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曾经提醒过朱元璋“满人几百年后必反”,为什么朱元璋不予理睬?

gaosheqin


刘伯温突然睁开双眼,看着夜空,叹着气呢喃说道:“我没有说过。”

朱元璋曾经说刘伯温是“吾子房也”,张良是刘邦最为重要的谋士之一,极为擅长战略布局,朱元璋可以取得江山,刘伯温也是居功至伟。在演义和小说传奇中的刘伯温,更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人物,深谙经纬之术,仿佛神祗。那么,刘伯温是否曾经告诉过朱元璋,满人几百年后必反,将取朱明而代之吗?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刘伯温是很厉害,可是还没厉害到这种地步。在史料中根本没有此事的记录,我只是很疑惑,为什么总会有人喜欢拿传说和谣言当成历史呢?

在洪武初年,明朝遇到旱灾了,朱元璋让诸臣发表看法,刘伯温当时便说:“在战争时期,战亡士卒的妻子尽皆被安置到别的营地,有数万人,从而导致我朝阴气郁结。同时,工匠死后,他们的尸体也没有被埋葬,而是暴露在风吹日晒雨淋里。如果我们将吴国投降的官吏和将领编入军户的话,肯定可以调和阴阳之气。”朱元璋按照刘伯温说的做了,可是仍然没有雨,这也说明了刘伯温可没这么厉害。

刘伯温如果真的这么厉害,他会不会算到他会被胡惟庸构陷呢?刘伯温的性格刚毅,得罪了很多人,经常遭到政敌的弹劾攻击,晚年的刘伯温也并不得朱元璋的宠信,这些他又是否算到呢?








当然,既然题主这么问了,便顺着题主的思路来谈谈看法。为何在刘伯温提醒“满人几百年后必反”以后,朱元璋却置之不理呢?

一、开国皇帝的自信。每个开国皇帝的骨子里皆有着无与伦比的自信,他们也有资格这么自信,朱元璋更有资格。自唐及五代以来,汉人王朝经南北两宋,从疆域版图的角度去看可以说偏安,北宋为金所覆灭,南宋又为元所覆灭,直到朱元璋出世,中原江山方又尽入汉人手中,朱元璋足以傲视天下,也有资格轻视甚至无视天下人。那么,当时躲在东北深山里的女真人没有引起朱元璋的关注自然可以理解。

二、军事强盛的自信。夺取江山的绝对力量当然是军事力量,如果没有强盛的军事力量朱元璋又怎么可能会取得成功?反观东北的女真人还在茹毛饮血,直到晚明,努尔哈赤也只能用祖辈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起事,便可见出于明初时期的女真人有多弱了,又怎么会被“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朱元璋看在眼里?即使他们真的会造反,以我大明之军威,还不是随手便可消灭?

三、文化强盛的自信。自古皆贵中华,轻贱夷狄,东北的女真人可不正是夷狄吗?

四、晚年的刘伯温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受朱元璋信任了,即使当时刘伯温真的说过这句话,以我在文章前面所说的旱灾那件事来看,刘伯温无疑是失败了,也因此造成朱元璋在这方面不再迷信刘伯温,那么朱元璋听到刘伯温的提醒,很可能会恶意的猜想是刘伯温在吓唬他,或者是刘伯温在杞人忧天,然后撇撇嘴。如果是心胸狭隘的皇帝,刘伯温可能已经呜呼哀哉了,毕竟这算是刘伯温对国朝的诋毁甚至是诅咒。


吾与吾国


大明江山社稷版图

民间故事里,刘伯温能推算后五百年,诸葛亮能推算后一千年。刘伯温用的是推背图,而诸葛亮用的是奇门遁甲之术。

明朝推翻元朝政权后,明朝基本继承了元朝的版图。除了大西北丢了点土地外,大明朝时代管辖到东北之外现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几百万领土。明朝建立伊始,刘伯温告诉朱元璋,满族地区几百年后必反明朝江山社稷。朱元璋听后不予理睬,根本就没有当一回事,可能是刘伯温扯的年代太远,又因为满族地区人口数量庞大,到底那个部落造反还不知道,大动干戈有损朝廷威望和社会稳定。再说了,几百年后的事情,历朝历代那个朝代不是几百年的时间,所以朱元璋没有在意刘伯温说的话。

由于刘伯温的提醒,朱元璋想到了眼前的事情,刚刚建立的明朝,很多功高盖主,功高权重的人对江山社稷不利。刘邦建立汉朝后除掉了功高震主的韩信,因为韩信功高权重,往后必然举兵造反,大汉朝恐怕再生战乱。所以,刘邦与萧何密谋除掉了韩信。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也有危机感,这些曾经一起打江山的异姓兄弟都得封王,封王太多就乱了朝刚,最担心的是先皇死后,后主不能控制局面。于是,朱元璋就想到了铲除后患的大胆事件——火烧庆功楼。


gaosheqin

先要明确一点,所谓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后,刘伯温曾经告诉过朱元璋,满人几百年后必反大明江山社稷,而朱元璋不予理睬以及朱元璋火烧庆功楼这二件事,只是民间传说,前一个与史无据,后一个与史不符。

先说前一个,这件事史书上没有记载,而且刘伯温也不可能预料到满人几百年后必反大明江山社稷。

1、刘伯温是一个被民间神化的人物,历史上刘伯温以诗文见长,军事谋略虽有贡献,但并不特别突出。说刘伯温知前后五百年,实在是无稽之谈。

2、明朝于1368年建立,明朝建立之初还没有满族,当时只有女真族。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明朝成立二百多后的17世纪,女真才崛起,1615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并最终统一了东北地区。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

3、明朝建立之初,居住在中国东北一带女真,属于非常弱小的部落,就是发展到明朝末期,满清入关之时其总人口都不超过100万(而当时明朝人口超过1个亿),而其所居之地对于当时的明朝来说实在是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因此此时的朱元璋根本不会理会女真部落,而当时明朝急需考虑的是北元政权的威协。北元是元朝残部在蒙古草原建立的政权,在当时实力还是非常强劲的。北元曾几度南征都未能重占大都(今北京,原为元朝的首都),而明朝也有过数次北伐皆无功而返,后明朝重修长城,沿边设立重镇,元、明以长城为界形成对峙局面。

再说“朱元璋火烧庆功楼”这件事

“火烧庆功楼”是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建了一座“庆功楼”,把打天下的功臣都聚集在“庆功楼”开宴会,制造了火烧功臣的惨剧。这个说法最早出现是在满清时期流传的《英烈传》评书里,是为了戏剧效果而编造的。实际上,朱元璋从来也没有建“庆功楼”,朱元璋是通过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这二个案子把明朝的开国功臣一网打尽,开国功臣除了病死的,其余的全部诛杀,没有一个是被烧死的。

与北元政权形成对峙局面后,朱元璋就要考虑自己江山的继承问题了。此时朱元璋的几个儿子也已经成长起来,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这些功臣领兵征战,而此时朱元璋年龄也大了,为给下一任君主创造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清除功臣,就变成了当务之急。


毛毛虫Claire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一统江山,成立明朝。


太祖闲来无事,同国师刘伯温聊起天下事,太祖:朕己一统江山,唯北元未除,恐对子孙不利也?刘伯温:北元之事,不足为患。但微臣今凌晨观天像,北斗七星有异象,七星明亮后再变暗,东北星向天际光彩耀目,百年之后,疑有星宿降世。太祖朱元璋不以为然 ,几百年后的事刘伯温都能推得出来,不可信也。东北方向,燕云十六州关外之地、东北地带,那里都是蛮荒之地、原始部落之地。何以有能人?太祖朱元璋向刘伯温问明原因,刘伯温却说:圣上,天机不可泄漏也,生死由命,天注定。


刘伯温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精通五行八卦。堪與地理。推背图、烧饼歌更是名声鹊起。

但凡帝王者,皆星宿降世。明太祖朱元璋深谙这个道理。为了子孙后代江山社稷,大明皇朝国运长久。太祖便问刘伯温:国师有何见解,力保朕大明江山延绵不失。刘伯温说:大都(幽州)乃是咽喉之地,龙脉之地,兵家必争之地,务必派将军镇守住,力保国门不失,如失,天机不可泄漏,此乃天意。

太祖会意,任命四皇子朱棣镇守幽州,力保国门不失。这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典故原因出处。


岁月青春88

这是演义,不是史实。


换句话说,即便是真实的,刘基提醒灭亡明朝的是满清,那么朱元璋能做什么?当时的明朝最直接的威胁是元朝的残余势力北元,以及后来的鞑靼、瓦剌等蒙古力量,所以明朝的国防重点只能针对北元和蒙古。


朱元璋、朱棣在位期间,几次派军深入大漠打击北元力量,后来的皇帝稍一懈怠,马上就有土木堡之变,让明军50万大军全军覆灭,如果不是后来于谦等人主持的北京保卫战,很可能南明就会提前几百年出现了。


面对这样一个大敌,明朝哪还有什么余力去对抗其他敌人。


再说,国家历来重德不重险,只要自己国家国富民强,就不害怕任何外敌。如果自己国家国弱民穷,什么外地都能欺负你一下。明朝中晚期,甚至倭寇的威胁都比女真更厉害。明初的朱元璋如果有那个闲工夫,不如想想如何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更有尚武精神,或许比单纯防备一个敌人好得多——话又说回来,一代人只能解决一代人的问题,妄图解决几百年后的问题那是痴心妄想。


象眼观天下

其实这种理解很简单,即使是帝王的局限性!任何一位开国的伟大君王都有的毛病,在帝国初立时,往往因为国家的强大,以及吸取前朝的经验有了许多防范措施,这使得帝王们多关注与眼前,加上刘伯温说的不过只是猜测并没有真正的实际先兆预警!这就从封建迷信方面赌死了帝王们对几百年后历史的看法,其次任何一个帝王都明白没有那个王朝真的能永远兴盛,前朝的元,后世的清都是这么个道理!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自然对这样的话不屑一顾,这对自己的国家显然有挑战的意思,影响国家根基!所以朱元璋即使知道留心也不可能真的做出什么,反而会更尽心的完成他在位时期的作为借此为后世打好基础!所以帝王心术就是即使明白也不能说自己的不是,所有事都暗地里做就行!最后就是朱元璋能顾得上百年大明江山,但后世几百年只能靠子孙,毕竟子孙自有子孙福,难道因为这个原因就大动干戈么?显然这不利于统治会动摇明帝国的根基!

两害取其轻,朱元璋自然是更顾眼前而非几百年后,这显然是他有心无力的瞎操心!


90大历史

额,这样的一个虚无的事情,居然也拿出来问了。还“满人几百年后必反”,怎么可能出自刘伯温之口。

据资料记载,明朝最早和女真各部发生关系的是朱棣,还是因为朱棣驻地长期在北京,了解那边情况。永乐元年,朱棣才派人到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招抚女真族。刘伯温会知道么?

而且很关键的是,当时的女真族还不叫满人,满是什么时候才有的呢?具体笔者不清楚,但一定是努尔哈赤之后的事了。

至于“火烧庆功楼”,不是这样的,朱元璋是制造了几个大案子,把相关功臣处死的,如胡蓝案等。


洲洲读史

他可能不相信这些而已,然后朱元璋首先是信佛的,他并不信道,所以他才会不予理睬这些东西!



演员任涛

历史已经发展到了明朝,经历了前面二十多个朝代,朱元璋已经不会天真的以为朱明会一直延续下去的,对于这种并无多少证据的推测,他信不信都无所谓。

即使他相信那是真的,对于几百年后的事,他能怎么办?如果说元人几百年后必反,他还可以将成杰思汗的子孙杀光,当时是否有满人他都未必知道,他能怎么办?

鉴于宦官干政的教训,他立子碑于宫前,甚至规定宦官不得识字,可朱明依然有那么多的宦官干政,魏忠贤是不识字,也没影响到他掌控朝政。


云淡风轻78474903

所谓刘大仙提醒老朱“满人必反”,可以列为“意淫历史学”典范文。明朝真正管辖女真各部时,刘大仙已经归西。至于认为刘大仙是六耳猕猴转世,能知前后五百年事的人,那不妨相信也行。不过,据说老朱曾经确实请人算过一卦,卦象显示“起于东南,终于西北”。

火烧庆功楼?“历史抹黑学”低能文。这件事的真假,不涉及阴谋诡计,只涉及智商问题。而老朱的智商,很显然并不会在这个抹黑的人之下。老朱要杀功臣,不会大张旗鼓,毫无缘由的放火烧楼,给天下人把柄。像胡惟庸案、蓝玉案一类的株连功臣的方式,才是老朱的拿手好戏。这个抹黑过于扯蛋,不予置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