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發生金融危機,到底是留房子還是留錢?

還沒成熟的小葡萄

銀行小狗,帶你揭秘更多銀行內幕。

留一套自住的房子,其餘的高處拋出去物業,現金為主。


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是金融資產或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由於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強,因此,金融的國際性非常強。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可以是任何國家的金融產品、市場和機構等。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代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發並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金融危機。


房子的去與留

房子是屬於固定資產項目,一套為剛需自住的,肯定需要留下的,至於其他的投資屬性的,能在高位出售就出手,換到現金在手,這是最理想的,因為在金融危機出現的時候,房子是最危險的,現在有太多的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一旦房子出現危機,出現金融危機的話,房子的價格下跌,對於帶有投資手段的房子,房子的儲蓄資金功能是不存在了,大量現金會蒸發。

現金的留與舍

現金為王這一句話在金融危機出現的時候很正確,在什麼都低價的時候,手裡抓著現金,可以在低價的時候購入資產,有利於投資。


銀行小狗

如果你只有一套自住房,說句實在話,這套房子的市場價格不管是漲到天上去,還是虧到你連底褲都不剩,都是紙面富貴/虧損,你又變不了現,其實對你的生活沒什麼太多影響。就像現在很多一線大城市的土著底層居民,家庭收入不高,但是就是有一套祖上留下來的房子,房子不可能賣,賣了同等地段還不一定能買到新房子。因此,如果你只有一套房子,當然是留房子了,畢竟你需要滿足最基本的居住需求。

當然了,從我們從事金融行業的人來角度來說,在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如果你願意賭一把,那麼你可以選擇“留錢”。比方說你現在的房子市價500萬,金融危機發生時你覺得房價可能會大幅下跌(就像香港和日本曾經發生過的那樣),那麼你可以先把自己的房子500萬賣掉,花少量的錢在外租一年或者在親朋好友借住一年,一年後假設房子市價跌到了250萬,這時你再250萬買回來,這樣你再算一下,500萬賣掉,250萬買回來,對比一年前和一年後,你同樣擁有這套房子的所有權,住在跟一年前同樣的房子裡,

但你手裡卻憑空多出了250萬。用金融的專業術語來講,就叫“做空”,這一套操作下來就是做空的一種最簡單的方式。

當然,這個操作風險還是蠻大的,跟炒股一樣,因為萬一房價只是在“假摔”,你賣了房子後就可能永遠買不回來了。這個慘劇不是沒發生過,在06年的時候,一名網友聽信了當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經濟學家,著名的“空軍司令”謝國忠的“房價將下跌50%”的言論,把自己在上海內環內的一套150平的房子,100萬出頭一點就給賣了,現在那套房子市價已經在1000萬以上,而賣了房的一家子還在悲催地租著房子住,100多萬現在只能在最偏遠的郊區買一套五六十平的小房子。

然而,如果真的發生的金融危機,比方說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房貸出現大面積的不良,銀行收了房子大量在市場上拋售,由於供應量激增,房子價格不斷下降,就會出現大面積斷供的情況(房子的市價已經低於自己未還的房貸,這個時候理性購房者就會選擇斷供,因為以當的市價再買一套房子都比繼續還房貸划算),而且房價會陷入自我加強螺旋下降通道,打擊市場信心,短時間難以恢復。這個時候如果不採取適當政策,就會出現通貨緊縮,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相反,就是“錢會越來越值錢”,如果你準確判斷到了這個趨勢,這個時候留錢無疑是正確的選擇,然後在感覺房價見底的時候把房子買回來。


鹹魚學院

開門見山,我的觀點是:留錢。房子的話分兩種情況


1、錢貶值那是要等金融危機發生後期,國家開始救市,大量放水的時候。從危機發生到重新復甦,中間都還有幾年的時間,你能說留錢沒有用?


金融危機最先表現出來的是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金融機構倒閉、股市債市暴跌等等,而這背後往往伴隨著實體經濟大量倒閉的現象,失業率提高,甚至社會動盪。


而作為固定資產的房子,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新建商品房也會放慢,供給減少,這樣就能有效地緩解下跌,房子的保值屬性就出來了。


但請大家記住,這是在不景氣的時候,並非是危機的時候。也就是說如果發生嚴重的危機,無論國家是否救市,房地產遭遇崩盤是鐵定的,很簡單,很多人為了生存會大量變賣房產,習慣了買漲不買跌的人們肯定會觀望,然後越賣越跌,越跌越賣,到時候房產就會加速貶值。


我們暫且不說你是否能在危機最低點買到資產,但至少從危機發生,到察覺到危機,影響市場,再到政府開始救市,這中間的時間如果你有大量現金的話,那簡直就是遍地黃金,優質資產賤賣隨處可見,包括房子。

2、有人說房價低只是短暫的,危機過後還會漲起來。那我只能說你只是看到了一面,而且未來不可預見的。在1929年大蕭條後,美國房價在之後的好幾年都沒緩過神來,後來很明顯都漲回去了。很多人說08年金融危機時深圳房價幾乎腰斬都沒人買,現在都翻了接近10倍了。那是因為我們有機會回看歷史,但我們不能預見未來。站在這點來說,尤其是對於廣大普通百姓來講,在危機時留著那些不停跌價,有價無市的房子,倒不如套現置換成更優質的資產。


另外一點,這裡還沒考慮到按揭的問題(土豪請路過)如果你是房價邊漲邊按揭的,那意味著你的債務固定(算上利息的話,債務也會增長,但沒有房價快),資產不斷增加;反過來,金融危機發生了,你每個月花錢養一個買來10000塊每平,而市價只有5000塊每平的房子,你還會月供嗎?


危機一般的,就是拋售;嚴重的那就直接斷供,因為不斷跌價的房子佔用了你大量的現金,毫無流動性可言,甚至影響到生活,而且很可能你會失業,這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巨大的壓力。而這就是你沒有看到的另一面,也是個很現實的問題。當然有人說熬一熬就過去了,而熬的過程,說到底還是需要現金。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那種很多套房子的人,那也要看你的財務狀況。如果房多錢多,那沒得說,房子可以不動,錢就可以在危機時掃貨了;如果房多錢少,那我建議要麼啥都別做,坐等回暖,或者要麼賣一兩套保持點流動性。


3、很多人忽略了一點:危機發生後,國家開始大放水,之後引發通脹,最終錢還是會貶值的,這點沒錯。但即使這樣,我依然覺得需要留現金。為什麼?如果你是屬於房多的那種,那你愛咋咋地,你有錢說什麼都對。但絕大多數的人我相信都是隻有一套房的剛需,這時候,房價的漲跌還跟你有關係嗎?唯一能影響的,那就是危機時候,你的收入減少甚至失業,月供壓力大;繁榮的時候,收入增加,月供壓力小。


所以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危機時保留充足的現金來應付月供和日常開支,或許還能以便宜的價格置換其他資產。


總結:



小白讀財經

當然是留房子了。

首先錢這東西,貶值速度太快,想想2年前房價多少,現在又多少,再看看自己手上的錢,難道還不明白嗎?

當然,如果是金融危機,比如2008年級別的,當時房價的確跌的很厲害,深圳那時候跌到1萬,差不多腰斬了,但是現在呢,七八萬,不到10年的時間。

如果那個時候手上有錢抄底樓市,現在都翻了七八倍了。要是留著錢,現在不得哭去了啊。

不管什麼時候,房子作為資產,都比錢更有價值啊,尤其是在目前這個全球資金氾濫的年代。

現在美國利率雖然說升了兩次,但還沒到1%,歐洲還是繼續QE,日本也是,中國利率現在也低啊,只有1.5%,而且前段日子還降準了。歐美中日全都在放水,中國表現最劇烈的資產就是房子,而非股市。在美國,表現最劇烈的是股市,而非房子,不過美國房價也新高了。

作為目前世界的掌控者---央行,都不太願意大幅加息,因為一旦加息,後果很難預測,而且必須全球央行一起加,節奏一致才可以,否則很容易導致金融市場混亂,給索羅斯這種宏觀對沖基金很大的機會。

打個比方,如果美國突然單獨大幅加息到2%,比中國還高,那意味著全球資金將快速流向美國,會造成美國進一步的資產泡沫,或者樓市,或者股市,可能會間接造成其他國家資本市場大幅波動,比如某國的樓市。但是,假如啊,如果美國的大幅加息導致歐洲或者中國資本市場大幅波動,其實也會反過來影響到美國的市場,畢竟現在全球聯動性很強。所以這種連鎖反應非常複雜,這也是為何金融危機的時候全球央行一起QE的原因,現在地球相當於一個村了,要幹什麼必須同步,否則給那些套利的禿鷲太多機會,會造成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拉大。

所以,只好維持目前的局面,因為歐洲,日本,中國的經濟復甦和美國的節奏不一樣,如果美國強行大幅加息,只會造成大幅的波動,你看美國都加息三次了,還沒到1%,就是這個原因,要等其他經濟體復甦。

現在除了美國,其他三個經濟體都還在寬鬆當中,何時會逆轉?要看美國按不按常理出牌了。

所以現在是洪水滔滔,拿錢燙手的日子啊。


趙冰峰



一是金融危機並不是房價崩潰的原因,相反,是房價泡沫破滅,才引發金融危機。房地產價格虛高,並吸引了大量的槓桿資金入市。一旦人們發現房子的價格失去支撐,欠銀行的錢超過了房子能賣出的價錢,就會開始出現踩踏和崩盤,進而引發了對金融機構的全面衝擊。金融機構為了自保,進一步賤賣抵押的房產,房價會進一步崩潰。



二是金融危機爆發後,金融機構破產,許多人無家可歸,社會財富大幅蒸發。因此原來的一般等價物都會縮水。你手上的貨幣呢?也會在購買力上迅速貶值。同時,為了救助危機,政府會印更多的錢,從而使你手上的鈔票變得不值錢。所以,當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不論你是有現金還是房產,其實都是不安全的。



三是,房子會不會永遠不值錢?答案是不會。首先,房屋和貨幣不同,房屋不可能馬上照出來,總數量有限。無論到了什麼時候,人總需要房子來住。當經濟復甦,會有一些人獲得新的資金來買房,從而推動房價的回升。從美國的經驗看,房價已經從房地產泡沫和經濟蕭條期的暴跌中完全恢復過來了。危機過去後,穩定的工作收入和低按揭率促使更多的美國人買房。但是,房源就那麼多,房價會恢復甚至上漲。



從以上三點其實可以得出什麼樣一個結論呢?當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比較好的辦法是能持有黃金或。而從長期來看,一定要在現金和房產中做選擇的話房產或許是保持的比較好的安排。

以上幾點供參考。


林海

金融危機,當然要留房子。

金融危機之後,政府為了救市,為了救助要破產的銀行,往往開啟印鈔機,啟動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說白了就是大印鈔票。比如08年金融危機時的美國。

金融危機發生時,美國房價暴跌原因是因為這些房子是金融產品,即沒錢人借錢買的房,這些次級客戶為了還債,就要低價拋售房子,這樣就造成了金融危機的前兆——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愈演愈烈,後來波及到整個金融體系,終於在2008年9月釀成了金融危機。

但是金融危機之後,美國恢復的還是很快。通過量化寬鬆,美國已經走出金融危機泥潭。特朗普治下的美國就業率等指標更是創出了多年來的新高。

這種情況下,美國的房地產市場自然又恢復了獲利,無論是售價還是交易量都節節攀升。

縱觀全球樓市,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中國,只要是大城市,房價長期都是看漲的。

中國在08年之後這十年裡,貨幣增加了N倍,房價上漲了N倍,在這十年裡,沒買房而持有貨幣的已經成為最大的輸家,歷史已經證明了!


投資家網蔣東文

如果錢不多,穩妥起見,就留錢,而且是以現金的形式持有。房子夠住就行了。

如果錢多,首先還是要留足夠的錢。此外,可在房價極低時出手留下一些優質房產。

下面解釋原因

金融危機的前奏常常是資產價格瘋漲,房地產是其重要代表,這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其爆發的不同層次的眾多原因中,個人認為房地產投機者難辭其咎,他們主要是一些個人購房貸款者和一些房地產企業。商業銀行為了為了獲取貸款收益,以寬鬆的標準提供給這些人貸款,由於需求驅動,房地產價格開始上升,而寬鬆的貸款條件又刺激了新一輪的投機者貸款購房。他們以房產為抵押,如果未能按合約及時還貸,銀行便可收回其房產。在房價上漲過程中,銀行認為其貸款很安全,於是在危機爆發前,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銀行貸款條件不斷寬鬆、瘋狂的房地產投機活動、房地產價格瘋漲。

這一瘋狂的局面直到部分的貸款投機者一時因無法還清銀行貸款而被迫出售其房地產才開始結束,而這,卻是金融系統崩潰的開始。貸款投機者會發現,房價由於自己的低價迫售,開始出現了持續的下滑,而這又導致其它投機者手中的房地產縮水,這些投機者的還貸壓力開始增大,他們不斷低價出售資產,期待擺脫財務困境,然而,他們不僅未能如願,而且房價卻一步步走向深淵。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普通投資者,在此時就會因為當初的狂熱而付出代價。

由於違約貸款人不斷增加,銀行手中的貸款抵押物——房產又迅速縮水,銀行的資產開始迅速縮水,儲戶開始有所察覺,於是紛紛要求提款,“擠兌”的恐慌迅速蔓延至整個銀行系統,銀行迫於巨大壓力以低價出售其資產,而數額巨大的壞賬最終導致其因資不抵債而宣告破產。這樣一來,儲戶們的錢變成了誰都不想要的、價格持續走低的房子。

由於銀行間業務的高度關聯性,此時,一家大銀行的破產甚至能導致整個銀行體系的崩潰。金融危機使銀行信用中介功能喪失,進而使實體經濟出現持續低迷。十年即將過去,而美國至今尚未完全走出危機陰影。

由此可見,如果投資者的錢並不多,在危機已經可預見的時刻投資房產會使其面臨巨大風險,甚至可能一度威脅其生存。因此,在危機爆發的前夜,即資產價格上漲最瘋狂的時候,應當想起巴菲特的名言“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切勿盲目投機。

但是正如巴菲特下一句所言,“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如果投資者擁有足夠的現金,在危機的深處,即資產價格極低、恐慌情緒四處蔓延時,可出手購買一些優質房產,因為這有可能在未來給你帶來巨大收益。畢竟,在各國經濟高度依存的今天,在銀行“大而不能倒”的呼聲下,危機總有可預見的被擺脫的一天。希臘最後還不是被歐洲救了嗎?雖然其經濟正面臨低谷。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請妥善採納。


金融危機是人們寄予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具體的影響有:通貨膨脹、企業倒閉、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金融機構倒閉或者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金融危機會使人們所持有的資產價值降低,貨幣貶值,房子也會貶值,錢和房子留哪個,可以更好地減少損失就成了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留房子和留錢哪個更好吧。

留房子

關於房子,由於大部分人都是隻有一套用於自己居住的住房,所以房產會不會跌其實對於你來說,並沒有多少意義。因為房子用來居住是剛性需求,房產價值下跌只是讓你賬面上的資產減少了,並不會讓你的生活受到影響。

但如果你有多套房產,並且是用於投資的話,在金融危機時賣出房子也不是一個明智之舉。因為雖然房產價格受金融危機影響會下跌30-40%左右,但是在經濟復甦,金融危機過去的時候,房產價格也會有優先復甦。

如下圖為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到2010年我國房價指數:

我國房產景氣指數、土地開發面積指數、銷售價格指數雖然受金融危機影響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在之後一兩年內,都恢復到了危機前的水平。

留現金

如果我們選擇了留現金,首先前面提到金融危機會導致通貨膨脹,過去有一種說法,在通貨膨脹時期一口袋錢換不了一袋大米,甚至有時上午去時一袋錢可以換一袋大米而下午只能換半袋大米了。

說法在現在雖然顯得很誇張,但確實在以前發生過,而現在有國家對貨幣的調控,這樣的情況應該不會出現,但是也說明了貨幣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更大。

如果選擇將房子賣出,留下現金,那麼可能會出現以下的情況:

2006年一名網友自己在上海內環內有一套150平的房子,聽信了房價會瘋降的說法,100萬出頭就賣了自己的房子,而現在那套房子市價已經在1000萬以上,而賣了房的一家子還在悲催地租著房子住,100多萬現在只能在最偏遠的郊區買一套五六十平的小房子。

選擇看具體情況

當然,金融危機時候通過做空賺大錢的例子也不少,比方先將市價500萬的房子賣出,金融危機之後房價大幅下跌,跌到了250萬,再買回來,對比一下,你就賺到了250萬。

但是投資本身就是很有風險的一件事情,在金融危機期間,投資更成為了高風險的代名詞,專業投資人士都不一定能穩健把控投資市場。所以作為個人,留房還是留現金要根據自身情況決定,只能說留著房風險是比較小的。


金十數據

你好,我們是樓市全搜索,一支混跡地產圈15年的中年油膩團隊。

港真,其實我的第一反應是:真要金融危機來了,第一時間衝去看房。

注意,是看,不是買。

買房是個技術活,對於剛入門的人來說,要記住以下兩個原則:

第一,只要人類不毀滅,地產(金融)市場必有輪迴式週期。

第二,買房的技術,分為宏觀技術和微觀技術,務必實事求是。

先解釋原則一:

地產是有多輪起伏的,暴漲之後必橫盤,橫盤久了必跌,跌久了必漲。循環往復,一點新意都沒有。

簡單回顧一下,我國的99年、03年、08年、13年、16年,都是暴漲的年份。中間基本是在橫盤調整。歐美也一樣,哪怕是那個很奇葩的日本,不信你去看看今天東大邊上的湖景房呢。

有的人不炒房,以房換房,資產也增值很快,無非就是踩對了點。

這些週期波動怎麼來的?元兇當然是金融危機啊!

但是,請注意!如果用16年的房價去對比99年,什麼危機不危機的,重要嗎?

所以記住,波谷的時候肯定是買入的好時機。(不可以亂買,原則二再解釋)

還有一條,北上廣深的房價週期,傳導到沿海其他城市要三個月左右,到中西部可能要半年。

也就是說,我一貫堅持的,買房很簡單,因為你有足夠的時間去判斷。

順帶點乾貨,2017年10月的房價是怎麼回事?可以看到,一線城市量價齊跌,二線城市則是在嚴厲調控下一路飛漲。這是什麼信號?

2018年全國市場都要進入橫盤,地段+產品有問題的樓盤,會跌價回調。中小開發商繼續死下去,沒的說。

正所謂:短期看平,中期看跌,長期看漲。

所以,18年,一線按兵不動,二線視情況而動,三四線撤退。

這就是實操判斷。

不信,你把我的答案收藏起來,一個月之內你看國內幾家千億級地產商的動作(不是我厲害,是內部文件已經傳達了,呵呵)。

回到你的問題本身,根據原則一,金融危機的時候:買買買。

再解釋原則二,其實就是“怎麼買”的問題。

中國早就已經是存量房市場了,所以買房要慎重。

什麼叫存量房市場,簡單理解,就是供大於求的市場。

你說不對啊,供大於求怎麼有的城市還會出現售樓部一房難求的情況呢?

這就是宏觀技術與微觀技術的問題了。

宏觀技術,就是選城市。

以成都為例。

過去將近5年橫盤了,買賣雙方都絕望了(當年行業小氛圍比金融危機過之不及,小開發商跳樓的有,頂級開發商全場八點八折的口號都喊過)。

但事實上,我們一直認為補漲空間極大,只是沒有一個機會來爆發。

從時間上講,你只要是16年3月以前入手了的,17年都基本翻倍了。

在前述那種危機時刻,冷靜的人是怎麼做的呢?

用一套房子的錢去控制十套,甚至更多房子。

搞清楚,這不是炒房哈,這是基本投資策略。

因為開發商本來是無論如何也賣不出去的,我來了總比沒來好,把首付談成定金或者分期,穩住開發商,拖住銀行,然後把開發商的銷售或者備案數據搞漂亮一點,在橫盤期間其實是雙贏的事情。實在著急出貨的,就去挑他的樓王戶型來按揭。

有一個在14、15年持續這麼幹的業內朋友,投進去大約150萬,2016年滾成1700多萬(僅僅是現金,增值物業我們就當他自住好了)。

也有開發商內部人士,直接整個單元拿掉,資產翻到天際不說,還因為困難時期表現得力,榮升合夥人。財務自由,名利兼收,人生贏家啊!

你說金融危機,該不該買房呢?

怎麼選城市?看十九大報告、看一線城市房價變化、看某個區域的土地供應量、看整個城市的居民存款總額。都不是保密資料,很容易獲取並判斷結論。

以上這一點點工作都不願意做,那隻能說你太有錢了,幾百上千萬的固定資產投資都可以那麼隨性。(其實自己不思考來問我也算是偷懶,嘿嘿)

微觀技術,就是選產品。

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除非是阿勒頗那種摧毀式的戰爭或者核洩漏啥的,有的地段,有的產品,是極其抗跌、抗通脹的。

比如,香港半山海景豪宅。

我年輕的時候,也厭惡買房,希望有一個仗劍走天涯的瀟灑人生,自然也就有一套安慰自己的不買房的歪理。

某前輩只用兩個疑問句就K.O了我:當年就算小日本打進來了,砸爛了閘北,他動其他地方沒有?上海外灘和租界的豪宅,還不是照樣很值錢?

再舉個栗子,文革一結束還沒改革開放那陣,沒有特殊原因把北京四合院賣掉的人(當時也值幾根金條的),就是屬於問你這種問題的人。現在又該值多少根金條呢?

所以,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比如關注一下樓市全搜索,私信我亦可),找到對的產品,你管他危機不危機的呢?

危機只會讓潮水褪去,從而凸顯好產品的價值。

實操乾貨:時下國內什麼房子值得買?

記住我們老闆“心靈雞唐”的買房五要素:我國重點城市、核心地段、學區房、大戶型、精裝。

在未來5年的週期內,這五要素都是微觀技術必備,缺一個都不可以,都會導致很大的投資風險。

具體的微觀技術說起來就是很長的話了,不在你的問題裡面贅述了。光是選戶型,我估計能寫一萬字。

最後,你的問題有點假呢。

答案再明顯不過了。

我之所以此刻有這份閒心悠哉地回答你的問題,而且毫不關心我老婆雙十一犯了什麼罪,就是因為我在每個低谷(危機)時刻,都堅定地買房不離手,所以,網購不可能傷到我的元氣。

畢竟淘寶買房,還是非主流呢!她呀,買不了!

玩笑。

晚安。



樓市全搜索

這個話題很熱,問題提得很好,是關係老百姓生活的重要問題。

我大致瀏覽了一下前面一些答主的回答,眾說紛紜,不過以留房子的意見居多。說實話,很多人的回答看似有理,其實不得要領,主要應該還是不太懂經濟及金融,回答難免陷入嚴重的“經驗主義”的窠臼。我現在闡述一下個人意見。

首先,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界定一個關鍵性前提,即發生何種程度的金融危機。

嚴格意義上說,改革開放40年來,內地沒有發生過全面的金融危機,倒是發生過一些區域性的危機和外圍危機引起的波動。比如92年前後的海南房產泡沫危機,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對內地的影響,以及最重要的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引起的波動。但這些危機,並沒有構成對內地經濟的全面影響,只是局部性和間接性的。

所謂全面金融危機,一定是金融資產價格大幅度下跌,金融機構大面積倒閉或者面臨倒閉的巨大風險,金融市場暴跌。

如果題主的問題界定的是這樣一種金融危機,則問題的答案自然不同。前面很多答主其實並沒有對這個關鍵性的前提進行界定,答案當然不會靠譜。

其次,假設在上面界定的“全面金融危機”的前提下,我對題主的回答是,堅定不移地留現金。金融危機時代,現金為王。

真正出現瞭如08年美國次貸危機那個級別的金融危機的話,任何貨幣寬鬆都不可能在短期內(2-5年之內)拯救房地產市場的全面下滑。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

一、即便實施貨幣寬鬆的貨幣政策,想在短期內拯救金融市場,進而穩定實體經濟,這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再寬鬆的貨幣政策也很難在短期內傳導到各種市場去,包括房地產市場。

二、在金融危機時代,信心崩塌,金融市場必然發生的事情是拋售,房地產市場,炒房的投資者(或者說投機者)同樣是拋售。而由於信心崩塌,這些拋售的資產很難找到買家,人們會基於恐慌心理,不敢買,不願買,即使有錢在手,也會持幣觀望。缺少足夠的買家,在拋售的市場,自然會發生資產價格暴跌。這就是為什麼金融危機時資產價格會暴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更嚴重的是,在金融危機發生後,財富會嚴重縮水,這個縮水往往是大面積的,很少有人能夠有足夠的錢去購買。拋售---資產縮水-------缺少買家------價格暴跌----進一步資產縮水------進一步沒有買家----進一步暴跌,這是一個負反饋循環。這個循環一旦形成,就是嚴重的金融危機了。而要打破這種循環,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政府的拯救,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這種循環,但短期內要打破這種循環,是基本不太可能的事情。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必然要深跌,直到資產價格足夠便宜,政策的作用才會慢慢開始顯現,貨幣寬鬆會讓一些人能擁有可以購買的錢(比如貸款成功,融資成功),持幣觀望的買家也會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購買,市場才會真正開始反彈或者反轉。而這個過程,往往已經歷時一年以上,甚至達到數年之久了。

以上的敘述,可能比較枯燥,我們來點實際例子。98年亞洲金融危機,在香港,其實就是這麼一個路徑。儘管中央政府鼎力支持,香港的市場,特別是房地產市場,仍然從97年的最高點跌去了大約60%!直到02年到了谷底以後,才開始反彈和逐步復甦。這個過程,香港破產或者財富大量縮水的人不少。歌星張學友就是一個例子,因為損失很大,被迫復出到處搞巡迴演唱。

再如08年的金融危機,美國股市道瓊斯指數一度跌去60%以上,最低到了6000多點,房地產同樣大幅度下跌。金融危機後美國政府的拯救計劃,和後面的貨幣量化寬鬆,也不過是減少了危機的傷害。10年過去了,直到今天,當年的危機的後遺症仍有留存。美國去年開始的“縮表”計劃,就是應對當年多輪貨幣寬鬆的後遺症的行動。

四、金融危機導致的信心崩塌和財富縮水,會嚴重抑制對實體經濟的投資,即便進行貨幣寬鬆政策,也很難讓寬鬆的貨幣迅速進入生產領域和消費領域。人們不敢投資,不敢消費,即便印鈔票,那些鈔票就能有效進入生產和消費環節嗎?有人說因為印鈔票,物價會漲,手裡的錢會不值錢,因此不值得持幣在手,這很顯然似是而非,屬於簡單地運用貨幣主義的觀點來解釋金融危機的現象。金融危機期間,物價(日常生活品)上漲的現象基本不太可能發生,只是金融危機末期,大量新投入的貨幣開始發生作用,物價上漲的現象才會真正出現。

所以,在級別較高的金融危機時代,無論是金融資產(比如股票和債券等),還是具有金融屬性的房地產,價格都會有一個暴跌的過程,在危機剛開始發生的時候(或者早期),留房子在手是極不明智的行為,因為極大可能這個房子價格會暴跌再暴跌,直到深跌到某個價格區域,對買傢俱有很大吸引力的價格區域,才會止跌反彈。留錢在手,將是最大限度保值的做法。進一步說,留錢在手,還是一次財富增值的巨大契機,因為可以在比較合適時候去抄底,這將會在低價買到超值的房子(或其他商品或股票等),財富的增長將是非常快捷和容易的。像人們熟知的李嘉誠老先生,早期的財富膨脹,就是留錢在手,逆市抄底,把握住了這個這種契機,而財富暴增的。

最後,題主的問題只是假設發生金融危機的情況。目前我國不太可能發生全面金融危機。

由於中央政府對經濟的主導能力很強,而且在時時防範金融危機的風險,實施的是穩健的經濟及金融政策,並著眼於提前化解金融危機的潛在風險,比如最近一兩年實施的“三去一降一補”的政策,就有效地化解了部分金融危機的風險,所以,短期內我國不太可能發生金融危機。


以上回答,僅僅屬於個人意見,供參考。

我是魔戒之王,分享我的知識和經驗,請你記住我,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