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梁山好汉没有姓赵的?

A和悦物流

今天直入主题!首先,《水浒传》中虽然梁山上没有姓赵的,但梁山之外的人除了宋徽宗姓赵的可也不算少,比如说修文殊院的赵员外,捉拿宋江的捕头兄弟赵能、赵得,方腊方江南十二神之一的赵毅,与李师师其名的京城名妓赵元奴等。有人说梁山方小说中的主要贼寇,所以要和皇家有所避讳,但要避讳一般来说是讳名不讳姓,但同样身为贼寇,田虎方和方腊方也出现了赵姓的人物,这是不是就有点奇怪了,别急,往下看。

我们再来看看大致产生于北宋初期的《百家姓》,《百家姓》的姓氏排名毫无疑问是宋廷按照他们所认为的姓氏尊贱排列的,因此赵姓排第一无可争议。第二位的钱姓是那位三千强弩咔咔射潮的吴越王钱镠的大姓,之后的第三到第八名就是皇后和几位主要夫人的姓。而梁山第一代寨主姓晁(不理会王伦了),第二代寨主姓宋,公明哥哥有难八方支援,天下英雄不服赵家却服宋江(以及威望比宋江还高的柴进),因此我们是否能推测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对赵姓并不感冒。等到大排位后,梁山等人有了座次,但我们观察他们的姓氏也没有什么尊卑之分,而《水浒传》以宋朝为背景,说施耐庵把赵姓忘了,这也不太可能,我们继续往下看。

在历史层面,《水浒传》里的天罡36人大多和历史上宋江起义的36人一致,这36人也明确被记载在《大宋宣和遗事》中,这个不难发现,这36人中就没有姓赵的,这36人以宋江为首并继续衍生至《水浒传》中,有种以“宋”代“ 赵”的意思,宋江,即可理解为宋朝的江山,而施耐庵更是借李逵之口说出了以宋代赵的隐喻,当时朝廷前来诏安,众好汉齐聚一堂等候吩咐,但朝廷命官表现的很是傲慢,这时李逵暴躁的冲了出来撕毁了圣旨,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他大宋皇帝姓宋,我哥哥也姓宋,凭啥他能做皇帝,我哥哥就做不得!

车逻辑分析这段话施公可能要表达这么几层意思:

一、一方是贼寇,一方是朝廷,贼寇撕了圣旨已经是大逆不道,就算你诏安了也暗示你会不得善终;

二、当今天子姓赵可不是姓宋,你们这帮贼寇来基本的知识点都搞不清楚,还聚义,还想报效国家,你们可拉倒吧。这点间接反映了梁山聚义(或者是农民起义,梁山泊不算农民起义,但宋江三十六人算)的某些方面有着先天的不足;

三、以“宋”代“ 赵”,延续《大宋宣和遗事》里徽宗部分的基调继续讽刺宋徽宗,说他才是导致当时农民起义的“罪魁祸首”。

这样,作为辅助天罡36人的地煞72将也依然没有姓赵的(宋江的弟弟宋清,作者可能想间接要表达宋江的清白,我宋江上梁山,但我不是草寇,我还是要继续报效朝廷的),众人从接受诏安开始一步步也走向了土崩瓦解。《水浒传》的主题是官逼民反,逼上梁山,这108将可以代指“宋民”,逼他们上山的官则是朝廷,也就是“赵官家”,这样一来也能清楚的表明官和民两大阵营的对立关系。

可悲的是,即使官逼民反的罪魁祸首是宋徽宗,但好汉们落草后却并没有走推翻宋朝的道路,他们却在宋江的带领下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唱着“污吏贪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的歌谣。这里,一方面突出展示了梁山众人无论如何都不会善终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是暗示这宋家江山渐渐会被宋徽宗小号殆尽的一种过程。因此,单从梁山上没有赵姓这个议题来看,车逻辑认为是施公想隐射一种宋朝和宋江的悲剧罢了。


文/车逻辑的逻辑

108将还没有姓车的呢,谁给解释下?


车逻辑的逻辑

首先说这个问题有水平。不是象有人想的那么简单。有人相当然认为:《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中没有赵姓,大抵是因为北宋时期赵姓是皇族姓氏,古代要求避讳。这是基本浮现在脑海中的回答。封建君王或尊亲为显示威严,规定老百姓再说话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所以作者也就没让他们做这些当时有违正统思想之事。这种解释显然不对,又不是把皇帝的姓名挂嘴边,人家姓赵你还不让吗?那犯的是哪门子的法?!



我们多读几遍名著可以发现,在《水浒》所写725个人物当中,姓赵的有13人。他们是:当朝风流天子宋徽宗赵佶、宰相赵哲、谏议大夫赵拆、监战官赵安抚、纳金翠莲的雁门县富户赵员外、押送杨志的公差赵虎、阳谷县开纸马铺的赵仲铭、捉宋江的郓城县都头赵能和赵得、田虎的部下赵能、方腊的部下赵毅、童贯的部下赵潭及东京名妓赵元奴之赵母等等,人可谓不少。

宋朝的第一大姓就是赵,赵姓可说是国姓,《水浒》作者施耐庵肯定应该清楚。然而在梁山好汉中,108将共77个姓氏之中,作者安排7个姓李的:李逵、李俊、李应、李立、李云、李忠、李衮;4个姓朱的:朱仝、朱武、朱富、朱贵;4个姓张的:张清、张青、张横、张顺;4个姓杨的:杨志、杨雄、杨林、杨春;也不让一位好汉姓赵,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怪事。



《百家姓》由来是这样的,据说是宋朝初年原吴越国无名氏所编。因当时的天子是赵匡胤,赵姓便成了国姓,列为第一。另外,因编者是吴越国人,吴越国王就是那位强弩射潮的钱镠,故钱姓放在第二。再者,第三至第八位据说是后妃们的姓,也要列在前面,依次排列,无所争议。

然而有趣而令人深思的是,施耐庵偏偏藐视这些,体现如下:108将中的帝子龙孙是姓柴名进,是周代世宗柴荣的后代、家有誓书铁券;有古代重臣的后代、后汉三国时关羽的嫡派子孙关胜;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杨志;河东名将呼延赞嫡派子孙呼延灼;富豪有独龙冈大财主李应、河北大名府“第一等长者”卢俊义等等。众多安排,偏不姓赵。



第七十一回梁山英雄排座次后,作者写了一篇赞词,开头两句是“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可是这一家异姓中,独无赵家,这难道是偶然的疏漏还是巧合呢?事实上,这是作者有心安排的。

在很重要的“黑旋风扯诏谤徽宗”一回书中,李逵有一句话:“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这很明显是施耐庵有意安排的,借用李逵这样粗鲁之人说出这没文化的话来,大有调侃之意,也具有喜剧意味,令读者为之一笑,其实作者的潜台词就是要用宋姓代替赵姓。这个问题读者细想就明白作者用意了。



因此,作为古典名著之一,这部作品中人物姓氏的选择,并不是作家随便信手拈来,而是有意安排的。108将中没有赵姓,正因为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突出反映了对重用奸佞、误国害民的赵氏王朝的极大不满。因此避免让梁山好汉与他们同姓同祖,玷污清白!

但也有些《水浒》迷认为梁山好汉中之所以没有赵姓,是因为受《大宋宣和遗事》的影响。因为《水浒》中的故事很多都是从《大》中移植、演义过来的。《大》中列举了以宋江为首的36人的绰号及姓名,这36人之中就没有赵姓,所以72地煞中就不宜塞进一个赵姓;再说梁山上的这些好汉,上山后都是“强盗”,在“强盗”中安排一个赵姓,有辱国姓。出于对国姓的尊重,作者才有意不安排的。


不得不说,这种说法其实没道理。如果说36人中没姓赵的,72地煞中就不会塞进一个赵姓,一言而喻,这种说法太武断。至于说“强盗”中安排一个赵姓就有辱国姓,则更难说得通了:难道在田虎手下的赵能、方腊手下的赵毅这些“反贼”和妓女赵元奴都安排为赵姓,这就是尊重国姓吗?!因此在梁山好汉中没有赵姓英雄,只能是作者有意安排的。


萩龙观世界

其次,宋朝赵姓很特殊,一般都会被礼遇,一个说不好就跟那个王爷或者贵族有关系,或者一顶冒犯皇权的帽子都是抄家灭族的,赵姓基本都会混得不错,没必要上梁山干这些杀头的事。


私混半生

这很简单啊。,皇帝姓赵,为了避讳,作者自然不敢让一群土匪,流氓,恶霸,姓国姓,但作者让头领姓宋,姓国号,隐隐透露了作者认为大宋皇帝带领着一群土匪像,流氓,恶霸。


清水空流

忠心报答赵官家。宋朝赵姓高贵,如若梁山好汉中有姓赵的,估计书或者剧目会被禁。


言有章

一百零八將是保“趙家”?還是反“趙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