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孙嘉诚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冒死也要弹劾年羹尧?

八零后勇往直前

文/炒米视角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孙嘉诚是一枚耿介忠直的铮臣。第一次出场就因为新钱铸造,顶撞了主管户部的总理王大臣。他自己喝多了回家等死,却等来了张廷玉代表雍正对他的褒奖和重用(实补三品的都察院监察御史)的消息。

然后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心为公,忠贞为民。在”张廷璐科举舞弊案”时,极力鼓励张廷玉参他弟弟,他这样做,一来为公,二来为保同样清廉为公的张廷玉。


当年羹尧气焰越来越嚣张的时候,“跪迎”、“卸甲”、“年选”等等,与雍正皇权发生冲突的时候,雍正一忍再忍,不允许言官参年羹尧。而最终这层窗户纸由孙嘉诚捅破,在满朝都对年羹尧的嚣张习以为常的时候。孙嘉诚站出来参了年羹尧。

而雍正则让孙嘉诚跪在殿外,电视剧用了个“诚感动天”的玄幻桥段。烈日炎炎,孙嘉诚几乎被晒晕,但老天终于被孙嘉诚感动了,先是有风,然后乌云闪电,最终瓢泼大雨。”这变天”其实在文学创作中,暗示了民心的变化。那一刻其实也暗示了年羹尧最终要走向覆灭。所有敢怒不敢言的人 ,内心都开始松动了。以铮臣+天意的形式来证明此事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然而雍正念及其功,仍然给予年羹尧机会。雍正曾提三件事,皆被年羹尧一一否掉,其中便有将孙嘉诚调任甘肃, 协助开展火耗归公。

然而年羹尧此刻仍然没读懂雍正得用意,结果仍然屎糊了心,继续我行我素,这就和孙嘉诚起来冲突,然而年大将军根本不在乎杀掉一个小小的御史言官。结果,这次年羹尧彻底丧失了最后自救的机会。因为孙嘉诚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御史,却是百官的楷模,清流的领袖。 孙嘉诚死了,朝堂震怒。于是百官联名上书,雍正不杀年羹尧也没办法了。


孙嘉诚在电视剧里忠诚感人。而实际人物原型,孙嘉淦不但是一个敢言直谏的忠臣、清官,而且还是一个政绩斐然的能吏 ,并且历经康雍乾三朝,皆得重用。孙嘉淦进士出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等小官,后受重用,历任国子监司业、顺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直隶总督、宗人府府丞、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而且孙嘉淦也并非死于年羹尧之手,年羹尧和雍正都死了,他也没死,不但没死,还一直做着大官,直到乾隆十八年,孙嘉淦活了七十多岁才死,死后谥号文定。


炒米视角

文|小灿哥说历史

孙嘉诚弹劾年羹尧,主要是年羹尧飞扬跋扈

1.年羹尧从西北凯旋归来,面对百官的迎接,竟然坐在马上视而不见,飞扬跋扈到这种程度。

2.雍正命令年羹尧部下的卸甲,他们没有听,年羹尧竟然说出“士兵只知军令,不知有皇上”的不臣之话。

3.最关键的是年羹尧结党营私,在西北作威作福,连睡觉也要“翻牌子”,他奢靡的生活是国家财政支撑的,而当时国库并没有多少钱财。

孙嘉诚是一个谏臣,他弹劾年羹尧结党营私、生活奢侈,说年羹尧是奸臣,所以天下干旱,雍正当时还不想除掉年羹尧,就说,既然你是忠臣,那你去求雨吧。

烈日当头,孙嘉诚跪了几个钟头,眼看就要晕倒,却突然变天,落下大雨。

一个忠臣的行为感动了上天。

但是后来孙嘉诚被雍正派往西北,最终还是被年羹尧给杀了。

孙嘉诚到底是什么人呢?

其实,电视剧中的孙嘉诚只不过是雍正和年羹尧斗争的一颗棋子,做出了无谓的牺牲。

但是历史上确实有孙嘉诚的原型。

此人叫孙嘉淦,因为敢直言进谏而出名,历经康雍乾三朝,都受到重用。

早在雍正刚刚登基,正欲巩固地位,孙嘉诚就给皇帝提了三条意见,一是善待皇帝的兄弟,二是停止征收捐纳,就是不能用钱去捐官,三是停止西北用兵。

当时雍正正想借西北胜利来立威,却让他西北停止用兵,面对八爷党的势力,正想打击他们,却要亲骨肉,这不是摸老虎屁股,跟皇帝对着干吗?

幸亏雍正是一个比较明事理,他知道孙嘉淦的出发点是好的,正好他的老师为他求情,说“嘉淦诚狂,然臣服其胆。”

没想到雍正半开玩笑的笑着说,“朕也服其胆“,赦免了孙嘉淦的罪过。

孙嘉淦不仅能够直言进谏,也是一位有能力的人,办理案件,修河筑堤,事事做的漂亮,最后做到了工部和刑部两部的尚书。



小灿哥说历史

孙嘉诚这个人物设计的好,关键是给年羹尧的死起到了理由、爆发点。他以满清历史上的“孙嘉淦”的身份替代出现,代表着以清流、御史、谏言派支持雍正帝,给杀年羹尧加力

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孙嘉诚不过是五品监察院御史,第一次出现因为雍正制钱让雍正帝认识了这位相貌丑陋的孙嘉诚,但是由于他的直言与大公无私,雍正没有怪罪他,反而派张廷玉暗中嘉奖。

铮铮铁骨,第一位公开弹劾年羹尧的人让老天眷顾!

年羹尧是奸臣,语出惊人,朝廷上下王公大臣不敢说的话让孙嘉诚说了!原因是年羹尧君前失礼、百官跪迎、专横跋扈、恃宠而骄。

孙嘉诚对年羹尧的弹劾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洋洋得意的年羹尧没想到竟然还有这等不怕死的人。

虽然年羹尧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雍正帝的反感,但对刚刚立下战功的年羹尧还没有到了要整治他的地步,孙嘉诚的不屈不挠弹劾使雍正帝把在一场巧合的大雨中救回来的孙嘉诚找到了掣肘年羹尧的一把利剑,那就是把孙嘉诚派去甘肃做巡抚以监视年羹尧并推行新政。


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

这就是雍正帝点拨年羹尧的十一个字,意思是;不要以你的功劳作过分的事情,如果是这样,必然会导致君臣之间的恩情反而变成仇恨。

雍正帝对年羹尧说的这句话在明白不过了,那知道利欲熏心,疯迷了的年羹尧还是没有醒悟。

私自杀掉三品巡抚,雍正帝的眼线孙嘉诚这就是年羹尧捅破天了!


就这样孙嘉诚死在了年羹尧的手里,只有孙嘉诚的死,坚定了雍正帝对年羹尧采取措施的决心。

那么孙嘉诚的到底是什么人?前文交代了,孙嘉诚是凭着正直无私取得雍正帝信任的,忠诚的钉子户。

真实的历史上的孙嘉诚即是“孙嘉淦”山西人,有哥三个在朝廷为官,孙嘉淦是康熙朝进士,历经雍正、乾隆三朝并在乾隆朝得到了更大的重视。

历史上的孙嘉淦就是一位突出的能员干吏,在雍正朝由于提出上疏“亲近兄弟、停止纳捐、罢西兵”惹起雍正帝大怒,差点杀了孙嘉淦。


大学士朱轼的一句话不但救了孙嘉淦,还得到了雍正帝的赏识,朱轼是这样说的:“孙嘉淦虽然狂妄,但我很佩服他的胆量。”接着雍正帝大笑说道;“朕亦佩服他的胆量。”

真实的孙嘉淦在雍正朝最后任督察院左都御史兼着吏部侍郎。

到了乾隆朝,孙嘉淦升任吏部尚书一职,乾隆三年孙嘉淦调任直隶总督,六年湖广总督,后进京入值上书房。乾隆十八年享年七十一岁的孙嘉淦去世。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及网络)



日尧居k古史


谢@炒米视角 邀答。雍正王朝里的孙嘉诚历史原型是孙嘉淦,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个做过六部尚书的扛把子吏部尚书、直隶总督、都察院左都御史的狠角色。

历史上的孙嘉淦与年大将军并无太多交集,年羹尧声名正隆的时候,孙嘉淦还只是个从四品的国子监司业,再说也不是言官并不会管到年羹尧的事儿。


下面咱们就拿电视剧雍正王朝来说事儿。剧中孙嘉诚的角色为三品官监察御史,监督检察正是他的分内之事。选孙嘉淦作为孙嘉诚的历史原型再合适不过了,毕竟雍正登基之初他就上疏雍正“亲近兄弟、停滞纳捐、西北收兵”,条条直犯大忌,被雍正评价为自继位以来敢于犯颜直谏的唯一一人。

至于剧中的孙嘉诚为何要弹劾年羹尧,只有三个可能,具体哪个您自己判断。

1、孙嘉诚的职责使命使然,他就是负责纪律检查工作的。再加上此人犯二犯愣在人情世故上还有点混不吝,就是看不惯年羹尧飞扬跋扈的样子,果断出手;

2、孙嘉诚是大智若愚的官场高手,他已经从细节中参透雍正对年羹尧的极度不满,又因西北军事未平而隐忍不发,所以先替主子投石问路;

3、弹劾年羹尧本就是雍正和孙嘉诚联手出演的一手双簧。要对年大将军动手,就需要先在舆论上制造不利于年羹尧的风向;

再结合此后雍正把孙嘉诚送到年羹尧前线大营,给年羹尧杀掉了,第三种可能性不大,所以原因就非常显而易见了,对吧?



司马砸光

孙嘉诚是雍正时期的一名能臣干官吏!时任户部行走,因铸钱一事弹劾了八爷,被雍正大为欣赏。被提拔为御史言官,负责都察百官行止。但是这跟历史就有出入了!历史上孙嘉诚这个原型是能臣干吏没有错,但是却没有被调入当御史!主要是大清缺人才,御史得留给像纪晓岚这种只动口不动手的人来当。否则便浪费了孙嘉诚在民生治国上的本事了。

孙嘉诚掌管钱币铸造这等于是经济学家了。调他去管纪委的事两厢间隔太远。没有相应的专业性。

其次,孙嘉诚在历史上并没有弹劾年羹尧,主要是弹不上,两厢间隔太远。弹劾年羹尧不是其分内之事!当时弹劾年羹尧的主使是九爷,通过的是百官联名,目的也不是说真的年羹尧怎么样了,纯粹就是搬出来救命的。雍正以反贪为名想要抓八爷,可是年羹尧比八爷贪得多,弹劾他就可以保住八爷!


优己

年羹尧我个人认为做为皇亲国威,立下战功,应该隐退。不应该目中无人,连皇帝身边锦御卫都敢鞭打,目无皇纪,迟早会创下大祸。就算孙嘉诚不弹劾,会有其他人弹劾的。我个人认为,作为皇亲国威更应该低调做人,踏实做事。我记得曾听过一句话,上帝要叫谁灭亡,必先叫谁疯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