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大热门《三块广告牌》,为何在中国遭遇滑铁卢?

開在荊棘裏的花--

要回答这个问题,各种以排片量、资源泄露等等的清一色客观借口来套用此类问题的惯用模板在此我不想赘述,因为这些基本都属于废话:

想当初就算里昂纳多的一部《荒野猎人》、2016口碑大作《你的名字》同样都面临着国内资源的提前泄露,票房依旧不差。


但这些只是个例,总体上来说没有哪个电影公司会对自己的产品这么抱信心的,毕竟电影票房是很受资源的普及和排片的影响的,这也是为什么各种欧美大片都会选择让中国大陆和北美市场同步、甚至提前上映,有些国内观众还窃喜居然我们比这个电影出产国家的观众还提早看到影片,事实上,这不是讽刺么?

过多的话不说,我们进入正题。

其实一部能在金球奖夺魁,在奥斯卡盛传口碑佳片的多重因素加持下的电影,我们国内或多或少都会有关注,即使你不关注,也会有各种媒体人来帮你关注,《三块广告牌》在各种媒体号清一色的五星好评和豆瓣的慷慨高分都给这部电影的票房灌入了强有力的动力。


但事实上,这事居然还就逆转了。不只没排片、票房一路滑铁卢,口碑越传越稀巴烂,整个电影成了电影人自己的狂欢,在群众间,就这么悄悄进了内地市场,然后悄悄地离开了。

在这里我只想给各位提供一个跟各位评价过这部电影的影评大咖不一样的思路,如果你看过了这部电影,那么你一定能听懂我在说什么:

《三块广告牌》讲的是美国人的故事。

从小不管是思想品德课,还是各种生活实践,家长和老师都在告诉我们一个貌似是铁一般的真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永远服从于集体利益”。

这是我们国家整个社会所秉承的价值观,但美国则不同,美国人民追求的,更多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概念不同于“自私”,而是一切行动目的和归因都要满足自我,将自我凌驾于集体之上。

能看得出来,这是作为一个中国观众所完全不能接受的东西,而这部电影处处都在体现着这一点:

女主人公的女儿遇害,警方调查了一年,按旁观者观点看来,警方为你付出也付出了这么多,时间也过去了这么久,这件事情怎么也都应该算了,但女主角则不愿意,强大的个人主义所引发的不服气转为了她对条求“公道”之路上越来越多的要求:我挂广告牌,谁拦我我搞死谁:


牙医?搞他!癌症?搞他!儿子?搞他!神父?搞他!

神来杀神,佛挡杀佛,到最后,老娘一急眼,一把火烧了警局,让你们再不断地逼我。

这种一连串求“公道”的行为,确实,表面是黑了体制,黑了美国,但究其根本,她折腾了这么久,受了这么多人的白眼和非议,她真的还在乎凶手是谁吗——

闹到最后,她只是想要一个说法而已,在这种行为的背后,是一种强大的以自我为中心,“老娘就是宇宙最憋屈,所以老娘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精神力量所带动的。


这种思想不只体现在女主人公身上,还有那个得癌症的警察、不懂事的儿子等人身上。

警察为何会自杀?怕疾病的痛苦吗?可能有这个原因,但更多的,其实是他真的不想再管这个烂摊子了:他明明就已经为了这个女人的破事折腾了一年了,现在广告牌一挂,名誉扫地,连他得了癌症这件事都无法激起这个女人的丝毫同情心而选择让步,他的自我了断其实就是在告诉着女人,你不是能作吗?劳资把广告牌的费用都给你垫好了,我人也去了,不用管你这破事了,你好自为之吧。


现在看了我的分析,再回顾一下电影中的各种你曾经一带而过的细节,反思一下你真的看懂这部电影了吗?

这是个美国人的故事,它无关“正义”、无关“大爱”,而是在猖獗地明晃晃地宣扬着极端的“个人主义”。

看不懂电影,自然无法感同身受,排片太少,票房滑铁卢也是必然的。这是整个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导致的。


狗蛋儿的私人影院

《三块广告牌》是一部优秀而独特的电影,在美国揽奖不少,获金球奖最佳影片,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可说是丰收了。中国国内口碑其实也不俗,豆瓣评分8.7。但再去看看国内票房,从32号上映开始,票房一直平平,排片量也比较低。

《三块广告牌》在中国遭遇滑铁卢,仅就影片内容而言,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导致其漂洋过海水土不适。

一个是故事发生的基础与中国观众的生活体验几乎没有接壤处。女主角是一位美国母亲,其爱女遭奸杀并焚尸,而当地警方似抱着不作为姿态,七个月后案件仍毫无进展,对警方失望的母亲决定自己出钱买下三块广告牌,质问警方,以推进案情。这样的做法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甚至会涉及到某些敏感操作。这类题材因为少见,所以中国观众理解起来颇有难度。

还有就是女主角弗兰西斯的硬妇气质。《三块广告牌》将弗兰西斯送上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位置,可说是实至名归。弗兰西斯在里面饰演的母亲,不畏来自男性世界的嘲讽与欺凌、充满自控能力、强大的理性思维和坚韧隐忍的性格,呈现出与大多数中国影片女主截然不同的气质,是一种实实在在令人钦佩的品格。弗兰西斯在电影中极少展露其女性特征,这很可能会令习惯

了“女人负责美”的人物套路的中国观众难以感受这个角色的真正魅力。

此外并不扩张的剧情和看似冷淡无聊的人物对话也是让这部电影难以为中国主流观众接受乃至喜爱的原因之一而导演的用心也许正在这里,《三块广告牌》不是悬疑也不是亲情电影,但它在揭示人性善与恶潜能上做足了功夫。


大象音乐空间



《三块广告牌》奥斯卡遭遇滑铁卢(3月5日奥斯卡颁奖仅获得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和在中国遭遇并未如期所热,是有其原因的。或者说有其必然的。

首先《三个广告牌》的前半部分节奏很好,人物特质和魅力非常有吸引力,剧情也是在各种互怼中产生的情感困境让人有价值思考(为女儿昭雪和警察局长口碑良好兼癌症晚期)。这样的电影设置和演员表演十分到位,甚至一度有稍有浓烈版的《海边的曼彻斯特》



同样的丧失亲人之痛,同样的背负情感重力,同样的剧情极其简单,同样的人物演绎令人着迷(三个广告牌略显浓烈和锐利一点),而《海边的曼彻斯特》简直就是文艺片之王,非常具备一致的气质和电影构造。

而《三个广告牌》则是产生了裂变。在电影的后半部分所设定的剧情走向和内容展示,就注定了 它的滑铁卢之劫!

后半部分剧情有母女的剧烈冲突,家庭的严重不和谐,父亲的吃嫩草和暴力,男配角母亲的诛心之计,警察局长自杀和看似完美的逐一回应,男配角的180度大转折,烧警察局,主动送备份广告牌,男配角大火中拿去女主女儿的案件资料等等。

其一 剧情设置冲突过大,破坏了上半部分电影绵里藏针的气质,从而让人觉得有点风格不统一,更多的是人设产生的变化,逻辑上有瑕疵。这是电影里隐隐的不合理之处。所以电影在结构,节奏和人设上的摆动,让它逊色《海边的曼彻斯特》很多。

其二 矛盾过于冲突减弱了广告牌的冲击力,这是对电影主题的搅动。编剧的美剧思维模式是通过增加剧情的层次和丰富性,找到更大的社会主题:更真实有代表性的家庭生态,在真实的语境里找到力透纸背的叙述魔力。

其三 后半部分的内容设定,严重不符合国人的思维逻辑。这是电影气质裂变的重要体现。女主一直有节制的锐利和人物气质,在烧警察局和默认与侏儒的约会,是人物性格上的偏离和妥协。这就大大的降低了人物魅力(温和而坚定,绵里藏针的母爱,不妥协不放弃)

所以电影气质的摆动,甚至偏离。让我觉得它没有那么好。可惜了前半部分的完美呈现!

所以,三个广告牌 编剧是不安分的,他企图通过更多的元素和矛盾升级来呈现更大的主题意义。最后"多不如少",如果增加更多的电影留白,人物温和而坚定的性格空间,那么它的卓越可以媲美《海边的曼彻斯特》。

三个广告牌,一部电影气质摇摆的,价值正确的优秀电影!


Iago羽人

《三块广告牌》在国内遭遇滑铁卢存在排片场次、影片过于文艺性等综合因素影响,上映首日排片率仅是0.6%,与商业大片相比,艺术片的市场总是势单力薄。其实在各大论坛社区该片的口碑比较稳定,豆瓣评分8.7,IMDb评分8.5。并且,该片的质量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三块广告牌》在国内遭遇滑铁卢,是情理之中。影片的定位就与国情脱节,曲高和寡,是对本片最精辟的总结。美式电影的文艺性与伦理性在整部电影中集中体现,其实在中国观影群体中并不讨喜,也可以说观众对于影片中的种种情节,感触并不深。这样的故事背景,在中国不会发生,更不可能有人能将广告牌立起来。

国内票房的主流消费群体是年轻人,年龄层次上也以90后为主,消费上更倾向于喜剧电影,而《三块广告牌》是对美国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太重的伦理调调,年轻人自然不太感冒。

其次,《三块广告牌》在metoo反性骚扰社会运动的影响下,充满着强烈的女性元素,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这样的女性题材作品,还不足以引起国内观影群体的一致认可,文化认同感不强。

评价《三块广告牌》过于伦理,但它又掺杂着生活的温情,因为影片的主线贯穿着一位母亲的复仇,但相比《鸟人》,同样是消解与反讽,《三块广告牌》就显得不那么干净利落,影响了艺术的高度和思想的深度。在喜好文艺片的观众眼里,还是差了那么口气。所幸对于“冲奥片”来说,票房从来不与口碑成正比。


大牌情报局

在刚刚结束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赢得了众多口碑的《三块广告牌》很遗憾,并没有拿下大家期待的最佳影片奖,输给了另外一部《水形物语》。


《三块广告牌》现在在国内的票房并不高,我想这也是完全可以预料得到的。因为它本身是一个文艺片,这种类型的电影在国内票房不可能高。导演来自爱尔兰名字,叫马丁·麦多纳,他不仅是电影导演,同时也是编剧。在《三块广告牌》之前,他拍过《疯狗绑票令》和《在布鲁日》。

如果大家看过这两部电影,应该能够熟悉他的风格。第一是对于暴力,第二是对于宗教。

这也完全体现出了他的那种爱尔兰身份以及天主教背景。


《三块广告牌》表面上看是一个围绕着女孩被谋杀、捉拿真凶的故事。但实际上,它深刻的指向了美国南方文学的传统,尤其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南方文学先知”弗兰纳里·奥康纳。

奥康纳和麦多纳的作品一样,对人性的阴暗有着惊人的洞察,同时喜欢讲述诡谲的故事,又带有强烈的宗教意识。在这部电影当中,一个人物甚至就拿着奥康纳的这本小说在读。所以,与康纳的代表作《好人难寻》一样,《三块广告牌》只是借助一个复仇故事,来呈现美国“铁锈带”一个日益衰败的小镇的南方传统,或者更具体的说,是3k党、种族暴力、美国内战之后的南方如何在日益衰败。Ebbing这个地名本身也是暗示了这一点。


《三个广告牌》的另外一个文学性,体现在对于西部片和希区柯克的致敬,很多人认为该电影很像美国影史上最重要的西部片《正午》。它让我们处于一个道德选择的蛮荒之境。



这部电影它的商业性其实很弱,与《水形物语》比较起来,他没有那种英雄救美的桥段,也没有在最后时刻好人与坏人决斗,坏人没有罪有应得的死去,然后警察赶往现场收拾残局,而男女主人公相拥殉情....这些类型片的东西才是商业化的元素,但是它们在《三块广告牌》中都没有出现。


相反,《三个广告牌》更多的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米尔德里德和迪克逊两人最后决定开车去打死那个退伍军人,这是一个“在路上”的模式,但是他们并不确定自己到了以后是否真的会做这样的事情。他们都在成长,每一个小人物都有自己的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所以电影深刻的刻画了我们人性的幽暗,但是却不在给我们一个完美的、确定的意义空间。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观众会感觉到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同样奥斯卡奖的评委也不会将最佳影片的投票投给它。


洛之秋

《三块广告牌》3月2日上映,到目前4天票房仅1848.8万,预测票房3811万,别说和《战狼2》比了,就连阿米尔汗的《神秘巨星》都最后拿下7.46亿票房。

如果今天在9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角逐中,《三块广告牌》能拿下最佳影片的话,估计票房会有回升,然而最终获奖的是《水形物语》,在不久之后上映的《水形物语》能不能依靠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加持,获得较高的票房,让我们拭目以待。当然《三块广告牌》的女主角拿下了最佳女主角的小金人,不知道对这部片子是否有帮助。

按理说《三块广告牌》上映的这个时间段并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只有好莱坞大片《金钱世界》,而《金钱世界》的票房更糟糕,它和《三块广告牌》同期上映票房只有757.8万,很是尴尬。反而是国产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票房成绩一骑绝尘,4天拿下1.09亿的票房,央视出品的主旋律纪录片被大家分分安利,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当然其中企业包场对《厉害了,我的国》的票房拉动很大。
《三块广告牌》是一部社会话题的剧情片,在电影圈受到一致好评,豆瓣评分高达8.7分,他没有煽情的镜头,也没有花哨的特效,需要静静的观看才能进入其中。此外,这部片子的发行出现了问题,据业内专家分析:《三块广告牌》排片场次很少,主要原因是《三块广告牌》通过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进行专线放映,没有走常规发行路线。而目前加盟艺联的银幕只有七八百块,但全国的银幕总数已经超过五万块,差距还是很悬殊的。这也说明商业院线并没有看好这部影片,即便同档期并没有什么商业片,作为艺术电影《三块广告牌》的确尴尬,这是不是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冯小刚导演被无数人吐槽的那句话:垃圾观众成就了垃圾电影。好电影没有应有的回报,是水土不服还是中国观众不喜欢这样的艺术电影呢?您怎么看?


王伊祎mindy

遭遇滑铁卢有些言过其实,有误导之嫌。但票房不高是事实。原因简单就两个,一是水土不服,二是排片量太少。

先说水土不服:

《三块广告牌》虽然奥斯卡大热,获得多项提名,影评人“零差评”的良心之作,女主角扮演者刚刚凭借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按说上映三天票房过亿不难,为何还不到2000万?

主要是文化差异,题材受限,《三块广告牌》非迎合国内市场的合家欢式电影,也非全球通赏的好莱坞式视觉大片,是典型的美式影片,追看《红海行动》《厉害,我的国》的主流观众,有多少人会去看《三块广告牌》? 加上没有宣传,谁会知道这部电影的存在?即使这部电影去年就上映了。

再说排片少。

即使你想看也看不到,比如最娱想一睹为快,但所在城市压根就是没有排片!即使其他城市有映,排片也少得可怜。有报道称该片由全国艺联引进内地并放映,并非在院线上映,全国仅有 600 块左右的银幕能够放映这部电影,是那种专门看艺术电影的影院才会看到,因为能上映的影院少,即使首日的上座率达到 46.7% 。票房又会有多少呢?所以自上映以来,票房还没超过2000万,正常。


最娱莫若

北京时间3月5号上午9点,第9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就将开始,24项奥斯卡大奖将会在镶有4500万颗施华洛世奇水晶的舞台上经过角逐而颁出。

作为明天奥斯卡最佳影片最热门的候选影片,《三块广告牌》在3月2日内地院线上映。

这部剧情片讲述一个女儿被人奸杀的母亲,购买三块广告牌而不断向警察施压的故事。



影片豆瓣评分高达8.7分,从去年开始一直是各大国际电影节是头号种子选手,还拿下来金球奖最佳影片大奖。

然而这部影片从3月2号上映后却一点反响都没,4号排片仅占0.9%,上映3天票房不到1500万元。

或许中国观众对这种叙事缓慢、需要动脑子思考的剧情片不太感冒,但影院在它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呼声如此之高的时候,如此压低排片量,真得是不懂市场了吧。

现在多说无用,等着看《三块广告牌》六项奥斯卡提名明天能拿到几座小金人。

希望后天它的排片能提高一些吧,让更多影迷能够看到这么优秀的电影。


影迷也疯狂

很正常,《三块广告牌》上映的时候,我在上海,准备去贡献一波票房的,结果搜了搜购票APP,放弃了。整个上海,就几家距离特别远的电影院在上这部奥斯卡热门。


从猫眼专业版的数据来看,《三块广告牌》上映的首日,排片率仅仅只有0.6%,同期上映的《彼得兔》就有10.1%,《闺蜜2》17.3%十几倍于《三块广告牌》了。


而截止到我今晚写答案的时候,《三块广告牌》的排片率仍然不足《彼得兔》的一半。

而当日的总票房,《三块广告牌》却以333万逆袭《彼得兔》的260万,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不要再说电影在中国遭遇票房上的滑铁卢了,排片那么少,就算影院全坐满,票房也没办法和其他商业片比啊。别说《三块广告牌》,换做任何叫好又卖座的电影摊上这样的排片,能做到这样的地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另外《三块广告牌》票房看起来低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很多人早就已经看过了。不可否认,对于《三块广告牌》兴趣最大的群体,是影迷,而不是普通的观影群众。



所以时隔很久,《三块广告牌》才选择国内上映,已经损失了数量最大的一批受众了,这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



我是星夜行

三块广告牌是一部三观不合不正不偏的电影,五味杂陈,需要细细品味,但品味过后又不过如此的电影。

一部不错的电影,跟经典的距离还是很大的。更像是主宴席里的一道偏菜,有滋味,但味道还不够。



把女主科恩嫂捧得上天,本身说明了观众的审美需要进一步提高。科恩嫂能够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也说明了奥斯卡也不过如此。这里并不是说科恩嫂的演技不行,主要是谈电影表达的思想。

女主女儿被奸杀,女主愤怒,怪罪警方,各色人物登场,体现女主强大,引发阶级对立,揭露社会问题。看起来三观超正是不是?



但真实的情况并不如此,女主不能说是一个烂透了的人,但一定是个烂透了的家庭,丈夫家暴,有小三,女主作为妻子酗酒,脏口,仇恨任何站在她对立面的人,女儿更是吸毒滥交,儿子都骂她是个婊子,瞧瞧,这就是女主的家庭。

任何悲剧都是有原因的,女主和女儿大吵一架,女主的台词是这样的,狠不狠?所以说女主的愤怒恨,一部分来自于警察的不作为,一部分来自于自己。



作为女主对立面的警察,看起来像是应该被大家讨伐的群体,实际上警察局长才是背后隐藏的主角,也是电影讴歌的美好代言人。细细品味,你会发现,警察局长的悲哀,他用自己的死和爱,影响着三个群体的命运,一是给家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二是影响了同事的工作态度,三是对女主尽可能的进行了帮助。



伍迪哈里森的戏份虽然不多,但私以为真正的主角是他才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