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書法作品拍照後與原作品不一樣?

賈懷久

1對於書寫的內容不是非常熟悉,所以寫出來的作品也是行氣不同,字與字之間的氣韻不通,當時寫的時候看的挺漂亮,但是拍完照就會感覺不滿意,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2平時臨摹字帖的時候字帖是躺著的,而不是站著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字怕上牆“”,一旦把字掛起來看也是氣韻不同,字與字之間安排不合理,所以拍照片感覺和原來的不一樣!


3排除以上兩個原因的話,那就是手機或者其他拍攝機器的問題了,或者是光線的問題!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喜歡我或者想和我一起交流書法的朋友請關注我!謝謝


風雅書法

我來回答吧,拍書畫作品與原作不一樣是拍攝方法的問題。普通拍攝色溫、光線、畸變、角度等因素你都無法把控,當然不一樣了。我拍攝過書畫作品。書畫作品拍攝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不比拍人像、風光、微距等容易。

首先要準備好拍攝環境,不能用日光,需要影棚。不能單光源,要四個恆光燈箱,兩支主燈左右各45度打光,上下兩支補光燈。

其次相機要上三角架,最好手動設制,固定色溫、焦距、光圈、快門、感光度數值。特別注意,鏡頭最好中長定焦,防止畸變,例如各家百微就不錯。光圈最好F8左右,絕不可用大光圈。

書畫作品要用磁力扣固定在展示板上,要垂直,不要有坡度。書畫作品要平整,如果書畫皺褶嚴重,要送到裝裱師那壓平。

最後還要測下色溫,調整相機感光度,調整好後固定感光度值,不要用自動感光度設置。拍攝時用快門線或延時10秒拍攝,用RAW格式。

這是比較嚴謹拍書畫作品的簡要步驟和重點要注意的,具體拍攝前後期還要自己細微調整。如果有條件最好用專業設備調整下顯示器色彩,力求精準。

當然書畫作品最好用掃描儀,但是要大幅專業掃描儀,一般大的博物館、出版社或印刷廠有。不是普通家用或圖文店那種,平時很難找到。所以,用相機拍還是較方便的。


冰雪驕子影像

問得好!鄙人認為看一個書法作品的書寫質量一定要看原作!因為中國書法主要是要看作者的書寫功力!(是否是力透紙背入木三分,是否是有血有肉有筋有骨)這些只能看原作,看照片是看不出來的。


鄭興谷茂

今天寫的,4尺半開。擱地板上手機拍攝的。因為拍攝時不水平,所以有點畸變。

腳都能看到。

裁了腳,感覺好點了。

只留下書寫部分,因為拍照時不水平,剪裁之後難免出現了邊緣不直的現象。

4尺半開,是138X35cm大小,實際上看還是有點長的,但是拍在手機上後,你就能一覽無餘。所以可能有點不習慣。

書法作品拍照,最好是上牆,用相機拍攝最佳。


風清揚兮

因為拍照是有視覺畸變的,只能選一個焦點,拍出來就定了,字就顯得近大遠小甚至變形。而人眼是活動的,看到哪個字,那個字就成焦點,通過調整人眼與字的距離,得出最佳欣賞角度。

這些都是照相機無法做到的,相要不變形,掃描是最好的辦法。


垚垚7759

我也有這種感覺,手機拍出來沒有原作效果好,可能是光線和角度的問題吧,我的作品


軒轅先生

角度不一樣。拍照片是正90度,幾乎垂直。桌上面寫時看時一般不是垂直的。所以有(字怕上牆)一說。還有就是拍照片能放大字的缺陷。如果你經常寫好了,再拍一張就能看見你字的缺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