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定焦無狗頭”?

袁緒強

定焦無狗頭的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但是也有一定道理。


結合個人經驗,我認為這種說法背後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定焦頭結構相對簡單,鏡片少,光圈容易做大,透光率也較高

以經典的雙高斯結構為例,最原始的雙高斯結構鏡組只有四片鏡片,卻可以實現較大的光圈,對大光圈定焦頭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後來過度到改良款,一般也不會超過七到八片:

簡潔的設計和較少的鏡片使其結構簡單可靠,容易實現大光圈,透光率也更高。

、與變焦鏡頭相比,無須考慮為兼顧各焦段形變、色散等控制而加入的高成本特殊鏡片,同樣成本條件下畫質更具優勢


與定焦鏡頭相比,變焦鏡頭考慮的因素和整體設計要複雜的多,以發佈不久的尼康半幅新鏡16-80為例,為了控制不同焦段下的形變和色散,加入了3個非球鏡、4個ed鏡,但是廣角端的形變控制仍然不容樂觀:

這款鏡頭目前售價6000餘元。但把鏡頭放到50焦段,即使與最便宜的50/1.8d相比,畫質還是差了一至兩個檔次。

簡單一句話來概括,與變焦頭相比,在某焦距相同畫質要求下(畸變、色散、色彩等),定焦頭成本更低;在成本相近前提下,定焦頭畫質更好。

當然,並不是所有定焦都畫質優異,也有因設計、做工較差而口碑不好的,但是總體定焦畫質還是不錯的,這也是很多頂級鏡頭都是定焦頭的原因之一。




小k印像

一、就是說即使是最便宜的定焦鏡頭,從成像畫質上來說也比同檔次的變焦鏡頭強太多,無論是畫質、色彩還是分辨率都是強很多。比如說同樣價格的800元的50/1.8畫質就比18-55要強得多。

二、那麼狗頭一般是指那種做工一般、低成本、低價格的普通光學鏡片的廉價鏡頭,多數都是套頭,用於相機機身配套銷售,成像效果相對差一些,對於定焦鏡頭來說,因為焦距固定,光圈很大,通光量較好,所以定焦頭的成像質量都是很不錯的,所以說對於定焦頭來講不存在成像較差的“狗頭”。

三、狗頭牛頭的主要區別主要就是畫質和光圈。那麼定焦比較變焦的畫質一般都更好,畸變更小。變焦頭鏡片一般會比較多,對於鏡頭而言,鏡片越少越好,畢竟玻璃不是百分百透光的。所以,同級別的變焦畫質相比定焦要差很多。用變焦一般都只是為了使用方便,如果對畫質要求比較苛刻的話還是選定焦鏡頭吧。

四、變焦鏡頭的成像質量其實是折中的結果,而變焦特別是大變焦鏡頭,設計者根本沒可能對所有焦段都照顧好,因為在設計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到廣角端、又要考慮中焦段和長焦端的成像質量。因為考慮的太多,所以要搞畫質平衡,然後得到的結果就是都一般般。那麼定焦鏡頭在設計的過程中就不需要考慮變焦的問題,只需要對一個焦段進行調整,因此可以儘可能得到在這一焦距上的最佳成像質量。

五、從光圈上來說,變焦跟定焦也沒法比,大光圈變焦鏡頭一般都很大很沉,而且最大光圈還遠遠不如定焦大。一個50 1.8才多少大,而24-70 f2.8的光圈不光小了一檔多,體積重量還巨大了上十倍。這是技術侷限,除非光學技術有重大突破,不然大光圈變焦永遠又大又沉。



新攝影課堂

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舉個例子吧,就說說定焦鏡頭最便宜的,被稱為“人類光學精華”的50mm 1.8D吧。

那麼有一支恐怕大部分人都不會陌生。幾乎所有的攝影師對它都有所見聞,它就是號稱“人類光學精華”的標準鏡頭50mm F1.8。這款鏡頭以價格低廉而著稱,幾百元的售價外加F1.8的超大光圈。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有吸引力的。難怪大家常說,入門玩攝影總要買它,即使有再多的小毛病,看在它價格的份上也就不會再說什麼了。

我相信大部分尼康用戶或多或少都使用過這支頭。即使沒用過,人精這個頭銜肯定是知道的。可見它的重要地位,當然上面的故事有誇張的成分,但誰也不能否定50mm F1.8 D是性價比最高的標頭。

F4+50/1.8D+RDPIII拍攝

D3+50 1.8D拍攝

網友箱神拍攝

尼康在歷史上一共推出了5支自動對焦的50mm F1.8鏡頭。而本文的主角誕生於2002年,最牛的是至今居然依然在產。可見它擁有多麼大的性價比和受眾人群了。的確,目前它的價格僅僅在600元上下,比後來發佈的50mm F1.8G便宜大約一半,雖然後期產品改進了畫質和對焦,但升級的力度並不大。用戶腦海裡已經根深蒂固的認為F1.8的標頭就不應該超過1000塊,加之人類光學精華沒有停產,新鏡頭的銷量並不如它。

網友lion-l拍攝

網友楊大俠客拍攝

網友gavinsky拍攝

網友zh008008拍攝

看過這些照片也能發現,比起一些過千元的入門變焦鏡頭,這支鏡頭可以說是相當出色了。

另外,也由於定焦鏡頭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被各個廠家不斷地設計優化,讓定焦鏡頭有了更出色的畫質表現。



色影無忌

“定焦無狗頭”?!

這句話應該是題主杜撰或者聽某些“半吊子”瞎掰的吧?

攝影器材口訣裡面,只有:

微距無弱旅,標頭無狗頭的說法。

玩了10年相機,從來就沒有所謂的“定焦無狗頭”的說法。而且定焦鏡頭裡面的狗頭比比皆是,例如早期相機大量使用的“庫克結構”鏡頭。嚴謹的講,針孔鏡頭也屬於定焦鏡頭的範疇。


而現代的鏡頭裡面,同樣也有成像素質極差的定焦鏡頭,例如奧林巴斯的15mm F8定焦鏡,成像比手機攝像頭還“感人”。

又例如索尼的E16mm F2.8,慘不忍睹的畫質刷新了大家對定焦鏡頭的認識。


從耗子胖成豬

其實所謂狗頭牛頭的區別主要就是畫質跟光圈大小。

定焦與變焦畫質相比一般都明顯更勝一籌,畸變也小,因為只需要對一個焦段進行調整就行.

而變焦尤其是大變焦的鏡頭,設計的時候基本不可能對所有焦段都照顧好.

而且變焦頭鏡片也會會比較多,其實鏡頭這東西,鏡片越少才越好,畢竟玻璃不是絕對100%透光的。

所以,同級別的變焦畫質就比定焦要差了.用變焦一般只是圖個方便,對畫質要求比較苛刻的話還是要選定焦.

而光圈變焦跟定焦也有很大區別,變焦大光圈鏡頭都做的很大很沉,而且一般的光圈還沒一個小小的定焦鏡頭大.

一個50 1.8才多少大,而2.8的24

-70光圈小了一檔多點,但體積重量還大了十來倍,這是當前技術限制,無解.除非光學技術有革命性突破,不然大光圈變焦還是又大又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