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入职低俗“破冰”?一场策划的游戏而已

5月21日晚,突然之间有微博账号报料,说阿里的新人入职要有“破冰仪式”,而且这个仪式涉及隐私,比较低俗,涉嫌对女性员工的骚扰。

微博爆料之后,这个信息在几个小时内迅速传播,到5月22日,微博已经做了多层次的大V转发,知乎也做了诱导性提问,甚至上了知乎热搜。

之后,阿里迅速做了澄清,网传图片信息是一家成都公司,这家公司和阿里的关系仅仅是正在代理阿里的某款产品。其行为不能代表阿里。

一个代理阿里产品的公司,怎么突然就成为互联网热点,引发对阿里入职文化,乃至阿里文化的质疑呢?我们隐约看到了策划的影子。

一、莫名其妙的热点

阿里巴巴入职培训核心是帮助新员工了解阿里历史、熟悉阿里巴巴的价值观,所有课程设计遵循科学、积极和文明的准则,并有严格的审核程序。

针对冒用阿里名义,以及以此损害阿里名誉的行为,我们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阿里入职低俗“破冰”?一场策划的游戏而已

那么,这个事情怎么给安到阿里的身上了呢?有消息称,这次被曝光的是成都一家公司,而这家公司代理了阿里的一款产品。

事实是这样,这个热点就有点意思了。代理了阿里的产品就可以安到阿里头上,那么中国一家给美国白宫供货窗帘的公司发生性丑闻,新闻就可以说美国白宫发生性丑闻,甚至特朗普性丑闻了。

这完全没有逻辑。属于有意制造轰动热点。

不过,这件事能够传播,说明一些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的里面确实存在类似的问题。

2017年1月11日,在腾讯即时通讯应用部年会上,一个不雅游戏环节图片曝光。图片显示,参与游戏的男员工双腿夹住矿泉水瓶,女生双膝跪地、试图用嘴巴打开瓶盖……

照片和视频传出后,不少网友表示愤慨,并斥责这一游戏环节的低俗粗陋。之后腾讯官方就此事件致歉,称公司内部已达成处理结果,对腾讯即时通讯应用部的负责人和事件相关负责人进行记过处分。

阿里入职低俗“破冰”?一场策划的游戏而已

还有一些事情没有那么严重,但是价值观如出一辙。

2012年1月15日,凡客巅峰时期的年会上,苍井空意外亮相,瞬间引爆气氛。而包括凡客CEO陈年、小米科技老总雷军、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等纷纷上台与之拥抱,表示久仰已久。

而没有被媒体爆出的事情更多,譬如某知名IT公司的大量员工集体在东莞做某种娱乐被抓,就在不公开的场合传播了好几年。

那些更严重,更直接的问题没有成为热点,而仅仅是与阿里有业务关系的公司出问题,就被搞成互联网热点,这显然不正常。所以,这次热点是人为制造的,策划的痕迹隐藏其中。

阿里入职低俗“破冰”?一场策划的游戏而已

二、教科书的操作手法

既然有策划,就难免留下蛛丝马迹。那么这次热点是如何传播制造的呢?

首先,5月21日,一个名为“小嶋芹菜”的小ID发言爆料,贴出图片。

然后,@鹅厂坊间八卦、@偶像应援社、@snapikaross等博主对爆料微博进行转发或对事件二次爆料,在本次事件的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鹅厂坊间八卦的粉丝有20多万,属于大V转发。

从传播层次看,这个转发是多轮的,在微博形成集中的传播热点。

微博之后,这个热点开始在知乎引爆。

有人在知乎发出问题,而有意思的是,这个问题在关注并不多,回答并不多的情况下,就进入到了知乎热搜,开始在知乎发酵。

这个传播过程是标准的热点制造过程。首先话题选择的引爆点是大众关注的性,找的传播人群是职场新人和职场被欺负压迫的人,寻找认同感。而碰瓷的公司,是中国最知名互联网公司阿里。在热点制造上选择了最容易热的点。

而后期的传播路径是经典的公关传播路径,在微博引爆,大V转发,知乎再引爆之后,如果不是阿里立即澄清,下一步就该自媒体传播,传统媒体跟进了。

操作的手法如此经典,引爆的点如此准,这个事情策划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了。几乎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操作手法。

三、幕后黑手猜测之一二三

既然这个事情像教科书一样操作,那么必然是专业的公关公司所为,而专业公关公司不是做慈善的,这样操作显然是有目的的。那么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幕后黑手又是谁呢?

笔者不是福尔摩斯,不能确切的找出黑手,不过从阴谋论的角度出发,谁是受益者,谁就有可能是幕后黑手。而这个热点的受益者可能有三类。

第一类黑手,我们猜测是阿里同行业的直接竞争对手。直接竞争对手和阿里是同一个饭碗吃饭,你多吃一口,我少吃一口。而利用这个事件,引发对阿里的负面公关,引发大众对阿里的反感,就可以影响到阿里的业务。如果大家不在阿里买东西,那么就要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买。制造这个热点就有实际利益了。

第二类黑手,我们猜测是阿里同规模,但是细分行业不同的竞争者。阿里最近的股价不错,到了204美元之后,持续高位振荡,现在依然有5000万亿美元的市值。而阿里竞争对手的股价和市值这段事件在持续下跌,市值缩水。

在这个时候,通过低成本的舆论抹黑阿里,再配合一些资本市场的动作,可以打压一下阿里的股价,提高自己的地位。

第三类黑手,我们猜测是与阿里业务和竞争无关,但是需要转移热点的企业。

这类企业与阿里没有直接竞争关系,但是其策划者目前正在被负面新闻困扰,面临危机公关。这个时候制造热点转移一下公众的注意力,转移舆论压力,围魏救赵。大家都关注阿里了,就不会关注它们公司遇到的公关危机了。从种种迹象看,第三类的可能性也比较高。

所以,这次“破冰”事件,更像是一次借题发挥的抹黑,是一次明显的公关策划事件,其策划者有目的。

阿里因为公司太大、业绩太好,市值太高,知名度太高,不幸成为靶子。这就是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