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张格尔之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赵杰

张格尔之乱爆发于清朝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一直到道光七年(1827年)年底叛乱才被彻底平息,前后共持续七八年之久,大大削弱了清朝国力。据史书记载,为了平定张格尔之乱,清朝共耗资1100多万两,调集各地兵勇三万六千余人、军马二万余匹。张格尔之乱不仅对新疆地区的和平稳定造成了破坏,打破了新疆长达60余年的稳定局面,而且清朝多次出兵镇压,是清朝国力衰弱的重要原因。

张格尔

张格尔,又名札罕格尔,曾作为人质被拘禁于伊犁,嘉庆十九年(1814年)发生了玉努斯案,清政府以为萨木萨克无子,于是停止了此前施行的招抚之策,张格尔随同弟兄几人流亡中叶,伺机潜入喀什噶尔作乱。张格尔之乱前后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八月份, 张格尔初次入卡作乱,其后又欲入侵喀什噶尔,遭到伏击而退。但这时张格尔叛乱并未引起时任南疆最高军政长官的斌静的足够重视,他将清政府调来协助他的官兵一半留守城池。道光四年(1824年)八月, 张格尔又重新纠集部众入侵喀什噶尔,被清军击退后逃走。道光六年(1826年)张格尔在浩罕迈玛达里汗的支持下又发起了入侵,这次喀什噶尔汉城被攻破,张格尔便据此地,自称为“赛亦德张格尔苏丹”。其后清朝调集三万余人重兵进剿,虽然接连收复了叶尔羌、和田等地,但却让张格尔逃脱了,并未彻底平复张格尔之乱。

张格尔家族世系

第二阶段是道光八年(1828年)初,张格尔再次纠集500余人袭扰边界,清政府下令由杨芳、杨遇春带兵迎击,经过几个月的交战,清军重创张格尔部,并于道光八年(1828年)五月将张格尔押送至京城,经刑部严讯后寸磔枭示。

张格尔之乱虽被平息,但却给清政府敲响了警钟,此后清政府开始在新疆地区实行改革,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其一便是改革新疆的伯克制定,规定伯克必须回避原籍,并禁止当地官员贿买伯克。伯克不能由宗教人士兼任,以防止宗教干预政治。其二是在重点边界地区增加驻防兵丁,增设卡伦、土堡,为了防止张格尔之乱时出现的军队集结困难的问题,清政府对天山南部重新进行了军事部署,在回疆地区添设八千名防兵,以资守御。其三是笼络新疆当地官员,主要措施是提高他们的薪俸,允许他们携带家眷。同时建立对当地官员的严格考核制度,借此革除当地官员腐败问题,防止鱼肉百姓。其四便是调整与邻国间的关系,此次张格尔之乱之所以难以平息,与外国势力背后支持不无关旭,因此清廷十分重视改善与浩罕之间的关系,重视西北边疆地区的防务建设。

平定张格尔叛乱油画

尽管清政府对新疆地区实行了一些改革,但张格尔之乱对清朝的影响确实深远的。首先,它打破了新疆地区长期以来的稳定局面,此后动乱不断,清政府曾一度丧失对新疆的控制。其次;其次,张格尔不断入侵喀什噶尔等西四城,对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态造成了破坏,此后这里人口逐渐减少,经济凋敝,繁荣局面不复存在;其三,最重要的便是不断耗损了清朝国力,自嘉庆朝后,清朝国力已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包括张格尔叛乱在内的一系列叛乱让清政府顾此失彼,加速了清朝的覆亡。

参考文献:

张玉芬:《论道光对张格尔叛乱的平定》,《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6期.

王希隆:《张格尔之乱及其影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22卷第3期。

王希隆:《张格尔之乱及其影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第3期.

周卫平:《张格尔之乱始末》,《中国边疆学》2014年。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林小静


季我努学社

  众所周知,1840年开始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大清帝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英国通过这场战争最终迫使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低下高傲的头颅,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屈辱就一次次在大清帝国的历史上上演着。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鸦片战争之前十年,一个中亚小国对大清帝国发起的挑战,竟已经预见了十年之后鸦片战争的结局。这是怎么回事呢?

  浩罕汗国——这是一个现在已经消失了的国家。它位于中亚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以西,是大清帝国的邻国之一。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一路追击大小和卓木兄弟,越过葱岭进入中亚地区。浩罕汗国的国君额尔德尼见清军军威赫赫,主动上表请求内附。乾隆帝考虑再三,决定拒绝其内附的请求,只和浩罕保持藩属关系。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开始,浩罕正式向大清帝国称臣进贡,成为清朝众多的藩属国之一。

  

  (1800年时的浩罕汗国疆域,图中间条部分土地为清朝被浩罕侵占的地区)

  然而,随着此后浩罕的实力不断增强,该国不再满足于做清朝的小兄弟了。特别是大小和卓木投奔浩罕之后,浩罕国君更起了利用大小和卓木在南疆人心目中的崇高宗教号召力觊觎南疆土地的野心。大小和卓木相继死去以后,浩罕国又将其后人看做进军南疆的引路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大和卓木之孙张格尔利用清朝驻新疆的参赞大臣静斌胡作非为激起南疆人民不满的机会,率数百人入侵南疆地区,企图复辟和卓木家族在南疆的统治。虽然这次小规模入侵很快被清军击败,但是却在新疆拉开了一场长达十一年的战乱的序幕。

  

  张格尔被击败后,率残部逃到浩罕境内,在浩罕支持之下,继续招降纳叛,纠集武装力量。道光六年(1826年),张格尔在浩罕军队的支持之下,悍然再次入侵南疆地区。浩罕——这个曾经的大清属国,同大清撕破脸皮,对自己曾经的宗主国举起了叛旗。张格尔叛军和浩罕侵略军入侵南疆之后,迅速占领了南疆的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等四城,自称苏丹。道光帝闻讯之后,立即调遣大军进击张格尔,以图一举消灭叛军,稳定南疆。道光七年(1827年),清军集结三万六千兵力,长途跋涉,进军南疆。一路上,清军连战连捷,张格尔十余万叛军被三万多清军打得土崩瓦解,南疆四城被清军相继收复。道光八年(1828年),穷途末路的张格尔终于被清军俘获,押往北京献俘之后处死。至此,持续八年的张格尔叛乱终于结束。

  

  (清人所绘《平定张格尔叛乱图》之一,描绘了清军平定张格尔叛乱之后在午门向道光帝献俘的情景。)

  然而,张格尔虽死,南疆的麻烦却并没有解决。作为对支持张格尔叛乱的惩罚,清军在收复南疆之后,没收了浩罕商人在当地的全部货物,并且与之断绝贸易往来。浩罕恼羞成怒,在道光十年(1830年)又以张格尔之兄玉素甫为和卓木,从中亚纠集了数千雇佣军入侵南疆地区,并大肆掠劫了喀什噶尔、英吉沙尔等城。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帝以长龄为钦差大臣,再次派出大军远征南疆,驱逐浩罕侵略军。长龄到达南疆以后,深感南疆地区离清朝统治中心区过于遥远,清朝统治鞭长莫及。每次远征,必定劳民伤财。为了平定张格尔叛乱,清廷就花掉了一千多万两银子的巨额军费。而道光年间清廷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大约四千万两银子,如果南疆一直不能安定,势必会令清廷的财政状况日益窘迫。因此他主张对浩罕实行妥协退让,满足浩罕的若干条件,以换取浩罕不再侵犯南疆,起到息事宁人的作用。

  

  他的建议很快被正苦于财政困窘的道光帝采纳,于是道光在浩罕尚未承认错误并撤军的情况下就迅速下旨,恢复了同浩罕的贸易往来。并在双方议和中同意了浩罕汗国的若干要求,即允许浩罕向南疆六城地区派遣“长老”,行使领事特权。通过派遣长老,浩罕汗国可以一面对所有来南疆的浩罕人行使警察权和行政权,同时还可以在南疆直接对浩罕商人征税,从而保证了浩罕汗国垄断在六城地区的贸易利益,清朝在南疆的主权由此受到了侵害。作为“回报”,浩罕只是答应将监视和卓木家族的成员,防止他们再度袭扰南疆地区。至此,一场长达十一年的战乱终于告一段落,南疆地区重归和平。

  

  (19世纪前期浩罕军队的形象)

  然而,道光帝用妥协退让换来的只是暂时的和平,浩罕并未放弃对南疆地区的野心。到了19世纪60年代,随着南疆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清叛乱,浩罕军队趁机再次入侵,并建立了所谓“哲德沙尔汗国”,几乎吞并了整个新疆地区。如果不是左宗棠、刘锦棠等人驱逐了浩罕侵略者,收复了新疆,那么新疆可能将不再属于中国所有。更可悲的是,正处于“嘉道中衰”中的道光帝,既没有了其祖父乾隆帝的雄才大略,更没有了乾隆时代强盛的国力支持,只能以妥协退让来解决昔日“小兄弟”的入侵。因此在十年之后,面对着比浩罕强大百倍的大英帝国,清廷以屈辱的姿态结束战争的结局也就可以预见了。请支持本团队制作的《战争特典》《铁血文库》系列实体图文书!独立专业 有种有料!


战争史

张格尔之乱在一定程度上是乾隆时期大小和卓木之乱的延续,他是乾隆时期大和卓波罗尼都的孙子,乾隆年间波罗尼都被诛杀后,他的儿子萨木萨克逃亡邻国浩罕,得到庇护,张格尔就是萨木萨克的次子。他在回部以诵经祈福的名义,行煽动民众反清独立之实,其叛乱由小及大,从嘉庆二十五年开始直到道光八年,破坏了西部边境长期安定的局面。

以诵经祈福传食部落。奸回假馈和卓之名,敛财煽众,时有讹言。


这场变乱的原因除了境外势力勾结张格尔煽动之外,其主要因素还是在于清廷在新疆吏治腐败,以至于回部怨声载道,积怨已久。清政府派去当地的官吏与回部的伯克们狼狈为奸,凭着手中的职权,大肆科敛,回部反抗情绪日益攀升,很容易被张格儿这样的反动势力利用。

久之,法渐弛,莅其任者,往往苛索伯克,伯克又敛之回民。嘉庆末,参赞大臣斌静尤淫虐,失众心。


从嘉庆二十五年开始,张格尔就开始骚扰南疆,屡败屡起。道光五年的九月,清朝的领队大臣色彦图在追击张格尔不成后,竟杀死无辜布鲁特部妻子百余人而还,部落头目汰列克愤怒不已,率死部两千余人“覆官兵于山谷,贼遂猖獗”。道光六年八月,张格尔叛乱势力连续攻陷喀什噶尔、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西四城落入敌手,严重动摇了清政府对新疆的统治,张格尔还以“四城破,子女、玉帛共之,且割喀城酬劳”

的条件,让浩罕汗国助兵,又悔约,两股势力遂在境内火并,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道光皇帝迅速调兵遣将,调集军队共计3.7万余人进行镇压,在政治上惩办贪污不法的官员,并对叛乱部众区别对待,加上张格尔的在占领区内的倒行逆施,也让回部群众认清了其真面目。清廷用五个月时间平定了叛乱,张格尔在北京被“寸磔枭示”。这就是这场叛乱的大致经过。

这场叛乱的影响如下:

一、这场叛乱首先就打破了新疆长期稳定的内部环境。在这场叛乱前,新疆已经60余年安定无事,而张格尔叛乱的七年叛乱后,他的兄长玉素普在浩罕汗国的支持下又大举入侵。玉素普之乱被平定后,期间和平十余年。道光二十七年,又有玉素普之子迈买的明七和卓之乱。南疆在道光初年至道光末年就已经遭遇三次兵祸,经济破坏严重。

二、张格尔之乱使清朝财政压力巨大,损耗了国力。

清朝在道光时期,国力已经不如康乾盛世之时,此次为了平定张格尔之乱,调集了伊犁、乌鲁木齐、陕西、甘肃、黑龙江、四川、吉林、在京八旗等部,又从内外蒙地区调集了马匹2万、牛驼数千以及蒙古王公所进之骆驼3000来调集物资,前后耗费帑银千余万两,尽管清廷尚能勉力应对,但这无疑使财政危机更加深重。

三、张格尔叛乱使清朝认清了南疆的重要性,改变了以往防御力量重北疆、轻南疆的局面。

首先移驻参赞大臣于叶尔羌,以此为中心构筑防线。其次加强南疆的驻防兵力,原来在南疆驻防兵力仅6000余人。张格尔叛乱后,增加为12000人。并且广开屯田以供应驻军饮食。

四、改革新疆地方的行政制度。

此次叛乱后,清廷对派驻新疆的官员严格考察,并且增加养廉银的费用。改革伯克制度,不准贿选,对担任伯克的人选的家世要仔细核查,方许担任,严格实行回避制度。革除苛捐杂税,防止伯克欺压普通回众。

故事,大伯克回避本城,小伯克回避本庄,至申严禁令。

以上四点,我认为就是张格尔叛乱给清朝带来的影响。但是,清廷处理张格尔叛乱事件时,对其幕后支持者浩罕汗国的外交处理上有些软弱,在其没有归还张格尔家属并没有承认错误的情况下,仍然进行通商,将抄没的浩罕商人货物归还,让步太多,以至于给边境安全留下了隐患,实是一大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