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不是现有版图最重要时期?

若岁月搁浅

这几天有几个货为了黑清领土贡献,片面选取史料加上信口胡诌,伪造历史。正好这几天在研究边疆史,写了几篇文章(可以去我文章一栏看看),所以专门讲一下清的领土贡献。

我们应该都听过一句话,东北,西藏,新疆是清朝带来的,很多人不服呀:胡说,明朝就有西藏东北,汉唐就有西域,怎么能说嫁妆呢?其实出现这一问题,是因为对边疆史了解不够,不明白各代与清在管理模式的区别,也就不理解为什么要肯定清朝的领土贡献。

首先,大家都知道,清代的领土之前各代都曾统治过,新疆汉代就有西域都护,东北唐代就有了,西藏元明两代都有长期统治,蒙古唐代也统治过,所以在范围上清代并没有超出之前各代,但清代却在控制力度上,远超前代。 之前历代政府对于民族地区大都采取高度自治,一般只有军事占领,很少会对民族进行民事管理。什么叫民事管理呢?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和政府打交道的所有事(除了和军队有关的),如向国家交税,在法院打官司,遵守国家法律,使用国家发行的货币,服从政府日常管理,这些都是政府管理民事。但很遗憾,由于古代中国观念问题,中原王朝往往把各民族地区当作藩部,这些地区民众自然就是藩民了,是不进行编户齐民的,严格来算非民籍,用现代的话就是这些不是我国公民。既非我中华之国民,其民之事自然不归我中华管了。这就是清代之前的中国观。

这种不管民事高度自治模式下,就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我编几个例子(注意例子是编的,但情况是真的):

1.汉代西域都护府治下龟兹国臣民甲被要求向大汉皇帝交纳人头税,遭到拒绝。对不起,西域都护府只驻军西域,不参与西域各国内部基本事务,各国国民不在大汉税收体系之内,而是各国自由行使税收权力,独立向本国臣民征税,大汉不直接在西域各国臣民征税。(包括汉地的税收政策也都不适用于羁縻地区)。

2.唐代安西都护府治下于阗国臣民乙被告犯偷窃罪,被于阗国官员判罚处死,乙不服,说《唐律》中盗窃罪不至死,申请上诉至安西都护府。对不起,安西都护府只驻军于此,只管理安西四镇(这四个城是唐朝人新建的),对于西域诸国,唐军不参与其内部事务,各国有自己的法律,自主行使司法主权,独立惩处本国臣民,藩民不在唐代司法体系之内。(像史书所载岁死二十九人就不包括各民族地区)。

3.明代乌斯藏都司治下帕竹政权平民丙来到拉萨某饭店,拿出一串大明万历通宝放桌子上,小二,好酒好菜,哥有的是钱。小二道,这种钱我们不收。丙大怒,我大明的领土上,居然不收我大明的通宝。对不起,乌斯藏都司只需向中央臣服,大明不干涉西藏的内部事务,藏地各区有自己的货币,自主行使铸币主权,自由发行货币(主要是金银币),藩部不在明代的货币体系之内。

4.明代奴尔干都司治下库页岛赫哲族居民丁被要求交待其户籍情况以及基层管理情况,遭到拒绝。对不起,明代东北各卫所只驻军东北,不参与东北各少数民族内部事务,各部族民众户籍管理和基层行政管理由各民族内部独立进行,各族自主行使管理权,这些部族不在大明的行政管理体系之下。(很多明吹都把卫所当作单纯的军事机构,实则不然,明代卫所实际是兼管民事,但它只管汉人民事,各少数民族部族是不管的。所以明中后期辽东卫所查核户籍,只计多少汉人,却不计当地少数民族,因为这是藩民,如果编户了,就是本国臣民,要负责的)。

通过以上四则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清之前各代,很少对各地进行直接管理,而是高度的自治,类比到现在,可以分为两种羁縻模式。

一是驻军型,中央只驻军,只需各部首领臣服,名义上需要中央任命,内部民事自理。比如汉唐西域,明代东北。这种有点像现在的港澳,中央驻军,首领要得到中央任命,但内部事务自理。(所以在国际各种榜单,港澳台单排,特别是中国香港,排名还很高)

二是臣服型,中央不驻军,不派官,只需各部首领臣服,名义上需要中央任命,内部民事自立。比如唐代蒙古,明代西藏。这种模式很像我们邓公给台湾提的条件(一中,首领只需名义由中央任命,内部完全独立,保留军队政府等,一切不变)

这两种情况下,领土主权在我,中央对地方却难以保持较强控制力。而出现这种领土管理模式主要是三个原因。

一是古代国家观,比如汉代编户齐民,就只计十三州。唐代的中华只指十道各州(自古贱夷狄而贵中华),明代的国土就是两京十三省(包括辽东,属山东),连元代入主中原后统计全国户口也只算传统汉地(不过这是明修元史中的,元朝实际统计过西藏户口的)。这是传统中国观的时代限制因素,各代只求打理好中华就行,不求天天关爱夷狄。

第二个原因则是统治集团性格问题,以往各代受小农经济影响,更趋于保守,不愿常动武力,开疆拓土,毕竟打地盘太累了,唐玄宗一个进军云南,大唐花费了多少精力,太耗费国力,一个兵车行将战争对小农经济的破坏写的淋漓尽至,农耕文明本来就没有那么大领土野心,小农经济又经不起战争破坏,这个情况下中原王朝对拓地武功兴趣不大,只求各藩部不惹事,自身安全有保障就行。

第三个原因则更现实,受时代条件限制中原王朝无力对民族地区进行长期有效的直接统治。

就拿唐代经营西域,为了经营西域,唐大量驻军,耗费巨大,推动移民实边,才弄出几个汉人聚居地,这么高的成本才勉强统治,若是再想将各国整编入帝国体系之中,唐朝会被累死的。还有为啥明朝不在西藏驻军,那地方驻个部队花费太大,西藏养一个兵顶平原几个兵甚至十几个,这么高的花费,真心养不起。所以,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各代很难长期直接统治民族地区。(这也是为啥越往后的朝代统治能力越强,明清敢给苗疆土司翻脸,唐朝只能厚待诸苗,时代在变化)。当然有人会问为啥不收税?你想的太美了,如果你将这些藩民纳入帝国户籍,那就意味他成为帝国公民,帝国是要负责的,你要管理他户婚讼赋,还要保护他的安全,还要时不时赈济他,还要推动当地教育等发展,你以为人家白交税的,这管理成本太高了,大多数时间帝国真没那能力长期输血(事实包括现在对西部还是输血,东部大量收入要财政转移,还没法实现真正的独立发展)。

总得来讲就是没兴趣,成本太高,没能力。

到了清代,情况发生了变化。第一,清代新国家观的形成。由于清满族建立原因,其对于各少数民族并没有夷狄的观念,所以清对于各藩部与对汉地态度没多大区别,清代皇帝往往认为各少数民族地区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也是中国的一部分。第二,清王朝是马上王朝,对于周边敌人往往是硬碰硬,直到消灭敌人。清朝在开疆拓土方面展现出更积极的态度。而战争对于拥有优秀骑兵部队的清朝也更加有利,清代数次西部平叛,都是不过数万,将战争成本大大降低。

第三,由于时代的发展,清朝拥有更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有更成熟的统治制度,试想,清代为加强新疆控制,屯田人户数十万计,这么大规模的移民是前代难以达到的。也正是因为这三点,清代在各地建立直接而稳固的统治,就会出现以下几个事例。

1.青海西宁办事大臣治下玉树土司头人甲拒绝交税,说我们家是藩属地区,只纳贡不交税。对不起,根据规定,全国各藩部都在国家税收体系之内,都要交税,按照青海善后条例规定,各番民不论田地多寡 , 每户年纳粮一仓斗,交粮吧。甲说我是头人,不纳粮。对不起,世宗改革,贵族平民一体纳粮,各民族地区的赋税改革依汉地步骤进行,各土司头人也要按规矩收税。甲不愿,说我还是僧人,藏地寺庙财产还交税吗?对不起,根据番例,青海各寺庙每年所有田产收入都要上交,所需开支由官府统一发放,好了,今天田产收入都交了吧。甲哭着说,我们家不种田,牧马。对不起,番例规定牧马者贡马,马折银上交,每户每年交银八分(合粮一斗多一点),银子拿来。甲无奈,只得交税。

2.新疆阿克苏办事大臣治下拜城伯克府回民乙,与人发生斗殴,致人重伤。当地伯克将乙捉拿,依汉制开庭审问。乙不服,我是回人,为什么用汉制审我。对不起,清朝的法律体系覆盖全国,各地无论汉回满藏蒙皆依大清律法,伯克审案不仅要用汉制审判,还要用大清回部律例判案。这时,与其斗殴之人不治身亡,伯克府停止审判。乙不服,为什么不审了?对不起,各民族地区的土官只可处理民事纠纷及一般刑案,凡涉及人命的官司或重大影响案件,土官需请报当地驻扎大臣或将军,由驻扎官员派人处理。拜城伯克向阿克苏大臣报告案件,阿克苏办事大臣派章京两员会同伯克审理。审理结束后,两章京将案件再报至阿克苏办事大臣,由办事大臣复审,定罪结案,并将案情整理后,将案件完整交至刑部和理藩院,乃至皇帝,由刑部理藩院对案件档案留存归档。乙说可以处罚了吧,但求一死。对不起,凡死刑犯不得立即执行,需要每年秋季由理藩院会同三法司对每年的死刑犯案情复核,凡不至死刑的或案情存疑的发回重审或改变刑罚。也就是说死刑判决权在中央手中,不由地方自主决断,想死等着吧。

3.西藏驻藏大臣治下班禅属地岗巴宗属民丙,来到当地一个饭店,拿出一枚尼泊尔制茂哈 银币,老板,好酒好菜上来。小二说,本店不收这种劣质货币,只流通西藏宝藏币。丙大怒,西藏属于藩部,应该有自己的货币,为什么非要用清代的货币。对不起,清朝的货币体系覆盖全国,各地无论蒙青藏疆都需用大清货币,西藏地区自乾隆五十八年开始流通宝藏币,成色好,银度高,本店只用此币。丙无奈,只得换以宝藏币付款。

4.东北三姓副都统治下库页岛舒隆武噜姓长所属村民丙拒绝编入户籍,说我们家是藩民,应该不需要进行编户齐民和由中央主导基层管理。对不起,清朝的编户齐民体系覆盖全国,各地均需进行户籍统计和管理,编入帝国的民籍之中。库页岛自《尼布楚条约》收回后清廷就进行管理,雍正十年完成对库页岛编户,乾隆二年再次统计,至乾隆十五年,清政府在库页岛实行边民姓长制度,以当地血缘部落为主,按地域划分,设立姓长乡长等职,由驻当地官员奏报礼部后委任,其户籍则由当地姓长每年征税时记录每户情况,按户统计后交至三姓副都统衙门,并转呈吉林将军府和户部。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基层自治组织,加强了到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的统治。所以库页岛的各族居民一律编户,并纳入姓长制度之下,成为帝国民籍之一。丁无奈,只得进行编户,领取户牌,服从姓长的管理。

通过这个四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清政府通过将其政治体系扩展至全国各地,使中央与各民族地区的互动模式由原来的统属模式变为治理模式。由统到治的转变,使各少数民族不再是区别于帝国子民的藩民,而成为帝国的一部分,是真正成为帝国的公民,与汉地百姓拥有同样的民籍。帝国与各少数民族的政治互动由简单的上层头目互动变成从上层头目至下层民众的整体互动,各地藩民的管理者由原来的土人头目独管到现在的土人与朝廷共管,且主要事物由朝廷负责,这有利于各族民众形成天下一统和共主思想,对于藩民来讲,其效忠和服从对象由本地头目变为朝廷与皇帝。各地区及其属民被真正纳入帝国版图之中,自此,中国不仅仅指汉地,而包含的汉满蒙回藏苗各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概念开始出现。

因为有了清代对全国范围的稳固和直接统治,使各地形成较为紧密的政治共同体,各地不再是若即若离的内部完全独立地区,而是直接行政区。也正因为此,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力更强,也更具渗透性。或许各地区一直存在分离势力和上层独立意识,但随着中央与地方互动中上层贵族不再是惟一中间人,朝廷与民众有了直接联系,这无疑大大加强了中央的向心力。在

以往藩民由首领管理,根本感觉不到中央的存在,中央的恩威实际上是只对上层贵族,这种情况下民众对中央可能有感情吗?所以唐代西域诸国,王位一换,可能其依附国就换为吐蕃或草原人,因为大多数民众对中央太陌生。而清代,施政者不仅是当地首领,还有帝国官方,中央恩威直接影响基层民众,这控制力就不一样了。所以各代实力一弱,民族地区就成了简单的臣服区,军亊后退,而清朝最后五年还在各地推行新政,对东北设省,在蒙古办咨议局,在新疆仿汉制,青海建学堂,西藏办工厂,准备设省,这些以往各代根本没法想象的。

更重要的是,清代对各地的直接管理为后来的管理奠定基础,民国几任新疆王都是汉人,青海甘肃与汉地始终保持联系,四川军占了西康,内蒙成了特别区,东北更被奉军占住,西藏的班禅转世要由中央派人去,中央还派员主持坐床。就连分离的蒙古,还用很长时间的清朝官服(外蒙独立后十几年间,除了国号变了,上层官号变了,中下层没有任何变化,官制,税制都和之前没多大区别)。清朝的领土贡献就是将广大民族地区化为帝国行政区,没有清朝,中国还仅指汉地,藩部仍然是内部独立个体,中国无法真正拥有东北新疆西藏。香港和西藏都是中国领土,但我们一般数据统计不包括香港,但有西藏(比如人口统计)。清的意义就是结束了藩部的高度自治,将其纳入中央直接控制,所以我们说清朝带来蒙疆藏和东北。

历史不是无脑yy,否认了清的领土贡献,我们现在的领土就是无根之萍,所以请明吹们不要无脑编历史了。

以下是我总结的明吹的套路,欢迎大家复制。

明吹总的来讲就三板斧。

一是看见有说清朝正面的或有说明朝不足的,就会说清朝的恶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可问题你们叫的那么欢,和文章内容一点关系都没有啊。

二是质疑你的史料,比如明史不可信,清史稿不可信,国榷一文人写的不可信,更有甚者你拿出一本书,他说我没看过不信。还有像几天前我列出元史原话,他说我这是假的。可我都无语了,我的史料你们不信,你们的史料哪来的?网络?小说?或者自己幻想的?

三是只要说不过了,就开始扣帽子,满遗,汉奸,还有什么转换概念,东拉西扯,帽子早给你准备好了。更有甚者可以把自己的错误论据安到对方身上,我都纳闷了,几个小时之后,论据就互换了?

总的来说,明吹们喷就秉持一个原则,死活指不提文章问题,顾左右而言他(也有一个提的,就是把我们文章减几个字,断章取义),因为他们根本找不出问题,或者说,他们本来就是把历史当玩物,当作可以编造的东西,能够可以让他们喷的地方。

这些无脑历史喷子的存在,是我们历史人的悲哀。 好了,接下来,请明吹开始你们的表演,看看你们属那种。


李子木沆

清朝再如何屈辱,割地赔款,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现代中国版图的形成清朝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东北、漠南蒙古、新疆、青藏地区和台湾,几乎涵盖中国的大部分边区。


千百年来,中国腹心地区的版图并没有多少变动,基本都处于稳定状态,但边疆地区一直都动荡不停,当中央王朝强悍时,边疆无事,一旦中央王朝有事,这些地方就群起作怪。

由于“华夷之辨”的思想,中央的汉人政权对少数民族地区一直奉行“羁縻政策”,类似于现在的民族自治但又更高程度自治,因而实际控制能力非常有限。

清朝统治者恰恰相反,清王朝在蒙古施行盟旗制度与减丁之策,将威胁中原数千年的漠北势力几乎彻底消除。



虽然新疆成为中国领土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但是很长时间,这里都名存实亡,魏晋南北朝这里便处于失控状态,直到唐朝才再次掌控,但来又被吐蕃所破坏,元朝与明朝也没有完全掌控这里,直到清朝,在这里进行伯克制度,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晚期设立行省。


至于藏地,元朝纳入中央,明朝设立朵甘都司与乌斯藏都司,但藏地本土的封建贵族与藏教领袖有极大权力。也是直到清朝,在青海用兵,又设立驻藏大臣,将活佛灵童转世的决定权收归中央。

后来的改土归流,削弱西南土司。收回台湾,先后设立台湾府与台湾省。


清朝后来,虽然大量割让土地,也失去了对外蒙古的控制导致外蒙古的独立,但清朝对中国现代领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网上的喷子成天张口闭口“满清鞑子”之类,汉朝如何?唐朝如何?明朝又如何?成天只拿鼎盛时期来说事,怎么不对比一下这些朝代的领土变动到底有多巨大?唐朝鼎盛到达波斯,但晚期呢?明成祖时代明朝的确很大?最后又剩下多少呢?

历史有黑也有白,有对也有错,有功也有过,不管是汉人还是少数民族,要更加公正客观的角度来对待,错就是错,但对也就是对。


澹奕

奴隶制王朝:

夏朝50多万平方公里

商朝100多万平方公里

周朝250多万平方公里

封建帝国:

秦朝330多万平方公里

秦朝四至: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西汉550多万平方公里

西汉四至:东到大海;南到南海群岛;西到中亚喷赤河东岸;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岸;北到长城

东汉540多万平方公里

三国:魏260多万平方公里吴150多万平方公里蜀120多万平方公里

西晋530多万平方公里

东晋十六国时期东晋220多万平方公里前秦300多万平方公里

南北朝宋220多万平方公里魏230多万平方公里

齐200多万平方公里魏200多万平方公里

梁200多万平方公里东魏80多万平方公里西魏100多万平方公里

陈100多万平方公里后梁5多万平方公里北周155多万平方公里北齐100多万平方公里

隋朝511.40万平方公里

隋朝四至:东到大海;南到南海;西到今塔里木河东岸;北到长城

唐朝

前期1251.19万平方公里

中期889.59万平方公里

晚期545.73万平方公里

唐朝四至: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与南海群岛;北到贝加尔湖以北

五代十国350多万平方公里

宋代

北宋与辽对峙时期

北宋283.56万平方公里;辽448.54万平方公里

南宋与金对峙时期

南宋200万平方公里;金330万平方公里;蒙古300万平方公里

元朝

前期2122.74万平方公里

后期1960万平方公里

元朝四至:东到大海;南到南海群岛;东北到白令海峡;西到鄂毕河;北到北冰洋

明朝

前期1030多万平方公里

后期800多万平方公里

明朝四至:东到大海;南到南海群岛;东北到外兴安岭以北阿尔丹加附近;西到克什米尔;北到长城

清朝

初期1400万平方公里

中期1300.7万平方公里

晚期1140万平方公里

清朝四至: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和赤尾屿;南包南海诸;西跨葱岭喷赤河;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岸;西南到喜马拉雅山。


孤狼啸月31600808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说清朝是现代版图的基础,是因为确实让内蒙新疆西藏彻底沦为中央政府控制,改土归流政策也使得西南地区安定,但是满清是异族的政权,严格防范着汉人,直至其灭亡的前夕,才让汉人组织团练去扑灭起义的浪潮,本质上他就没有认为自己是中国,而明朝前中期并非没有一统北部和西部的实力,而是不愿意去征服那些蛮荒之地,因为一场场战争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百姓面对的是繁重的赋税和徭役,这样的劳民伤财会拖垮一个国家,而且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陆上丝绸之路渐渐失去作用,也使得明朝没有唐朝那种为了保护自己的经济之路而疯狂扩张的野心,但是明朝强调的是疆域的影响力,换句话来说,只要是臣服于他的都可以算是他的领土,而满人更多强调的是自己所占领的土地


吃糖4

有人说现在国土是满清奠定,这就是不要脸了!如果说国土有继承一说,那么满清国土通通继承于中国历朝历代!无论东北、内蒙、新疆还是西藏,在满清之前的汉唐明时期,中国通通统治过!其中只有西藏是蒙元时期由蒙古人将西藏和中原首次合并统治。

还有人说到明末时中国只有关内那丁点国土,是满清重新扩张整合国土。这没错,满清是重新统治了明末分离出去了的国土,还有所增加。但满清灭亡时各省几乎通通独立,,是北洋政府致力于统一才勉强维持名义上的统一。更是二战的胜利才有了现在这国土,二战时满清的延续满洲国都独立了,要不是中国的胜利,哪来的东北?要不是新中国后和平解放西藏,何来的西藏??说到底,现在国土与满清没有任何关系,是中国人用鲜血收复回来。


破虏大将

首先我说明我是比较喜欢明朝的,但是我也对满清巩固版图功劳有点肯定,满清前期平定准噶尔有效的把新疆巩固住了,还有雅克萨之战使得双方的东北条约确立了,也保障了中俄双方的边境和平,但是对于某些人说的满清奠定了中国现代的版图这种说法很反对,奠定就是永久的意思,事实上满清灭亡了,保持了领土的不变吗,反而留下了许多烂摊子到现在没有处理完,抗日战争时期满清的所谓奠定论能赶走侵略者吗,当敌人打进来时,让那些说满清奠定的人让他们站在日本人面前说这是满清给我们的领土请你们滚出去,这时所以的满清奠定论还顶用吗,我认为奠定现在领土的是抗日战争,是那些勇士们面对强大的敌人依然保卫脚下的领土,要是没有他们的英勇抗争恐怕我们现在的领土就没有了还说什么满清奠定呢,那些说满清奠定领土的人其实就是为满清的割土做美化,他们把抗日战争中死去的将士们功劳抢去那是对抗日将士的侮辱,还有二战后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明确提出日本把侵占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


回忆还是要忘记


手机用户53448516100

客观的来讲,是的!

清国宣统皇帝退位后,是把清国全部的政权转移给力北洋政府,实现民主共和嘛。我记得差不多有1100多平公里呢。

但是客观的来讲清国并不是中国,只是一个殖民者的角色罢了。而且满族人历代搞满蒙联姻制度,就是为了联系蒙古的大贵族。其实跟汉人真没啥关系。别给自己贴金了。清国的历任皇后没有汉人,皇帝就更别说了。军机处都到了慈禧太后时期才有的汉人。为啥清国割地赔款那么来劲呢。

反正是你们中国的地方,跟我有啥关系。你们应该都听过慈禧的一句名言吧,宁予外人,不予家奴。

清国,也不奉行华夏的道德体系,,,中国人的称呼是,陛下,微臣。寡人,爱卿。有一种骨子里平等礼让,周易不是说了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你皇帝太操蛋,老子就不伺候了。老子回家啊。中国人说什么,良臣择主而侍。孟子也说了,威武不能屈。。。。但是反过来看清国,是一种奴隶文化,比如主子,奴才。几乎是一个严肃的 贯穿社会的奴才文化。剃发易服,就更不用说了。



清国的版图基本是关在 女真人的保护区和整个中国。又攻取了蒙古新疆和西藏。确实给后事留下了点。

但是我觉得这个应该是相当于,英国和印度联邦的关系。没有英国人印度肯定还是个个邦国。但是你要是说英国是印度的一部分。也有点扯吧。


西安山谷科技大飞君靳鹏飞

满清入关的确是落后文明战胜先进文明,但不可否认满清的学习能力很强,汉化后的社会治理能力是封建王朝的高峰,汉唐盛世落幕后都是社会动乱,但满清直到死亡最后一刻都有很强的控制能力。但军事能力远远落后于工业革命后的现代文明,如果不是西方入侵带来新技术新理念冲击,满清再坚持一百年都毫无问题。从封建社会来说,满清的社会控制能力的根直到死的时候都没烂掉,汉唐死的时候根早烂了,是癌症晚期死了,满清是交通意外或者暗杀式的突然死亡。至于满清落后的原因,是没抓住工业革命的机会,很多偶然性。除欧美外只有日本抓住了,欧美一起进入工业时期经历了几百年的准备,比如法国的思想启蒙,中世纪伽利略开始的近代科学的传播,以及尼德兰革命及英法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是准备。有了这些准备在社会意识形态上,政治制度及公司经济制度上才做好了准备,中国直到明末还三者不具备一样。


无名8528163

是的,清朝对现在版图的贡献有:1,与俄国划定国界线,主要是东北地区,尤其是吉林黑龙江两地,在明时虽然也有过管辖,但并不直接管辖,清末为了保住东北,放开柳条边,自由开放流民迁徙,并建立东三省,真正确立中国对了东北地区的法理依据。2,内蒙古,新疆两地建立有效统治。3,西藏地区的宗主法理依据。4,云贵地区的改土归流,使得土司制改为汉地一样的流官制。5,将台湾纳入和大陆一样的制度之下。6,确立了现在大多数的行省边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