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一个决定,老大忘了娘,老二忘了爹

杜老爹坐在自家房子前,望着天边的太阳逐渐西沉,黄昏的光晕平铺开来,落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映照出一脸愁容。

老汉一个决定,老大忘了娘,老二忘了爹

想起昨天大儿子在电话里的话,杜老爹陷入了沉思中,突然:“咳咳咳”身后的屋子里传来剧烈咳嗽的声音,仿佛要将肺咳出来一样,说一声声落在杜老爹的心里,他不禁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一切都是命啊。

02

杜老爹有两个儿子,哥哥大华,弟弟小华。杜老爹的祖祖辈辈都是背朝黄土的农村人,于是最大的梦想就是自己的儿子能有出息,走出农村。杜老爹年轻的时候是村里的村支书,所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有些不可逆转的坚持,那就是一定要送儿子上大学。

大华兄弟俩相差5岁,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因为父亲的期许,兄弟俩也非常争气,成绩很好,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总是充满希望。

老汉一个决定,老大忘了娘,老二忘了爹

因为儿子的争气,给杜老爹的面子上添了不少光,于是逢人便说起自己儿子,一脸得意,杜老爹曾经对人说,他要培养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转眼间,大华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高考,但是落榜了。一时间,一家人陷入了难言的困境中,家里的情况不容许他再复读,因为小华也正在读初中,成绩比哥哥还好,奖状贴满了家里的整面墙,但是就此放弃,又不甘愿,杜老爹为此急白了头发。

手心手背都是肉,难以抉择,但是最后他还是利用父亲的权威,把继续上学的机会就给了大华,小华辍学了。

老汉一个决定,老大忘了娘,老二忘了爹

我妈妈说,那年学校开学的时候,小华取下了满墙的奖状,锁了起来,去了北方打工。一走多年没有音讯,在那个电话都还是非常稀罕的年代,杜老爹只知道小儿子去了北方,在哪个城市,做什么一概不知。

大华拿着本该属于弟弟的钱复读了一年,然后凭借特招进了一所师范大学。杜老爹和老伴一直守着家里的几亩地,没日没夜的熬着,供大儿子读书,虽然辛苦但是很骄傲,逢人自带三分好贵,因为大华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02

毕业那年,大华带回了他的女朋友,来自大城市的姑娘,重来没有叫过杜老爹爸的人,那一年,小华回家了,晒得黝黑,我记得他给过我一颗水果糖,差点摔了我妹妹。

大华和小华得命运在那个夏天就改变了,再也回不了头,大学毕业后,大华留校当了老师,一年后,娶了那个女人,没有在家办婚礼,婚后和妻子、丈母娘住在城市里,而杜老爹和老伴依旧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穿着一双分不清颜色,破了洞的胶鞋,他为儿子准备的地基长满了荒草,搭起的框架摇摇欲坠。

老汉一个决定,老大忘了娘,老二忘了爹

小华成了建筑工人,没有哥哥高大,白净,干的工作也是又累又脏。兄弟俩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几年后,大华成了学校有名的教师。收入也是成倍的上涨,女儿出生以后,他把自己的母亲接过去住了一段时间,很快送了回来,那时侯是暑假,他说起自己的老婆买几千块的衣服穿都不穿,乱花钱,我余光瞥到了坐在家门口,穿着破了洞的背心的杜老爹,心生不屑。

那时候,我上大学,当我父亲称赞起他时,我总是很反感,你媳妇儿买那么贵的衣服放着,怎么没见你爸妈穿新衣服,怎么没见你帮助你弟弟?忘恩负义就是他这样的。

小华后来入赘做了上门女婿,也是在城市里,没有在家办婚,也没有在家住。他的妻子很胖很黑,但是对人很温和。

老汉一个决定,老大忘了娘,老二忘了爹

我一直觉得这都是报应,做人啊,不能太亏心。不然落不得好下场。当周围的人都在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杜老爹只有孤零零的看着天边的夕阳,过年,在一片欢声笑语中,默默不语。

03

但生活并没有打算放过他,不久前,老伴儿突然开始剧烈而频繁的咳嗽。杜老爹匆忙给两个儿子打电话,大华愿意出钱,但是这个时节,怎么可能走的开,媳妇儿又不愿意照顾婆婆,所以,最后也只是寄了钱回来。

打电话给小儿子,小儿子表示自己媳妇儿要生了,老丈人根本照顾不了,也是只愿意出钱,但是人不能回来。

没有办法,杜老爹只有把希望寄托在了大女儿身上。

杜老爹知道小儿子心中怨恨自己,这一次他再也不能利用自己的权威让小儿子屈服了。但是大儿子这样做,让他觉得心寒,方面自己让他复读,一碗水本来就没端平,在他出息了以后,也没有帮到小儿子,大儿媳妇没有在家住过一天,没有叫过一声爸妈也就算了,没有吃过好的,穿过好的,一辈子就为了他们能有出息,现在儿子确实是出息了,但是自己的老娘病了,却连回家看一眼的时间都没有。

老汉一个决定,老大忘了娘,老二忘了爹

而小儿子呢?自己当年的确偏心了,想着老大出来肯定会帮衬老二的,结果因为一时的偏心,害了老二一辈子,老二明明比老大聪明,是自己害了他一辈子,虽然如此,也应该回来照顾一下才对。

都说养儿防老,而自己呢?两个儿子,哪个都靠不住。一个出息了,却忘了娘,一个心里怨恨,忘了爹。

自己操劳一辈子,到头来还是守着一间破屋,三分田地,年老多病的老伴儿,他不仅怀疑如果能重来一次,自己究竟会怎样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