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內部是什麼?

南昌勵步英語


簡單來說,地球內部就是岩石,越往裡越是高溫高壓,甚至是軟流層或者液態。具體來說,地球內部分有很多層,這就是常說的圈層結構。著名地球物理學家莫霍洛維奇和古登堡分別通過研究地震波發現了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由此把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地球最外層是地殼,薄薄的一層岩石,平均厚度是33公里。地幔是介於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間的部分,其厚度約2850公里,是地球的主要部分。地幔之下就是地核,它是地球內部古登堡面至地心的部分,地核密度大,平均厚度約3400公里,又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層。

科學家們認為,內核在產生地球磁場的地球動力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來自地球動力學的電磁轉矩導致內核相對於地幔和地殼旋轉。2005年著名美籍華人科學家宋曉東等人通過研究穿過地核的地震波,證實內核處於超速旋轉狀態,其旋轉速度要比地球表面構造板塊的運動速度快3萬倍。


震長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以下有些關於地球內部的結構是基於理論推測(主要來自地震學),因為人類目前最深只鑽探到12.6公里的地下,而地心與地面距離6371公里。

地球內部由多層結構組成,位於地球中心的是地核,然後向外是地幔,最外層是地殼。

地殼

我們就生活在地殼的上方,它的厚度介於5至70公里之間,佔地球質量的1%。海洋地殼較薄,主要由玄武岩組成。而大陸地殼較厚,主要由花崗岩組成。地殼的主要元素組成如下:氧47%;硅27%;鋁8%;鐵5%;鈣4%;鎂、鉀和鈉2%。

地殼可分為六大板塊,它們漂浮在地幔上方。板塊不斷運動,它們的速度與指甲生長的速度大致相同。當這些板塊相互摩擦時,就會發生地震。當板塊互相碰撞時,就會形成山脈。當一個板塊滑入到另一個板塊之下時,就會形成深溝。

地幔

地殼的下方就是地幔,它的厚度可達2890公里,佔地球體積的83%。地幔主要由富含鎂和鐵的硅酸鹽巖組成。由於地幔溫度高達上千度,足以使岩石熔化形成岩漿。壓力使岩漿上浮,然後冷卻,最終回落。這樣的地幔對流被認為是板塊運動的驅動力。

地核

地球的中心是地核,它由兩部分組成——外地核與內地核。地核佔地球質量的三分之一,佔地球體積的16%。

外地核由液態的鐵和鎳組成,它的厚度約為2200公里,溫度介於3700至5500攝氏度之間。內地核也由鐵和鎳組成,但為固態。內地核的厚度約為1200公里,溫度高達5500攝氏度,與太陽表面溫度相當。內地核的自轉速度不同於地球的其他部分,由此可能產生了地球的磁場,能使地球抵擋宇宙射線的襲擊。

儘管人類還不完全瞭解地球內部結構,但可以肯定的是絕無什麼地心文明。


火星一號

地球內部分四層,由外到內分別為地殼、地幔、外地核、內地核。

首先,地殼在地球的最外層,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雞蛋,那麼地殼就相當於雞蛋殼。地殼的四大組成元素為氧、硅、鋁、鐵。地殼的平均厚度為33千米!但是海洋地殼較薄,而大陸地殼較厚,大陸地殼又可分為上層的硅鋁層和下層的硅鎂層。

其次,則是地幔。,幔可以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

其中上地幔頂部和地殼構成岩石圈,相對較硬。而上地幔下部則是相對比較軟的軟流圈。而下地幔則主要由鐵鎂的硅酸鹽類組成,因而也較硬。地幔一直延伸到地下約2900千米處!

再次則是地球外核,地球外核則是由液態的鐵、鈷、鎳組成。而液態的外核主要通過地震波的探測而發現。因為地震波中的橫波(S波)不能在液態中傳播。而根據地震記錄圖反推的結果,外核恰好沒有橫波(S波),因此地震學家推測外核是液態的!

最後則是地球的內核,內核由固態的鐵組成。這個是由丹麥女科學家萊曼女士發現的。


地震博士

地球的外形是一個不規則的橢球體。地球赤道直徑約為12756千米,極直徑約為12712千米,類似一個扁狀的球體。赤道周長大約為80152華里,所以有

『坐地日行八萬裡之說』

地球內部有三個圈層,就像一個雞蛋一樣,也有三個圈層,地殼是雞蛋皮,地幔是雞蛋清,地核是雞蛋黃。但地球的地幔又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為內核和外核。

地殼是地球的表層,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

地殼是山川丘陵、江河湖泊、海洋盆地、天坑洞穴等依託之地,同時也是世間萬物賴以生存之所。地殼的厚度極不均勻,大陸的地殼平均厚度為35千米,地殼最厚的地方在我國的青藏高原,約65千米海洋的地殼厚度只有5~10千米,地殼最薄的地方是太平洋底部的馬裡亞納海溝,它的深度可達11034千米

地殼富集著90多種元素,其含量丰度依次為氧、硅、鋁、鐵、鈣、鈉、鉀、鎂8種元素,它們的質量總和約佔地殼總質量的98.04%。其中氧幾乎佔二分之一,硅佔四分之一。硅酸鹽類礦物,如長石、橄欖石、角閃石、雲母等,在地殼中分佈最廣。

地殼上最古老的岩石有42.億年,說明地殼的年齡最大可達42.8億年海洋形成於35億年前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是藍藻,由它形成的疊層石有35億年的歷史。

地幔位於地殼與地核之間,厚度約2865千米,主要由緻密的造巖物質構成。

地核位於地幔下面,它的平均厚度約3400千米。

地核還可分為外地核、內地核二層,外地核厚度約2220千米,物質大致成液態,可流動內地核是一個直徑為1250千米的球心,物質是固態的,主要由鐵、鎳等金屬元素構成。

地核的溫度和壓力都很高,估計溫度在5000℃以上,壓力超過

132萬個大氣壓,密度為每立方厘米13克用實驗方法推算出地幔與地核交界處的溫度為3500℃以上,外核與內核交界處溫度約為6300℃,核心溫度約為6600℃。

在地球自轉作用下,呈液態的外地核相對於金屬固態的內地核是流動的,這就形成了地球的磁場。地球的磁場是一個球形罩,罩住地球,就像一個鐵布衫,套在地球上,

使地球上的萬物免受太陽粒子,宇宙射線的傷害。沒有了它,地球上就不會產生生命,更不會有生命的繁衍生息


錦繡科學小鎮

目前,人類已經能到月球上去進行探測,但對地球裡面是個什麼樣子?還了解的很少,就拿石油鑽井來說吧,最深的鑽井也只能鑽到一萬米上下,只有地球半徑的1/630左右,人們現在還無法對地球一萬米以下的地方進行直接觀察,只能做一些間接的推測。

火山噴出的熔岩,雖然已經不是處於地下深處時的面貌,但是可以讓我們看到一些來自地下幾十公里深處的東西,更多的材料是依靠對地球物理方面觀測研究所得的結果,包括,地磁、地電,地熱等,特別是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情況的記錄,我們可以推測出許多地下深處的情況。

對其他天體的研究,也能幫助我們推測地下的情況,比如對整個地球的化學成分所做的推測,就是參考了對天外來客隕石,進行化學分析得出的結果。

現在人們得到的認識是,在地球裡面溫度很高,壓力也很大,愈往深處,溫度愈高,愈往深處,壓力越大,物質也越緊密。

根據在許多礦井和鑽孔中實測的結果,在地面下十公里以內,得到每深一百米,地溫約增加三度的平均數字。雖然各地差別很大,但總的來說,能夠證明地球裡面愈深愈熱。估計在地殼及地幔邊緣的岩石層內,增溫的情況類似,來自地幔上部的岩漿噴出地面時溫度常在一千度以上,證明地幔的溫度是很高的,地核內更是這樣,因此一般估計地核內的溫度最高約5000度。

地球從表面到核心越往深處去,壓在單位面積上的物質越多,因而越深壓力越大,在地殼下面約有9000個大氣壓左右,在地幔底部約有136.8萬個大氣壓,到地球的中心,更達到360萬個大氣壓上下。因此,地球內部是一個高溫高壓的世界,就溫度來說,應該是熔融狀態,但是,強大的壓力使他們大部分仍舊是固體的狀態,只是有許多具有一定的塑性,可以緩慢的流動。

由於地震波的橫波不能通過地核,因此有人認為地核是液體,經過更細緻的研究,認為地核外層是液體,在地球的最中心,還有一個半徑是一千公里的固體內核,由於那裡的壓力非常大,地面上沒有這樣的環境,我們很難想象那裡的物質究竟是什麼樣子,曾經有人設想部分原子的殼層已被破壞,物質處於一個超級緊密的狀態,但現在還沒有得到證實。


組成地殼的物質是岩石,密度較地球內部的物質小,越深密度越大,地核中心達到水的17倍以上,許多人認為,地核主要是鐵和鎳組成的,但這一切現在都還有待探索證明。

現在還沒有可以直接觀測地球深部情況的方法,地球裡面許多情況對人們來說,還是一個謎,但是在那裡溫度很高,壓力很大,物質很緊密,卻是可信的。


聽泉烹茶






地球內部


時70258456

地球的“內”和“部”是什麼?關於“部”人類曾在外看到過噴出的火山,和通過控掘,鑽探看到過石油,煤炭,地下土壤,水系等等。再往“內”,再“內部”,以至最“內”,最中“部”是什麼?這是此問要求的?我不知問者是讓我進去看下告訴你呢?還是以照現有的某種理論解釋,如科學作一回答?還是諸如它說,如地獄說作一回答?相信問者自心有度。我只能說,是什麼?人是在其“內”,名什麼呢?還是在其“外”,名外現有的什麼,而與內相對。我的觀點是:當人類能名“內”是什麼時,它已什麼也不是什麼。


秋石173407593

地底竟然存在著這樣難以置信的東西,地球內部到底有什麼?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08465ef69f7dd9ea88815862e2bd312e\

王子傳

一般星球內部都是有個地核,我們地球也是如此。是不是還有人認為內部結構是空的或者有外星人駐紮呢?

地球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根據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速度的變化,一般將地球內部分為三個同心球層:地核、地幔和地殼。中心層是地核;中間是地幔;外層是地殼。地殼與地幔之間由莫霍面界開,地幔與地核之間由古登堡面界開。地震一般發生在地殼之中。地殼內部在不停地變化,(請問,這種變化的原因和動力來自何方?)由此而產生力的作用,使地殼岩層變形、斷裂、錯動,於是便發生地震。超級地震指的是指震波極其強烈的大地震。但其發生佔總地震7%~21%,破壞程度是原子彈的數倍,(這一類比單位讓人更加摸不著頭緒)所以超級地震影響十分廣泛,也是十分具破壞力。


炫彩小孔雀

是岩石,超過6000公里厚的岩石,大概相當於從法國巴黎到印度新德里之間的距離,不過這可是鄉下直奔地心的呀。在深深的地心處,來自上層的巨大壓力把富含金屬的岩石擠壓成固態鐵。你要是能下到那裡,會發現單個鐵晶體就可長達幾百米。想象一個巨大的煮雞蛋,它的蛋黃只是部分凝固了,流淌的蛋黃便有點兒像地心外層的鐵流。接著想下去,煮雞蛋富於彈性的蛋白就像由較輕的岩石形成的巨大外層,這便是地球的地幔,在很深的地下,地幔的岩石很容易受熱融化,但是巨大的壓力使得岩石還是保持固態,或者至少是像熱橡皮泥那般軟乎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