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有怎样的功劳?

多云sky

冼夫人(512—602年),俚人,是梁、陈、隋三朝时期岭南部落首领,史称谯国夫人。她的一生波澜壮阔,为自己的丈夫、儿子做出了睿智的选择,促进了岭南开发和统一,是俚族的杰出女政治家。


冼夫人于梁天监十一年(512年)生于高凉郡冼氏家中,相传她本名阿英。史书记载她家:“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在当地人的传说里阿英英姿飒爽,擅长射箭,是当地有名的神箭手。


当时俚族是岭南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也就是现在海南黎族的祖先。俚人之俗,好互相攻击,冼夫人兄长南梁州刺史冼挺,恃其富强,侵掠傍郡,当地人感到苦恼。夫人多次规谏,慢慢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她的洞穴寨子有千余洞。也就是在那时冼夫人建立了自己的威望,成为当地人解决纠纷的主要仲裁者。



梁大同元年(535年),冼夫人二十四岁时,罗州刺史冯融闻冼夫人有才识,便让其子高凉(今广东阳江西)太守冯宝娶其为妻。冯氏本来是辽东北燕的支系,国灭后俘海南来,在当地根基不深。因此这桩婚姻是一种政治婚姻,也有借助冼夫人和她的宗族在当地人中的威信的意思。


冼夫人到后,诫约本族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每当她与冯宝处理诉讼案时,对本族犯法的人,也是依法办事,不徇私情。这样,冯氏在当地的威信建立起来,“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十多年后著名的侯景之乱爆发,残暴的侯景包围了梁武帝萧衍所在的台城,局势十分危急。岭南各地派遣军队前去勤王,高州刺史李迁仕称疾不肯前往,却派人召冯宝。冯宝欲往,被冼夫人阻止,她说:“刺史无故不合召太守,必欲诈君共为反耳。”(意思就是不该如此突兀来叫你过去,估计喊你共同谋反。)于是冯宝便依照夫人的锦囊妙计,在使者跟前称病不去,保持观望态度。


后来这位李刺史果然谋反泄露,兵败被杀,冯宝才更加信任自己的夫人。后来陈霸先、王僧辩等讨平侯景之乱,陈霸先夺得权柄建立陈朝。陈永定二年(557年),冯宝去世,岭表大乱,冼夫人安抚百越各部,使境内安然无事。并派自己的儿子,年方九岁的冯仆率百越首领去丹阳。陈武帝拜冯仆为阳春郡(今广东阳江)郡守。冼夫人深明大义,并没有割据一方,还是忠诚于朝廷,避免了岭南混乱的蔓延。


陈朝后期地方军阀叛乱,冼夫人也积极出兵助剿。隋师攻陷建康,陈朝灭亡。虽然隋文帝统一中国,但岭南地区尚未归附,当地共奉冼夫人为“圣母”,以保境安民。隋朝大军来到岭南后,争取冼夫人的支持。冼夫人看到使节带来的书信和兵符,确认陈朝覆灭。于是召集手下,数日恸哭镐素,随后让孙儿带领所部迎接隋朝江州总管韦櫎进入广州。


正是冼夫人深明大义,积极配合,才让岭南和平并入隋朝版图而不是自行割据。冼夫人和孙子也因此被封赏。冯魂因被隋朝封为仪同三司,冼夫人被册为宋康郡夫人。



隋开皇十年(590年),番禺将领王仲宣举兵反隋,岭南很多首领也起兵响应。王仲宣围韦洸于广州,驻军衡岭,韦洸中流矢而卒。洗夫人遣其孙冯暄将兵救广州,后来又派兵救援,居功至伟。


这时冼夫人八十高龄。隋文帝为冼夫人的举动赞叹,特降敕书慰劳。独孤皇后和隋文帝重赏了冼夫人和其孙子,其孙冯盎因协助隋军平叛有功,拜为高州刺史,次孙冯暄也被赦,拜为罗州刺史。丈夫冯宝亦被追赠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冼夫人则被册封为谯国夫人。冯氏一家高门,在岭南掌握大权。


在生活上冼夫人很节俭,她把梁、陈、隋三朝所赠她的礼品,分三库保管,每逢过年过节,她总要取出展示在庭中。并对子孙们说:“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这就是一代女英雄的忠心耿耿,言传身教给自己的子孙。


冼夫人以岭南荒蛮之地历事三朝,为人明大体、识大义、安抚百姓、绥靖地方,使岭南地安定繁荣达半个世纪,是中国女性政治家的杰出代表,所以名垂青史。


1、中国历代战争史,中信出版社

2、隋书,中华书局

3、冼夫人传略,历代名人传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