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要大论:人体与天地变化(六)

至真要大论:人体与天地变化(六)

黄帝问:六气到来时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展阴之气到来,其脉为弦;少阴之气到来,其脉为钩;大阴之气到来,其脉为沉少阳之气到来,其脉为大而浮;阳明之气到来,其脉为短而涩;1太阳之气到来,其脉为大而长气至而脉和缓的是平和之态,气至而脉过甚的是病态,气至而脉相反的是病态,气至而脉不至的是病态,气未至而脉已至的是病态,阴阳更易而脉位交错的病情危重。

黄帝问:六气的标本,从化不同,是什么原因?

岐伯说:六气有从本化的情况,有从标本的情况,有不从标本的情况黄帝说:我希望听您详细地讲讲。

岐伯说:少阳、太阴从本化,少阴、太阴既从本又从标,阴明、厥阴不从标本而从其中所以,从本的病化生于本,从标的病化生于标,从中气的病化生于中气。

黄帝问:脉象与病证看似相同而实际上相反的,应该怎样诊察呢?

岐伯说:脉象与病证看似符合,但按而无力不能应指而搏,好像是阳证又不是阳证,就是各种真寒假热证,其脉象和疾病本质不一致。

黄帝问:在各种阴证中,如果脉象和病证相反,如何根据脉象诊察?

岐伯说:脉象和病证看似符合,但切按以后脉搏有力,就是各种真热假寒证,其脉象和疾病本质不相符。

至真要大论:人体与天地变化(六)

黄帝问:胜气复气的变化,时间的早晚是怎样的?

岐伯说:胜气的致病情况是,胜气到来就发病,等到病气积聚之时,复气就开始萌动了。气的致病情况是,在胜气终了时疾病就开始发作,得其气之时位则加剧。胜气有轻重之分,复气也有多少之别,胜气和缓,复气也和缓;胜气虚,复气也虚,这是天道自然变化的常规。

黄帝问:胜复之气的发作,萌动之时不当其时位,或后于时位而出现,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因为气的发生和变化,盛衰有所不同。寒、暑、温、凉盛衰的作用,表现在辰、戌、丑、未四季月之时。所以,阳气的发动,始于温而盛于暑;阴气的发动,始于凉而盛于寒春、夏、秋、冬四季之间,有一定的时差。所以,《大要》说:春天的温暖,成为夏天的暑热;秋天的肃杀,成为冬天的凛冽。谨慎体察四季月的变化,就能察知气候的回归规律,由此可以见到六气变化的结束,又可以知道六气变化的开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间:四时之气候的时差有常数吗?

岐伯说:大多三十天。

黄帝问:其在脉象上的表现是怎样的?

岐伯说:时差的脉象与正常时的脉象变化相同,当令的气候过去时,应时的脉象也随之失。《脉要》说:春脉无沉象,夏脉无弦象,冬脉无涩象,秋脉无数象,是四时的气候互相通的缘故。春天沉而大过的是病脉,夏天弦而大过的是病脉,冬天涩而大过的是病脉,秋天数而大过的是病脉;脉象参差错乱的是病脉,脉象反复出现的是病脉;气未去而脉先去是病脉,气去而脉不去的是病脉,脉与气相反的是死脉。所以说,季节的气化变化与人体的脉象变化是完全一致的,就像秤杆和秤砣,只有相互协调才能维持平衡。阴阳之气清静和缓、消长平衡,生机就能协调平治;阴阳之气扰动不宁、消长失衡,就会引发疾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问:什么是幽和明呢?

岐伯说:太阴和少阴两阴相交至尽的时位就是幽;太阳和少阳两阳相接合明的时位就是明。幽和明与阴阳相配,就有了寒与暑的分别。

黄帝问:什么是分和至呢?

岐伯说:阴阳之气至而盛极的季节就叫作至,阴阳之气平分均等的季节就叫作分;冬至、夏至的时候,前后季节的气候变化和时令是一致的,春分、秋分的时候,前后季节的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冬至、夏至二至和春分、秋分二分是天地间气候变化的纲纪。

至真要大论:人体与天地变化(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