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很多出身農村的家長都不再重視孩子的學習呢?

青蟬網絡

我是一名鄉村高中班主任,對這個問題是深有體會,我先來糾正一下題主提出的問題,農村學生家長並不是不重視孩子的學習,而是他們根本就顧不上這些。

除了過年期間,現在的農村裡根本就沒有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不打工,一個家裡供兩個孩子上高中,孩子的生活費都成問題。如果家裡有男孩,還得存錢給孩子娶媳婦,家裡老人身體健康的話還好,可以幫助照顧學生,如果身體不好,學生家長連出去打工的條件都沒有,只能靠種地養家,靠種地養家將來想抱孫子都難。

我的班級裡有很多家庭困難的學生,家長長年在外打工,一個月給孩子轉賬一次生活費,家長每次都是把錢轉賬到我手機,由我轉交給學生,有的學生家長一個月給孩子400塊錢,有的給300,最少的一個月只給200塊錢。高中生一個月200塊錢生活費,你能想象嗎?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曉瓊老師

其實這都是一些問題,其實更可怕的問題是,現在城市和農村的教育資源的不平等性,農村的九年義務教育雖然普及了,但是再進一步教育就會差距比較大,當然我們不能說有些農村孩子特別聰明也特別努力,那只是個案,我們說的就是大多數孩子。記得前幾天看到京東老總劉強東說的的一件事,就是他捐助人民大學貧困基金,說後來學校找到他要把錢退回來,說實在發不出去,因為現在農村的,尤其是家庭貧困的來人大的基本沒有,而二十多年前,人大的學生為了爭取貧困補助,很多人申請。這不是說明現在生活好了,而是現在能夠進入大學,尤其是一流大學的農村孩子越來越少了,“寒門難處貴子”這不是玩笑話,這背後是教育資源的分配是多麼的不平等。以前都說高考是公平的,是貧困孩子魚躍龍門的機會,以前的確可以這麼講,但是現在這條路是越來越難走。不是說不讀好學校就不行了,只是我個人認為多讀書至少對於開闊眼界,增加個人修為還是有大幫助的。每次看到這個現象,心痛而無奈。



來自山東村裡的人

重視不重視教育完全看家長的覺悟,這並非一定由家長的身份、職業來決定。

20多年前,我分配回鄉中學任教。我的老家沒有資源,交通不便,純粹依靠農耕,可以說鄉民們大多不富裕。

我在那裡一呆就是8年,帶了兩屆班主任。班上學生的家長們比我年長十餘歲,雖然都在家務農,可大多接受過教育,以小學和初中為多,讀過高中的和沒讀過書的都很少。

但我感覺,他們中有一大半是很重視孩子教育的!有的會不時到學校來找我瞭解孩子的情況,有的在我去家訪時表現得非常熱情,說話中對孩子的教育也能談得頭頭是道。

8年裡,我很少看到有孩子輟學,連請假都不常見,就算農忙時節,孩子們也絕大多數按時到校,正常上課。如果家長不重視教育,恐怕不會出現這些情況。

8年後,我調到城鄉結合部的鎮中學。這時候,打工潮興起,鎮上比鄉里消息靈通,交通便利,有一條省道穿鎮而過,連接市裡和縣城。

這裡孩子的家長職業就多了,有農民、小手工業者、匠人、農民工、工人、無業遊民,還有包工頭、小商販、政府工作人員,鎮村幹部及腰包鼓鼓的老闆,總之是魚龍混雜。

我在鎮中呆了5年,幹了一屆班主任。這時節就有些頭疼,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各異,相去甚遠。從他們的身份和職業上根本沒辦法辨別到底誰更關心子女的教育,有時候農民和手藝人一個電話或捎個信就能來校溝通,而幹部和有錢的反而三請四邀堅不到場。

每回開家長會,總不能來齊。但絕不是農民家長缺席最多!

後來,我調到縣城工作,雖不直接教農村的孩子了,但我能聽到許多質樸的鄉音,有許多農民朋友到城裡來陪讀了!而且,近年來越來越多了,城裡的房屋租售價格都上漲了呢。

說農村家長不重視孩子學習,是典型的僵化思維。用老眼光看人,骨子裡還是把農民想當然地與愚昧無知劃上等號。其實,這些人恰恰是抱殘守缺、不識時務的,他們活在自己黴敗的世界裡,哪裡明白新時代農民的潮與酷!


劍客瓦礫

這種觀點有失客觀。實際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農村大部分人已認識到讀書的重要,與老師的交流增多了,對孩子的投入增加了,對孩子的要求提高了。條件稍好點,就把孩子送到更好一點的學校,專人照顧了。

只有少部分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重視,一般有下面幾種原因:

1、沒有條件重視孩子的學習。

現在的農村,大部分的家長都外出打工,對孩子的教育可以說是鞭長莫及,只好託付給家中老人(無法出去打工)來管,老人精力不濟,加上還有自己一畝三分地,根本沒時間管孩子的學習。

個別農村老人學識有限,沒有合適的方式方法來管孩子的學習。經常聽一些老人說:”我沒多少文化,只能管他們吃飽穿暖,學習我就管不了。”

沒人管的孩子如脫韁之野馬,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學習也就“順其自然”了。


2、外出打工的家長中,離婚率偏高。由於家庭變故,生活不順,或者重組家庭,疏於對孩子的關心、教育。長期下去,責任心也就缺失。認識一位姓秦的家長,在孩子兩歲時離婚,把孩子託付給老人照管(老人都八九十歲高齡),外出打工五六年不回一次家,後來老人病故,又把孩子託付給自己姐姐照顧,依然不回家,掙錢嗎?不是,迷上了賭博。孩子讀初二時回家了,一起把孩子帶到外面打工去了。

3、現在大學生畢業,都想呆在大城市,但大城市又面臨就業、住房等壓力,普通的農村家庭是不能承受其重的。與其到時糾結,不如現在就”放手”,讓孩子早點打工,早點賺錢,早點成家立業,大家都輕鬆。

4、有些家長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過去農村孩子只有一條路跳出”農門“,那就是讀書。現在門路越來越多,不需去擠“獨木橋”。


此心安處是吾鄉

題主描述有誤。不是不重視。是無法重視。

學習需要環境的影響,需要學校的幫助,需要家庭的支持和督促。

可是現在的農村孩子,哪裡還有這三個要素的存在。

家長農村出身,或者出門賺錢工作,如何幫助孩子?或者留在家裡,每日田間地頭,炕沿酒桌。他們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根本就對"學習"沒有概念。除了"好好學習"這四個字,他們沒有能力,沒有意識去幫助孩子的學習。

而農村的教育資源又很緊缺。孩子們很難得到好的教育。這種情況下,家長們選擇妥協。很正常:即使想好好學,也沒有去處好好學。還不如任其自由吧。

說到底,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但這個基礎是家長的成長和能力,以及資源配置的公平和普及。

但是在農村,這些都做不到。

我是新觀點007,感謝你的閱讀,讓我們一起思考,讓生命更有價值。


新觀點評說天下

農村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學習?這是不可能的,農村家長比任何人都重視自己孩子的學習,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他們的老路,過著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輩子碌碌無為。

再者,農村的家長們,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為了生計、為了自己的孩子,他們不得不背井離鄉,進工廠或者上工地幫人打工,工廠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每天工作12個小時,而且經常倒班,對於他們來說,哪有時間去陪伴孩子?


所以,他們不是不重視自己孩子的學習,而是他們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掙錢來撫養自己的孩子,沒有多餘的時間去陪伴而已。


在我們周圍,最常見的就是異地打工,孩子在老家上學,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撫養,而自己獨自去外地闖蕩,短則三月五月,多則一年半載才回家一趟,但是,他們雖遠在天涯,卻心繫孩子。

最後,祝願天下的父母心,在外平平安安,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


清懿學者

這不是一種群體現象,應該是個別現象,我就身在農村,大多數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學習。那麼作為一部分家長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現在的教育成本逐年攀高。

現在教育的支出已經嚴重超出了很多家庭的已有的能力。當支付能力與對孩子的預期產生巨大的差額的時候,很多人便會選擇放棄,安徽做過一個調查,培養一個大學生需要4.8萬,而這個縣農村人均純收入為2668元,相當於18年的收入!馬斯洛說過人的最低層次要求是保證生活,而當生活都將有可能無法保證的時候,那麼教育的需求就會降低,甚至消失。

向上的通道越來越窄。真正通過學習,考上名牌大學的人越來越少,因為優勢教育資源越來越讓更多經濟較好的人佔有,而農村這種資源的質量遠遠不足以支持他們的孩子上一個好的學校,當努力換來的是失望的時候,那麼放棄成為必然的一種選擇。



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觀點受到挑戰。身邊很多人,特別是在農村,不遺餘力的培養孩子,但最後一個大學生可能從事的工作還不如一箇中專生,這種不看思想、視野等,只看經濟回報的現象,導致很多人認為上學無用,這種論調在農村現在是大行其道。


琴島教育

為什麼現在很多出身農村的家長都不再重視孩子的學習呢?

這個問題我回答過一次,再次回答一次。


我是民工札記南八,我在農村生活二十多年。如今的出身農村的家長比任何一個時代都重視孩子的學習。你說的所謂不重視,我不知道是從哪裡得出來的結論。

以我們村裡為例,村裡每個孩子不管是在縣城讀書還是在鎮裡讀書,還是在村後小學讀書。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基本都給他們報的有補習班。如果成績不好的話,在家裡估計都會被說的抬不起頭。

因為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已經吃過沒有文化的苦頭,他們可不想讓孩子繼續重蹈他們的覆轍。他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孩子不好好學習,難道要像他們一樣在工廠裡做苦力嗎?原來他們小時候是沒有經條件,而現在呢,哪個農村家庭供應不起一個孩子讀書呢?

我小時候,村裡如果有個大學生,那就是讓人傳說多少年的事,反觀現在,哪個村裡,哪個村民小組沒有幾名大學生。如果村裡沒有大學生的,都不好意思和別村的人打招呼!


所以,我不認同你這個問題,因為我身邊的每一個農村出身的人都是無比重視孩子的學習問題。


民工札記

在一方面家長也都會想方設發的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如報輔導班呀,每天晚上會和孩子們一起寫作業呀,一起看看小學生們的課外書呀,檢查孩子們的作業簽名呀,不管做什麼都是為了孩子們能提高學習成績,將來會考上好的學校,可以有那種朝九晚五的工作。有節假日,不用在和爸爸媽媽似的每天忙的團團轉。沒有節假日,大年初一還得去廠大棚。

我覺的不是農村的父母不重視孩子的學習,只是本身學問又限,不知從何入手,有的又是重視過重,在一個就是家庭原因,為了賺錢供備孩子上學,本身就忙的團團轉了。哪裡還又時間呢?望子成龍,忘女成鳳,天底下哪有不盼望孩子們學習好的父母呢!只會有表現方法不對的父母。



琪緣

謝謝悟空誠邀。對於現在出身農村的家長都不再重視孩子的學習,我談以下認識:一,現在很多出身農村的家長都比以前重視孩子的學習,這是不可置疑的事實,也是社會發展變化的人們的思想轉變,不能否認。比如我們地方的小學入學率,初中入學率及高中入學率,從原來的不達標甚至排名最後,後來經過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督促驗收,三個階段的入學指標穩固達標,並且鞏固率及畢業率考核穩妥,流失率不再上升。二,我們地方原來孩子上學,採取學校包村教師包戶鄉鎮包片的三包入學政策或制度,每年開學前教師帶上戶囗本和花名冊每家每戶上門求叫,並承諾幫助孩子上學存在的各種困難,解決各種問題,這樣還是保持不了完整的入學時間,學校與家長老師之間經常發生爭執,並且曰漸激化,衝突不斷。三,現在農村的家長反過來逼迫學校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質量。入學報名挑選學校挑選老師,有些家長從農村轉移城鎮陪孩子上名校,有的為了考大學抗戰復讀,費心貸款讓孩子讀書脫貧。三,由於大學招生的制度變化,農村的孩子大多被各種二本以下的高校錄取,形式在甜蜜中形成苦惱,就業成了家長的負擔,甚至欠款拉債,上大學等於去賠錢,越多越吃虧。近年來,農村家長的思維觀念徹底轉型了,孩子只要能掙錢,一律去走四方創江湖,而動作較快的孩子學手藝追行情,蓋新房買小車,光鮮亮麗,出人頭地。但是凡上了大學的孩子,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到處求職而樣樣不入圍,甚至腦子進水,後悔莫及,都是讀書惹的禍。所以,有些家長反省調整,不再重視孩子的學習資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