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那麼喜歡吃鯨魚肉?

13431665270


1:日本有吃魚的習慣。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島國,自古以來就有吃海魚的習慣。大家熟悉的日本料理“生魚片”,其實就是生的魚肉。在日本人心裡,他們吃鯨魚肉,就像朝鮮人過年吃狗肉,中國人過年吃臘肉一樣,是一個傳統習俗。


2:日本人為什麼吃鯨魚肉?

實際上,根據有關機構的調查顯示:95%的日本人都不怎麼喜歡吃鯨魚肉。然而在二戰結束之後,日本國內的肉食品嚴重不足,於是鯨魚肉就開始在日本市場,特別是上層社會流行開來。


3:日本每年吃多少鯨魚?

這個數字,或許很難統計。舉個例子:在1938至1939年期間,日本6艘遠洋捕鯨船捕殺了2665頭藍鯨、3344頭長鬚鯨及883頭座頭鯨和647頭抹香鯨。時至今日,日本也拒絕加入禁止捕鯨組織。




揹著女兒去旅行

日本人喜歡吃鯨魚肉可以說是島國的地理特性以及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日本古代一直有肉食禁令,直到明治時期解禁牛肉為止。吃鯨魚肉從古就有,各方面的原因促成了日本對鯨魚肉的喜愛。

1、重要口糧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日本出現糧食危機,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鯨魚肉及其他魚類製品被視為價格低廉替代品的代名詞,成為日本人飲食生活中獲取蛋白質的重要食材之一。

2、飲食特點

鯨魚肉水分多肉質細軟,可塑性很強,日本常用的料理方法幾乎都可以用來處理鯨魚肉。另外鯨魚肉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又是富含鐵元素的紅色肉,被認為是高蛋白低卡路里的健康食材。

近年來,日本捕鯨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

據報道,南極的藍鯨數量已不足原來的1%,西太平洋灰鯨僅剩100頭,徘徊在滅絕的邊緣,而在南極海域每年都有近1200頭鯨魚被捕殺。除了被捕殺之外,水質汙染會使鯨魚中毒,船隻的噪音也會對其產生嚴重影響,這些都威脅到鯨魚的生存。

而日本認為一旦捕鯨活動停止,意味著整個捕鯨產業鏈上的大量工人面臨失業的可能,相關水產公司有可能面臨倒閉危險,從而減少日本的財政稅收。同時日本一直以所謂“科研”捕鯨為藉口,實際上在掩蓋其捕撈公海漁業資源的真相。

我們要呼籲全世界人們制止日本這種殘忍行為,來保護鯨魚免受暴徒的殘害。


菜菜影視

(文/海鮮進出口since1997)

日本捕撈鯨魚,對外宣傳一是維持歷史傳統,二是進行科研研究。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野心。本文權且解讀一下。

歷史上,鯨魚曾經是海洋裡一個很大的群體哺乳動物。對鯨魚的濫捕最嚴重的是前蘇聯

的捕鯨(1946-1986,180000頭)

目前還在有捕鯨行為的國家不但有日本,還有挪威和冰島。這其中最主要原因的是經濟利益驅動。

不止是鯨魚,還有海豚,還有金槍魚……都是海洋裡最有經濟價值的種類。鯨魚肉,鯨魚油等都是高附加值產品。

臭名昭著的海豚灣,一直在譴責聲中存在。



雖然全球商業捕魚禁令從1986年開始生效,然而日本卻一意孤行,一直以科研研究目的捕撈鯨魚。

2014年3月底,國際法院禁止日本捕鯨船在南極從事捕鯨活動,認為日本捕鯨活動並非用於科研目的。

日本對於動植物的研究固然具有深度性和科學性(很多動植物的分類來自日本研究),依然掩蓋不住日本對海洋的依賴性和自身的民族危機感。

日本國土資源匱乏,只能依賴侵略掠奪外來資源。表現為戰爭與海洋捕撈。

日本歷史上的饑荒就是依靠捕撈鯨魚和海豚度過的。血腥的殺戮,一度被渲染為民族自強精神。

一點積極的貢獻是日本對瀕臨滅絕的藍鰭金槍魚和黃鰤魚的人工養殖。這也是在經濟利益驅動之下。


鯨魚肉好吃嗎?據說非常接近馬肉的味道。

中國市場很少見到馬肉,除了新疆有名吃馬腸,極少有直接標註是馬肉的。(大部分是掛牛頭賣馬肉)。

2017年,中國開始出口馬肉到日本。筆者親自嘗過出口馬肉刺身和馬肝刺身。沒覺得口感好。不如牛肉刺身。


國際動物保護組織的調查顯示,日本國內明確反對捕鯨的佔26%左右,明確支持的佔18%,其餘的56%是中立派。


可見,鯨魚肉意不再是日本的主要食物來源。那麼,為什麼日本不顧國際反對,堅持捕鯨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對海洋的控制權。

鯨魚活動範圍極大,從北冰洋到南極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為了捕鯨,日本船隊可以堂而皇之地縱橫各大洋,停靠各大洲。一邊捕撈,一邊收集海洋數據。也許,就有二戰殘存的野心。

日本的“近江號”和“摩周號”大型補給艦,3艘“大隅”級運輸登陸艦,以及新“出雲號”,都是可以隨時改造成航空母艦。

秉性難移!切不可再做“東郭先生”!


美食與美貌

不一定是愛吃鯨魚,而是鯨魚的附加值很高,尤其在古代日本,沒有太多的油脂來源,鯨魚就是個好選擇。另外鯨魚會吃掉大量的經濟魚類,如沙丁魚等,影響了漁業大國捕撈,就像以前草原打狼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