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兩軍對戰什麼時候開始出現馬鐙?

藝嶼EYESVOT

馬鐙的發明究竟在什麼時期已無可稽考。

對於馬鐙產生的年代,一直以來學者們見仁見智。不過,一般認為,馬鐙的出現要晚於秦代。

秦始皇兵馬俑坑中出土過大量的陶馬,這些陶馬身上有各式各樣的馬具,但並不見馬鐙。近些年來,在各地陸續出土了不少兩漢時期的陶馬。這些陶馬造型生動逼真,其中一些裝備有乘具,可以清楚地看到馬背上有鞍韉,卻同樣不見馬鐙。山東沂南漢畫像石墓中有一幅反映馬伕在馬廄中餵馬的石刻畫像,馬廄中掛著鞍韉、革靷、絡頭、革帶和裝飾用的纓絡等馬具,唯獨沒有馬鐙。從出土的同時期的馬具實物看,也往往只見銜轡、靷、勒等而單單缺少馬鐙。不獨中原地區是這樣,從已經發現的當時北方草原地區的文物來看,情況亦是這樣。

有人根據《史記》《漢書》中西漢騎兵已經取代步兵成為戰鬥主力,且曾屢次長途奔襲、穿插到匈奴後方等記載,推斷馬鐙作為對騎兵至關重要的發明,在兩漢時代應該是已經被普遍應用。

1972年,一牧童在曹操灣附近的路邊一磚室墓耳室中,拾到一隻造型精緻的青銅馬鐙,已為洪湖革命歷史博物館收藏,初步斷定為東漢時期騎馬所用器物。不過,由於該物並非科學發掘出土,沒有地層關係和共存遺物,所以只能依據其他已知馬鐙的形制演變序列進行斷代,結論未必準確。

1965年,考古人員在北票縣北燕貴族馮素弗(公元415年)墓中,出土了一對木芯長直柄包銅皮的馬鐙。這對馬鐙長24.5釐米,寬16.8釐米,是國際上現存時代最早的馬鐙實物。


純鈞LHGR

在古代最早戰爭主要以步兵和戰車,隨著馬鐙的發明逐漸轉化為步兵和騎兵。騎兵作戰較戰車更為方便更有優勢,所到之處勇不可擋。


馬鐙可以解放騎兵的雙手連續放箭,雙手用力持兵器作戰,騎兵腳蹬馬鐙能使身體保持平衡,雙臂也能使上勁。大大的提高了作戰能力。



馬鐙最早的實物,發現與公元三世紀到公元四世紀初(也就是東漢末年時)的中國東北,是現存最早的實物。也體現了古人的智慧。


二泉映月阿丙

毋庸置疑,馬是人類最早訓化的動物之一。世界上關於馬鐙的起源,基本上認為誕生於東方,大致在匈奴人阿提拉時傳入西方。個人認為這時的馬鐙應該是類似現代的金屬馬鐙,最早的馬鐙物品,可能出現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那時應該是單邊馬鐙或布、木材枓,但沒有直接物證,只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這樣的側面證據。畢竟在顛簸的馬背上,無論用弓還是用弩,都需要解放雙手。沒有馬鐙,單單依靠雙腿根本坐不住。

還有兩處側面證據,分別是霍去病千里奔襲,長坂坡虎豹騎一日三百里追擊。如果沒有馬鐙,再是鐵打的漢子,最終也是菊花殘滿地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