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幫閒歲月:不被理解,被人認為是個找工作、缺錢花的青年

文|周渝

開元十八年(730),李白西入秦海,到長安謀事業,然而事與願違,遺憾而歸。天寶元年(742)秋,李白再次應詔入京,這回終於如願以償地被召見於金鑾殿,但在度過三年翰林歲月後,再次悻悻離開。如今還有種新觀點,認為天寶十二年(754),李白第三次來到長安。這次前來是為了向朝廷告發安祿山造反之事,同時進獻濟時之策,以便消除這場大亂,儘管他和小友杜甫經過許多努力,卻最終報國無門,失望而歸。當然,這種說法目前還沒有得到有力的史料支撐,尚處未定論階段。李白一生走過無數地方,長安城無論是二入三入,這裡都絕對算得上是李白生命中榮耀之巔與傷心之地。都城歲月裡,他時居廟堂之高,時處江湖之遠,遍遊三秦奇景,華山、渭水、終南、邠州等地皆留有謫仙人的足跡。

邠州位於長安西北方,《輿地廣記》載:邠州,古豳國。西魏置豳州,後周及隋皆因之。煬帝初,州廢。義寧二年,復置豳州。唐開元十三年,以字類“幽”,改作“邠”焉。唐時的邠州,轄境大致相當於今陝西彬縣、長武、旬邑、永壽四縣地。

李白的幫閒歲月:不被理解,被人認為是個找工作、缺錢花的青年

李白到此地,據說是好友陸調為他指的路。當時李白在長安因無門路而苦惱,陸調告訴他,那邠州長史李粲是位好客之人,經常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結識的人也不少,若在長安實在找不到路子,倒不如去邠州碰碰機會。李白聽從陸調建議來到邠州,發現這位良友沒有騙他,長史李粲果然是位非常好客之人,李白一到就受到好酒好菜招待,一住就是兩個月。當然李白也不是來白吃白喝,既然李粲時常宴請,奉酒賦詩的任務就落到了李白身上。這樣神仙般的日子雖然快活,但時間一長,李白反而愈發焦慮,畢竟他不是來混吃幫閒的。於是,李白作了首《豳歌行上新平長史兄粲》送給李粲,以詩傳意。

“豳谷稍稍振庭柯,涇水浩浩揚湍波。哀鴻酸嘶暮聲急,愁雲蒼慘寒氣多。”開頭便是這悽風苦雨的畫風。而後又言“憶昨去家此為客,荷花初紅柳條碧。中宵出飲三百杯,明朝歸揖二千石。寧知流寓變光輝,胡霜蕭颯繞客衣。寒灰寂寞憑誰暖,落葉飄揚何處歸”。時間過得太快,轉眼天氣轉涼,又得為禦寒的衣物而發愁了。最重要的還是最後幾句“吾兄行樂窮曛旭,滿堂有美顏如玉。趙女長歌入彩雲,燕姬醉舞嬌紅燭。狐裘獸炭酌流霞,壯士悲吟寧見嗟。前榮後枯相翻覆,何惜餘光及棣華。”前幾句寫李粲悠閒行樂,意謂其家境富裕,有能力幫助他。末二句以棣華為喻,希望李粲能夠幫助他實現夙願。

李白的幫閒歲月:不被理解,被人認為是個找工作、缺錢花的青年

李粲看到李白這首詩後有何感想不得而知,但他顯然不能理解李白的理想抱負,只當成是普通青年找工作餬口的請求,將李白推薦給坊州司馬王嵩。坊州在長安正北面,位於黃帝陵之下,王嵩在此地主管軍事,雖是軍務,好歹也和家國大事相關。然而李白萬萬沒想到,到了坊州,他得到的仍然是個幫閒的差事。這位王司馬也熱情款待了李白,但他更熱衷的是把李白和另一個叫閻正字的文人叫來一起對雪飲酒,登高賦詩。為了表達感謝之情,李白寫了首《酬王司馬閻正字對雪見贈》,在詩的末尾,李白再次表達了自己的意願:“主人蒼生望,假我青雲翼。風水如見資,投杆佐皇極。”

從李白後來寫的詩中大概能推測出這樣的場景:王司馬讀完李白的詩,未能理解李白的意圖,還以為李白是缺錢了,想討些盤纏,於是就大方地給李白發銀子。這樣一來李白就尷尬了,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最後也只能收下,內心卻哭笑不得。不久後,李白便滿懷感慨地寫下了《留別王司馬嵩》:“魯連賣談笑,豈是顧千金?……西來何所為,孤劍託知音。鳥愛碧山遠,魚遊滄海深。呼鷹過上蔡,賣畚向嵩岑。”

詩中透著一絲怨憤,欲發又止,王司馬雖是附庸風雅,但畢竟待自己不薄。知音難覓,夙願未成。隨著希望一次次落空,李白選擇離開。開元十九年(731)夏,李白乘舟由黃河東下,告別這個令他傷心的三秦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