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公务员悬殊差距有哪些?体制内应如何避忌,怎样交流?

企业里面的销售总监,不管你曾经有过多少夸夸其谈的销售技巧,给公司创造过多少利益,有一天你不再创造利润了,老总会让你离开;

公务员的世界,你并不需要创造多大的利益,你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只要不站错队,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上都能往上爬。

最核心的一点是,企业里面的关系厚度远远低于公务员世界。企业里面的员工有啥同盟?反老板同盟?涨工资同盟?两个企业之间哪怕是合作,签订合同的两个人也很难维系,甚至是多年之后不认识了。

而公务员世界,兄弟单位,同级单位,很多都因为有过来往,而成为了日后的政治同盟,毕竟有个词语叫同僚!整体来说,企业里面的关系是比体制内脆弱的。毕竟,企业员工里面的在一个单位、一个地区工作的寿命有限,而公务员系统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企业与公务员悬殊差距有哪些?体制内应如何避忌,怎样交流?

什么样的家庭更适合公务员?

对于家里很有钱,的中产以上家庭来说,再找一个高薪的工作带来的边际效益,绝对没有公务员高。此时权力,社会地位,闲暇时间,政治理想的实现更有用。钱的边际效益递减。

而且,如果自己爱人是高薪工作,那自己当公务员更1+1>2。家里有一个公务员,对亲戚和小孩的帮助,比码农金融民工大多了

公务员和it,金融从业人员不一样,35岁以后才是起点,之前是蛰伏期。而后者,35岁开始是严重下坡路(大多数人来说)。

企业与公务员悬殊差距有哪些?体制内应如何避忌,怎样交流?

体制内如何避忌,如何交流?

为啥会有这种现象?因为公务员是和人与政策打交道,形成的人脉关系网导致其很难被后来之人替代,有些事非由其处理不可,只有老人才知道一个政策出台背后的考量等等。而码农,金融民工受到科技,金融改革影响,新技术的涌现对其是替代效应而不是帮助其更好工作,新的技术需要不断学习,35岁以后学习能力下降,导致码农很容易被新毕业生取代,毕竟,他是和技术而非社会打交道,无法形成不可替代的壁垒效应。

体制内有个忌讳,你可以业务很牛逼,但是你自己不能说自己很牛逼,更不能基于这种牛逼表现出来一种态度,就譬如批评别人:你好倦怠啊,或者自己很牛逼就去指点别人的工作。但凡做这两种事的人,呵呵。就那样吧。

体制内如何交流,是一种艺术。包括领导在下属失误的时候,都不能过于责备,都得委婉地说。而企业内,业务能力是首当其中的,这些场面话不是你需要考虑的问题。

再谈到升迁的问题,你的业务能力很强,并不能导致你的升迁比别人快。你要升迁,得你上面有位置空给你,这才是最主要的。因为你可能你的能力强就把你的上司下降把位置让给你,这是不可能的(除非他犯错了)。

企业与公务员悬殊差距有哪些?体制内应如何避忌,怎样交流?

关于公务员能力和权力需要注意两点:

一、关于能力。各方面能力,包括业务能力、待人接物能力、学习能力等等。很多人觉得公务员都是平庸的、中庸的,没能力可言,但其实真正有权力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人,只是各有所长而已,而且各方面能力几乎没有什么短板,这才是让人觉得中庸的原因。你需要能力去解决问题、去规避风险、去笼络人心、去作出成绩、甚至去谋取私利。

二、关于人脉。在体制内如果你人脉广,当然办事很方便,别人不会为难你,很多体制内的伙伴可能深有体会。但是我现在要说的不是这个层面上的。

站在公共资源分配而言,人脉其实是提供一个广阔的“权力交换”的途径。所谓的“办事方便”本质就是权力交换。所以基于这个理论,你需要有两个必要条件:1.你有权力;2.你有渠道交换出去。这两点也是相辅相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