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高中语文古诗学习,14篇增至72篇,重点要知道!

大家好!我是北大郑珈辰。每天分享最新学习资讯,学习技巧!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语文课标最为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有几个特点:

高中生:高中语文古诗学习,14篇增至72篇,重点要知道!

说到古诗词,同学们可能会说,那有什么?无非就是朗读、背诵和默写,没什么大不了的。持这种态度是不对的,是不了解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低估了高中古诗词学习的深度和难度。那么,高中古诗词学习究竟有哪些具体要求,或者说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

高中的古诗词学习,除了背诵和默写与初中相同外,“鉴赏”却是古诗词学习的重点,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所以,高中的前两年一定要加强古诗词的背诵,加强积累,并用默写的形式进一步落实。同时,要在“鉴赏”上下功夫。古诗词鉴赏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高中生:高中语文古诗学习,14篇增至72篇,重点要知道!

一、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鉴赏古典诗歌,需联系其写作背景,才能从深层次准确的而不是牵强地把握主题。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可分为社会政治和作家个人境遇两方面。

(1)社会政治背景及时代特征

如北朝战乱频繁,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彪悍,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尚武精神。南朝虽政权频繁更替,但与动乱的北方相比,社会比较安定,士大夫享乐之风延及民间,因此男女艳情几乎成了这一时期乐府诗歌的主题。唐诗题材丰富多彩。 文人从军,则用诗歌反映建立军功的愿望,叙写边塞生活,表达思乡情怀;文人隐居山林,则以诗歌寄情山水,歌咏田园;有的文人献诗于权贵,希望得到引荐,干谒诗便应运而生。宋代哲理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道风景线。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国忧”。这一期间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这类爱国诗词是特定社会政治背景下的产物。

(2)诗人自身际遇及创作个性

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虽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但在同一社会背景下,诗人的不同际遇也会在诗歌中有不同的反映,这就表现出诗人的经历与境遇所决定的诗歌的特殊主题。如陶渊明的脱俗与田园情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由于生活无保障只好披星戴月躬耕南亩。他与谢灵运、后世的王维同样寄情山水田园,但由于他自身的特殊境遇,其作品也表现出独特的一面。李白诗歌的大气豪放、洒脱;王维田园诗作的生活情趣,意味盎然;李清照词作的闲适与愁苦。

(3)同一作家的作品期风格也不尽相同。我们在分析某位诗人的某篇具体作品的题材与风格时,不能搬固定不变的套子去给作品贴标签。这是因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会有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只是写某种题材的作品多,某种风格占主导地位而已,这是鉴赏时要注意的。

高中生:高中语文古诗学习,14篇增至72篇,重点要知道!

二、了解诗词的语言变形特征

诗词鉴赏,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古代诗词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如王维“日色冷青松”一句的“冷”,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如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但少妇总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她的寂寞、失望和惆怅。

(3)了解古典诗词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讲究语言凝练、语言含蓄、所以常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衬托、借代等。从诗词格律需要的角度来讲,对偶(对仗)是必须讲究的格律。古典诗词除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还有一些较特殊的手法,如炼字、倒装、用典等。比喻,是诗词中最常见的手法,以物喻情。如秦观《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句则是一妙喻。

高中生:高中语文古诗学习,14篇增至72篇,重点要知道!

三、注意古诗词的字词(炼字)

古诗词中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王驾写《晴景》一诗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这些都是诗人的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还是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都是很有意境的。

高中生:高中语文古诗学习,14篇增至72篇,重点要知道!

四、关注诗词的意象语言

诗词的意象也就是指诗词的景物形象,涵盖景象和物象两个方面。

景象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的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那些融入了作者主观意念的事物,蕴含着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称之为意象。“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感,“象”是生活中的客观事物。而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耐人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就叫做“意境”。“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境”则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图景。意境与意象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

中国古典诗词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读懂诗歌情感的时候,必须关注诗歌的意象语言。要注意分析诗歌写了什么意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描写用语及其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等方面。

因为诗歌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感情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出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的抒发自己的情感。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高中生:高中语文古诗学习,14篇增至72篇,重点要知道!

师姐的总结就到这里啦!有需要的私信师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