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终南山为什么那么多隐士?

柳育龙

有位西安的媒体同行曾多次探访终南山,采访过很多那里的隐士,我们曾聊起过为什么很多隐士选择在终南山隐居。这其实可算是个世纪话题。



据这位哥们说,在终南山隐居修行的人还真不少,但这些人中八成以上都是临时头脑发热跑去体验生活的,还有些人是去装十三想成网红,甚至有人在那里搞直播。

真正的隐士,大多离群索居,他们不喜欢被打扰,有的人已经在山里住了十多年。居处很简陋,自己耕种自己采药,日常做的最多的就是修行。


终南山多隐士,这从千年之前就开始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这里的道教逐渐兴起,到唐朝李唐奉道教为国教,终南山作为道教发源地之一,在地理上又居长安很近,自然是很多修道之人热捧之地,那时就有不少未出家的带发修行之人来此隐居,这些人中其实有不少是宦途失意者,或者想接近权利枢纽者,因为这里里长安近,又是宫里之人常来之地。一边修行一边等待机会。

从那时起到现在,终南山的隐士就一直没断过,在抗战时期这里也有很多人修行。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社会节奏加快,隐居成了很多人内心的梦想,一些人付诸行动,终南山因为有这样的人文条件,加上当地百姓对隐士比较善待,当地官方也不会过多干涉,隐居终南山成了很多人的首选。


凡尘往事

◎终南山现代隐士居住的房子

图中的房屋原本是西翠花村民居住的地方,村民搬到山下以后,空下来的房屋便出租给到此隐居之人。隐士到此之后,精心修饰装扮,门前花草相映成趣,颇有宁静闲适之感。

1

终南山西起宝鸡市眉县、东至西安市蓝田县,属于秦岭山脉的一部分,位于西安南边,距离主城区不到二十公里。终南山有“仙都”“天下第一福地”之称,从古到今就有人在此隐居修行,道教中的全真教就发源于此。唐代的时候,终南山里住满了隐士,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终南山离当时的首都长安非常之近,隐士们借隐居博取名声,方便朝廷征召自己,这便是人们常说的“终南捷径”。

今天,终南山里依旧住满了隐士,具体数字无法统计,但据说有数千之众,隐士比较集中的几个地方有狮子茅棚、西翠花等地。2015年10月的一天,笔者一行特意到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引镇大峪乡的西翠花村,探访现代隐士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2

金秋季节,秦岭山色正好,有些叶子红了,如生命之火燃烧,有些叶子黄了,接近于黄金的纯度。美景在前,我们且走且停,满心舒畅!

也有感慨!因为自打进入大峪口之后,便发现一路上农家乐众多,其中最大的一家门前有一大鱼池,里面养着红鳟等鱼类,廊桥上挂满红灯笼。据看守院子的人说,国庆十一长假之后,没有人来了,他们也不营业了,不过四月份到十月中旬,尤其是节假日里,这里生意火爆,忙都忙不过来。我们亦笑言:在此隐居,倒也生活方便。

开车经过一个名叫“狮子茅棚停车处”的小村庄,村里大部分人已被安置到山下镇子里去了,这里只剩下四五户人家,几乎都是老人,或坐门口吃饭喂猫,或在屋前翻拣毛栗子。还有一户人家,开了一间农家乐兼小旅社,这个季节客人已少,但他们依然在门口卖野猕猴桃和柿子。

此处有两条路,一条通往狮子茅棚,一条通往西翠花。我们往西翠花方向前行,在一条山路口,一块牌子上标着箭头,写着“西翠花”几个字,旁边平坦处停着几辆车,有两名衣着时尚、颇具小资风情的女子正从山上下来,开车离去。山路看起来比较窄而且坑洼,不便行车,遂步行上山。后来我们发现,这条路越野车实际上是能开上来的,路上不时开过来的三轮蹦蹦车,司机轻车熟路,操控自如,速度飞快。又见一僧人,布包斜挎,骑摩托下山而去。

上山不久,路遇一对年轻男女,穿着防风衣,背着大背包,笔者问:“你们是来登山的?”答曰:“不是。我们就住在这里,现在下山去补充一些生活用品。”如此看来,他们便是我们要寻找的现代隐士了。再往山上走,风景越来越美,一块山坡上,开满了山地芦苇,芦花在风中摇摆,像浪花涌动,我们架起相机,寻找各种角度拍摄。

此处已可看见一些农家屋子,一户门前种满鲜花,有人在里面看电视,门上贴着与修行悟道相关的一幅对联,横批是“定心修佛”几个字;另一户在屋前围起了一道柴门,颇具田园古意,门上贴的对联的意思和第一户的差不多。看来住在这里的,已经不是原来的村民,大概就是现代隐士吧,但我们没有去打扰他们。后来我们了解到,这里的村民已被安置搬迁走了,空下的房子就租给了在此隐居修行的人。果然,我们看到有一座房子的门上,除了贴有很具禅意的对联外,另有“出租”两个大字。

由于贪恋眼前美景,加之天色已晚,山里气温下降,我们没有再往山上走,而是下山了。因此,没有见到有名的终南草堂。终南草堂是一名名叫张剑锋的文化学者所建,张剑锋多年来一直研究终南山的隐士文化,多次到终南山寻访隐士,出版了散文集《寻访终南隐士》,后干脆创建终南草堂,是全国各地来终南山隐居者的一个落脚点。

◎终南山里的现代隐士

笔者在拜访终南山时路遇一对衣着时尚的男女,交谈中得知他们每年都会来此地居住一段时间,现在正准备下山采办生活用品。他们大概就是我们理解的现代隐士的一种,有钱有闲,所谓“隐居”,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小资情调与浪漫情怀。

◎终南山大峪口喂猫的农民

相比于那些有钱有闲而每年在终南山里“隐居”生活一段时间的小资人士而言,这个正在喂猫的农民,她一直生活在此,山中的生活对于她来说,是一种日常,甚至于在她内心里,反而渴望的是到城里去过日子。

3

在本刊本期《局内人—也谈隐士》一文中,笔者谈到了古代隐士隐居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一种是希望通过隐居,达到入仕的目的;一种是在官场混得不如意,暂时隐居,等待时机东山再起;还有一种是厌倦了官场,归隐田园。

现代人想靠隐居来谋个一官半职是不可能了,那么现代隐士隐居的原因是什么呢?很遗憾笔者没有时间一一去做调查走访,只是通过阅读和这次的行走观察,了解到有以下几种:

一是治病。有人身体不好,而终南山里庙宇、道观比较多,药材又丰富,相比城市生活也安静,因此有人因为身体原因就留了下来,或求神拜佛,或自己钻研药材,既给自己治病,又可以卖药材挣到生活费。这类人相对较少。

二是逃避生活压力。有些人因为生存能力比较差,心里比较脆弱,就选择逃避在此生活。这类人相对来说也比较少。

三是做生意。这类人往往打着隐居的幌子,在此办“国学院”之类的学院,表面上说是清心寡欲、弘扬传统文化,实际上是以此为契机挣钱,有些生意还不错。这类人相对比较多。笔者了解到有一位从北京来的诗人,就在这里办了间 “物主义学院”,提倡“建立与地球、自然的亲近感”。

四是生活无忧无虑者,有钱有闲,找个安静的地方,每年来住一段时间。我们上山时遇见的正下山补充生活用品的那对男女当属此类。从着装上和他们有车这两点来看,他们不差钱,从谈吐上看,他们有文化。他们隐居在此,不是出于生活压力,也不是想挣钱,而是寻找一种生活乐趣,放松一下自己心情。听说还有一位广东老板,原在佛山帽峰山隐居修行,后来觉得帽峰山气势不够,就到终南山来了。现代终南隐士,这类人也比较多。从本质上讲,这些人的所谓“隐居”,就是一种小资情趣,相比他们而言,那些一直生活在此的人,比如我们所见到的在门口喂猫的老人,对他们来说,这里的生活就是一种日常,没有任何浪漫的情趣,或许,在他们心中,向往的是过城里人的生活,说不定他们还对城里人来此生活,觉得不可思议呢。

◎西翠花村正在出租的农家房屋

◎终南山里的僧人

终南山自古有“仙都”“天下第一福地”之称,从古至今都有人在此修行,山中有许多道观和庙宇,诸多道士和僧人在此隐居修行。我们遇到的这位僧人,斜挎布包,正骑着摩托下山而去。

4

下山时,我们遇见了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农妇,面色红润健康,正提着老豆腐之类的东西上山。与之攀谈,她说她是这里的原住民,山下也有房子,但他们一家子还住在山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儿子和儿媳妇的工作是在山里采药材,必须得住在山里。她也不愿闲着,找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打捞游客们扔在河道里的垃圾,一个月能挣一千元左右。

那么,她是隐士吗?

笔者答曰:“她不是隐士,而是逸民!”

本刊本期的《逸民与隐士之别》一文中,笔者对逸民与隐士做了区别。简单来说,隐士还是政治生活里的人,或进或退,心里头都挂念着政治,而逸民则是在政治之外寻找自己生活的人,朝廷政治好不好,与我无关;隐士有姿态,逸民无姿态;隐士还是属于传统文明的一部分,逸民则是现代公民。陶渊明笔下那些生活在桃花源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人是逸民,我们遇见的农妇同样也是逸民。逸民就是老百姓自己,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也是平凡的大多数!Ω


说野史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宝鸡眉县,东至陕西西安蓝田县,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主峰位于长安区境内,海拔2604米。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终南山主峰太白山盛产药材,素有“草药王国”之称,在当地至今都传唱着“太乙山,遍地宝、有病不用愁,上山扯把草”的歌谣。太乙山黑膏便产自于此地。

终南山以秦岭造山带地质遗迹、第四纪地质遗迹、地貌遗迹和古人类遗迹为特色。公园由翠华山山崩地貌园区、骊山裂谷地垒构造园区、冰晶顶韧性剪切带与构造混合岩化园区、玉山岛弧型花岗岩峰岭地貌园区、南太白板块碰撞缝合带与第四纪冰川园区等五个各具特色主题又互相联系的园区。公园地处中国南北大陆板块碰撞拼合的主体部位,是中国南北天然的地质、地理、生态、气候、环境乃至人文的分界线,有"中国天然动物园"、"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

气候特点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属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年无霜期226天。1月份平均气温0.4℃,7月份平均气温26.6℃,年平均气温13.3℃。年平均降水量613.7mm,年平均湿度69.6%。山区气候垂直分带明显,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平均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大约下降0.6℃。

地形地貌

终南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左传》称终南山“九州之险”,《史记》说秦岭是“天下之阻”。宋人所撰《长安县志》载:“终南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至于它的丽肌秀姿,那真是千峰碧屏,深谷幽雅,令人陶醉。唐代诗人李白写道:“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里茸翠,以楼观为最佳。”终南山楼观台以其悠久的道教历史、动人的神话传说和众多的文物遗迹,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信士游客。人称它为终南神秀之最。山顶有观音、文殊、清凉、舍身、灵应5峰,俗称南五台,以观音台最著名。 终南山现已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首个地质公园。

自尹喜草创楼观后,历朝于终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楼观之南筑庙祀老子,汉武帝则于说经台北建老子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道云集楼观,增修殿宇,开创了楼观道派。进入唐代,因唐宗室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大力尊崇道教,特别是因楼观道士岐晖曾赞助李渊起义,故李渊当了皇帝后,对楼观道特予青睐。武德(618-26年)初,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宗圣宫。当时主要建筑有文始、三清、玄门等列祖殿,还有紫云衍庆楼和景阳楼等,成为古楼观的中心。以后历代虽时有修葺,但屡遭兵燹,至清末,宗圣宫仅存残垣断壁 ,一片废墟。此后,楼观的中心便转移到了说经台。新中国成立后,对古楼观进行了多次修葺,形成了以说经台为中心的建筑群。

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据传楚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

传说今天楼观台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之处。道教产生后,尊老子为道祖,尹喜为文始真人,奉《道德经》为根本经典。于是楼观成了“天下道林张本之地”。对终南山的雄伟,张衡的《西京赋》有一段描写:“终南山,脉起昆仑,尾衔嵩岳,钟灵毓秀,宏丽瑰奇,作都邑之南屏,为雍梁之巨障。其中盘行目远,深严邃谷不可探究,关中有事,终南其必争??一是子午道,是西安通往汉中、四川的要道。唐代,四川涪州(今涪陵市)进贡杨贵妃的荔枝,取道西乡驿,不三日即到长安,因此这条道也名荔子路,武关道,是西安经商洛通楚、豫的大道。秦始皇二十八年“自南郡由武关归”,走的即是此道。唐代韩愈去广东潮州.途经蓝关时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名句。近人有做《终南山-三字经》[1],其汇合了金庸武侠等众所周知的典故以及其他文化资源,朗朗上口,对于宣传终南山历史文化有一定意义。

自尹喜草创楼观后,历朝于终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楼观之南筑庙祀老子,汉武帝则于说经台北建老子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道云集楼观,增修殿宇,开创了楼观道派。进入唐代,因唐宗室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大力尊崇道教,特别是因楼观道士岐晖曾赞助李渊起义,故李渊当了皇帝后,对楼观道特予青睐。武德(618-26年)初,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宗圣宫。当时主要建筑有文始、三清、玄门等列祖殿,还有紫云衍庆楼和景阳楼等,成为古楼观的中心。


综上所述,终南山环境秀丽,气候宜人,山好峻险,清净,最主要的是这里是道教的发源地。所以,终南山成为隐士竟相追逐的地方。


延安姑娘

终南山,很多关中人也叫南山,是道教的发源地,从老子骑青牛过此地,到现在,一直是道教的第一福地。玄奘当年把秦岭称之为万山之祖,可见秦岭在佛教地位也很尊崇。不管是道观还是寺庙,终南山里的数量都很可观。正是有了这两大思想体系的支撑,使终南山不在是普通的山脉,他可以寄托心灵、修身养性;也可以淡泊名利,宠辱不惊;更可以思考人生,寻求真谛。所以,从历史上到现在,终南山的隐士一直就不少。

士有学士,勇士,方士,谋士,也有隐士,士一般是脱离了直接体力劳动的读书人。隐士一般情况下,要么是隐居起来搞研究,像孙思邈隐居终南山一样,研究出《千金要方》,成为药王。要么是还没有仕途的知识分子,像姜子牙一般,隐居起来钓鱼,等待一个施展政治抱负的时机。要么就像竹林七贤,各怀心思,无非就是政治抱负、政治理念不同,不愿为当权者卖命,隐居在终南山,因为离政治中心长安比较近,期待着有朝一日再侍奉明君。要么就如同武侠小说中一般,江湖大哥 金 盆洗手,过自己的日子,感悟人生了。但是并不是住在终南山就可以称之为隐士的。

现在很多追求思想自由,追求独立人格的人住在终南山,应该称之为隐居吧。据我了解,西安有的学院退休教授,在终南山有自己的陋室,每年还住个把月,过与世隔绝的生活。感觉这些人的思想感悟应该最接近士的情怀吧。当然现在一些有钱人也过隐居生活,也是内心思想的放飞吧。

个人愚见


关中拾遗

1终南山自古就是仙山,在先秦以前终南山又名昆仑山,老子在终南山传播道教,财神故里赵公明,唐代的钟馗,宋代的王重阳等都是终南山人士,所以终南山又被封为天下第一福地。寿比南山的南山指的也是终南山。

2在终南山隐居有传统,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终南捷径,人文墨客在终南山隐居,既可以出世,又可以入世。

3当地百姓对隐士提供方便,因为知道大部分隐士不容易,在有能力的情况下给隐士免费提供柴米油盐,而有些隐士也有一技之长,给当地村民看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这形成了良性循环。


井盖遇贼

隐士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存在,每朝每代都有无数人在或进或退,如范仲淹所言“或庙堂之上,或江湖之远”,中国古代的隐士必为能者,是智者,往往是因为政治与信仰而“隐”。

隐士又是代表了中国最古老的价值观,于是他们寻遁于山野林谷中,去寻找天人合一、永恒固定的规律,专心于个人的修为,养心养身。“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辞海》释“隐士”是“隐居不仕的人。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有“千古隐逸诗人”之称,他虽没有以“招隐”为题的诗篇,但他的诗却达到了“隐逸诗”的巅峰。最有名的当然要数那篇题为《饮酒》第五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便是终南山。

终南山就其地理概念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终南山泛指整个秦岭。狭义的终南山是指秦岭的中段——即从东向西,今西安市辖区的蓝田县、长安区、户县和周至县境内的山区。

终南山得名的历史很早。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史书《尚书·禹贡》中已有“终南”之名:“荆、岐既旅,终南、物,至于鸟鼠。”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秦风》里有一篇《终南》:“终南何有?”《山海经》中将终南山简称为“南山”。

隐士象征了中国文化的秘密,当凡人需要问询宇宙与人的关系时,于是就想起了隐士,这也是为何古籍中常出现贤君去寻访隐者。个人以为,可谓“盛世隐,乱世显”,世风浑浊,隐士出现为了使得国治归于自然的本源,比如张良与诸葛亮……

历史上,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有隐逸的传统,从西周的开国元勋姜子牙一直到清末民初的印光、虚云等高僧大德,终南山的隐士文化一度曾非常发达。特别是隋唐时期,大批文人士大夫流连山水,隐迹终南,如王维隐居的辋川。但是到了近代以后就逐渐衰落了。

但今天终南山所谓的“隐士”,是不是真正的隐士,或是不是等同于历史上的隐士呢?这个问题还有待商榷。隐士他必须是“士”。“士”的概念人们理解不同,但大体限于知识人范围当是共识。这就是说,隐士首先必须是饱学之士,用今天的话来说,“隐士”应该是知识分子。

所以,今天终南山不排除有隐士,但大多应该是隐者吧!

如果问题换成终南山为何多隐者?那么,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终南山是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隐逸文化又称为山水文化,这是终南山隐者聚集的客观原因;另外,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有隐逸的传统,这是终南隐文化得以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书房记

终南山的隐士多是对道教、佛教有着追求人的一些人,在这里寻求修行参禅问道,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修行之地,也是有着特定的原因。终南山本就是道、佛等文化发祥圣地,这是主要原因,再者就是这里四季分明,瓜果梨枣水源干净,自己种些地,不至于因为饮食而饿住。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各种生活的压力,才让隐士生活又重新被人们向往,又有谁心中没有自己的桃花源呢。也许,现在所谓的隐士,更多的是一种隐居的意义吧,用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方式,来诠释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吧。



沙滩椰林

为何问道终南山?我却笑了!

当人们说姜子牙,孙思邈,陶渊明曾隐于终南山,似乎名人效应吧,大家蜂涌而至,热热闹闹的终南山,还有何隐头,变味的终南山!

君不见二十出头打工不顺者,隐了终南山。三十出头的女博士不为国效力,也钻进了终南山。生活不顺成了隐居终南山的重要理由!不能养活自己,还得问家里要,叫我这山人好自羞愧难当。

真正有道缘有城府又有几人?当今社会不在红尘中修炼,却要避世?若说六十岁以上修道终南山本无可厚非,可年轻人又能修出什么?与时偕行,才是真理!

你若抚琴吟唱,我这就给你提供场所,让众人品唱!

你若吟诗作画,我这里有画展伺侯,附上你的诗,看有多牛?

你若讲道论仙,我这就感应太上,看谁能济世渡人普救众生?


帝旺男人

春风亲吻着神禾塬的杨柳 金山秀水衬托着校园的四周 这里便是西安培华学院学府 书声朗朗鸟语花香美不胜收 吮吸的是知识 练就的是双手 笑看周秦汉唐脚步悠悠 一部厚重的典籍是最好的朋友 学院给予你智慧亦给予你温柔 挖拓一条文化的大河通往九州 知识赋有世界的目光充满锦绣 挥洒彩笔描绘祖国的春秋 这个起点是漫漫丝绸之路的开头 陪伴你天长 陪伴你地久 来吧 天南地北的学子朋友 爱会让你健康 聪颖 俊秀


李老师

本人曾经有句座右铭:宁为平民庶,不为南山士。大致意思喜欢自己莫装逼,做一个真诚的人。

终南山环境好这个就不讲了,以前在提及终南山隐士多是些虚伪之辈,妄图借助修道这种方式来引起当朝者的关注,根本原因是想出仕博名利!修道只是一种手段。也就是说那是一帮假隐士,打着隐士知名做追求名利之事。

所以才给自己做了,宁可当平民老百姓,也不干那种虚伪之事的座右铭。

最近一年也一直在拍摄世外桃源的内容,从老家,到他家,但边境。看了很多人,走了很多地方,但又回到了原点。其实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是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

有人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虽然不能说完全正确,但是里面折射出一个道理,那就是真正的隐在于心,心里有桃园,哪里都有桃源。

至于题主所问,为什么终南山那么多隐士,我觉得可能随大流居多。并没有摆脱世俗的影像,没有达到真正的隐。

下图是我骑车去缅甸拍摄那里人生活的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