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被慈禧下令用钝刀砍死,刑场上围观群众发出冷笑,令人心寒

谭嗣同被慈禧下令用钝刀砍死,刑场上围观群众发出冷笑,令人心寒

清朝末年,正是一个各种新旧思想混合碰撞交融的时代,一方面,西方的先进的自由民主思想传来,影响了沉睡的封建的几千年古国。

另一方面,由于沉睡时间太久,这个国家一时之间难以觉醒,不少人仍死守着过去的老一套,不肯睁开眼睛看世界,固执己见。

终于,自己的懦弱和自大被西方人看出来,他们就尽情的抽打着,在疼痛中,这些人不得已睁开了眼睛。

在这个时代,有一群可贵的先驱,他们出现的意义,和中世纪的马丁路德是一样的,带给这个不公平的世界一点不一样,让穷人们也能看见太阳。

然而,满清贵族始终闭着眼睛,以为这个世界还是以自己为中心。在豪华的宫殿里,西太后慈禧或是沉迷于享受,或是与太监宫女聊天,时不时地办个游园会、生辰,只有列强来了,才会暂时地让个位子,摆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等他们拿着钱走了,心里虽然不满,但又拿起了烟杆,还是她那不可一世的太后。

所幸,光绪皇帝不肯跟着他那母亲一起沦落,他也懂如今的形式,便和朝廷里的一些先进的变革派交流思想,打算变法。

谭嗣同被慈禧下令用钝刀砍死,刑场上围观群众发出冷笑,令人心寒

这一决策,虽然平民百姓并不懂,那些留过洋的知识分子开心得不得了,觉得国家有希望了,大清国有希望了,他们不希望清国这样被外国人欺负,然而,正当大家收拾东西颁布条令准备变法时,慈禧不高兴了。

这个善变的老女人,又一次向世人展现了她有多么大的权力。变法不到一百天,那些本受光绪重视,还曾在殿堂里和皇帝交谈的知识分子,忽然要被通缉捉拿了。

其中,有个叫谭嗣同的,更是义薄云天,在慈禧发布命令之前,有人告诉了谭嗣同让他赶紧跑,然而这位义士,觉得古来变法总有人流血,不如就流自己的血,于是,他没有逃,心甘情愿的被清国的官兵捉了去,押往断头台。

在北京菜市口,有行刑的工具,慈禧特意吩咐选了将军刀,这种最钝的刀,行刑的时候最不干脆,让犯人痛不欲生。

谭嗣同等一行人被押上去了,浩浩荡荡,周围是北京的百姓在围观砍头,他们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说台上的那些人要变法,要谋反,活该被砍,一个个表情愉快,好像在替天行道,殊不知,即将被砍的是要救他们的人,这些愚民,还时不时地发出了冷笑,这何等让人寒心!

谭嗣同被慈禧下令用钝刀砍死,刑场上围观群众发出冷笑,令人心寒

谭嗣同当即赋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真正的勇士,无人管谭嗣同说了什么然后放声大笑,有的只是无尽的谩骂。

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天子平民的思想在每个人直了根,民主自由的思想要在这些人心中灌溉下去,怕只会被当成毒药。

这就是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是武器技术,不是航海商业,真正差的,是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