,更加依赖基层士兵班组的战斗意志和战斗技巧,严重依赖人力比拼。这一切不都是现代部队建军原则截然相反的么?


千里岩

所谓巷战,就是指那些在城市内的街巷之间逐街逐屋的争夺战。巷战一旦开打往往意味着敌我双方之间的短兵相接和贴身肉搏,同时由于街巷之间地形特征很容易造成敌我双方的彼此混杂、犬牙交错。巷战的残酷性和危险性都是非常大,极容易造成巨大的战场伤亡,因此非常难打。



现代战争史上的巷战不算太多,最著名的当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场战役从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它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而且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


斯大林格勒战役之所以造成了如此惊人的伤亡,关键就是苏联守军在这里展开了顽强的巷战。一位参加过这场战役的德军军官战后的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场可怕的巷战——“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甚至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导演执导的电影《兵临城下》,讲述了苏联红军传奇狙击手瓦西里与德军顶尖的神枪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一场生死之战。大家可以重温一下这部经典电影,回味一下巷战的残酷和艰难。



近年来的国际战事中,叙利亚内战也出现了几次残忍的城市巷战,如阿勒颇战役。不过叙利亚内战的各方也正是意识到了巷战可能造成的巨大人员损失,都在极力避免巷战。因此,叙利亚战争中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战争双方都愿意签署一份停战协议,被包围的一方愿意签署城下之盟,让出城市,但前提是进攻方确保被包围一方的人员安全,协助将被包围的对方武装人员携带武器和家属转运去安全区。阿勒颇、拉卡、东古塔等战役,都是这样的结局。


随着无人机等现代武器的出现,巷战的作战方式也在改变,未来的城市巷战很可能不会再像过去那样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了。


李明波论中东

【巷战】


一般也被人们称为"城市战"。

因为巷战的现场主要是在街巷之间逐街、逐屋进行的争夺战。

而巷战其大的特点

一是敌我短兵相接、贴身肉搏,残酷性大

二是敌我彼此混杂、犬牙交错,危险性强

三是隐蔽性高,埋伏突袭性强,视野和环境地形复杂。

玩过【使命召唤】或【武装突击】的玩家估计能体会到巷战的多变和复杂性。

甚至去玩【狙击精英】的人更能体会一个狙击手穿行在街巷中的可怕。



巷战不同于阵地战。阵地战视野开阔打的就是硬实力,没有太多战术上的优势。

而巷战不同,它的灵活性,危险性,多变性。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巷战往往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拖延时间等

巷战讲究的是人的反应力,判断力,战术性和对地形的熟悉感等等因素。

它不是说装备厉害就能碾压对方那么简单(当然绝对装备面前排除)

最著名的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也因为这场战斗打破了德国闪电战的不败记录。



事实上巷战一般是在最后不得已下才采取的战斗方式。

因为谁也不愿意打巷战,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凶险,更重要的是它属于比较鸡肋的战斗。

你说打吧,战斗胜利的成本过大还未必能快速解决,最后反而达到敌方的战略目的。

你说不打吧,对方的确还有有生力量在顽强抵抗。不解决又不是个事。


这突然有种游击战的精髓,但游击战比巷战更恶心人。毕竟巷战虽然有游击成分在,但也强调防守阵地不能沦陷。

总之巷战难打主要是视野和地形环境限制。


在这种环境下炮火支援火力压制很难排上用场。所以也就决定了巷战是比较费劲的战斗。

我想玩过射击类游戏的人都有体会,比如cs中的白房顶,沙漠2都算是巷战了。

有人随便猫在哪放黑枪。是不是很刺激。



想念天空再蓝些

如果是美军近期说的这句话,那多半是来自于伊拉克战争的痛苦回忆。

伊拉克的村镇,建筑基本是连成一片的,街巷十分狭窄,除了步兵,几乎所有的重装备都开不进去,勉强挤进去,也无法展开,只能在有限的街道上移动,自保都难,空中支援往往因为看不到敌人在哪儿,无法提供有效的火力打击,反而容易误伤自己人。

当火力优势丧失后,步兵就要面对面与敌人进行接触,没有藏身之处,只好逐屋争夺,可是白天夺回来的建筑,晚上还要防备敌人不知从哪个地方跑进来偷袭,狙击手的活跃让美军大白天也不敢出现在街上,只得龟缩在民房里,可以说在最初的战斗中,美军饱受煎熬。

到战争中后期,美军的战法其实与当地人并无不同,占领一栋建筑后,使用狙击手和炮兵观察员,进行定点清除,几乎把城镇打成废墟,才勉强稳住阵脚,如果不是伊拉克反美武装各自为战,指挥混乱,美军的伤亡至少是官方公布数字的十倍以上。

即便战争结束一年多,美军的巡逻队依然每次从营地出发前,都要把遗书留下,每次在街上巡逻,都是一次与死神的较量。很多伊拉克游击队员用特有的长袍可以很轻松地藏下一支狙击步枪,离美军巡逻队几百米,开一枪或者几枪,不管打没打中,把枪一丢,混进平民当中,等美军赶来,看到的除了一枝破枪,什么都没有,再加上路边炸弹,地雷……

其实他们应该庆幸,自己的战场在伊拉克,如果是在东欧的车臣,那等待他们的,将会是地狱。

在当时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为了发挥巷战优势,除了街垒外,每栋建筑都有密密麻麻的火力点,有相当多的建筑是钢筋混凝土材质,极难摧毁,大部分城市内建筑都挖通了地下室,彼此通连无碍,形成地下运兵网络,街面工事和战壕加装了水泥预制板……整座城市如同一个吃人的怪兽。

当俄罗斯军队开进城后,主战坦克和装甲车受到来自各处的打击,价格昂贵的重装备大量被廉价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击中,损毁,无数的士兵和军官丧命,就连前线指挥官都被狙击手射杀,整座城市即便被打成废墟,通过地下通道,车臣武装仍然如幽灵般出现在城市各处,收割着俄军的生命,虽然最后俄罗斯胜利,可是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惨痛的。

巷战是所有军人的恶梦,不管你有多强大的武力,一旦进入这种战斗模式,那就是一场看谁伤的最重的较量,输家也许会失去所有,但赢家也会欲哭无泪,战斗双方的损失都将是无法估量的。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视清

作为专门研究军事理论的人,笔者从军事理论上分析一下,相信将会是这个板块最专业的分析了。

从军事地形学角度考虑,城市和居民区作战地形属于一种特殊地形下的作战。这种地形以广泛分布的密集房屋和建筑物为主要特征。在分布上,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以卫星城市为拱托,四周分布有高密度的集镇与村庄以及工业区。在连接各个卫星城市和主城市的主要交通线两侧,居民地密集。建筑物的分布格局和其所处的地貌有关,平坦地上多为网格状或辐射状,街区较为规则,而丘陵地貌上则多沿谷地分布为不规则的条状地带。在第二种情况下,地处丘陵地带的城市作战,也存在山地作战的一些特征,属于极端特殊的山地城市战役。

大规模的火力震慑,在城市战役中依然有效,但是造成的附带伤害较大。


城市建筑物的障碍性,使得炮兵和防空兵部队地面机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装甲部队的战斗车辆也只能沿着街道和建筑物间的空地机动,其狭窄和弯曲的街道会影响诸军兵种的机动,这其中步兵除外,城市战是最能发挥步兵作用的战役地形。密集的建筑物使得重型装备的观察和射击条件受到了限制,直视和直射的距离通常只有几百米,观察所也只能看清楚邻近的区域,在现代高科技的条件下,城市作战更需要依赖于高技术的电子探测手段来观测目标。

智能化武器是城市战中的新成员。


城市居民地地形通常是敌我双方攻防的要点和决战爆发的集中地,不论是二战的基辅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柏林战役还是现代的巴格达围攻战、费卢杰攻防战都属于决定了整个战略局势的决战性战役。同时,城市也是航空兵、炮兵、核生化部队、导弹部队等新型军事理论的高价值袭击目标。

直升机在城市战中带来了部队机动的便利,但是也只能投送轻型步兵,一旦落地就会陷入鏖战。


某些大中城市是经济、文化、和铁路交通的枢纽地带,属于物资和思想以及人力高度转运的重点地区,这些地区有利于机动、便于宿营和后勤补给,便于利用城市的电讯设备组织部队的通信和联络,那么这些地区如果有作战行动,一定是双方争夺的焦点所在。较大规模的城市居民地在现代的大国对决中,往往面对着原子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一个城市对原子武器的防护能力,主要取决于建筑物坚固的程度和有无地下建筑物(如地铁和地下停车场、地下掩体、民防设施)等,通常居民地能缩小杀伤范围,但是容易造成间接杀伤和引起火灾,街巷易滞留毒剂和放射性沾染物质。

坦克在城市战中的施展空间很小,机动性受到限制,只能当作攻坚的堡垒使用。


在现代战争中,由于现代城市建筑物极端密集,具有良好的隐蔽条件,甚至一座几十层高的大厦可以有无数种隐蔽埋伏战术,可以在一座大楼里逐层逐屋争夺一周甚至上月,甚至于,在现代城市中密布的地下停车场、楼洞、车间厂房等地方,都非常适合隐蔽大量的待命部队,使得冒冒失失进入一座城市的入侵之敌,往往遭遇到立体式的,来自不同方向和高度的打击,遭受惨痛的损失。

我军在演练城市作战。


居民地建筑物对于常规武器的杀伤力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地下室和钢筋混凝土人防工程对于核袭击有较好的防护能力。密集高达的建筑物,使电台和无线电的通信效率降低,只能通过转播或用直升机开设机载中继站才能使得进攻军队实施通信联络。战时,应该特别注意对现有通信设施的夺取和保护,以及对电台、电视台的利用。

城市居民地战斗指挥困难。战斗队形经常被分割,整个作战变成一系列小分队战斗。炮兵和防空兵可以布置在城市的外缘,居民地内的广场和公园中可以建立导弹和炮兵的发射阵地,不过容易受到建筑物的阻挡。

不过由于城市所具备的重大战略价值,因此实施城市战仍然是很多时候不得不做的抉择,毕竟,击败一个人口几千万人的国家,只需要夺取几座人口几百万人的大城市,也就基本上消灭这个国家的作战潜力了。


回答者简介:张浩,亚太智库研究员,《舰载武器》杂志评论员,在《兵器》、《舰载武器》等多家军事期刊发表《现代山地战怎么打》、《共和国炮艇小传》、《夺滩奇兵》等文章30余篇,在海军作战理论和海上作战武器装备等领域有独特见解,著有《预警机、电子战机》一书,获得军迷群体一致好评。


海事先锋

巷战难,难在攻防转换快,难在我在暗敌也在暗。

一般来说,巷战,是最容易让战争翻盘的。城区内地形复杂,不比野外,在野外进行大兵团作战时,考验的是一支部队的综合作战水平(指挥官安排,火力密集度,火力优势,人员优势等等),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团与一个师在野外打标准的阵地战,而且无任何重武器。试问,这个团有几成把握全身而退?
但如果是巷战,情况就大不相同了,首先,在巷战中坦克等重型武器根本就是寸步难行,与活靶子无异。其次,大口径火炮也无法使用,因为你无法保证不会误伤友军,可能一楼是己方部队,二楼就是敌方部队。最后,无论指挥官有多么高深的指挥艺术,在巷战中都无能为力,阵地战中简单的通讯都会在巷战中成为大问题,敌工兵部队完全可以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大摇大摆的去破坏你的通讯线路,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军工兵部队高峰期一天甚至要检修七次电话线路。一个指挥官都无法顺畅的发布命令,在战况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也只能听天由命啦。

巷战不但是难打的,更是残酷的,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一个新兵活过三天就是团长,苏军62集团军也成为苏联乃至世界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级单位,先后共辖有24个步兵师(近卫33、147、181、184、192、131、112、196、399、87、98、近卫35、299、内务第10、近卫13、244、95、284、193、近卫39、308、近卫37、138、45)5个步兵旅(115、124、149、42、92)1个步兵团(奥尔忠尼启则第2步校学员团)2个筑垒地域(115、156)2个坦克军(2、23)
5个坦克旅(169、40、42、137、84)1个坦克团(独立第198)7个独立坦克营(644、645、648、649、650、651、506)2个摩步旅(20、38)1个独立装甲列车营(30)5个加农炮团(1103、1105、1158、457、266)1个榴弹炮团(近卫第85)19个反坦克歼击炮团(508、552、555、614、881、1177、1183、397、398、416、498、648、651、738、1186、1251、1253、499、502)1个独立反坦克枪营(24)1个迫击炮团(141)9个近卫火箭炮团(4、5、47、83、2、51、89、92、19)2个近卫火箭炮营(独立110、246)3个高炮团(1259、223、242)4个舟桥营(160、44、106、独立107)6个独立工兵营(1523、1524、1581、1522、326、327)双方伤亡更是多达二百万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格罗兹尼巷战中车臣非法武装仅仅三万人就牵制住了多达十二万人的俄军。第一次巷战时最先攻入格罗兹尼的作战团仅有一名军官和十余名士兵活着离开,苏军二十六辆坦克被毁了二十辆,一百二十多辆装甲车被击毁了一百零二辆。甚至连俄军前线总指挥马洛费耶夫少将也被射杀!巷战之困难恐怖由此可见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