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毒”到底是什麼?

準媽媽2018

導讀:胎毒,是產後急性過敏重症的俗稱。主要表現為各種皮膚變態反應。如,痘疹,疥瘡,癤癬。多發於數月或週歲及兩歲以內的嬰兒。臨床常見的證候有胎毒發熱,胎毒發寒,胎毒發搐,胎毒發黃等。這種病症可能與母親的內熱體質有關。



導致胎毒的原因

  • 胎便排出延遲。

胎便停留的時間過長,肝腸循環代謝慢,會導致黃疸加重。

  • 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中葡萄糖醛酸酶活性高,膽紅素在腸道的重吸收加強,使黃疸加重。



  • 新生兒ABO血型不合。

由於遺傳原因,少數新生兒會出現血型不合。

  • 宮內感染導致胎毒。

新生兒感染CMV,或甲狀腺功能低下及其他遺傳代謝疾病。



  • 缺乏正常的菌群。

新生兒出生後,膽紅素會經過膽道排到腸道,經過細菌的作用轉變成糞膽原排出體外,如果缺乏正常的菌群會影響膽紅素的排出,導致黃疸加重。

  • 藥物

新生兒因生病服用了藥物導致黃疸加重。



如何避免胎毒

飲食科學合理搭配,飲食清淡,多吃瓜果蔬菜,豆類,牛奶,每天喝足夠的水,孕晚期喝一些綠豆湯,蓮子粥等清火的湯,保證睡眠,不熬夜,適量的運動。


育兒妹子一枝花

胎毒主要指熱毒。

主要是因為媽媽在懷孕的時候,攝入過多辛辣熱氣、肥膩味重的食物,或是生活調理不當,都會影響到寶寶。胎毒是媽媽遺傳到寶寶身上,抵抗疾病發生的病毒,所以叫胎毒。

胎毒的症狀


主要表現為在嬰兒皮膚上的各種皮膚變態反應,如瘡癤、疥癬、痘疹等。

臨床常見的主要證候有胎毒發熱、胎毒發寒:胎毒發搐、胎毒發黃。

胎毒發熱:遍身壯熱,口閉面赤,呼吸氣熱,眼胞浮腫,氣急喘滿,啼叫驚煩,小便短赤,大便秘結。

胎毒發寒:面色青白,昏昏多眼,吮乳瀉白,呼吸氣冷,身起寒慄,曲足握拳,腥痛啼叫不休,或口噤不開。

胎毒發搐:因胎毒發搐,頻頻作搐,身熱面青,牙關緊閉,氣逆痰鳴,腰直身僵,雙目上視,啼聲不出。

胎毒發黃:面目及全身皆黃如金色,身熱,小便如梔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

胎毒的預防方法



胎毒主要與母親的內熱體質有關。所以,準媽媽孕期一定要去胎毒。

①多喝水,每天至少8杯水

②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多吃滋陰潤燥、生津養肺的食物和當季水果,少吃辛辣、油炸、油膩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④注意生活規律,勞逸結合,適當休息才能保障肌體的平衡,提高免疫力。

⑤切忌為“清胎毒”亂用吃藥,某些清胎毒偏方、龜苓膏或涼茶,所含成分不適合孕婦飲用,盲目服用有隱患。

⑥保證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新陳代謝。

什麼食物去胎毒?



①鵝蛋

②綠豆煲老鴿湯(必須要用老鴿子)

③艾葉水煮蛋

④玉米鬚煲水

⑤黃連湯

寶寶有胎毒的一定不要亂用藥,可以用金銀花水洗澡,服用金銀花甘草湯,嚴重者儘快就醫。

PS:孕媽媽一定要清淡飲食多喝水好好休息定期體檢,祝好孕!!!


叮麻育兒

“寶寶剛出生不久,婆婆給餵了兩三次黃連水,說這樣下火,清胎毒,真的有這回事嗎?”近日,居住在河東路商品街的王女士對於婆婆給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喂黃連水一事表示擔憂。

商品街的王女士有這樣的擔憂,而居住在勝利路的林女士遇到了煩心事。今年28歲的她上月初剛剛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寶寶,全家高興之餘,遠在海口的公公婆婆也趕來幫忙帶孩子。最近兩天,林女士發現寶寶面色發紅,一直哭鬧不止,臉上和身上還長了一些小紅疹。

由於聽婆婆說過“這是胎毒造成的,我們以前都會給出生不久的小孩子喂黃連水清胎毒。”於是林女士給孩子餵了黃連水。

一,胎毒說法不靠譜

“胎毒”是民間比較流行的說法,傳統觀念認為胎兒在母體中染了毒氣,出生之後若不除去,將來會引發黃疸、溼疹、癤腫、鵝口瘡等許多疾病。有的媽媽甚至在懷孕期間就開始服用中草藥來“排毒”。寶寶出生後,家裡的老人就會按每個地方的習俗喂些中藥湯藥,稱為“開口茶”。尤其是看到新生寶寶臉上長小丘疹,或者臉色發黃、有眼屎、口氣重,更覺得這是熱毒的表現。這完全沒有科學依據!在現代醫學中根本沒有“胎毒”之說。

有的寶寶受母體內分泌的影響,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在頭皮、前額、耳、眉、鼻頰溝等皮脂溢出區容易出現紅色疹子,這是脂溢性皮炎的表現;

有的寶寶疹子主要出現在面頰部,可有小水皰,伴瘙癢,嚴重時可逐漸蔓延至頸部、肩部、軀幹、四肢等處,這是嬰兒溼疹,又稱奶蘚,主要與體質過敏有關;

西醫:盲目用藥或傷肝腎

胎毒究竟是什麼?

1、老百姓眼中的胎毒

  “清胎毒”的說法在東南沿海地區比較流行,老一輩人認為南方的氣候和水質有熱性,加上孕期吃了辛辣熱氣、肥甘厚味的食物,會在孕婦體內積聚熱毒並傳給胎兒,寶寶出生後就容易長紅疹。

2、中醫這樣解讀胎毒

  清代兒科專著《幼幼集成》則這樣記載:“凡胎毒之發,如蟲疥、流丹、溼瘡、癰癤、結核、重舌木舌、鵝口口瘡,與夫胎熱、胎寒、胎搐、胎黃是也。”明代中醫典籍《幼科概論》中是這樣描述胎毒的:凡初生嬰兒,數月或週歲及兩歲以內,頭面環唇等處,忽生瘡結,細如粟米粒,白膿頭破裂即連成片,熱脹痛癢不安,時時流出淡黃腥膿水……治不得法,日久能由頭面漫延遍身,此即所謂胎毒也。

  簡單來說,中醫認為胎毒是由於媽媽在懷孕期間體內有溼熱之毒,使寶寶出現了癰癤、痘、疹、鵝口瘡、黃疸等等皮膚問題。

3、從現代醫學角度認識胎毒

  現代醫學中並沒有胎毒這種說法,因為它不能歸結為一種疾病。由中醫胎毒的範疇對應而來,胎毒多是指新生兒痤瘡、脂溢性皮炎、嬰兒溼疹、小兒黃疸等皮膚問題。

  寶寶的這些 “胎毒”有必要清嗎?

1、新生兒痤瘡

  新生兒痤瘡發病率約為20%,通常在出生後數天至4周以內出現,多是因為寶寶在出生前從母體獲得了過多的雄性激素,出生後促使皮脂腺分泌旺盛,表現為面頰、額頭及下巴的丘疹、膿皰。

2、脂溢性皮炎

  通常發生在出生後2周,表現為頭面部紅斑,表面有油膩狀鱗屑,眉區、鼻唇溝、耳後和頭皮比較嚴重,可有輕微瘙癢。

  對於症狀嚴重的寶寶,可給寶寶塗抹非激素類抗炎藥,如丁苯羥酸乳膏。

3、新生兒中毒性紅斑

  約一半的新生兒在出生3 天以內,身體和四肢會出現大小不定的紅斑,邊界不清,鮮紅溼潤,有的會融合成片。紅斑中心或周圍可能出現皮疹,上面頂著白尖,類似於膿點。

4、嬰兒溼疹

  大多數寶寶在2~3個月時開始長,溼疹可出現在全身任何部位,但嬰兒期多發於面頰和頭皮,對稱發生,常波及軀幹和四肢。皮疹發紅、連成一片、有明顯瘙癢感,細看皮膚很乾燥,而且有皮屑,嚴重時會有小裂口,甚至伴有水皰、滲液、結硬痂等。

  大部分輕症溼疹只需要做好潤膚保溼,嚴重一些的可以外用激素軟膏+潤膚保溼。

  選擇外用藥時,應儘量選擇弱效或中效激素,如:布地奈德乳膏、地塞米松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艾洛松等。面部用藥儘量不要超過2周,其他部位溼疹,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視情況延長用激素的時間。

5、新生兒黃疸

  寶寶出生後出現皮膚、鞏膜、黏膜發黃,一般從臉和眼睛開始,逐步散到胳膊、腿腳和身上的皮膚。

  一般生理性黃疸數值不高,可以等待自然消退。母乳餵養的孩子要給孩子按需哺乳,吃配方奶粉的孩子可以適當喝水,來促進膽紅素排洩。經常讓寶寶曬太陽,也有助於退黃。

蔡乃亮指出,所謂清“胎毒”,中醫認為主要指清熱毒,是古代醫家通過觀察及臨床經驗的積累所得出的理論。因為所謂的“胎毒”會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排出體外,不會遺留在體內。他建議,對新生兒不需用草藥清“胎毒”。民間一直有清“胎毒”的說法,其科學性頗有爭議。需要注意的是剛出生的嬰兒可能會有奶癬,醫學上稱為溼疹。如果嬰兒的母親吃了魚、蝦、蟹、雞蛋等,都可能通過母乳把過敏原傳給嬰兒。此時用尿素軟膏和紅黴素軟膏混合用或用直接用膚輕鬆軟膏即可,三至四天就會消失。

對於有溼疹的嬰兒,有的醫生還建議,為減輕刺激,嬰兒的局部皮疹可用硼酸水清洗,等疹子滲水時用紗布吸乾,然後外塗專用寶貝溼疹膏,但不可大面積或長期使用。溼疹已經痊癒的嬰兒,可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並選用柔和的嬰幼兒護膚、清潔產品,這樣可減輕寶寶的瘙癢感。同時,剪短寶寶的指甲或寶寶睡覺時戴上小手套,以免因瘙癢而抓破皮膚。二,孕媽媽分娩前要清胎毒,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經常聽一些老人說,孕媽媽在分娩前必須要清胎毒,這一說法在南方尤為流行,否則寶寶的皮膚容易出紅疹、溼疹。那麼,胎毒到底是什麼呢?胎毒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懷孕後,孕媽媽大多尚未適應懷孕帶來的生理變化,但食量卻較之孕前大大增加,因此肝腎的負擔相對較大,體內容易淤積一些代謝產物或有害物質,就產生了所謂的胎毒。此外,有的孕媽媽孕期不忌口,經常吃一些燥熱上火或辛辣的食物,都會影響到胎寶寶,使寶寶出生後產生胎毒症狀。

雖然胎毒不至於影響孕媽媽和胎寶寶的安全,但會使孕媽媽懷孕期間變得更加辛苦,增加不適感,也可能使寶寶出生後出現上火、便秘等。孕媽媽想要不受胎毒困擾,重在預防。

1、懷孕期間孕媽媽要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儘量少碰油炸、燒烤以及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並保持大便通暢;

2、若孕媽媽自身的體質就屬於比較燥熱或已經出現便秘等症狀,應主動諮詢醫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相關診治;

3、孕媽媽注意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並保持平和、穩定的心態;

孕期去胎毒, 3種食療秘方助你一臂之力!

相信很多孕媽媽在孕期的時候,都有從別人的口中得知“胎毒”,這多是老人們的傳統說法。其實胎毒主要分為溼毒和熱毒,有些寶寶在出生後,出現瘡癤、疥癬、痘疹等,多是和媽媽的內熱體質(也就是熱毒)有關。

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比較流行“清胎毒”。因為南方的氣候和水質都屬於熱性,如果在孕媽媽分娩前沒有做好清胎毒的工作,那麼寶寶出生後就會容易長瘡、紅疹等。其實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關鍵在於孕期孕媽媽採用何種方法,來預防和清除體內的胎毒。

孕期如何預防胎毒

  1、孕媽媽在懷孕期間,應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生津養肺的食物和新鮮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尤其是在孕晚期,這個時候胎兒發育較快,孕媽媽應多吃蔬菜、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多喝水、保持大便通暢。

  3、注意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新陳代謝,勞逸結合,平時可適當做一些運動,如瑜伽、游泳、散步等,這樣才能保持機體的平衡,提高孕媽媽自身的免疫力。

孕期吃什麼排胎毒

1、玉米連須煲水

  用玉米連須煲水,再加上一些冰糖,孕媽媽服用後,可預防寶寶出現黃疸,但孕媽媽至少每個星期喝一兩次。

2、綠豆老鴿湯

  選用老鴿子,加綠豆一碗,煲兩個小時,孕媽媽只需要喝湯,不用食肉。孕媽媽在孕8個月的時候就可以食用了,一週或者兩週一次。如果沒有老鴿子,也可用豬肚代替,同樣是和綠豆一起煲。

3、艾葉煮鵝蛋

  最好使用鵝蛋,鴨蛋、雞蛋也可以,但後兩者沒有鵝蛋好。用少量艾葉放在水中煮沸,打兩個蛋下去,吃蛋喝湯,孕媽媽可每週或每月吃一次。

在清胎毒上,孕媽媽要切記不可亂吃藥。有很多孕媽媽就選擇相信一些清胎毒偏方,食用不知由來的龜苓膏和涼茶,這些食物中所含的成分尚不可知,孕媽媽不可盲目服用,不然很可能會傷及到自身或胎兒的健康。

胎毒”到底是咋回事?醫學界有沒有對“胎毒”的定義呢?

去胎毒的偏方對準媽媽和寶寶有沒有傷害呢?唐瑤醫生表示,有一些偏方,比如玉米水這類的,沒有什麼傷害,老人讓喝,如果準媽媽不覺得難喝,當做安慰劑喝也是無所謂的。但還有一部分偏方是對準媽媽的健康確實存在傷害。

首先要說的就是去胎毒中藥。唐瑤醫生強調不要亂吃中藥,所謂去胎毒的中藥,一般都含有一些比較寒涼的藥材,容易引起準媽媽腹瀉,反覆劇烈腹瀉會使胃腸蠕動頻繁,可能會引發子宮收縮,而且反覆腹瀉也會影響準媽媽對營養的吸收。再者,不少中藥在副作用一欄都寫著“不明”,“不明”不代表副作用小或無副作用,反而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另一個就是鵝蛋。鵝蛋的營養非常豐富,它富含多種蛋白質,蛋黃中有大量卵磷脂,對人腦和神經組織的發育有益,其中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也較易被人體吸收。但是孕婦鵝蛋吃多了,蛋白質就會增多,這樣就會增加尿酸,容易引發痛風,還會增加腎臟負擔。

如果想要寶寶皮膚好,孕期要注意什麼呢?唐瑤醫生稱,建議準媽媽在孕期的飲食上注重科學合理膳食搭配,生活規律,既要吃一些補的食物保證營養的攝入,同時也應多吃各類蔬菜、水果,確保攝入各種營養素。

如果媽媽有過敏史的,孕期避免過敏源的接觸,減少體內過敏反應物質的刺激,避免增加寶寶過敏的幾率,出生後避免過敏物質攝入後通過母乳傳遞給寶寶。唐瑤醫生還提醒,有些民間風俗,給剛出生的寶寶喂黃連水來“清胎毒”,這是非常錯誤的!孩子生下來第一口進食的應該是母乳,無論是孕婦還是新生兒都不能亂吃藥。

至於大家常說的嬰兒溼疹,是因為他的免疫機制發育的不健全,常常把正常的東西當做異常的進行處理,所以出現溼疹,更何況嬰兒溼疹發生的原因是很多的,與胎毒絲毫不搭界。

最後提醒大家,很多準媽媽都喜歡去網上搜各種偏方,但要知道的是,千萬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去驗證別人的話,因為最後倒黴的都是自己的孩子哦。

三,寶寶「上火」了,咋辦?

新生寶寶嬌貴無比,碰到各種情況,如果家長不瞭解真相,說不清楚咋回事兒,就會用各種玄乎的理論來解釋。

比如說,不管寶寶是眼屎多、流鼻血、便秘了,或者有別的一些表現,爹媽輩就會說這是孩子「上火」了,該給孩子「敗火」,然後拿出金銀花露、黃連水、羚羊角水、消積貼等玩意兒。

但其實,不僅現代醫學中沒有「上火」這個概念,中醫專業的典籍中也沒有這個概念,純粹就是一個民間俗稱。

今天咱先不去糾結這個概念的真偽,畢竟症狀是存在的,還是要解決問題為先。

寶寶有時候會出現眼內分泌物增多,睡醒後睜眼時,看起來最為明顯。

情況嚴重的時候,分泌物甚至會黏住眼睛,導致寶寶睜不開眼。

如果是這種情況,一般要考慮兩種原因:

1. 結膜炎

如果患上結膜炎,不論寶寶還是成人,都會出現眼屎氾濫的症狀,同時一般還有眼白髮紅。

為了預防結膜炎,平時要注意清潔自己和寶寶的雙手,避免細菌由手入眼,寶寶的洗臉毛巾要勤洗消毒。

2. 淚道阻塞

對於寶寶來說,眼屎多還有可能是淚道阻塞,尤其是三個月之前的寶寶比較多見。

這種時候,淚水無法正常排出、瀦留在淚囊內,會引起細菌滋生,發展成淚囊炎,從而出現眼屎多甚至眼瞼紅腫。

寶寶便秘的時候,大便乾硬而量少,大便次數較平時減少,呈顆粒狀,而且每次排便時寶寶會哭鬧。

要注意的是,每個寶寶排便的頻率不盡相同,所以不能只通過排便頻率就斷定是否便秘,主要還是看大便是否乾硬以及寶寶是否痛苦。

寶寶假如有便秘,飲食不合理是常見的病因。

嬰幼兒的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善,如果膳食纖維和(或)水分攝入不足,就會出現腸蠕動動力不足,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久,其中水分被重新吸收,引起糞便乾結,難以排出。

寶寶哭鬧,則是由於排便困難引起的疼痛。

對於採用人工餵養的寶寶,要避免配方奶衝調過稠,因為過稠的配方奶會造成寶寶便秘,補充鈣質或者鐵劑的方式不正確,也會讓排便困難。要知道,一般情況下寶寶都是沒必要額外補鈣的,只需要常規補充維生素 D 即可。

半歲以上的孩子可多攝入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新鮮蔬果,多喂開水,少吃甜食和加工食品,拒絕油炸食品。

寶寶有時候會出現尿色偏黃,尿量少,但又找不出其他疾病因素。

其實最常見的原因是生理性的尿黃並伴量少,這是因為尿液濃度高了,也就是尿中水分含量不足所致。

所以,只要增加水分攝入就行了。

1. 6 月齡以內

在 6 個月之前無論是純母乳餵養、純配方奶餵養,還是混合餵養,通常情況下都無須額外喂水或是果汁(除非有醫學指徵),如果寶寶出現尿黃尿少,不要直接給寶寶喝水,可以增加餵奶量。(不要直接給寶寶喝水,畢竟胃就那麼點大,會影響他的吃奶量。)

母乳餵養直接餵奶就可以,母乳的成分中大部分都是水,喝母乳就可以幫寶寶補充水分;配方奶的成分是模仿母乳成分製作的,只要嚴格按比例衝調,其濃度也是跟母乳接近的,給寶寶增加配方奶,也能達到補充水分的目的。

2. 6 月齡以後

可以開始考慮用杯喂水,但一開始量不能太多,也不要強迫寶寶喝。如果寶寶拒絕喝水,同樣可以通過增加奶量來補充水分。

3. 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

還可以給寶寶水分含量高的蔬菜水果,既能補給水分,又能補充營養。

偶爾,寶寶也會出現口角潰瘍、乾裂、嘴唇起皰,甚至口腔黏膜及舌頭潰瘍。

其實多種疾病都會引起口腔方面的疾病,比如手足口病、單純皰疹、皰疹性咽峽炎、鵝口瘡等,只要影響了口腔,寶寶就會表現出不願意吃飯、哭鬧等症狀,翻開嘴巴,有時候能見到皰疹或者潰瘍。

這些疾病的病因都不同,應該先明確病因,並根據病因,在醫生指導下有針對性地給寶寶用藥或者護理。

平時,注意保證寶寶健康的飲食作息和生活規律、注意衛生、及時接種疫苗,提高身體免疫力。

寶寶鼻腔粘膜本身很薄,血管位置比較淺,當受到各種刺激時,比如過敏、空氣乾燥、摳鼻子時,就容易發生鼻部小血管破裂出血。

原因都這麼明確了,那就對症處理唄,別想著「去火」了。

對乾燥引起的出血,注意提高環境空氣溼度,可以使用空氣加溼器或在室內懸掛溼毛巾,給孩子鼻腔內擦一些保溼軟膏也能起到滋潤鼻腔、預防出血的作用;

如果孩子鼻子過敏,則需注意開窗通風,淨化空氣,讓孩子遠離可能引起過敏的灰塵、髒毛絨玩具等;


心連心好月嫂

胎毒,有資料說這是南方人的說法,但是,現在北方也流行去胎毒。

胎毒,是嬰兒黃疸、溼疹、鵝口瘡、痘疹這些病症的統一稱呼,以前大多數人只認為黃疸是胎毒,其實,胎毒包括好幾種嬰兒常見病。所以,去胎毒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去胎毒的方法有很多,建議通過飲食的方法來進型排毒,這樣安全又沒有副作用


菊花泡水喝

在懷孕36周以後,可以用菊花泡水喝,這是預防嬰兒黃疸的。

玉米鬚煮水喝

玉米鬚也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用玉米鬚煮水喝,也是可以預防嬰兒黃疸的。

茉莉花蕾泡水

懷孕35周以後用茉莉花蕾泡水喝,既能排毒,又能使宮頸口變軟,讓產道開的快,有助於分娩。


煮鵝蛋

用艾葉煮鵝蛋,也是去胎毒的辦法,我們這裡吃鵝蛋的孕媽媽特別多。

綠豆湯

我們都知道綠豆湯在夏天時有解暑的作用,它也同樣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喝起來也清爽可口,孕媽不妨一喝。我在孕期就很喜歡喝綠豆水。

蓮子粥

蓮子也有去火的作用,也可以拿來排毒。


日常飲食

另外就是平時多吃蔬菜,少吃肉,因為肉裡面毒素比較多。少吃油炸和辛辣的食物,也是去毒的方式。

以上這些去胎毒的方法非常健康、安全,大家可以放心嘗試。

如有疑問,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

我是兩個寶寶的媽媽,也是經驗豐富的育兒問答達人,歡迎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信息。

凝媽悟語

中醫講胎毒就是“內熱”。

懷孕時吃太多魚肉,過多孕婦奶粉,辛辣刺激,油炸食品,孕婦身上熱氣就會增多,有些地方環境溼熱,孕婦內熱也就多,這種內熱有可能傳給胎兒,使胎兒容易得溼疹,紅疹等。


而孕晚期到底需不需要清胎毒呢?

那得看你到底是不是內熱啊!本來就寒,那不是越清越寒嘛?反而對胎兒不好。

其實懷孕時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多喝水,少吃刺激食物,體內沒有溼熱或溼熱程度不至於影響胎兒自然不用清胎毒了!

那怎麼看孕婦是不是內熱呢?有胎毒的孕媽一般特徵如下:

經常口乾舌燥,睡眠質量差,易長痘,手心足心常發燙,經常便秘,嘴皮容易發乾,起皮,出血

如果你有以上特徵,保證充分休息,孕晚期的時候適當吃去胎毒食物如:薺菜,菜花,綠豆,玉米鬚等

祝好孕!


準媽媽2018

作為懷過孩子的過來的寶媽媽,其實對胎毒,倒是沒怎麼聽說過,我們這邊普遍叫體熱,其實不管什麼樣的叫法,其實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寶媽媽在懷孕期間沒有注重飲食導致的。

我身邊的有位寶媽媽,她的寶寶出生的時候,是紅屁股,醫生就是說孕婦上了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導致的,後來寶寶出生以後天天哭,我看著偶讀難受,每天給寶寶喂水,後來寶寶紅屁股在消下去的,所以寶媽媽在妊娠期間還是合理的注重飲食,多吃點水果、綠色蔬菜,少吃點辛辣、油膩的食物哦!

那麼胎毒到底是什麼?

胎毒就是寶媽媽吃過度的辛辣的食物,導致體內過熱,引起的皮膚病,讓寶寶出生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紅屁股。或者溼疹的病狀。

孕晚期需要清胎毒嗎?

如果是症狀妊娠的寶媽媽,平常注意下飲食就可以了,最好不要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果已經吃過了,建議在後期,儘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或者蜂蜜糖水都是可以進行清熱解毒的。


聽小十五

在我看來,胎毒就是懷孕期間積累的“熱”,就是大家所謂的“內熱”。

孕晚期最好吃點清熱解毒的食物。

在我們這邊基本上懷孕後期都會燉老鴨湯來清熱。燉綠豆、或者燉青果、我在懷孕後期是吃了綠豆老鴨湯、還吃了一次杜仲老鴨湯說的是很好。

我懷孕期間也沒有忌口,麻辣味的都在吃,寶寶生下來還是乾乾淨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