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为什么成为日军最难攻克的地方?

我的小可爱看喜剧

因为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烦啊!

来看看湖南用鲜血铸就的抗战史: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日军中国派遣军为改善武汉地区防御态势,在冈村宁次第11军编成下集结4个步兵师团共10万兵力南下,首次进入湖南境内作战。国军寸土不让,在湘北山地河流间顽强阻击。造成日军伤亡2万余人,没有达成战役目的,小败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为打击国军第九战区主力,日本45个步兵大队、26个炮兵大队,总兵力达12万余人,直逼长沙。国军兵力达50万,但仍沿用以前数次会战中多路迎击的战法,未能形成坚强阻击,且无线电报大多被日军截获破译,以致日军迅速攻入长沙。此次会战历时月余,国军损失7万余人,日军约2万余人,总的来说难分胜负。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1941年12月23日日军再次集结4个师团、2个旅团、3个支队共12万兵力从湖南岳阳南下发起攻击,意在牵制第九战区部队,使其不得南下广东。国军诱敌深入,使日军进入长沙城内,却始终无法攻克核心阵地。国军连续开展阻击、截击、尾击作战,穷追不舍,对几乎弹尽粮绝的日军予以重大杀伤。是役,国军堪称全胜,共毙伤俘日军56000多人,是日军偷袭珍珠港后全世界范围内盟军第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

日军在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编成内集结了共计兵力15万人,其规模为武汉会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常德守军是第74军号称“虎贲”的第57师8000官兵,斗志旺盛,咬牙顶住了日军倾其全力、动用包括毒气瓦斯在内一切手段的攻击,仅仅一个星期后57师就仅剩下1200多人,却仍然死战不退。此时国军10多万增援部队云集城外,促使日军不得不全军撤回原驻地。

是役,日军仅阵亡便超过1万人。常德遂有“东方斯大林格勒”之称。

衡阳会战(1944年5月—8月)

此次会战是日军发起的投入总兵力达65万人的豫湘桂会战的一部分,最终集结的总兵力约42万,超过武汉会战的投入规模。日军很快攻陷长沙,直逼衡阳城下,号称“泰山军”的国军第10军孤军奋战,在衡阳进行了不可思议的长达48天的抵抗,大量杀伤日军最终失守,日军在伤亡22000人后完成既定战略目标。

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

又称雪峰山会战或芷江会战,是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最后一次攻势。日军为此集结了5个师团的部队,直接参战兵力8万人。

参加湘西会战的国军达20万之众,其中第74军、第18军是战斗力极强的抗战英雄部队。日军惨败,两个师团遭重创,1个旅团另4个联队(或加强支队)被围后逐一遭到全歼,日军总的伤亡超过30000人,一线步兵部队损失均在70%以上

芷江受降(1945年8月21日)

历时八年、伤亡数千万人的抗日战争终于就此落下帷幕。这历经艰辛的八年是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壮歌,而湖南战场就是其中最辉煌的乐章。

抗日战争全国22次大会战6次在湖南!

湖南境内歼灭日寇21万人,占全国歼敌总数的1/2!

抗战八年,3000万湖南人中210万人参军,人均参军数居全国第一!

湖南人不怕死,抗战期间38名国共两党将军为国捐躯!

湖南人振臂高呼: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凤凰卫视曾经有一个节目讨论这个问题说,不管中国其他省份是否会沦亡,湖南一定不会沦亡,因为湖南人绝不会投降!湖南是楚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其民风彪悍,崇文尚武。《史记?项羽本纪》有记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越是在强敌面前,湖湘文化中以命相搏、奋起抗争的意识越是得到极大唤醒。

近代以来湖南人才爆发,湖湘文化和湖南人逐渐成为了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相对于其它地域和区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陶澍、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彭玉麟、魏源、王闿运、谭嗣同、黄兴、杨度、齐白石、谭延闿、蔡锷、宋教仁、陈天华、沈从文、丁玲、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粟裕等。


这就是为什么抗日战争

相持在湖南,

反攻在湖南,

胜利在湖南!


青雨闲话

“若叫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这两句话道出了为什么湖南抗战成为日本人的梦魇,抗战八年,中日大规模22次会战有6次爆发于湖南,日军在湖南损失近21万人,湖南3000万人口有210万参军,中流砥柱一省。



一,湖南战场集中了国军最精锐的一批部队。

武汉会战失败后,湖南成为战略相持阶段的中日实际接触线 。国府退守重庆,为保卫大西南成立了湘北第九战区和鄂西第六战区,以70余万国军精锐与占领武汉的日本华中派遣军第11军30万人马对阵,日军如溯江西上因地势险峻仰攻困难,攻陷湖北宜昌后再也西推不动了。于是突破湖南入川桂成为唯一的线路,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抗命不撤长沙,与日军拉锯战长达五年之久,期间爆发了四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的坚持和第六战区的牵制,是湖南得以顽强抗敌的基础。

这里集中了蒋介石中央军最嫡系和最精锐的一批部队,第4军第8军第18军第74军第100军等,还有地方部队湘军川军滇军,装备较好,战意旺盛,补给充分,有条件与日寇进行大规模野战。



二,日本军队在湖南方向兵力略显不足。

驻武汉的日军第11军有三个作战方向,一是江北李宗仁第五战区之一部;二是鄂西第六战区陈诚方面;三是第九战区薛岳的湖南方面,还要保证武汉城防和空军基地的安全,编辖的七个师团中,尽管包含第3第6第13师团等甲等主力,但每次南取长沙最多集中三个师团及若干支队,总兵力不超过10万人,无法对九战区形成绝对优势。

比如薛岳指挥的第8和第74等主力军,正常情况下都可以顶住日军两个旅团或支队的进攻,在其它大量国军部队的环视下,日军实在是力不从心,只能集中突破快进快出,兵力稍一分散即容易被各个击破,每一任11军司令官都为此苦恼,直到抗战末期增加了第20军情况才有所改观。



三,湖南民风彪悍民众抗日热情高涨。

无湘不成军呐,湘人争勇好斗的性格成为抗日战场的杀敌利器,日军在此遭到前所未有的抵抗,在常德、衡阳等攻坚战中伤亡惨重,与辎重运输困难关系极大,湖南民众破路灌水阻碍日军机动,地方民团袭杀零散日军和小股辎重部队,使日军士气非常低落,第三次长沙会战后期,日军粮弹两缺,撤退时已经不敢接战了,因为没有几颗子弹了。

国军在湖南抗战中前后伤亡损失达60万之众,如此大的缺额正因为有数十万三湘子弟的补充,才使各部队保持了战斗力,兵员素质和战斗意志全国第一。甚至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有数百民团消灭日军撤退中的一个中队之战例,这在其它地区几乎是不可想像的。



四,鱼米之乡为大兵团作战提供了保障。

湖南绕洞庭湖周围都是鱼米之乡,几十万国军及家属夫役需要大量的粮秣供给,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有湖南能够提供充分,从而使部队有可靠的后勤保障,否则一支吃不饱肚子的军队是无法作战的。日军后来重兵取常德,除了想要切断入川通道,更为了破坏常德这个重要的粮食产区。

不仅如此,湖南的粮食还要调运四川大后方,由于全国大部沦陷,大批人口涌进重庆及西南地区,贫瘠的云贵川地区根本无法负担如此海量的粮食需求,湖南是重要支援地区,由此可见湖南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作用。



五,湘西会战标志着战略反攻的开始。

1945年初的雪峰山战役,日军坂西一良的第20军试图夺取芷江机场,遭至中国军队全面反击,蒋介石甚至空运廖耀湘的新六军回国助战,日军战术企图完全破产,伤亡三万余人,会战的胜利代表着中国军队已经具备了战略反攻的能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指日可待。

果然三个月之后日本即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战场上日军的第一份投降书,就是在湖南芷江机场草签的,之后才在南京正式签署----1945年8月21日,日本中国派遣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向国军总参谋长肖毅肃中将呈上侵华军队名册及分步图,并在投降备忘录上签字。

铁血抗战,湖南民众以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蛮的秉性,诠释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刚强与坚韧,让日寇为之胆寒,功在千秋!


度度狼gg

我的老家在雪峰山脚下,爷爷参加过雪峰山抗日战役,从小听他讲在雪峰山上抗击日军故事,为什么湖南成日军最难攻克的地方,我觉的首先是地理位置其次是人为因素!

首先谈湖南的地理位置,湖南多丘陵多山多水,特别是湘中湘西一带,资江旁连绵不断的雪峰山脉开始到怀化张家界一带,全是高山河流,山势险要,易守难攻,看过乌龙山剿匪记的都知道,就一帮没有专业训练没有什么装备的土匪都剿了好多年,湘西一带的山那是山连着山,水连着水,山上有水有洞有吃的,可以说一人把关万夫莫过,老蒋选择重庆是明智的,打重庆必先过湖南这一关,而过湖南日军的机械化装备优势全没了,坦克到山里一点作用都没了,而且这里地势复杂没本地人指导几乎是寸步难行,听说日军一来民兵都爬树上洞里等着一枪一个准,日军在这里吃尽了苦头,伤亡最大。



另外就是湘人较蛮,特别湘中湘西一带,崇尚武术,民风剽悍,像湖南娄底新化一带,古代号称梅山蛮子,历来不受朝庭约束,虽个头不大,但打架打仗都是不怕死的,而且性恪很倔强,当初曾国藩的湘军指的就是这一带的兵,太平天国也是勇猛善战,但在湘军面前就谈不上了,当然日军也一样,当时听说我老家那些民团都是拿着鸟枪在抗日都打的日军找不着北了。


湘聚有缘人

冈村宁次曾经说过:欲灭华夏,先平湖南。抗日战争打了8年,在湖南战场上就打了7年,日军先后动用了60万大军,伤亡20万,也未能攻陷湖南。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曾发生过22场大规模的战役,在湖南就打了6次,4次长沙会战,一次衡阳一次常德。

7年时间,日军总共投入了60万兵力,损失超过20万,10多万中华好男儿壮烈牺牲。

小逸认为,湖南能坚守7年的原因离不开湖南人民那颗忠贞的爱国之心。

抗战初期的湖南还只是一个后方战略基地,为宣传抗日救国,湖南省中群英荟萃,像郭沫若、朱自清等文学界大佬都写文章、搞演讲鼓励中华民族。

艺术界的大牛也没有闲着,他们排编爱国救国话剧,到各地进行演出;并且长沙的大街小巷中都写满了、画满了抗日的诗和画。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去鼓舞我们的士兵。

我们的中华好男儿没有让湖南人民失望,衡阳保卫战中,中国军队1.7万人硬撼9万日军,日军甚至还动用了飞机,面对多于自己5倍的日军,第十军没有退缩。

这场战斗持续了47天,日军伤亡3万人,第十军阵亡6000多人,还有8000多人是伤员。虽然衡阳战役失败了,但日军也只是惨胜!


中日军队在湖南攻防7年,湖南的城市之中没有一处是完好之地,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冈村宁次都忍不住感叹道:欲灭华夏,先平湖南。湖南人民保卫了家园,也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逸闻轶事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军事主力量集结在湖南、抗日时期的唯一空军事基地在湖南、以及日夲发动太平洋战争战线拉得太长,是侵华日军难以攻克湖南的主要因素。

【两地区和两战场】1937年7月7日,发生“芦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在中国土地上形成两种地区和两个战场。侵华日军占领的地方叫“敌占区”,共产党八路在敌占区抗击日夲,称之为敌后战场,国民党统治的地方,叫“国统区”,国民党军队在“国统区”抗击日夲,称之正面战场。抗战时期的湖南属于国民党统治区,是国民党军队与侵华日军正面战场。

八路军


国军

【长沙文夕大火】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国民党政府退守重庆。1938年10月侵华日军先后攻占广州和武汉,武汉的机关、工厂以及难民大量涌向湖南,长沙人口由30万聚增至50万。国民党军队基上集中在湖南,长沙成了抗战军需物资储备集散地,侵华日军为打开“豫湘桂”陆上通道,决定对长江以南的城市发起进攻。为使长沙的军需物资不在落到日军手里,国民党当局采取焦土政策,制订了焚烧长沙计划。1938年11月13日凌晨两点钟,国民党军队在城内数百处同时放火,全城一片火海,90%上的房屋被烧毁,3万多人被烧死,经济损失10亿多元,因命令放火的电报编号为“文”,放火时间是晚上,又称“文大火”。二战期间,长沙与苏联斯大林格勒、日夲广岛、长崎,成为毁坏最严重的城市。

文夕大火

【长沙会战】1939年9月~1944年8月,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以长沙为中心,进行了四次激烈攻防战,史称“长沙会战”。第一次是1939年9月10日,在湖南、湖北、江西交界地处对日防御战役;第二次是1941年9月初,日军12万人进攻岳阳、临湘;第三次是1941年12月23日,日军强渡岳阳新墙河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军队总结了前两次战役的经验和教训,重创日军,击伤击毙日军伤亡5万多人。

第四次是1944年6月23日,日夲向衡阳发起进攻,中国抗战史上最悲壮、最惨烈的衡阳大战揭开序幕,中日军队血战47天,尸骨成山,中国军队伤亡15000人,其中阵亡7400人,侵华日军伤亡70000人,其中阵亡48000人。中日衡阳大战震惊世界,震动日夲朝野,直接导致东条英机内阁下台。

尸骨成山

【芷江会战】芷江县位于湖南怀化市,因屈原“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芷江机场建于1936年10月,是抗日时期中美空军重要军事基地,是二战时盟军在运东的第二军用机场,美国志愿航空飞虎队以芷江为基地迎战日军,为中国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1945年4月~6月,日军出动10万人发起湘西会战,因日军作战的目标是芷江县城,又称“芷江会战”,因战斗发生在雪峰山脉附连近,又称“雪峰会战”。中日双方投入自己最精锐的部队以强碰强,激战两个月,日军兵败如山倒的惨败而结束。“烽火八年起芦沟,受降一日落芷江”。二个月之后,1945年8月21日,日夲军队在湖南芷江县城向中国政府投降。

受降仪式为纪念长沙会战阵亡将士,中国抗战当局领导人蒋中正发起捐款,在长沙天心阁建立祟烈亭、祟烈门,并亲笔题词。
为纪念长沙“文夕大火”遇难者,长沙市人民政府在天心阁城楼西


面,建立了警世钟。


大顺自然

感觉很多人都在说湖南人如何如何,甚至扯到教育上面去了!难道保卫湖南的军队都是湖南籍士兵吗?日军之所以五年没有拿下长沙,归根到底就是六个字“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

日军打下武汉后明显兵力不足,前三次长沙会战调遣的兵力也就是十万出头,这种兵力配置连武汉会战的三分之一都不到。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三十多万人进攻湖南,结果长沙、株洲、衡阳、桂阳就先后失守了!

不是日军打不下湖南,只要日军不计成本的打,湖南也一样扛不住!

地利



湖南北部的地形是三山夹四水,东面是幕阜山、连云山、罗霄山,西面是洞庭湖,都不利于日军的机械化步兵展开。唯一的通道是从岳阳直接南下长沙,但是要经过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浏阳河。

每一道河都可以延缓日军的攻势,日军每过一次河,就要搭桥,耽误进攻时间。而国军在三次长沙会战中都把一半的兵力布置在四条河的两侧,中路军层层阻击,待到日军攻到浏阳河一线时,中路和两侧部队一齐合围日军的先封部队。达到围歼的目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天炉战法”!

但是,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兵力比前三次加起来还多,除开中路进攻外,在侧翼也布置兵力进攻,直接从外边把“天炉”的炉壁敲穿了,所以第四次长沙会战才会惨败。

不明白的自己看下面的地图。




人和

必须要承认,对于守卫长沙,湖南人决心非常大的!湖南人为战争做出了非常大的牺牲。国统区的军民对于湖南抗战,也做出来非常大的支援。

长沙会战,川军贡献了两个集团军,虽然都不是满编部队。但是这几万川军在湖南前线坚持了五年!五年不能回家,死后就埋在湖南。所有参与保卫湖南的将士都是有功劳的,不限籍贯!

另外,薛岳的功劳也不能磨灭。湖南北部的地形,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操作同样的天炉战术。但是中国懂大兵团作战的将领太少了,薛岳算一个,湖南战场应该感谢这位战术专家!如果把薛岳换成刘峙,或者南边第四战区的余汉谋那头猪,湖南可能1939年就沦陷了!

另外还要感谢其它战区的鼎力支持,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眼见日军要凿穿最后一道防线,是蒋委员长亲自下令,第五和第六战区全面支持第九战区,攻击日军在湖北的防线,迫使日军后撤回援。保住了长沙!



日军第四次进攻长沙,由于兵力使用过度,还导致了一个连带影响。

日军大本营鉴于华中兵力紧张,从华北抽调几个师团的兵力,这些部队原本扫荡八路军的兵力。华北日军主力被抽走后,八路军在敌后频繁反扫荡,使抗日革命根据地的蓬勃发展,八路军的兵力由四十万增加到了九十万,论持久战理论得到验证。

就算美国不投原子弹,日军也一定会被拖死。1945年,日军在兵力上已经是顾头不顾腚了!



Mer86


湖南是见证了日军投降的胜利之地,也是饱经战乱、顽强不屈的烽火之地。特别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处于连接西南战略通道的湖南,阻挡了日寇整整7年,在湖南境内,先后发生过6次大会战和数千次敌后游击战争,成功挫败了日军迅速占领湖南、彻底占领中国的作战计划,有力支援了全国的持久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早在七七事变前后,湖南便抽调8万湘军,开赴江浙支援淞沪会战,成为全国投入部队最早、投入兵力最多、作战最勇敢的省份之一。上海、南京、武汉相继沦陷后,抗战转入相持阶段,湖南由初期的大后方成为正面战场的最前线,担负起正面防御主战场的重任。日本侵华司令冈村宁次曾叫嚣:“欲灭华夏,先平湖南。”第一、 二、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保卫战,湘西会战,全国抗战正面战场的22次会战,发生在湖南境内的多达6次。日军在湖南先后投入兵力80多万人次,伤亡20多万;中国参战部队投入近200万人次,伤亡达30多万……战争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超出全国任何省份。抗战期间,湖南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血与火的故事,也留下了一座座抗战城市的荣光。这里有进行过3次大会战的省城长沙,有因顽强阻击日军而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的常德,有创造了抗战期间坚守一座城市时间最长奇迹的“抗战纪念城”衡阳,更有接受日军乞降的“受降纪念城”芷江。而芷江受降日本代表今井武夫在谈到对于湖南战场的感受时说:“打湖南比打中国的任何一个省都吃力。我们几乎调集了在华日军最精锐的部队,但是,在湖南打了七年,该省七十八个县市,到今天宣布停战为止,我们实际占领的只有四十四个。”1938年武汉失守,日军南下兵临长沙,国民政府为了不给日军留资源下令火烧长沙城,烧尽了长沙三千年的文化积淀,长沙也和广岛、长崎、斯大林格勒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毁坏最严重的四个城市,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长沙文物古迹那么少的原因,从1938年到1944年,长沙苦苦支撑了六年,三战三捷,可歌可泣。正是由于湖南战场的英勇抗战,阻止了日军通往大西南,如果湖南全部沦陷,日军可以长驱直入,进入四川攻占陪都重庆,后果不堪设想,在这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旷日持久的战斗中,湖南人民用鲜血证明了“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湘勇可恃,中国不灭。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中兴将相,十九湖湘。 湘人不倒,华夏不倾。 楚境一隅,经营天下 。无湘不成军,无湘不成事 。语战绩则曰湘军,语忠义则曰湘士 。湖南无特产,唯有出人材 。一部中国近代史,湖湘子弟热血谱 。燕赵多悲歌,湘楚多志士。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导师何伟,大匠何奇,元帅何雄。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湘楚志儿秉着自信人生三百年, 会当击水三千里的信念,怀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仰为中国历史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篇章。


雨花亭北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两国军队在湖南,更准确的说是以长沙为中心的一大片地区进行了长时间的大战,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是全国抗战中双方出动兵力最多、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四次长沙会战最终以中国军队的胜利而结束,日军遭到重创。

湖南对于抗战中的国民政府来说重要性非同寻常:

1、湖南是中国抗战战略大后方大西南的门户,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一旦湖南被占领,日军在陆地上可以兵临国民政府临时首都重庆,空军可以任意轰炸西南大后方。

2、随着华北、华中、华南的沦陷,四川、湖南两省成了国民政府粮食、兵源及工业资源的重要供给基地,是中国继续坚持抗战的关键。

正是认识到湖南的重要性,所以国民政府在此集结了大批精兵强将。薛岳、张发奎、黄维、李玉堂、俞济时、王耀武 、陈明仁、关麟征、张冲等中央军嫡系,川、滇、湘军悍将都在此地,可以说是当时国民党正规军的精华。

长沙附近的地形对中国军队有利。长沙周边水网密布、山峦林立,新墙河、汩罗江、捞刀河与浏阳河是四条天然防线,不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行动,非常有利于国民党军队防守。

再加上抗日“战神”薛岳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手中兵力,创造出应对日军进攻的“天炉战法”,此战术造成日军成军以来大规模会战的惨败记录,罕见的将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的伤亡比压缩到近乎1:1的程度。


当狗容易做人难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湖南吃了很大苦头,仅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就打得日本鬼子损兵折将、死伤惨重。日军在常德会战中使用细菌武器,撒播“鼠役”(世界1号烈性传染病)病菌,在衡阳会战中使用毒气,都没有使我方屈服,日军的进攻同样遭受重挫。从湖南省政协和省史志部门编纂的抗日资料中,可以详尽了解到三湘抗日的壮举,可歌可泣,惊天地而泣鬼神。

抗战中的湖南,不仅国民党正规军勇敢善战,就是地方游击队也极其厉害。早在1938年,蒋介石从武汉转移至南岳,张治中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邀周恩来、叶剑英至南岳,为了指导国民党各市(县),专门开办游击战干部训练班,俗称“抗战游干班”,影响很大。1944年夏,日寇大举进攻孤城衡阳,整整47天,国民党第十军奋起抵抗,以少敌多,全城仅剩三栋半房屋未毁,一片瓦砾,该军仅存一千余人,死伤了绝大部分,可谓血浴衡阳。而日军则死伤近三万人众,超出国军死伤人数,这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遭受的重挫,面对衡阳军民的殊死抵抗,日军士气低落,时有悲凉情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曾参加过进攻衡阳的日本老兵,重访衡阳,一个个老泪纵橫,叩首跪拜,向不甘屈服的英勇的城市致敬!

而中共帮助国民党各县训练的游击干部,于1944年抵抗日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年,国民党在湖南各县成立了抗日游击指挥站,组织大胆精干、擅长武功的兵勇,以及地方民团骨干,成立抗日游击队。日军驻衡阳四周乡村的部队,因时值酷暑,天气极其炎热,加之丘陵山区,蚊虫极多,日军分散于圩街驻扎,夜里只穿上衣,下身只用一块白布截住下裆,实在是热不可耐,水土不服。国民党指挥站的游击队,化装成农民,有时赤膊上身,短裤外边围一条罗纱澡巾(大约1米长),揪准机会就偷袭日军。入夜,游击队员有的空手,有的带点瓜果,日军哨兵对赤身农民并无防备,近身的一刹那间,那条催命的罗纱布澡巾,便套上了日本兵的脖子,只用力背靠背往上一拖一拉,日本单兵连喊话的嗓音都没有发出来,就被赤膊光脚的游击队员,一边走一边勒死在肩膀上。以这种手段夜袭,杀死了不少驻乡村的日本兵。并且在乡村交通要道上,游击队不时设下埋伏,袭击小股下乡搔扰的日军,使之不得安宁。据方志记述,衡阳地方民风强悍,仗义而又精明,各地国民党指挥站不断游击,给予了日军以严厉的打击,而各地民众把粮食藏于山间土洞里,山道崎岖,树木掩蔽,令日军叫苦不迭。

总之,湖南人霸蛮、执着、英勇、精明,胆识过人、敢作敢为的血性,让日本鬼子为之胆寒。一提及湖南兵事,“改革开放”后再访湖南的日本老兵,由过去的侵略者变身游客,又怎能轻易忘记当年血拼的历史?湖南人的顽强抵抗,不屈不挠,死打缠斗,他们是充分领教了的,又岂敢轻视!一个连对手都心生畏惧的省份,由此可感知其在抗战中的地位,湖南人在国家危亡关头的果敢表现,其作用自然不言而喻。


东方闲说



湖南身处华中腹地,北可通鄂、豫,东连赣、皖,南达两广,东南西三面环山,北据长江洞庭湖,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抗日战争时期,湖南对于侵华日军来说是连接河南、湖北同广东的“大陆运输线”。更为重要的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便设在湖南的湘西芷江,大名鼎鼎拥兵50多万之巨的第九战区也坐落于此。在历次长沙会战中,除了地方军与部分杂牌部队外,作为国民政府中央军战略预备队的王耀武的第74军、方天的第18军和汤恩伯的第13军也在湖南进行作战,使得日军对湖南的进攻面临诸多困难。再加之1938年日军进军武汉后兵力匮乏与战略布局调整,才使得湖南在1939-1944年间成为日军难以攻略的地区之一。



自1938年日军攻陷武汉后,随着战略调整与占领区维持,减缓了对湖南的攻势。在此基础上蒋将薛岳从河南急调湖南担任第九战区司令。日军中国派遣军主力在1939年9月,1941年9月和12月三次对长沙进行决战式打击,但在薛岳诱敌深入、分段阻击与侧翼包抄的“天炉战法”下,粉碎了这三次进攻。而九战区就地征召的数十万湘兵,凭借着守土保疆的决死勇气也沉重的打击了日军对湖南及鄂南、赣西等地的进攻,时任侵华日军第六方面军军长的宫崎周一中将就曾对日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表示,“湘人尚武,自尊心强,排外思想旺盛”。而1944年3月5日薛岳在政府行政院陈述时也表示,“湖南省战时对国家贡献居全国之冠”。而湖南地区的会战,先后抗击侵华日军主力力60余万人次,击毙击伤日军20余万人,湖南军民的奋勇抵抗也使得湖南成为抗战期间日军难以攻克的地区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