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失荊州!關羽的臉並不是氣紅的

談到“紅臉”,就要說起三國人物關羽,關羽被封為五虎上將之一,《三國志》中對他容貌的描述是“面如重棗”,可見關羽的面容有泛紅的特點;但從其他史料中,我們卻很難找到對關羽紅臉的詳細記載。

大意失荊州!關羽的臉並不是氣紅的

  根據目前的醫學推測,“面如重棗”有2種可能:

1、紅胎記,也就是醫學中的鮮紅斑痣。

2、紅血絲,也就是毛細血管擴張症。

紅胎記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顏色加深、面積擴大,一般40歲左右就長出結節。但關羽的面部並無結節,因此,排除是紅胎記。

大意失荊州!關羽的臉並不是氣紅的

《三國志·關羽傳》第一句話,“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其中,“河東解人”指的是今山西臨猗縣人。山西省位於黃河中游東岸,華北平原西面的黃土高原上。氣候特徵是:日光充足、風沙較多;災害性天氣較多,“十年九旱”;晝夜溫差較大。

大意失荊州!關羽的臉並不是氣紅的

山西、甘肅位於西北地區,地形以黃土高原為主,甘肅更是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的交匯地帶,氣候乾燥、寒冷,幹風凜冽,陽光直射,輻射強;並且多風沙、晝夜溫差大,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就容易出現面部毛細血管擴張的現象,形成“紅臉”,常見的就是“高原紅”。

另外,關羽作為蜀國大將,長年征戰,受風吹日曬,也是刺激皮膚泛紅且偏黑的一大原因。

大意失荊州!關羽的臉並不是氣紅的

  綜上所述,關羽“面如重棗”很有可能是毛細血管擴張症再加深膚色的緣故。當然,這種面貌特徵並無不妥,反而為關二爺增加了許多英雄氣概和“忠義”形象!只是,對於今人來說,無論是紅胎記、還是紅血絲,都會影響“顏值”,不利於社會交往,建議還是早日祛除為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