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不斷出現滯銷,到底農產品是如何定價的?

邵嘉楠

首先先來說下農產品的定價問題,最根本的地方就在於市場供需關係,供給大於需求,就會降價,價格的降低會刺激更多需求,從而使得供需達到平衡,價格也會穩定在一個水平上;需求大於供給就會漲價,農民就會生產更多產品增加供給,這樣供需也會達到一個平衡,價格依然會穩定。除了市場關係之外,政府的價格政策也會影響到農產品的定價,但是我國目前的價格政策目的都在於託底,不讓農戶生產效益過低,一般而言,政策所定的價格是要低於市場價格的,但仍對市場價格會產生一定影響。

按照以上的思路,如果能夠實現供需關係的及時調節,農產品就不會出現滯銷現象,但是現實生活中,農產品的生產週期過長、價格彈性低、物流設施滯後、市場機制不健全等因素都會導致生產者與市場脫節,農戶在進行生產行為決策時一般參照的都是上一期生產時的市場情況,這樣就會存在滯後問題,一般而言這樣的滯後期都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消費者當下的真實需求無法有效傳遞到供給方,所以供需關係的調節就會產生阻礙,從而產生農產品滯銷或者是價格飛漲的情況。


韓一軍


花生產業學苑

老百姓種地,收穫以後想要賣個高價,收購商收購之後又想賣個高價,批發商採購之後又想賣個高價,販子到手之後又想賣個高價,而又回到老百姓這裡又想低價多買點,環環相扣。現在的社會,對於瓜果蔬菜農副產品來講,或者總體而言,所有人吃的東西,不管生產量再大,也就是供在大,最終的市場價格回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