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田慧雨

有古语“有情有义刘关张,无情无义柴赵郑”,拿刘关张的兄弟情讽刺柴荣赵匡胤郑恩的结义有始无终捅刀子。流传甚广的还有另一句话,“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这是从数量上对比,宁愿少而真,不可多而滥。


这些话是民间从演义评书故事总结出来的,众所周知,刘备关羽张飞涿郡相遇,交谈后相见恨晚,遂斩鸡头烧黄纸,在张飞庄园桃林中焚香结拜,誓同生死。

之后,三人形影相随闯天下打江山,始终情义当头,无论多艰险困难都不离不弃,张飞醉酒失下邳,刘备妻子家小俱被俘,慨叹“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徐州被曹操攻破,关羽为保二嫂,屯土山约三事,报恩后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三人相会于古城。(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此后刘关张历经险阻,打出一片天地,可谓否极泰来,谁知平地惊雷,孙权毁约,关羽失荆州,新登帝位的刘备不顾一切要为弟报仇,出师前噩耗传来,张飞醉卧被杀,叛将逃往东吴。二弟之仇不同戴天,失去理智的刘玄德,起倾国之兵伐吴,夷陵之地火烧连营,烧掉了半世雄心三人心血,也烧掉铲除汉贼恢复汉室的机会,刘备崩逝于白帝城。三人应了同生共死的结拜誓言。


而反观瓦岗寨群雄结义,隋唐好汉四十六友在到山东历城给秦叔宝的母亲拜寿,黑白两道上的好友齐聚一堂,隋唐四十六友遂起意,在贾柳楼结义誓同生死,有福共享有难同挡。(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而后救兄弟聚瓦岗,倒也风云际会邯畅淋漓,随着李密上山,众人渐行渐远,至于瓦岗失败,群雄零落,各奔前程,此后別说兄弟情义,连基本的信用也缺失,等到王伯当随李密身死,恩人兄弟洛阳城前兵戎相见,单雄信马踏唐营割袍断义,法场祭二贤庄主,兄弟情至此烟消云散,令人唏嘘。所以后人总结:“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南方鹏

听唱大鼓书,有这么一句:“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说的是桃园三结义有始有终,瓦岗弟兄最后反目成仇。正史中,桃园三结义自然是没有的,贾家楼结义也是没有的,因为那些人即使真的存在,在瓦岗起义失败前也不可能坐在一起,因为他们正在战场上捉对厮杀。

虽然刘备关羽张飞从未结义,但是兄弟情义却是真实存在的,至于贾家楼四十六友,根本就是好几个敌对阵营里的,根本就不会坐到一起喝酒,比如说秦琼当大隋建节尉之前灭了卢明月,老头子屈突通屈突盖更是大隋高官,罗成(虚构的)他爹更是李建成死党,见到瓦岗系就抓起来狠揍,被张公瑾带人逼死了。

首先要说一个很应该有名但却很多人不知道的人物——屈突通。他是最不可能跟秦琼结拜的,因为他的年纪可以做秦琼的父亲了。这个屈突通在隋文帝的时候,就已经做了右武侯车骑将军,他弟弟屈突盖做了长安县令,就是这老头儿打败了李密做参谋长的杨玄感兵变,后来又把李世民的大将兼好朋友刘文静打得只剩下光杆儿司令,后来虽然在白发苍苍的时候归顺了大唐,但还是得到了李渊和李世民的重用。

这里要插一句话说几个人的年龄,免得下文混乱:屈突通生于557年,比程咬金大三十二岁,程咬金又比徐茂公(徐世绩、李绩)大五岁。这年龄段,就是结义,也不能按演义那么排顺序。

这里要说好朋友,还真有几伙儿,比如单雄信与徐茂公。单雄信要杀李世民,徐茂公阻止而且成功阻止了,单雄信被杀前,徐茂公割了一块肉给单雄信吃,并一直照顾单雄信家小。后来被封英国公,凌烟阁排名二十三。

可能跟徐茂公单雄信成为好朋友的,还有魏征,这个隋朝武阳郡丞元宝藏手下的参谋,率先劝说元宝藏归了李密(只是不知道这个元宝藏结局如何),后来又劝说徐茂公归了大唐。

另外一对好朋友要数秦琼和程咬金了,他们一起在隋军当军官,又一起跟着上级裴仁基一起归李密,又一起被王世充抓去,最后一起密谋,成功逃跑到李世民麾下。

而在归李密之前,秦琼程咬金兄弟在战场上和单雄信徐茂公打得死去活来,而那个据说是罗艺(罗成是虚构的,不存在)家将的张公瑾,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当时正在王世充手下混得风生水起,后来归了李世民也做了大官,跟着李靖剿灭东突厥之后进封邹国公。

还有一对,一个杀了另一个,那就是前面名单里的盛延师杀了王伯当。王伯当的结局跟演义中的一样,死保李密,最后被乱箭射死,那个盛延师结局也不好,也被李渊杀掉……


半壶老酒半支烟

这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

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之后,立志要同生共死。后来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所杀。张飞急于报仇,被自己人所杀,而凶手投奔东吴。面对着结拜的兄弟死去,刘备起兵伐吴,最终白帝城托孤,死了。

我们不管刘备起兵伐吴是出于私心还是霸业,都可以看出他没有忘记曾经和两位弟弟许下的诺言。他很好的践行了自己说过的话。用行动告诉了旁观者,桃园结义不是一个形式,说过的话是要付诸于实践的。

而瓦岗寨呢?

想当年结拜的时候是何等的豪气!而瓦岗寨上上下下也是有一股子向上的冲劲。

瓦岗的英雄们起于绿林,自然江湖的道义看的更重,结果呢?最后单雄信死在了罗成手下。

瓦岗寨李密来了之后,人心就开始涣散,后来李唐的崛起更是冲击了瓦岗寨。瓦岗的英雄们有的投靠了洛阳王世充,有的投靠了李世民。

单雄信因为和李渊不共戴天之仇,所以死命保护王世充,并且做了驸马。单雄信被俘虏之后,以前的兄弟们多次劝他投降,他都不同意。

没办法,最后监斩官是罗成。

无论当年说得多么好,最后却无能为力,这样的结拜在世人的眼中就是一个笑话。

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说法。

ps:这种说法讨论的范围只是话本小说或者人们口头相传。实际上瓦岗山并没有结拜。


诗书君

这句话的由来是三国演义的桃园结义和隋唐类小说中的贾柳楼(有的版本是贾家楼)四十六友(不同版本人物和数量都不同,但主要人物还是有的)大结拜。可是同为结拜,为什么评价却完全不同呢?


刘、关、张当初聚在一起畅谈,为了同样的信念与理想最终走到一起,结为兄弟。后面经历了重重磨难,但是三个人的心始终如一,尽管他们有着各自的缺点,尽管结局令人叹息,但他们的兄弟情义却体现的淋漓尽致。

再反过来看瓦岗,结拜之前罗成和单雄信就打了一仗,表面上和解了,实际都暗自记恨。而结拜是缺德的徐茂功一手策划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栓在一起,同时也算计了秦琼。可以说他们之间充满着尔虞我诈,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兄弟。单雄信被杀的时候,那些兄弟哪个随着他赴死了,哪个又为了他的死弃官了?尤其是在说唐全传中,人的丑恶一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单通被杀的章节中,不同于其他版本,单雄信在最后大骂不在场的秦叔宝和监斩的罗成,惹得罗成性起,直接一剑劈死了单雄信。与其说描写的是兄弟义气,不如说是在抨击这种所谓义气。



所以说刘关张虽然结局让人惋惜,但是他们体现了真正的兄弟情,总好过瓦岗那些所谓兄弟朋友,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烛影斧声

桃园三结义,历来被民间奉为做人道理,一言九鼎。瓦岗山单雄信反唐,被李世民捉住,处一极刑。瓦岗众兄弟,只有秦琼一人祭奠法场,实在让人寒心。桃圆兄弟三人升天,先说刘备,做了蜀汉皇帝,享受万人香火。再说关羽,关帝庙仅次于夫子庙。后说张飞,经过历朝历代加封,也位尊帝君,享受人间香火。相比瓦岗兄弟们就惨了,没人修庙祭祀他们。



济阳老哥

这句话是根据三国演义和隋唐演义,两部历史演义小说来的!曲艺评书和大鼓也有!三国演义,人尽皆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义结金兰,亲如手足!一起打天下,同生死共患难!最终因为关羽被杀,张飞被杀,刘备举全国之力伐吴国,惨败于夷陵!托孤白帝城!兑现了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誓言!因此,这就成为了交朋友,拜把子的典范!

而隋唐演义的故事,说贾柳楼四十六友结拜,推翻隋朝!这些人最终不能做到同患难!瓦岗寨散伙,这些人就各走四方,自谋出路了!最终,以投靠李渊的一派,和投靠王世充一派对立,粉碎了之前的友情!而这一事件,完全对不起,贾柳楼结拜的誓言,成为敌人!这就成为结拜交朋友的反面典型!

综上所述,这就是“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的原因!


萌大叔来了

瓦岗山开始就不团结,单雄信的绿林道和罗成的北平府十三将非常对立,后来兴唐扶李,锁五龙罗成斩雄信。北京的评书大家王玥波说罗成是白虎星转世,雄信是青龙星转世,见到就争斗不止,后雄信死后转世为盖苏文,用飞刀日斩瓦岗山张公谨等三十六将,罗成转世为薛仁贵,又与盖苏文不死不休。而桃园三兄弟就太义气了,尤其是关云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