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中的"一候"为多少天?它在农时中有什么作用?

刘洋202196236

候,时令名,五天为一候,一年共七十二候。《素问·六节脏象论》:“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

4月14日的候如图

“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而每一候都有相应的自然现象对应,称为物候。如:

立春: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雨水: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

惊蛰: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春分: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清明节: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谷雨:一候萍始生;二候呜鸠拂其羽;三候为戴任降于桑。

等等。全年七十二候,二+四节气。


水煮周易

候”是古代历法家“刘焯”提出立“候”的。简而言之古时候,“候”是在二十四节气之后。我国劳动人民又把二十四节气细分化为以“候”为单位!

起初是规定立春开始算五天为一“候”,一年共有七十三“候”。最后一“候”为六天或七天。是一种简单的平“候”相当于平气!

经过长期的实践后来又不断演化,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推算,又把原来的每年七十三“候”化掉一“候”就形成了现在的每年七十二“候”了。也就是说一个节气管三“候”如此即形成了节气的细化单位。如此“平气”对应平候。以定气对应的平“候”为半平“候”




说白了也就是在今天的黄道上每相隔黄经五度就为一“候”。“候”是二十四节气里最小的单位。古代的天文历法家门所以把二十四节气细划分为“候”就是为了在农业上来定气候的!谢谢悟空老师!


o星火燎原o

战国未期,吕不韦在《吕氏春秋》里有了明确记载“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分二十四气,共七十二候”。

七十二候的“候应”基本分为三类,表示一年中物候和气候的变化情况。

一类是动物的候应,如鸿雁来宾,寒蝉鸣,蚯蚓出。

一类是植物的候应,如桃始华,萍始生,禾乃登等。

一类是非生物的侯应,如水始冰,雷乃发声,虹藏不见等。


等事长

根据我的了解,农历中的"一候"为5天,二十四节气每两个相邻节气为3候,一年为72候。

候的作用,

1.由于农业的农时性,需要把节气和农事活动配合好,而每个节气15天,间隔时间太长了。

实际上,候是农业基础知识的冷知识,很多人不知道。我长期关注三农,学习农业知识,向农民传授知识,才懂得的。我衷心的祝福中国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富足。
图片来自网络。


黄常慧

候与节气有关,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候,一节气分上中下三候,一候为五天,全年七十二候。

它的作用和农时有密切关系,古时老农都是观天,看皇历来掌握农时,一候为五天,观察气候变化,合理按排农事。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图片来于网络。


有缘人153832681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的,它又服务于农民的耕耘,收获等农事活动。每个节气又分三候:初候,次候,末候。因每个节气十五天,故每候主五天,这样,二十四节气又推出七十二候。七十二候在周代己有,如《礼记.月令》所哉,冬至初候曰蚯蚓结,次候曰麋角解,末候日水泉动。七十二候详细记录了古人随节气变化,对各种自然现象的认识,它们形成了一个大自然运行节律体系。主要是为农事服务,但也服务于人事。如奇门遁甲也是五天一局,一个节气分上元,中元,下元,一元演一种格局……


梦归自然2

所谓一候,现在公务员一个星期的工作日为五天就是一候。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每三候为一节气。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的三候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有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洁明了的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