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近期一系列金融集团成立独立的金融科技公司?

一丝琪溜

银行等金融集团与互联网巨头开展战略合作,似乎已经成为心照不宣的事实。为何如今以建行巨头为代表的金融集团为何还要单独成立子公司?《商业银行法》规定我国商业银行无法直接投资外部科创公司,而银行内部直接创新又有诸多体制障碍,因此在传统银行业务面临冲击的情况下成立独立子公司涉足金融科技似乎成为一个不错的思路。

从业务层面来看,金融科技业务独立出来后,不仅可以满足本行持续不断的金融科技迭代创新的需要,也可以给一些小银行做技术输出。首先,金融科技初创子公司可向母公司内部输出科技创新成果,使其从客户、营销、服务、风控等多个环节获益。比如金融科技公司具有链接多个场景的强大客户粘性,方便其抢占客户份额,并利用其新颖的营销方式增加客户产品服务印象,从而大幅减少客户获取成本和维护成本;金融科技公司还可以进一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咨询等工具,掌握并挖掘海量的客户信息数据,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提供便捷、高效的客户体验,提升其风险量化能力,打造更加先进的风险管理系统。此外,对于很多的中小银行来说,实现金融云等战略时会碰到诸如科技能力不足、业务创新动力不够等问题,而金融科技公司的成立正好迎合了市场的对技术输出的需求,且需求预期会随着中小地方性银行的竞争不断扩大。故金融科技公司既有其生存的必要性,也有其运营的盈利性。

从管理模式来看,金融与科技存在一定的矛盾:前者侧重风控与稳健,后者侧重创新与发展。将金融科技运业务从银行的事业部中剥离出来,自主权利的扩张以及对高管层的鼓励激增可以使其更多地向科技公司的创新与发展靠拢,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反过来更好地服务银行的金融科技转型。

最后从企业战略来看,独立出来的金融科技公司更容易实行国际化。据建信金融科技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建信金融科技将完全市场化运作,在政策允许下或谋求拓展海外市场和上市的可能。利用独立金融机构的品牌优势,金融集团未来在全球化业务布局方面有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刘典

成立独立的金融科技公司,是市场的必然选择。在互联网金融公司成本日渐低廉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金融机构,如银行,只有找到新的出路才能改变现状。成立金融科技输出,一方面是市场有需求。很多小银行没有实力和财力进行金融科技的研发,这就形成了市场。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有强烈的科技输出意愿,以此来检验他们的金融科技成果。所以,这是市场的必然选择。所以就出现了招银云创、平安科技等。

而IT从业者,可以选择有潜力的金融科技公司入职,比如招银云创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选择的没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