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扶植微视阿里入局 短视频进入战国争雄时代

文/森沐梨 GPLP

腾讯扶植微视阿里入局 短视频进入战国争雄时代

从快手到抖音,短短几年,短视频火遍大江南北,短视频已经成为了大众在网上消遣闲暇时光的重要渠道之一,如果说直播还是个风口,那么,短视频就处于暴风口上。

近年来,快手、秒拍、抖音、火山、梨视频、秒拍等短视频平台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尤其是字节跳动(今日头条母公司)旗下的抖音,自2016年9月上线至今,月活用户已突破1.2亿,去年末以来长期高居iOS应用排行榜前两名。

面对短视频的大火,各大互联网巨头自然不愿放弃这一块大蛋糕,毕竟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谁掌握了用户时间也就赢得了胜利,进入2018年,短视频竞争已进入白热化。

以腾讯为例,虽然在社交领域是一家独大,但在抖音今年大火的情况下,也是重新复活自家短视频应用微视,并且投入30亿元来争夺市场。此外,还领投了快手和梨视频,以对抗头条系。

种种迹象表明,腾讯阻击抖音已势在必行,抖音今年的火爆已经对于腾讯造成了一定压力,只是根据情况随时在调整战略战术。除了腾讯,抖音还与其他大佬摩擦不断,先是遭遇微博多次封杀,之后微博也开始大力扶植自家的小伙伴,如秒拍、晃咖等抖音的直接竞品。

干儿子不如亲儿子,腾讯巨资投资快手后,貌似快手社交属性的自我进化已经超出了腾讯期望的限度,腾讯拿出30亿元来扶植自家的“亲儿子”微视,试图再与抖音在短视频市场一决雌雄。

其实腾讯极有先见之明,微视早于2013年9月就已经上线,这个时候头条连西瓜视频都没有,更何况是抖音。此后随着人事变动,微视地位已经从抢占移动短视频机会到战略放弃。错过了风口,再砸重金扶植,能取得多大的效果,目前来看还难说,毕竟短视频领域已经有了太多后起之秀,微视暂时并没有得到市场过多关注。

统计数据显示,到2018年4月,短视频APP的月活跃用户总数已超过4.5亿。微视的用户数在今年2月才出现明显增长,目前的月活跃用户数为512万,约为快手的1/46,抖音的1/32。

腾讯阻击抖音还没有结果,面对短视频这个大蛋糕,阿里巴巴也开始行动了,近期有消息称,淘宝拟推出名为“独客”的短视频App,主推以“物”为核心的生活消费短视频,且走竖版视频的道路。

当然,无论淘宝做什么形式的产品,其核心仍然是以电商为基础,通过各种手段向淘宝导流。

据接近淘宝的人士透露,此次独客的视频定位非常明显,让短视频更容易变现,把其他平台没做好的事情,依托淘宝电商巨大的先天优势,发挥到极致。

其实抖音已经上线店铺入口,用户可进入达人店铺进行购物。这是继抖音提供外链淘宝购物车后,在红人电商方面的又一次推进。

5月21日,有消失爆出今日头条新一轮融资将由阿里旗下云峰基金领投,不过阿里很快出来否认。不过这也不是不可能,抖音一直跟微博有流量合作,阿里持股微博31%股份,而快手又是腾迅系的,抖音如果要找靠山,阿里巴巴则是不二的选择。阿里一直想扩展自己的内容电商,抖音正成为电商变现聚集地,阿里巴巴与抖音的合作能让有需求的用户直接在抖音上实现购物,能够给内容制作方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可能在淘宝看来,用户从其他平台跳转,说到底仍是会受人钳制,倘若哪天关闭入口,岂不损失了大量客流?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这或许就是独客应运而生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短视频领域,不得不提快手,快手诞生自2011年,没有人会想到,一款毫不起眼的APP快手,能从农村起家,依靠草根+UGC的模式,迅速以星星之火,燃烧整个中国,收割几亿用户。然而,不想中途被抖音截胡。

据QuestMobile数据统计,2018年3月份抖音上榜日活跃用户量增长最快Top1,火山小视频在Top4,西瓜视频Top9,而快手在Top18,头条系短视频APP的汇总DAU已超过快手。

比达咨询数据显示, 2018年第1季度主要短视频APP月均活跃用户数方面,西瓜视频、快手、抖音短视频在同领域中居第一梯队,三者月活分别为1.93亿人、1.90亿人、1.54亿人。

抖音从一亿的用户量增长到十亿也只用了三个月时间,目前抖音短视频的市场渗透率达到14.34%,这样渗透率和增长率的抖音任谁都不能轻视。

在疯狂的资本推动下,抖音等“现象级”爆款迅速走红,即便是遭遇到严厉的监管,也未能明显影响到抖音的发展。抖音4月份的月度UV为20554万,比上月增长了19.5%;日均UV为9586万,比上月增长了30.7%。

在短视频这条赛道上,竞争者还有秒拍、美拍、微视等。4月18日,二更宣布完成1.2亿元人民币B3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雄牛资本和坤言资本联合领投,前海母基金跟投。

以美拍、B站为代表的老牌短视频企业积极思索“小而美”兴趣分支的转型,4月份,专注音乐短视频的动次发布了3.0版本带来了短视频垂直领域新的玩法,并且一个月内完成2000万的Pre-A轮融资,行业正在加速优胜劣汰。

不过在短视频一片红火的现象下,2018年以来,主管部门使出“组合拳”,给一路狂飚的网络视频行业踩下了“急刹车”。

短视频平台低俗内容泛滥,平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内容监管背后最大的犹疑,是商业利益与内容管控之间的矛盾。毫无疑问,在翅膀还没完全长硬的短视频行业,资本依旧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资本依旧在操纵着平台的运营。

不过短视频,早已经形成了聚集效应,马太效应在短视频领域在也愈加凸显,在蛋糕已经瓜分殆尽的情况下,其他短视频平台还想再分一杯羹,这没有那么容易。不管如何,短视频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最主要的内容表现形式,早已成为内容创业者的必争之地,到底谁能在这场“竞技”中生存下来,目前还不好下结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